太阳血 第十二章  情难舍 一曲悲歌

作者 : 雨中兰花

第十二章情难舍一曲悲歌

秋风秋雨秋刹人,秋波秋送秋情真。秋望秋深秋时去,秋收秋喜秋意深。

——《秋》

任一民因家庭生活困难重重,决定退学,找工作的事对国霞来说,也是相当沉重的问题,不仅在于她对她俩将来憧憬梦的破灭,也让她感受到无能为力,束手无策。难道这仅仅是一民个人的困难?她想也不是,因为一民上学用的所有花费,她几乎全包了下来,学费,书本费,每天要吃的饭,甚至于包括一民要参加课外活动的花费。上高中以来,几乎没让一民花过钱,她从内心中早把自己和他拴在一起,这一点,自己的爸妈是支持的。然而,他家庭生活还是难以走出困境,这是她没有想到的。

小妹妹没被出卖,是因为她和任一民赶巧回了家,如果没遇到,事情还会发生,不管有多凄惨。一个母亲,用双手织席扒蒌,不管多艰难,一天也只有几毛钱。虽说在一民爸爸逝后,她上工厂去开始打草绳了,比原来的收入多了一点点,但一民的妈妈则更加辛苦了。

比如说,一民爸留下过去时工作用的,从国外带回来的日本三洋自行车,妈妈学了两个晚上,就大胆地上路了。在那两个晚上,她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摔了多少跤?没有人知晓。她只为了节约每天上下班的一角四分的公共汽车钱。任一民不是她亲生的儿子,她却在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汗养育着他,一天天看他长大成人。一民不应该报答她吗?寸草尚报三春晖,何况是自己深爱的人呢!

在一民送她回家的路上,好长一段路,她沉默不语,心里却在翻江倒海,她不知以后一起上下学的路上,没有了一民的欢笑,她是否还能走下去?她感到全身疲乏,似乎要散了架一样地空荡荡的。她望着一民憨厚的笑脸,不知说什么才好?最后憋出了一句话:

“一民,你真的决定不上学了?”

“是啊,今天发生的事,你全看到了,我不能让这样的事再发生了。”

“那咱们说好,我还要住在你家,晚上放学后,我帮你补习功课,我们一起上完高中,如果可能,你到时候,就以社会青年的身份考大学。”

“到时候,以社会青年的身份考大学?那分数要多好多的。我行吗?”

“你行的。”

“霞姐,你知道,我干一天活会相当累的,我再在你的指导下,读一晚上书,我还能活吗?我说个方法,你看行不?”

“好,你说。”

“你住在家里,我没意见,你在家,起码能帮妈妈干些家务事,当然也可监督我,对不?如果我有体力,能学习,我尽量去做,要真累了,我就必须休息。行不?我想退学工作两年,让家庭的情况好一些,尽快还上爸爸办葬时所欠下的债务,让妈妈的劳动强度减轻些,等弟弟、妹妹再长大一些,也许生活会好一些,我再去读书就是,完成爸爸的遗愿。”

“两年,你真的能还清欠款?近两千元啊?”

“我听师付说过,如果能参加他们的包工队,没问题。一个月我至少也要挣一百多吧!要比在你爸的部队挣钱多些。”

“你真能行?那活不是又苦又累?”

“我想我能行吧!我爸爸十三岁就做工了,我快十七岁了,而且还学过,练过瓦工手艺,师付说我行,我就试试吧!有他们的关照,我想我能行。如果我真的有钱了,就也供奉你上学,让你大学毕业,上硕士,读博士生,不好吗?”

“不好,我不让你供奉我,说你的事,你又扯我头上,哼!”

“好啦!别生气啦!我们也不是认识几天啦!放心,只要你不嫌弃我,我保证把你娶回家来。”

“又瞎胡闹了。”

她们一起到了霞家,看到她爸爸、妈妈正地一起聊天,一民照例如前打了招呼,两位老人也是点头示意,妈妈笑逐颜开地说:

“怎么才回来?晚饭吃了没有?”

国霞说:

“他家有点事,耽搁了,我去厨房搞点儿就行了,您二老休息吧!难得啊!老爸。”

边说边放下书包,进了厨房。霞的爸爸呵呵地笑了起来说:

“今日得空闲,还让你这丫头看见了,呵呵。”

扭头看了进厨房的霞,就招呼一民说:

“过来,一民,家里发生什么事啦?跟伯伯说说。”

“伯伯,没什么事,我想帮家里做事,不想上高中了。”

“什么?不继续上学?你要做什么?”

伯父有些急了地问道。正好,国霞端着饭从厨房出来,对她爸爸说:

“爸,他姨又来逼债了,还要把他小妹妹卖了,要不是我们正好赶巧回了家,说不定这事就成真的了。为了还清债务,帮助家里,他想做瓦工去。不继续上学了。爸,你说咋办?”

一民家庭生活困难的情况,国伯父是知晓的,本来他还想让任一民高中毕业后,考取军校,或者让部队招他入伍,想这样减轻家庭负担,而且家庭成了军属,地方政府也会多关照些。这小子聪明能干,或者毕业后,让他入伍,入伍后再让他去读军校,对霞儿也总算有个交待。想不到事情发生突变,让他也颇感为难。他犹豫了一下,说:

“一民,你怎么想的,和伯伯说说。”

于是乎,一民又把路上对霞说的话又复述了一遍。伯伯不时地点点头,认为这小子想的还是比较周全,这孩子真有股志气在身,难免以后不做大事,只是有些可惜了,暗自佩服起国霞找了个好样儿的男孩子。最后任一民说:

“伯父,老师曾教给我们,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也就是说,我现在必须做出选择,是继续上学?还是为了这个家庭。我舍弃继续读书,是为了这个家庭能继续生活下去,不让家破人散?不让今天这样的事再发生,弟妹们还小,我必须这样做,没有别的选择。”

“好吧!孩子,你有志气,做的对。我支持你,要努力去做好你想做的事,就是出路。”

国霞几乎楞住了,没想到,爸爸会如此支持他。后来她才知道,是爸爸行的缓兵之计,想让一民退学后,至年底招新兵时,再做安排。

周一,任一民上学校把申请退学的申请书交给了班主任老师,不料老师也极为吃惊,这是他从印尼排华归国后的第一个工作,一年多来,和全班同学搞得火热,气氛融洽极了。任一民也是他承认品学极佳的孩子,有出息,以后也会有前途。然而,在社会主义好的社会里,为什么这样的孩子不能继续上学读书,却因为家庭生活困难要退学?他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必须要向任一民了解清楚状况。

课后,他把任一民叫到办公室,详详细细问询一民家庭生活状况,当他知晓全家六口人,只有妈妈拼命做工,一月才有30多块钱的收入,要养五个孩子,还有三个孩子上高中,初中,小学时,他强烈地震撼了。他仿佛看到一个母亲拼力地在路上行走,风雨不顾,后面几个大小孩子伸出手,高喊着:“妈妈。”

当他知道是国霞每天放学后全在照顾一民的小弟和小妹,而在妈妈上班时,他们只能被锁在家里,自己照顾自已时,他落泪了。他说:

“一民啊,我可以为你申请特级奖学金,为你解决一些困难,你是否考虑下不要退学,继续完成高中学业?”

“老师,不是我一个的问题解决了,家庭就没事了的,我弟妹们还小,我必须要担起养育她们的责任。”

老师点点头,在真情面前,他又能说什么呢?不过,他还是说:

“一民啊,申请书先放在我这里,我下午交给校长,看学校有什么意见,你们这批学生是区政府重点招收的,恐怕还要上区里批准才行。”

“好,谢谢老师。”

一民答应着,心中似乎才解开了一个结,当年上高中,原来是各区政府培养人才的计划,而不是如常随随便便招生的。而自己却要提前退出了。放学后,他和国霞最后一次一起走路回家,对国霞说及此事。想不到国霞却向他怀里塞了一大把钱,说:

“这是同学们听说你因家庭生活困难要退学,自发捐赠的,你收下吧!”

“啊!不要吧!霞姐。”

“同学们的力量是有限的,心意你也知道,大家舍不得让你走。”

“我也舍不得大家啊,可是——”

任一民说不下去了,眼泪流了下来。

第二天,任一民没有如过去时一样上学去,在妈妈骑车上班后,他来照顾小弟和小妹,他看到小妹眼睛中的奇怪眼神,就说:

“怎么啦?大哥照顾你们一天,不行吗?”

“真的吗?大哥哥。”

“当然是真的。我来教你俩识字,好不好?”

“好!”“好!”

弟妹热切地答应。

一天下来,在一民的帮助下,小弟和小妹快乐无比。一民把最好的饭菜让给他们吃,而自己却找出妈妈的糠菜团来吃,尽管不太好吃,但他觉得自己真的在长大了。

弟妹们也奇怪,为什么大哥哥没有去上学,在家照顾他们一整天。而正当他俩奇怪的时候,国霞和数学张老师踏进了家门。

在学校,任一民的数学成绩是全年级最棒的,一直让数学老师刮目相看,所以让他担任数学课代表,尽管知他还在学生会搞宣传工作,仍不放过他。今天听说他要退学了,心中不安,急忙放下手中工作,找同学问及此事,同学说只有国霞知一民的家事,于是向国霞问清了情况,就心想无论多忙,也要再来看望这个学生。

看到任一民家庭的情况,老师落泪了,在临走时,悄悄地放在小弟弟手中五十元钱,要知道,这几乎是她一个月的工资啊!

当一民送别老师,和霞一起回到家,看到弟弟呆子似的手中捧着几张十元钞票,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拿起钱,放在国霞手中,说:

“霞姐,明天你把钱还给老师,她家也不富裕,她还有两个女儿,正在读书。我不能再要别人的钱了,我必须要自己来,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养这个家。”

国霞只好把钱收起来,想:“明天,老师会收回这钱吗?”

国霞放下书包,就俐落地开始准备晚饭,此时,上学的两个妹妹也回家了。

一会儿,妈妈也下班了,入门看到热腾腾的饭菜,高兴极了。

晚上,一民在送走国霞回家后,几年来,第一次没在她家住下,而是马上去了师付家,对师付说了自己退学的事,想来日和师付一起去包工队做工。师付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任一民就起床,嗽洗完后,就拿了块干粮上路了。

从那时候起,任一民辍学从工的生活就开始了。他担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一个幼稚,天真的梦在他身上破灭了,他也觉得,从那一天起,他真的开始长大了。责任和义务让他无从选择,逼迫他不得不面对身边发生的苦、辣、酸、甜的生活。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机遇的。摆在任一民面前的是什么样的机遇呢?他和国霞之间的情感发展,是否会因为他的辍学,也变化成一曲人间悲痛欲绝的歌?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太阳血最新章节 | 太阳血全文阅读 | 太阳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