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把家巡飞泪与共
冬柳垂暮,雪染堂前,红鸟衔土。白杨挺立,茵草波碧,杯举泪共。
恰少年寻旧梦,海鸥吟,水天一色。遥望南江,又见黄花,飞舞霓裳。
——《答友人》
话说国霞和李雨荷、刘丫与任一民在看守所见面后,把爸爸的军大衣送给任一民,离去,一直心烦意乱,精神憔悴。
两天后,再去探望任一民扑了个空,知任一民被押送回老家。心情才稍稍宽慰了一些。她听任一民讲过他们回乡的事情,认为他们一家大概不会再受到什么伤害。如果情况有什么变化,任一民一定会写信给她,告之的。
另外的事情,就是妈妈的身体在慢慢地好转起来,也想,妈妈的病情一旦稳定,她就马上去一民的家乡一看。
更有一件重大的事情摆在面前,那就是自己怀孕了,眼看着肚子在慢慢地大了起来,一直让她的胃口常常不舒服,常吐酸水,总想食用些比较辣的食品。对于家中可口的饭菜,越来越没了兴趣。幸亏现在学校正在闹革命,相当多的学生、老师根本不来学校。再有自己的同学好友李、刘二位的通风报信,倒也没什么大阻碍。
在自己妈妈的指导下,感觉自己要做妈妈的幸福和辛苦。但心中还是时时惦念着任一民的情况。不知他现在到底情况怎么样?
妈妈见国霞如此焦虑不安,心知眼亮。
于是,妈妈决定让李雨荷和刘丫一起陪同国霞,上任一民的家乡去一趟,以便了却了国霞心愿。李、刘二位好友也欣然同意了。
于是,她们三人一行直奔B城,国霞有两位好友护驾,放心和安全了许多,此时她思念任一民的心情稍许平缓了下来。但越是接近任一民的家乡,她的心是越来越激动,恨不能一脚就踏进他的家,把他抱在怀里,再也不松开。
从京城到B城的火车有好几趟,她们登上了一趟离她们时间最近的列车,几个小时后,她们就到了B城。
B城是华北平原一座比较大的城市,俗称北京的南大门,据说是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尧帝的故乡,是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汉昭烈帝刘备,宋太祖赵匡胤,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等名人志士辈出。
这里教育渊源,人文灿烂,宋有州学,明有府学,清有书院。这里也是留法勤工俭*动发祥地,曾培养了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李富春、*、陈毅等一大批中国早期革命家。
还是将军的摇篮,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就建在该市东郊,军校曾培养出蒋介石、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等1800多名将军……
在列车上,国霞如同背书一样,滔滔不绝地向两位好朋友解说着这里的历史情况,让两位好朋友吃惊不小。也许,她们此时才明白,爱屋及乌的道理吧!
从火车站出来,她们在长途汽车站买好了去流口方向的汽车票,焦躁不安地等待着,两位好友一路上费劲口舌,劝说着国霞对任一民的思念,数说着任一民的不是。
而国霞却不动声色,任她们唠叨。很快,验票上车,约有两个多小时,她们下了汽车。
摆在眼前是一片青庄稼,高梁刚红了头,在风中摇摆,玉米的叶子在风中“沙沙”做响,一条土路通向前方,虽说路面还多少有点坑坑洼洼,但三位女子毫不迟疑的向前走去。
她们顺大路上了千里长堤,堤的两边是数不清的柳树和高大、笔直的白杨树排列成行。婀娜多姿的柳条在风中摇曳,如同绿衣少女的舞姿。白杨树的叶子,“哗啦啦”地响,如同等待出征的战士。
她们正要进入村口时,国霞眼尖,一眼就看到任一民的妈妈和弟妹们从村落的另一头走过来,妈妈手扶一根棍子,弟弟手持一个自编的篮子,正一步步蹒跚而来。
妈妈的头发有些散落,在风中飘散的发丝,有些发白了。
几个月不见,想不到老人却变化成如此模样。国霞见状,就扑了过去,喊着:
“妈,妈妈——”
喊声惊动了老人和孩子们,她们全然站住在那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是女儿加儿媳妇的国霞和她的同学来看望她们了。
自从几个月前,听闻了一民遭遇不测的消息,她们就日夜不宁,尤其是妈妈,更是心痛不已,说不说就泪湿满襟。母子心心相连啊!
母女相见,格外高兴,尤其正是任妈妈在困难重重的时期,见到儿子的女友,铁定的儿媳妇,心中何以不激动万分?
国霞扑到妈妈怀里,轻轻地用手抚顺妈妈乱飘的头发,哽咽着,安慰着妈妈,有什么难处,她都会义无反顾帮助。
妈妈把国霞抱在怀里,抚模着国霞的头,柔软,黑亮,光滑如丝,让妈妈粗糙的手感到非常舒服。
众人一起回家,国霞搀扶着妈妈,俨然如同一对母女。
所谓的家,其实就是任一民的大伯借给的那个场院小屋,屋内根本站不下这么多的人。一个小灶台接连着就是个小炕头。小炕顶多能睡两个人,想不到妈妈一家四口全挤在此。弟弟晚上是要上队部里的牲口棚去睡觉的,只有妈妈和两个女孩子在这里睡觉。
国霞她们三人的到来,让妈妈不得不做出决定,让二爷爷帮忙招待。
当二爷爷见到国霞众人,心中乐不可支了。看来一民这小子的桃花运,不错。只是不知现在,这小子在什么地方?
二爷爷家说要做着最好的饭菜,可国霞说什么也不让这样做,却说想吃咱家的庄稼饭。
呵呵,二爷似乎明白国霞的心意,开始做简单的红薯粥,外加菜窝头,咸菜。原本想烙几张白面饼,也没烙成。
晚上,国霞说要和妈妈睡,没办法,两个妹妹和雨荷、刘丫一起就睡在二爷腾空的一间房内。当然,这条件要比妈妈家的小小屋子宽敞的好多了。
晚上,国霞和妈妈睡在场院小屋内,娘俩有说不完的话。妈妈告诉国霞,说一民在她们回北京探望外婆之时,他独自回家,后来和小队长打架的事情,被打伤后,二爷爷从堤外把他救起送邻村医治,才苏醒过来,然后听二爷说,让他前往S省找他爸爸的老战友的事,可至今走了几个月,一直没任何消息。
听二爷说,他去了封信,S省来信说,没有看到任一民。不知一民现在身于何处?是否发生了什么不测的事件?一直让妈妈牵肠挂肚。
国霞一直伤心落泪,听着妈妈的述说,心中更加不能平静下来。她抚爱着自己的肚子,告诉妈妈,她怀了一民的孩子,她无论如何吃苦,也要把孩子生下来,让妈妈放心。不管一民是否在妈妈身边,她全是妈妈的女儿和儿媳。
妈妈紧紧的搂着国霞,她们认识有十来年了,她是看着一民和国霞长大的,两人之间的感情,做为母亲,她非常清楚。尤其是看到国霞大月复便便的样子,还来此地找寻一民,她就知道,国霞是多么爱着一民。两个人没有办理任何结婚手续,国霞就怀了一民的孩子,这种牺牲是多么巨大?何况一民的情况,现在生死不知,她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不正是国霞心中爱情的力量吗?
妈妈没有多说话,只想紧紧地把国霞抱在怀里,想多给她些温暖,盼望着她肚子里的孩子能安全降于世间,能平安,幸福地快乐生活。因为后代就是这代人的希望所在。
妈妈给国霞说着一民小时候的事,国霞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她也许还在梦见任一民正在向她飞来,飞来,飞……
第二天清晨,国霞醒来的时候,发现妈妈在模索着做早餐,她一咕碌爬起来,跳下炕,赶紧把妈妈扶在炕沿上,说;
“妈妈,您的眼睛不好,不要再操劳了,我来做。”
妈妈笑了,说:
“孩子,习惯了,不做点事,闲的慌。何况咱家的条件不好,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妈的眼睛是想你们,想一民想的,总是流泪,我问过医生说不好治了,趁现在有点光亮,还能做点事罢!唉!孩子,妈对不住你啊,一民也对不住你啊!”
“妈,别说这些了,我和一民的事,您就别操心了,我是心甘情愿的,我爸妈说,时局太乱,有个孩子就有了希望,所以我们才这样子的。妈妈,您别生气。”
“孩子,我有了孙子,怎么会生气?高兴还来不及呢!只是,我现在什么也给不了你啊!你不后悔吗?”
“妈,我不后悔,我和任一民好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对他变心。我早就下决心了,生是任家的人,死是任家的鬼。我不怕,我也是共产党员。有什么可怕的。”
在妈妈的指导下,国霞第一次用柴禾灶,做出了第一锅饭——大半锅的红薯粥。然后,对妈妈说:
“妈,您先休息下,我去叫她们。”
说着,国霞推开小屋的门,向二爷家走去,碰巧遇到李雨荷、刘丫两人正从二爷家出来,叫她和一民的妈妈去吃早饭。
三人碰面,免不了要说笑一番,但国霞的心仍然是沉重的,因为,这一趟来了,还是没有得到任一民的任何消息。
三人合计了一下,尽管国霞仍然想再呆几天,伺候一下一民的妈妈,但还是觉得早些回京城要好些,因为她们深深感受到,她们的到来,给妈妈增加了不少的麻烦。
她们回到二爷家,把这想法说给二爷,二爷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决定把干粮给妈妈拿过来一些,让国霞再和妈妈一起吃顿早饭,说给妈妈,听下妈妈的意见。
早饭后,国霞看到妈妈的眼睛红肿,翻开她的眼睛看了一下,觉得可能是白内障,必须要尽快医治,于是把身上的钱,留下买回程车票的全掏了出来,放在妈妈手中,说:
“妈妈,您的眼睛要快些治疗,我把这一点钱给您,回家后,我再想办法,给您寄来些钱,把眼睛治好,等一民回来。
我的预产期快到了,我想早点回去,妈妈,您要多保重。”
“孩子,我不要紧,不要你的钱,你把给我的钱就给我的小孙孙吧!”
“妈妈,孩子的事,请您放心,这些钱,您必须拿着,这是女儿的一片心意。”
两人推来推去,直到李雨荷进屋,也把她和刘丫的钱拿了出来,一起放在妈妈手中。说:
“妈妈,我们和国霞是好姐妹,她的钱和我们的一样,必须收下。否则,您就是看不起我们。您现在的困难,只是一时的,不是说云彩多重,也掩映不了阳光吗?”
妈妈只好把她们的钱收了下来。然后全家人一起把她们送到村外的大路上,等待回B城的汽车到来。
她们上了汽车,看到妈妈和弟妹们还没有离开,还在挥舞着手臂,仿佛还在喊着:
“姐姐,我们会想你的……”
国霞三人上任一民家乡一行,虽然没有打听到一民的消息,但也收获不少,起码得到了他妈妈的认可,这一点对国霞来说,确实安慰了许多。正如,她回京城后写道:
“寻知音,念知音。谁打知音了无讯,珠泪落红唇。把家巡,望娘亲。笑把寒风碾作尘,相思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