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评论集锦 第一节  凝炼作风

作者 : 天聿可

本节共有十二篇文章分别是:

1、改进思想作风贵在实践锤炼

作者:张瑞清

2、从会风看作风从作风看形象

作者:君心言

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4、做思想作风建设的表率

作者:胡汉武

5、从政治高度看待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6、思想作风建设四题

作者:吴昌德

7、思想政治工作应善抓“五小”

作者:王其增

8、搭好“渡人的梯”

作者:田厚钢

9、批评的关键是标准

作者:李朝全

10、优先选用敢于坚持原则的干部

仲祖文

11、给成绩打个“折”

作者:桑林峰

12、换出务实发展新气象

作者:祖岩

一、改进思想作风贵在实践锤炼

作者:张瑞清

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既要上升到理论层面来认识,更要付诸于实践之中去锤炼。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作为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目标,善于抓住和解决那些关乎根本的、制约发展的、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问题,在理论上保持清醒,在工作中找准坐标,在实践中反复锤炼,推动思想作风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要把武装头脑、坚强党性作为根本点。新形势下国际国内舆情互动明显增强,信息传导途径日益增多,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纷繁复杂,能不能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立场上的坚定,是对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最根本、最现实的考验。只有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灵魂深处扎根,政治信仰才不会偏移,只有让党的宗旨意识在实践砥砺中升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打牢根基。要坚持用*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培育科学精神、科学眼光、科学方法,端正指导思想,改进领导方式,确保部队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我军“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坚持崇高的精神追求,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风气的侵蚀,为部队官兵树立良好形象。

要把匡风正气、优化环境作为切入点。风气建设作为基础性资源,既是部队建设的风向标,也是思想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当前,一些党委班子原则性战斗性不强、组织功能弱化、制度落实不严,个别领导干部存在权力运行的“逾规”现象,道德品行的“松绑”念头,遵规守纪的“侥幸”心理,既是滋生不良风气的根源,更与思想作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要把匡风正气、优化环境作为切入点,以正风气为牵引,以正作风为支撑,通过思想教育、重点纠治、加强监督等多种办法,营造和谐融洽的内部环境,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风气建设根子在党委、核心在主官。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把风气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工程。风气问题关键在干部。教育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着重回答和解决好“如何看权、如何用权、如何用好权”的问题。风气问题要害在敏感事务。加强对用人、理财、工程以及转改士官、技术学兵等敏感事务的有效监督,压缩操作上的弹性空间、顶住执行中的人情干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官德在正气间升华,让官兵在公道中受益。

要把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作为突破点。难点就是堵点,解决起来麻烦大,解决好了益处大。敢不敢走进矛盾,能不能破解难题,既是个能力素质问题,更是个思想态度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作风建设,要把攻坚克难作为突破点,坚持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中摔打历练,做到破解一个难题,升华一次思想、提升一层境界。各级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敢理“旧账”、不添“新债”的观念,防止和克服“绕着走”、“拖着看”、“等靠要”和“踢皮球”的思想,在破解各类棘手难点问题中锤炼党性、改进作风、增强能力、推动发展。要靠坚强纯正的党性解难题。特别是在解决干部超编、清理不合理住房和出租房屋等可能影响眼前利益、影响本单位利益、影响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切实把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放在首位,增强落实上级指示的贯彻力和执行力。要靠攻坚克难的勇气解难题。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解决不了问题。要靠一以贯之的韧劲解难题。要看到部队建设本身就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老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本身就具有周期性、经常性、反复性的特点,必须以顽强的毅力、扎实的作风,舍得下苦功夫、长功夫,切实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解决了的问题不巩固也不撒手。

要把强化责任、提振精神作为增长点。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良好思想作风的直接外在体现,也是保持良好思想作风的前提和基础。现在有的同志思想“亚健康”、精神“虚振奋”、落实“假坚决”,工作标准随着任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工作态度随着个人的发展快慢而波动,这些都与好思想好作风相背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对事业的忠诚、对本职的热爱、对工作的激情,自觉以任务为牵引,以使命为动力,集中精力干事业,履职尽责出政绩。要全心全意地聚焦主题主线搞谋划。充分认清新形势下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职责使命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要殚精竭虑地围绕“两个确保”搞指导。坚持筹划各项工作从“两个确保”着眼,开展各项工作向“两个确保”聚焦,评价各项工作用“两个确保”衡量,深入部队围绕实现“两个确保”目标查隐患、解难题。要脚踏实地地盯住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抓落实。把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作为固本工程、保底工程和基础工程,始终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头”的韧性和“九牛爬坡”的拼劲抓经常抓反复,做到无论形势怎么发展,抓经常性基础工作的思路不能变;无论班子怎么调整,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频道不能换;无论任务多么繁重,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的力度不能减,不断夯实基础,积蓄力量,推动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从会风看作风从作风看形象

作者:君心言

好一股清新之风扑面来。

10月7日下午,浙江召开的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电视电话会议让人眼睛一亮:所有与会者统一着装,男的西装领带,女的一身职业装,透出一股精气神;在休息日以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举行,不占用工作时间,而且只开了39分钟;会议没有主持人,少了“请某某领导作重要讲话”之类的“穿靴戴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讲话时直入主题、言简意赅,提出全省干部要做到“六戒六要”,切中时弊、发人深省。

可能有人要问:开会,有必要统一着装吗?这是不是形式主义?其实不然。俗话说得好,人要衣装马要鞍。政府部门公务员的穿衣戴帽不是细枝末节,不是个人私事,而是政府形象的一种展示、干部作风的一种映射,要的就是这股精气神。精神状态不好,怎么能做好工作?

如今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干部对自身形象不是过于讲究了,而是太不讲究了。君不见,上班穿背心拖鞋者有之,酒后脸红脖子粗的在办公室大喊大叫者有之,接待群众来访时双脚翘在桌上爱理不理者有之……开会时,穿着随意,乱打手机,狂发短信,交头接耳,吞云吐雾等,不一而足。甚至有网友把干部开会睡觉的照片发到网上,引起一片骂声和嘲笑声。

素以工作效率和政府形象著称的新加坡,对公务员言行举止的要求更为详细,从着装打扮、举手投足,到待人接物、休闲娱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这种严谨规范给公务员带来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影响和促进了廉洁高效的官场作风。

事实上,广大公职人员真正讲究的不仅是穿着规范和得体,更应从日常行为和举手投足间,培养和强化公共行为的规范化意识,促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一些问题看,确实需要“戒贪图安逸,要锐意进取;戒消极怠慢,要恪尽职守;戒不学无术,要善学善思;戒坐而论道,要踏实肯干;戒松散狭隘,要团结合作;戒骄浮奢侈,要心怀敬畏”,才能实现干部公共行为规范化的跃升,使干部作风和形象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

对于干部来说,贪图安逸病在“眼”,眼界不宽,自我满足,事业发展就会止步不前;消极怠慢病在“手”,自缚双手不作为,耽误工作,连累百姓;不学无术病在“脑”,不愿学习、不想思考,最终只会原地踏步;坐而论道病在“脚”,不深入基层,不了解民情,决策时无的放矢,工作时人浮于事;松散狭隘病在“胸”,胸襟狭小,容不得他人,损人不利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骄浮奢侈病在“心”,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最终败在自己脚下。这些都是百姓深恶痛绝的病灶,去之则可得百姓信任、可贴民心、可塑形象,干事则无愧于心、无愧于事、无愧于人。

会风连着作风,作风连着形象,广大干部公共行为的规范化,必使风气为之一变、形象为之一新。

三、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养分,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在走向实践的学习中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等五部门部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标志着新闻战线加强改进新闻宣传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新闻界贯彻落实*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才能心贴心。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近年来,从“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到大规模多层次的国情调研,从田间地头的采访报道到扎实深入的基层考察,深入实际的新闻实践折射新闻工作者的新状态、新面貌,反映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进展、新水平,更启示我们:深入基层实践、转变作风文风,新闻工作才能不断回应时代的新要求、满足群众的新期待。

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深入基层,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拓宽视野胸襟,回答好“依靠谁”的问题;转变作风,才能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改进文风,才能让新闻生动鲜活、群众喜闻乐见,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如果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作风漂浮、文风呆板,只会离生活、离实际、离群众越来越远,不仅达不到传播的效果,更得不到群众的喜爱、信任和支持。

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有效载体、根本途径。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后,有记者感叹:只有到了一线,才能闻到大地的泥土味、听到百姓的心里话。真正“俯”,有了对社会、对群众的深切体认,才能更好地转变作风,以敏锐的眼光升华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积淀丰富报道内涵。也只有真正“弯下腰”,唠嗑中学说家常话,田野里感受百姓情,才能更好地改进文风,因深入而生动,因真切而感人。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闻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任务越来越重。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之下,要明确新闻工作的坐标,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愿,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博学深思的理论修养,更要有行万里路、访百家人的实践能力。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工作条件大为改善、采访手段更为先进,更不能忘记深入群众“接地气”的传统,不能丢掉走进基层“抓活鱼”的做法。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新闻宣传就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在新闻工作的各个方面全面贯彻群众路线,才能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公信力。

火热的实践召唤着我们,伟大的时代期待着我们。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平台,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能够抓住改革建设的关节点,回应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把握服务人民的着力点,以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工作,汇聚起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四、做思想作风建设的表率

作者:胡汉武

越是党员领导干部,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做到为部属当好表率,真正以自身过硬的思想作风带出单位的好风气。

好的作风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关键在领导干部带头。越是党员领导干部,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做到为部属当好表率,真正以自身过硬的思想作风带出单位的好风气。

坚持在讲党性上作表率。党性纯则作风正,增强党性是对每一名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讲政治、讲党性,增强政治敏锐性,遇事多想想政治上的要求,谋事多想想政治上的影响,做事多想想政治上的后果,切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带头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到坚决贯彻、不打折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带头按党性原则办事,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思考问题、处理工作,做到敢抓敢管,敢于较真、敢于负责,碰到矛盾和问题不绕道走、不当老好人,增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和战斗性。

坚持在求真务实上作表率。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什么是实际?本单位的情况是最具体的实际,当前的形势任务是最现实的实际。应当看到,目前有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方面确实存在一些月兑离实际的不良倾向,如热衷于搞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哗众取宠的表面文章、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抓工作仅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文件上、停留在口头上等。这些不良倾向损害党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很坏影响。领导干部必须坚决克服这些不良倾向,带头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依据上级决策部署、依据职责使命、依据客观规律、依据自身实际来谋划、指导和开展工作,努力使各项工作符合上级的指示、符合本单位的情况、符合当前的形势任务要求,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创造性;牢固树立求实为荣、务实为本、落实为责的意识,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工作平台放在基层、把检验标准放在基层,真正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紧,使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能力在一线提升、成效在一线体现,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在基层。

坚持在严格依法办事上作表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既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保障。依法办事是良好思想作风的具体体现。不按制度办、不按规定办,是思想作风不端正的表现,想当老好人,不愿意吃苦,甚至想捞取个人好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培养强化按规定、按制度、按程序、按职责办事的意识和习惯,坚持把依法办事作为基本的思想理念、领导方式和工作要求,防止片面性、随意性、盲目性,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秩序;带头认真学习各项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具体规定和措施办法,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不断充实、完善、提升,使之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上级要求、更加符合本单位实际。

五、从政治高度看待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永远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源泉。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从政治高度看待这一问题,才能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最大的政治优势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深厚基础。政党是建立在一定阶级和阶层基础上的政治组织。政党如果月兑离了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毛泽东同志曾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鱼和水、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强调党离不开群众。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保证。事实证明,党群关系越密切,党的执政基础就越巩固,党的领导就越坚强有力。我们党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一是靠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制定实施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靠宣传引导,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党的主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这一切,都需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保证。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实现历史使命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靠“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凝聚民心,靠“打土豪、分田地”的利益关切唤起民心,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优良作风感召民心,完成了新*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持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最大的政治考验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兴衰存亡。为什么中国历代王朝都没有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为什么世界上许多老党、大党在执政多年后丧失了执政地位?其原因十分复杂,但最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失去了民心。*、恩格斯曾经提醒过,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后存在着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乃至“社会主宰”的危险。列宁在论述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时疾呼,“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可见,对于任何一个政党和政权来说,能否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都是一个重大考验。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众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月兑离群众的危险、消极*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而在种种危险之中,月兑离群众无疑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成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政治考验。当前,我们党显然还面临着这一最大危险。有的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作用不明显;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月兑离群众,月兑离实际,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个别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发生*,影响恶劣。这些情况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经受住这一最大政治考验,就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最大的政治责任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最大的政治考验,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这样的责任意识,广大党员干部就不可能在实践中坚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第一标准,把让人民群众高兴、拥护和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

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一应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应把“群众观点”作为不变的真理,把“群众立场”作为不变的准则,把“群众路线”作为不变的坚守。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而不能颠倒“主仆”关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而不能以权谋私;牢记政绩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而不能搞“形象工程”。二应倾注情感。感人心者莫外乎情。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应坚持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诚打动群众、用真情感动群众。三应健全制度。应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拓宽和畅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亲自接待群众来访等制度,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四应狠抓落实。密切联系群众重在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贴民心、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上学、看病、养老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六、思想作风建设四题

作者:吴昌德

思想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质、思想道德的体现。

思想作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起着支配作用。因此,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出成效。从当前思想作风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应当重视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增强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思想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理想信念、政治品质、思想道德的体现。可以说,党员思想作风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目前,有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对人严、待己宽的问题,“手电筒照人不照己”,总觉得自己单位比别的单位好多了,自己比别人强多了,以至于不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是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现象的存在,影响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影响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也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既是每个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也是党员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增强从我做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视自身问题,自觉地从我做起。

坚定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政治信念。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实践,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高度认同、充满信心。但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对究竟还要不要继续保持和发扬我们党优良作风的疑惑增多了。有的党员干部正是在这种疑惑中丧失了理想信念,沦为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俘虏,最终蜕化变质,走上犯罪道路。可见,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和发扬党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走正道,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能够经受住各种名利得失的考验,使各项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党性状况是衡量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优劣的重要标志。只有坚持党性,才能坚持原则、严守纪律,才能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当前,在有的党员干部身上存在对上级一味逢迎讨好、对同级一团和气、对下级只表扬不批评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损害党性原则,破坏党内正常的*生活,进而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因此,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这种不良倾向,切实加强党性锻炼,严肃党规党纪,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真正做到党的事业重如山、个人名利淡如水。

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作风既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建设中发挥着主导、示范、引领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切实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当前,有的领导干部讲话作指示的水平不低,但在群众中的威信并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言行不一,自身形象不佳。因此,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应从各级党委班子和领导干部抓起,特别是从主要领导干部抓起,以领导干部过硬的思想作风带出班子的好作风、带出单位的好风气。

七、思想政治工作应善抓“五小”

作者:王其增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有力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多年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党委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提升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探索形成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着重抓好“五小”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讲清小道理。小道理,就是身边做人、做事的道理。小道理入情入理、至诚至真,容易讲到职工心里去。一方面,小道理具体,能够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小道理实在,能够拉近与职工的距离,使其信服、产生共鸣。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多讲小道理,努力深入职工群众,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用群众语言说理,用通俗语言说话,注重实话实说、不兜圈子,注重用数字说话、言之有物,注重情感交流、交心不隔心,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决小问题。小问题就是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大问题往往是由小问题积累、演变而成的。小问题如果不及早解决,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大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仅仅把主要精力放在“大思路”、“大手笔”上,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熟视无睹,广大职工就会有意见,小问题就有可能演变为大问题。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及时解决小问题,避免让小问题“发酵”成大问题。比如,开展“三必访、两必谈”活动,即职工生活有困难必访、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家庭有红白事必访,职工思想波动必谈、职工岗位调整必谈。同时,认真落实“三不让”承诺,即不让一个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个职工及其家属看不起病、不让一个职工子女上不起学,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小活动。小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形式灵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参与性强。开展形式多样的小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能够培养广大职工互助友爱、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进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开展小而活、细而实的活动。比如,组织文艺小分队到工地慰问演出,组织职工家属参与“安全寄语卡”活动,在职工家属中征集“安全寄语”、“平安家书”、“警言警句”,组织来工地探亲的职工家属绣“安全毛巾”等。这些小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做好小事情。任何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而职工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看小事情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来衡量干部作风和水平的。小事好做,但做好不容易;一旦小事做好了,就可以产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效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关注小事,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一要热心,二要真心,三要耐心。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从小事做起,将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深入。比如,针对职工常年野外作业、无法顾及家庭的问题,集团公司在后方基地组织了300多支爱心服务队,当职工家属遇到困难时就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让职工和家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宣传小人物。小人物是指在群众身边、群众信得过、形象立得住的优秀普通职工。宣传小人物,一方面有助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能够让职工信服并易于学习。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要树立和宣传职工身边的小人物。比如,树立的“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巨晓林,因突出的业务能力而成为全国重大典型。广大职工自发地开展“寻找身边的巨晓林”活动,形成了比学赶帮的生动局面。正是这样一大批土生土长的身边小人物,在职工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八、搭好“渡人的梯”

作者:田厚钢

“组织部是个渡人的梯,导向至关重要”。“老百姓的组织部长”李林森以其毕生的努力与奉献,体现了对组织工作的清醒定位,给为政者如何选人用人带来良多启示。

政治之道,首重人才。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织部门如何搭好“渡人的梯”?“上的干部,让群众佩服;交流的干部,让社会信服;下的干部,让干部心服”是李林森在实践中模索出的“完美标准”。

搭好“渡人的梯”,提拔的干部要让群众佩服。一般来说,干部能走上更高的台阶,必须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信得过”说白了就是群众认可你、敬佩你。现实中只有群众佩服的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肩挑重任,在新的岗位上尽快打开局面、破解难题。李林森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基层、重公认”的选任干部标准,着眼于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推进重点工作中悉心考察识别干部,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搭起进步的梯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搭好“渡人的梯”,交流的干部要让社会信服。为了丰富阅历,增强适应各种条件、多种环境的能力,一名干部往往会到不同的地方和岗位工作。什么时间、到什么岗位、任什么职务,组织部门要从发展的大局、工作的全局来考虑,干部的经历、政绩、能力、专长是重要的考量标准,因地制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交流的干部让社会信服,关键在于让百姓相信派来的是好干部,能给他们带来新希望。在全国、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李林森任职的四川达州万源市连续3年各项指标位居第一方阵,为“社会信服”作了有力注脚。

搭好“渡人的梯”,“下”的干部才会心服口服。国家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在党委、政府换届时期,不少干部面临着“进、退、流、转”,上容易,下太难,从前沿到后方,从领导职务到非领导职务,会导致部分干部心理失衡,对此,李林森始终坚持“以德才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靠公论定取舍”,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他任组织部长的5年,18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受到提拔重用,11名长期坚守边远高寒山乡的党委书记被交流回市级部门,各方反响良好,上的、下的都心悦诚服。

人梯架起,人才茁起;人梯通天,群星灿烂。作为组工干部的楷模,李林森自觉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坚持荐好人、察准人、用对人,在要害的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愿更多的组工干部像李林森那样,把“渡人的梯”搭得更科学、安全、高效,使更多的干部干事有机会、锻炼有平台、进步有空间。

九、批评的关键是标准

作者:李朝全

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种值得重视的倾向。一是批评的退化和矮化,有些文学批评已然变味、变质,一味吹捧,为批评对象“抬轿子”,被指责为“红包批评”、“有偿批评”;有的文学批评对批评对象抱仰视或蔑视态度,取无条件的赞赏或贬抑姿态,片面进行肯定或否定,缺少剖析和提升。二是批评的转向,特别是“学院批评”,更多地转向对文学发展历程、文学史或一个文学发展段落或若干文学群体、集群、现象等进行归纳、总结、盘点与扫描,侧重于文学史的研究与立论。三是批评的著作化,动辄长篇大论、鸿篇巨著,把研究对象做成一门学问,写出大部头,并自诩以“厚重”“全面”“深刻”。四是批评的错位和缺位,缺乏对当下、当前文学创作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梳理和剖析,无法对当下文学思潮进行及时引导;许多文学批评读者定位不清,批评文章作家不看,读者不读,了无问津。五是批评的钝化,许多批评者理论资源贫乏,鉴赏能力不足,批评文章毫无锋芒;有的批评者注重借用西方文论,生搬硬套,缺少创新和新意;不少批评文章面目僵硬,缺乏文采,很难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纵观以上这些倾向,其存在的共同不足都是对文学批评纯正品质的忽视或淡漠,都是对评判标准的无视或匮缺。作为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的一种文学门类,文学批评应该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应该葆有自己独特的、纯正的品质,也就是通常所言的客观、公正、持中、说理、科学的批评,理性的批评。

纯正的学理性批评的关键在于建立评判标准。有无自己的批评标准,能否秉持评判标准,是文学批评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杆。对文学创作的批评,基本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六个方面:思想品位高下,艺术优劣,知识丰瘠,趣味厚薄,创新大小和读者多少。我国历来看重文学的教化功能,有着悠久的“文以载道”的传统,注重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情怀,强调对人的生存、尊严的珍视。我们今天尤其应该倡扬文学在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重视文学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因此,思想情趣和品位的高下应该成为文学批评的首要标准。

对文学作品艺术优劣的评判,实质就是运用审美的标准,进行美学层面的评价。文学作品能否带给阅读者以美的愉悦与感受,以及这种美的熏染程度之深浅,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感染力及作用力。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我国传统上有神品、妙品、能品“三品”之说,便是从接受者对作品的品评鉴赏效果而言。我国传统的文学评判讲究意境、韵味、曲致、情趣等注重主体主观感受的标准。西方的审美标准则更多地采用节奏、旋律、结构、形式、技巧等偏重于量化分析的标准。对于文学作品的美学评判应该兼采中西之长,既要进行审美的普遍性价值判断,也要进行民族风格、民族作风、民族气派方面成就的评价。

对文学作品知识性的分析,其实是对其作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强弱的研判。好的作品可以从中汲取到有用的、有益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和世界。

是否有趣、趣味高下,与审美优劣一样,极大地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与欣赏,影响到作品的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文学作品有无创新是其能否适应新时代新读者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学创新,不仅表现在内容、形式、技巧等文本内在要素的创新,也体现在文学样式、传播样式、媒介、途径等方面的创新。优秀的文学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满足当下人们的阅读审美期待。优秀的文学应该拥有较多的读者,应该产生较好的、较大的社会影响。这其实是在衡量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也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我们既要反对那种片面迎合读者低级趣味和感官刺激的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创作,也要反对那种疏远读者、忽视观众的所谓“曲高和寡”的文学。文学批评应该在鼓励文学创新的同时,倡导文学面向群众,面向时代和面向生活,倡扬作品做到情、理、义、趣四者的完美统一,让文学主动接受群众的检阅与鉴赏,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

文学批评的标准应该是通过对众多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从探寻差异性出发,经由综合、归纳和演绎而得来。对文学创作的评判,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过程,要从美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和研判,避免偏颇与片面;要从文本、作者和时代生活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十、优先选用敢于坚持原则的干部

仲祖文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系事业发展。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选人用人,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应该优先选用敢于坚持原则、坚决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干部。

党的事业需要坚持原则的干部,人民群众呼唤敢于担当的干部。陈云同志早就指出,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现实中,坚持原则的干部往往不好“说话”、难以通融,在一些人眼里是一个缺点。但这种“缺点”,恰恰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优点”。一个党性强、有原则、敢负责的干部,才会坚持正确的主张和意见,遇到问题敢面对,遇到矛盾敢处理,遇到歪风敢斗争。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就应当把这样的干部选上来、用起来。如果坚持原则反而受冷遇,甚至遭排挤,正派的干部就会伤心,正气就难以弘扬。

优先选用敢于坚持原则的干部,就是在个人条件相近、工作业绩相当的情况下,首先考虑使用原则性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是原则性很强的干部,原则性不强的老好人不能当“一把手”。要注意深入分析、认真甄别推荐结果,做到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不让坚持原则的干部吃亏,不让到处“讨好”的人占先。对不顾党和人民利益、丧失党性原则的干部,要实行“一票否决”,得票再多也不能提拔使用。只有让坚持原则的干部越来越“吃香”,坚持原则的空气才会越来越浓厚。

十一、给成绩打个“折”

作者:桑林峰

据央视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试验田收割以后,第5号田亩产稻谷公斤,按通行的“七五折”计算,每亩净产量为公斤。对此,袁隆平不为所动,主动说服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改用更苛刻的标准计算净出率。最终公布的结果是亩产公斤。

“考虑到今年实验环境较好”,袁隆平不用现有标准,坚持给成绩“打折”。这一做法,折射出一名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谦虚谨慎的态度和作风,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学习。

渴望成绩,宣扬成绩,是人之常情。但面对成绩,不能一味夸大,应站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成绩的含金量,最大限度地挤掉成绩中的水分。这才是正确对待成绩的态度。

古人云:“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能正确对待成绩。有的追求“窗户上挂喇叭——名声在外”,事情没做多少,便“拉长、吹大、垫高”,“精心包装,隆重推出”;有的在试点先行、经验总结时,把自己的做法说得完美无缺,好像放之四海而皆准;还有的甚至把想法说成做法、把估计说成统计、把预期说成结果、把别人的事说成自己的事。殊不知,“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如此对待成绩,等到光环散尽、泡沫吹掉、水分挤干、原形毕露时,丢丑的只能是自己。

成绩美在货真价实。肥皂泡的颜色再鲜艳,也经不起阳光的暴晒;气球吹得再大,也经不起小小针尖的检验。工作成绩连着单位发展实力,关系百姓的幸福指数,来不得半点浮夸和虚假。重大科学决策的实施,取决于试点先行的经验总结;国家整体实力的评估,来源于各单位上报的各种数据。如果探索的经验、上报的数据水分过大、出入太多,就会影响科学决策,贻误国家建设的整体规划。

当然,有了成绩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必要为“打折”而“打折”。但一些成绩的取得,有的是在实验阶段,有的汇集单位精英之力,还有的甚至是借助“外脑”完成的,并不代表单位的实际水平。这种时候给成绩“打打折”,才是符合客观的,才能真正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碑不自立,绩由人传;石碑好立,心碑难立;高风大德,有口皆碑。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贪大喜功、梦想美名远扬之人,往往得不到人们认可;而俯首为民、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的人,反倒容易让群众传颂,留下口碑丰碑。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成绩时,切不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夸大其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科学评估本单位取得的成绩,该打折的打折,该挤水的挤水,真正能让成绩晒在阳光下,经得起事实的检验。

十二、换出务实发展新气象

作者:祖岩

目前,我省县乡党委换届已经圆满结束,各省辖市党代会正紧锣密鼓地召开。如何通过换届,始终围绕发展、扭住发展、突出发展、服务发展,关键是落实好省委书记卢展工近日在基层调研时关于“换届是一个过程、一种持续、一种凝聚、一种形象”的要求,充分发挥换届综合效应,切实把干部群众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想事情、干事业上来,使换届换出务实发展新气象、树立务实河南新形象。

着眼务实发展,切实把换届作为一个过程。换届绝不仅仅是开几天党代会,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总结的过程、谋划的过程、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的过程。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十三分之一人口的地方推进现代化,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努力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认真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成绩、增添动力,正视问题、查找差距,研判形势、抢抓机遇;需要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统筹协调、全面推进;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劲、忠诚履职、致力发展。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使换届成为学习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研究当地特点、谋划科学发展思路、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的过程。

着眼务实发展,切实把换届作为一种持续。持续是党性人品,是从政品格,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务实发展的题中之义。换届是思路的持续,要一条红线穿到底,把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实践证明正确的思路持续下去,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工作的持续,要善始善终、一以贯之地抓好发展蓝图的实施,防止半途而废、推倒重来、“抹了桌子重开席”;为民的持续,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发展改善民生,以民生凝聚民心;党的建设的持续,要始终遵循党的建设规律,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统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换届是一种持续,既要勇于“持”,更要善于“续”,前任领导班子要“交好棒”,继任领导班子更要“接好力”,及时模清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持续中求统筹、求提升、求发展。

着眼务实发展,切实把换届作为一种凝聚。要通过换届,进一步增进团结,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共识,凝聚党心民心,凝聚发展合力。凝聚共识,就要深入听取党内意见,积极征求党外意见,使党代会报告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党心民心,就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按照“五重五不简单”的要求,突出“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严肃换届纪律,匡正用人风气,营造风正气顺的良好环境,使选出的班子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要扎实抓好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凝聚发展合力,就要高扬科学发展主旋律,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体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思引导到科学发展、促进和谐上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中原经济区建设上来,形成各类人才大量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

着眼务实发展,切实把换届作为一种形象。形象就是口碑,形象就是力量。要通过换届,展示出党员的形象、党组织的形象、领导干部的形象、党代会的形象,说到底就是先进性的形象。展示党员的形象,就是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党代表的推荐、选举,主动参与建言献策,保持政治本色,服务人民群众,创造一流业绩,以自身的模范行为践行先进性要求;展示党组织的形象,就是要切实组织好换届、领导好换届,科学谋划发展,精心做好人事安排,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展示领导干部的形象,就是要带头讲政治、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正确对待选举结果,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起对人民负责、推动工作、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形象;展示党代会的形象,就是要充分发扬*,反映党员意愿,集中党员意志,科学决定重大事项,展示出*的形象、团结的形象、求实的形象、奋进的形象。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换届作为一个过程、一种持续、一种凝聚、一种形象,是务实发展的“加油站”、“接力点”。只要我们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忠诚履职,干事创业,就能够在中原大地上形成务实发展的新气象。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欣赏评论集锦最新章节 | 欣赏评论集锦全文阅读 | 欣赏评论集锦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