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午夜十二点了,两人却睡意全无,多年在航天部门工作,两人都养成了被视为航天人传统的工作习惯,手头工作没有完成,或头脑中的问题没有解决,就加班加点地继续干。
杨天剑去厨房取了一罐冰镇啤酒,打开后猛灌了一大口,从嗓子眼一直下去的冰镇凉意,让人精神倍增。
杨天剑又返回电脑屏幕前,视频窗口里可以看见,高致远还在电脑前忙活着。杨天剑静静地坐了会儿,喝完手里拿着的冰镇啤酒,略微整理一下思路,看来天上发生的问题,还得到天上去找答案。
“兄弟,这段时间,各国航天器运行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杨天剑问那边的高致远。
“啊,我正要谈这个,今天一整天,我都在搜集整理近期的航天动态,有所发现呀。”
高致远觉得杨天剑常常与自己有某种默契,他的思路跟进的很快,就像在上学那会儿,两人一起攀登紫金山,总是你追我赶、齐头并进,从来没有谁远远落在后面的。
“你打开‘黑板同步功能’吧,我把收集的资料展示给你看,”高致远提示说。
杨天剑点击桌面上“黑板同步”图标后,输入对方高致远的代码,于是整个屏幕显示成黑板形状,视频窗口则缩小到屏幕下面角落里。
那边,高致远在黑板上首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然后从资料库里拉出美国LANDSAT卫星照片,在地图上欧洲部分找到挪威后,在上面用工具-大头钉钉住卫星图片,然后选取红色绘图粉笔,在旁边标注“12-7”。
接着,又从资料库里拉出另一幅卫星照片,用大头钉钉在新西兰以东、南太平洋海中,旁边标注“1-22”,杨天剑在自己屏幕上点击卫星照片,弹出的窗口显示道:“美国霞光号观测卫星,对地球大气层进行为期三年的观测,约1528公斤,一年前退役,1月22日失控后坠入南太平洋。”
高致远拉出第三幅卫星照片,钉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上,旁边标注“2-27”。杨天剑点击卫星照片,窗口显示:“德国伦琴卫星,X射线望远镜,总重2.69吨,主要使命为研究黑洞以及其他天文现象。三年前退役,2月27日分成30块碎片,坠落太平洋马绍尔群岛海域,所有残骸散布在一块直径500公里的区域内。”
第四幅卫星图片,钉在了菲律宾海以西,高致远在旁边标注“4-18”。杨天剑点击后显示:“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UARS),五年前退役,失控卫星长10.6米,宽4.5米,重6.5吨,4月18日坠毁,卫星残骸最大有冰箱大小,速度是8公里/秒左右,碎片散落区域直径达800余公里。”
第五幅也是最后一幅,是那颗失踪的印度卫星照片,被钉在了中国新疆的位置上,高致远没有标注日期,而是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些就是近半年来出事的卫星,”高致远解释道,“但还没有包括发射失败的航天器,比如说,2月份俄罗斯发射失败的火星探测飞船,4月份韩国没有入轨的地球资源卫星,事后分析证明,这两次发射失败都是火箭发动机的故障,所以我把它们排除在外了。”
“现在,许多国家还是选择让报废的卫星,在大气层中坠落烧毁,除了太空回收工作比较费时费钱外,主要还是因为害怕卫星回收后,星上的秘密被他国掌握,而且这些卫星上大多带有放射性有毒物质,处理起来有相当大的危险。”
杨天剑一边听着高致远的讲解,一边仔细观察了一遍地图上标注的五个卫星位置,一个欧洲北部,一个南太平洋,两个太平洋赤道附近,一个中国新疆地区,分布的位置似乎没有什么规律,难道是一些没有联系的偶然事件吗?
杨天剑挑选一支黄色粉笔,在地图上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用黄色线条将标注点一一连接起来,画好后,杨天剑再次审视一遍地图,突然,脑海里似乎捕捉到了迷雾后一丝光亮,但这点光亮还飘忽不定。
高致远接着点击黑板展示方式里的“3D展示”选项,黑板上的地图,由平面展示变换成了一个立体的地球仪,五颗卫星通过垂直细线标注在地球相应位置上。
随着看见地球在黑板上的出现,杨天剑兴奋地一声惊呼:“啊,我明白了!”
杨天剑立刻从绘图工具中选取了椭圆形画笔,在地球旁画了一个稍大的椭圆环,然后将椭圆环向左倾斜30度(与地球赤道面夹角60度),再套到地球上。这时再看那五颗卫星,基本上是沿着这个椭圆环分布着。
“这绝对不是巧合!”两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
“根据我的初步判断,这些卫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而且幕后组织通过控制卫星,进行着某种试验,”高致远接着做进一步剖析道:“一般来说,卫星报废后,卫星就失去了动力,没有外力作用,卫星的速度不可能发生突变。虽然,新闻报道说,这几颗卫星是失去控制后,逐渐坠入大气层烧毁的。但根据我们观测的数据显示,卫星坠落轨迹与理论模型计算的轨迹相差很大,这几颗卫星坠落前的飞行速度发生了突变。这就好比一具死尸,突然又活动起来,开始象僵尸一样行走了。”
“控制一颗已经死亡的卫星,最后让它在坠落地球时烧毁,他们又能得到什么呢?”杨天剑反问道,似乎又是在问自己。
“一场灾难!”这次两人又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并且,目光同时落在了地球上,杨天剑强烈地感觉到一股寒意从后背直升到了头顶。
卫星坠落地点的连线,最后指向的是,中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