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共有十二篇文章分别是:
1、做一只为民奉献的“玉兔”
作者:王朝明
2、给子孙留下什么
作者:桑林峰
3、“会来事”与“会做事”
作者:匡吉
4、留下一个优雅的背影
作者:辛士红
5、群众抒群言
6、从“七一”到“八一”
作者:向贤彪
7、拼爹让人输不起
作者:富子梅
8、如何认识“四种危险”
作者:齐卫平
9、贴得近才会更远
作者:姜圣瑜
10、一字一句总关情
作者:辛士红
11、以创先争优凝聚发展合力
作者:韩子荣
12、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作者:王明寿
一、做一只为民奉献的“玉兔”
作者:王朝明
前不久,陪一位老首长去其曾蹲点的村子走访。回返之际,乡里的干部请题词留念。他沉吟良久,挥毫写就一首《辛卯咏兔寄怀》:“栖身垄亩稔民氓,解味知春辨莠良。最爱餐风啮苦菜,无衷效雀谋膏粱。躬身杵就灵丹味,匍地嚼得草梗香。玉桂冰心寒夜里,长将明镜照炎凉。”
诗言志,诗寄情。一首小诗,道出了作者朴素心声,凝结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也饱含着对年轻干部的鞭策与期待。
期待与百姓贴得更近一些。执政党的最大危险,莫过于月兑离群众。纸上得来终觉浅,田间地头有真知。汇报听得再多,也替代不了亲身实地的调查研究。要真切地了解群众的所忧、所急、所盼,走马观花靠不住,蜻蜓点水得不来。只有“栖身垄亩”,方能“解味知春”,把握社情民意,掌控形势变化。只有“稔民氓”,方能“辨莠良”,成为行家里手。静下心来,沉子,贴着大地行走,真正带着感情、背负责任融进群众中去,是增进感情、赢得信任、凝聚力量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期待平常心多一点、功利欲淡一些。面对大千世界、纷纭物景,是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持守一份以苦为乐、砥砺奋进的心态,不改“最爱餐风啮苦菜”的秉性和品格,还是放松约束,放纵私欲,效仿只为一己稻粱谋的“燕雀”,营营为中填欲壑,熙熙而追名逐利,党员干部理当作出正确的抉择。
期待将职责和使命看得更重一些。在神话故事里,源于为苍生解除疾病苦痛的大爱,小小的玉兔不辞辛劳,在桂树下执着不懈地捣着药臼。身为党员干部,更应常常反躬自问一下:人生如朝露,短暂而宝贵的生命历程,到底该怎样度过才无愧于天地造化,无愧于党和人民,到底该为谁辛苦为谁忙?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积其毕生的奋斗与辛劳,最终为的还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无数鞠躬尽瘁、披沥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响亮回答。
期待慎独自省之风更盛一些。在大地上,兔子奉献的是肉和毛皮;在高天上,兔子捣的是药和孤寂。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自警自励,这是一只爱惜名誉和品格胜过毛皮的兔子。耐得寂寞,耐得清贫,耐得辛苦,这又是一只珍视职责和信仰甚于生命的兔子。心挂苍生冷暖,情系人间炎凉,这执著无悔、奉献不息而又兢慎自端、洁身自好的兔子,恰如一面皎洁的月轮,映鉴着玉桂冰心,发散着清辉正气,党员干部可作比照和景从。
返程路上,吟咏着这首诗,颇有所悟,感念及兹,亦拈得一诗,以表心志:“星影婆娑月华疏,桂下百草香入腑。耐得广寒长杵臼,但为人间驱疾苦”。
二、给子孙留下什么
作者:桑林峰
给子孙留下溺爱,才会有大量“啃老族”的出现;给子孙留下权力高于一切的理念,才会有“我爸是……”的骄横;给子孙留下“名人效应”,才会有“谁敢打110”的跋扈。正所谓,开什么花结什么果。给孩子留下什么,需要现代人反思。
《战国策》里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给子孙正正派派做人的道理、老老实实谋生的本领,这是最好的馈赠。“造财不如造才”、“留钱莫若留贤”,这样的思想被历代的开明之士所信奉。理学家朱熹留下《朱子家训》、官员包拯留下《诫廉家训》、明学者朱柏庐留下《朱子治家格言》、清末重臣曾国藩留下《曾国藩家书》,教育后代修身向善,成长成才,给后人无尽的启示。
给子孙留下精神遗产,更是优秀共产党人的自觉选择。早期党的领导人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给子孙留下了对党的忠贞信仰和艰苦朴素的好作风。东北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给儿子留下了一封信,用自己献身革命解放事业的实际行动教育儿子成长进步。朱德总司令一生简朴,两袖清风,临终时没给孩子们留下一点存款,而且叮嘱他们要自食其力,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革命老人徐特立告诫后辈:“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开国将领陈洛平给子孙留下“三块弹片”,要求子孙继承传统、自力更生、努力工作。这种留品德、遗作风的行为,不仅是对子孙负责,更是对党的事业负责。
反观近些年来出现的*案件,很大一部分与一些领导干部想给子孙留下钱财有关。内蒙古原国税局长肖占武利用受贿想给子女留些钱,结果把孩子也搭了进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湖南原机械工业局长林国悌利用非法所得想给孩子“留下点东西”,案发后连女儿的生活费都成了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不清白做人,整天让子孙坐公车,吃别人送的东西,花别人送的钱,靠关系办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子孙长大了如何做到公私分明,如何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走好脚下的路?
古今提倡立德、立言、立功。其中的“功”、“德”,就是个人所取得的成绩,所赢得的口碑。人之父母,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在不进则退的时代大潮中,严守廉洁清正的品格,多干百姓称道的业绩,赢得百姓的夸奖,以此激励子孙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建立胜于父辈的功绩,真正避免“富不过三代”悲剧的发生。
留下千垛干柴,不如留下一把斧头。最宝贵的馈赠,是奋斗的精神和做人的本领,而不是身外的财产。正如林则徐的一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给子孙留下什么,的确是一门学问,值得天下为父母者深思。
三、“会来事”与“会做事”
作者:匡吉
在现代语境里,“会来事”即是精于看前后左右关系尤其是看上司脸色行事,善为己谋。“会做事”就是会干工作,体现的是履职尽责水平,他们一般都是素质高、能力强或业务好、技能精的人才。显然,事业的兴旺发达,需要的是“会做事”而不是“会来事”的干部。
“会做事”固然难得,“会来事”也非易事。因为要“会来事”,就得不断揣摩上级意图,时刻观察领导脸色,还要到处去“活动”,广结关系网……这就必然牵扯大量的精力,所以很难专注于做事。与此相反,要“会做事”的话,就得“在其位,谋其政”,就得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因而很少有心思去搞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干部只想“会来事”,不想“会做事”。他们崇尚“关系学”,深谙关系之道,在谋求晋升的关键时刻,不是凭真本事,而是通过投机钻营来达到目的。多数情况是,“会来事”的一旦得势和获利,“会做事”的就会受到冷落、遭到排挤。现实中确实有些同志,尽管工作表现好,但因为不善交际、没有关系,所以被“逆淘汰”。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颠倒呢?因为“会来事”者,经常与领导套近乎,善于表现、乐于表功,容易留下好印象。而“会做事”者很少出头露面,不会恭维奉迎,所以不被人注意和了解。所谓“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拍得好”,原因就在于此。除此之外,恐怕还有利益的因素。靠“活动”获得一官半职,大多要付出利益成本。“会来事”的能跑会送,易被提拔使用;“会做事”的不跑不送,常原地不动。
“会来事”与“会做事”,虽都是说“事”,但此“事”非彼“事”。前者是投上所好之事,后者是关系到单位发展建设之事。在一个单位,如果“会来事”的吃香,就会有更多人效仿,这样就会树立不好导向,形成不良风气。而“会做事”的吃亏,不仅耽误个人的成长进步,更影响到单位的发展建设。
作为各级领导,无论是从维护个人利益出发,还是着眼单位发展大局,都应当对“会做事”的人给予关注,对“会来事”的人保持警惕。我们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实际上就是不让“会做事”的人吃亏;对他们既要关心和支持,更要尊重和重用。做到这一点,除了坚持党性原则、端正思想作风外,关键还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只有对干部全面深入地了解、公道正派地使用,“会做事”的才会月兑颖而出,“会来事”的才会没有市场。
四、留下一个优雅的背影
作者:辛士红
当前,省市县乡四级党委自下而上的换届工作陆续展开,一批领导干部面临着退出岗位、交流换岗。一位将要退居二线的县委书记公开承诺:不递一张条子,不提任何条件,不干一件以权谋私的事,给大家留一个优雅的背影。
优雅的背影!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场景。提起背影,我们可能想到惜别的泪眼,亲人的张望,这其中多少渗透着一点离愁别绪。如今,这位县委书记优雅转身的情怀,一扫低沉感伤之情,映衬出共产党人的品行、气节和操守,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领导干部在任之时,如舞台上的主角,聚光灯大多对准的是“华丽”的一面,公众看到的也大多是“正面”形象。而离任之时,主人公将告别熟悉的舞台,留给观众一个转身的背影。这个背影,既是平时形象的延伸,也关系着政声的优劣、群众的口碑。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转身动作,有些人做得并不优雅,心理失衡、言行失态、道德失范,不该伸的手伸了,不该破的“戒”破了,毁坏了多年在台上积累的公众形象。有的是“补偿心理”作怪,总认为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再不“捞一把”就亏待自己了;有的是出于“随众心理”,认为自己是快走的人了,得到一些额外照顾不算啥;还有的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心急火燎要将手中的权力“套现”。
离任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一个人官德品行的高下。离任是一个考场,可以辨别一个人思想作风的优劣。为官理政,重任在肩。在任之时,因为顾及人言和法规,保持形象并不太难。离任之际,为公的初衷不改,为民的本色不变,时时处处依然能约束自我,洁身自好,则难能可贵。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是明代廉吏于谦离任时的高洁和优雅。清朝嘉定县令陆陇其离任时,百姓夹道相送,泪飞如雨,被人赞为:“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山东省寿光县老书记王伯祥离任时,一辆130小货车就拉走了全部家当,20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念念不忘。他们都经受了离任的考验和历史的检验,留给人们的形象朗如日月,挺拔如松。
爱默生曾说:“优雅的举止是最好的艺术,它比任何绘画和雕塑作品更让人心旷神怡。”领导干部优雅的转身,更具有示范和表率作用。这种优雅,从容而高贵,体现出对人格的珍重、对声誉的珍视、对形象的珍惜,彰显出对本色的坚守、对制度的敬畏、对交好接力棒的自信。
离任,无论是退出领导职务,还是到新岗位任职,都不是人生的休止符,而是政治生命的转乘站。领导职务总有离任之时,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离任。只有做到政治觉悟不退、精神追求不退、模范作用不退、清正廉洁的形象不退,才能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良好形象的树立需要终其一生的努力,而败坏这种形象只须一个简单的动作。尤其是在离任之际,一个念头发生偏差,一次选择出现失当,终身的追求就可能毁于一旦。面临离任考验的领导干部,尤应慎之又慎,写好人生的“点睛”之笔,留一个完美、干净的背影。
五、群众抒群言
1、莫让“公示”变成“告示”作者:刘治国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的单位和部门,在任用干部前,只是敷衍了事地贴一纸“通知”或者在小范围内顺便“说一下”,把严肃的干部任前公示变成了简单的“告示”;有些基层干部群众也把“公示”当成“告示”,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一看了之。
干部任前公示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克服用人*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制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对公示对象有一说一,达到公开公平公正选人用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
然而,制度再好,也需要有认真执行才能显示出效果。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如果执行不好,让“公示”变成了“告示”,那么群众所看到的就只是组织的意见和决定,看不到拟提拔任用干部的整体状况,就会认为干部公示不过是走走过场、摆摆形式、做做样子罢了,说了也白说,对公示产生反感,从而导致不想参与、不愿参与。即使有些群众对公示对象有看法,甚至有反对的意见,但看到这样的“告示”,就以为这次的选拔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多说话恐怕会得罪人、遭报复,于是也就只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一来,群众的监督就无从谈起,这样的“公示”也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
要使公示真正达到目的,就要加大对公示制度的宣传力度,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为我们选拔优秀干部尽一份力;要力戒形式主义,正确对待广大干部群众对公示对象提出的不同意见,对群众反映的公示对象违纪违规的线索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向反映人反馈结果,让大家看到公示制度的成效,从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2、“结对子”还要“结果子”作者:刘伟雅
当前,一些单位为拉近干群关系,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往往采取干部与群众“结对子”的方式。这种一对一帮扶的方式,能够更直接的了解群众情况,帮扶效果也会更明显。要真正收到好的效果,不仅要“结对子”更要“结果子”。
要结出满足群众深层次需求之果。一些单位常常是重前期调研轻后期问效,重视如何让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却很少过问后期帮扶情况。干部也大多停留在逢年过节的送钱送物上,这样也只能满足群众的单一需求。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才是更应该深入探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结对子”的真正意义所在。这就需要参与帮扶的干部深入调研,经常与帮扶对象拉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的困难所在,帮助群众找到解决对策,真正解决群众困难。同时,还要了解群众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利用自身信息灵通、交际广泛的优势,帮助困难群众量身打造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门路或解决措施
3、迎接检查不能“捉迷藏”作者:王秀根
不少领导强调,领导机关在检查指导基层时,发现的问题越多,说明机关干部越懂基层,作风越扎实,在指导基层方面也就越有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出现另一种状况。
由于担心暴露出问题对单位建设和个人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迎接检查中都藏着掖着。一些基层单位甚至完全步入了误区,听到领导机关要来检查,甚至成立“迎检小组”,打扫卫生、正规秩序、补记各种登记统计、学习笔记、自查自纠等全部补齐,等机关检查组一走,又回到原貌。
之所以出现如此“捉迷藏”的现象,有基层自身原因,同时也反映出领导机关在指导基层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领导机关指导基层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要采取观察、了解、谈心等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深入基层,切实掌握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搞好指导。而基层则要端正指导思想,不怕暴露问题,必要时甚至自曝“家丑”,从而让机关了解单位的“短板”,实施有效帮抓,形成抓基层建设的合力。
六、从“七一”到“八一”
作者:向贤彪
庆祝党的九十华诞的喜悦之情还在心头荡漾,“八一”建军节又伴随着嘹亮的军歌激起我们澎湃的心潮。
从“七一”到“八一”,从南湖到南昌,我们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牺牲了众多鲜活的生命,才懂得了一个质朴而伟大的真理——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1927年8月1日,随着清脆的枪声在南昌城头响起,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走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绝对领导之下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有了自己可信赖和依托的子弟兵,中华民族有了实现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
一个民族要有“民魂”,一个军队要有“军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从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到井冈山“*会师”;从坚持八年抗战,到推翻蒋家王朝反动统治;从和平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到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一部波澜壮阔的党史,也是一部血火交织的军史。党旗指引军旗飘,军旗跟着党旗走。正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我们这支军队才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正因为无数军人的骨子里浸透了对党的忠诚,我们这支军队才英雄辈出,群星闪烁。
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使命,使我们这支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脚踏着祖国的大地,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命运相牵。从战争年代的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到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雷锋、李向群、丁晓兵、杨业功……无数优秀的中国军人都把祖国的尊严看得高于一切,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他们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谱写出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颂歌。正因为人民军队把服务人民作为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赢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真诚信赖和支持。这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基础,是任何力量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
党缔造了人民军队,同时,党又把思想的先进性、行动的模范性以及勇敢牺牲精神,植根于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成为我军英勇善战、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我军的成员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却代代相传,溶解在每一个军人的血液中。无论走进哪一座军营、哪一座哨所,新一代军人都透露着成熟与阳刚,英武与自信,热情与豪迈,写就着永不言败与坚忍不拔的红色传奇。有军人,祖国就放心;有军人,人民就安心。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有了党的绝对领导,我军就有了主心骨;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军就有了坚强的后盾。党与军队,人民与军队,就是这样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经过84年苦与难磨砺、血与火洗礼的人民军队,将以忠诚托起使命,用血肉铸就长城,用奋斗继写辉煌,在鲜红的军旗上续写着自己的光荣,赢得新的胜利。
七、拼爹让人输不起
作者:富子梅
唯背景论,将严重损害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基石,继而引发效率的损失。打破唯背景是取,离不开制度的土壤。一个健全的制度是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根本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冬子有两场同学聚会都没去参加。“没情绪,孩子的上学问题没解决好,很没面子。”冬子家女儿今年上初中,想去离家较近的一所市重点,但最终没去成,按照电脑派位去了一所普通中学。“是我这个当爸爸的没本事呀,一个小小的公司职员,既没钱也没权,想花钱请客都请不到关键人物,真悲哀,真对不起孩子呀!”
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不考试,这听起来很轻松,但事实上考验的是一个家庭的综合实力。既要有强有力的社会关系,还要不差钱,该出手时能大方出手。冬子虽尽全力动用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同学关系网,但始终没找到跟学校领导较为直接的关系,办不成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冬子坦言,今后孩子上大学、找工作,甚至谈婚论嫁,会越来越要求有一定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尤其是家里父亲的角色最关键。“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压力真大啊,让人输不起。”
眼下,升学、看病、买房,甚至去银行交费等生活中事,有关系办起来就方便得多,更别说开公司、办审批、交税款等大事,有无背景会有天壤之别。有背景有关系,进入任何行业几乎都没门槛,还有人千方百计帮你铺平道路。没背景就会处处碰壁,多费周折。许多人感慨,当个普通老百姓真不易!
拼爹说到底是拼背景拼关系,当一个人的背景掩盖甚至替代了他真实的学识才干能力水平,受损失的是社会每个成员。在社会分工中,每个人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在提供服务,给予与付出对等,社会才能良性运转。否则,社会运转不仅低效甚至会扭曲人的心态,最终打乱良好的运转秩序,贻害每个人。当然,我们不否认良好的家境和教育背景会对一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唯背景论,将严重损害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基石,继而引发效率的损失。
打破唯背景是取,离不开制度的土壤。一个健全的制度是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根本。这既包括健全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也包括公开透明的政府审批机制、服务机制。应该说,近些年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尤其是很多部门开展的公开竞聘上岗、很多地方推出的一站式政务大厅等,不仅彰显公平,也拉近了政府部门与普通人的距离,淡化了背景和关系的作用。
只是制度建设还不够平衡、完善,在执行中变形走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不折不扣按制度办事尚需时日。这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开透明的办事程序,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真正树立服务理念,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靠制度、依程序办事而不是靠关系办事。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公民意识和职业素养。目前不少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存在着“看人下菜碟”的不良习惯,对待熟人和陌生人完全两码事,权利与责任意识淡薄。这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逐步改变在社会责任、公德公心、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正确观念、无实际行动”的状况,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人人生而平等,不论背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这既是个人理想,也是社会发展方向。盼望越来越多的个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完备的制度框架内,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八、如何认识“四种危险”
作者:齐卫平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月兑离群众的危险,消极*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四种危险”的告诫十分中肯、让人警醒,体现了我们党的忧患意识,也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新要求。
精神懈怠往往产生于取得丰功伟绩之后。所谓精神懈怠,是指在精神上松懈懒惰,表现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僵化等。无论个人还是政党,创业之初大多能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而一旦取得巨大成绩后,就容易满足于已有成就,陶醉在颂歌之中,出现精神懈怠的危险。世界上许多老党、大党垮台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执政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思想麻痹、精神懈怠。我们党成立已经90年,执政已经60多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阶段性的,实现本世纪上半叶的两个宏伟目标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距离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更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在成绩面前,我们决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要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能力不足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适应并引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能力。90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进一步治好国、理好政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错综复杂。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我们已有的经验、已有的能力、已有的体制机制还不足以完全有效地应对这些考验。我们必须要有知识短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在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月兑离群众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人心向背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风向标。对此,我们党有着清醒的认识,一再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月兑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但现实情况表明,有的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月兑离群众的现象依然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对这种月兑离群众的危险如果不加以警觉并有效改变,必将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根基。广大党员干部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消极*是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于开展反*斗争的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坚决的,成绩也是明显的。但是,当前消极*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成为直接破坏党的形象、损害党执政公信力的严重问题,社会反响强烈,人民深恶痛绝。所以,我们对于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对反*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通过推进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来清除*这一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
九、贴得近才会更远
作者:姜圣瑜
连日来,广大群众欣喜地看到记者编辑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走进村边田头的身影,听到新闻报道带来的劳动之声、百姓之声和基层之声。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话,也是他作为一位院士的成功之道。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大地?现实就是大地,群众就是大地,生活就是大地;什么是天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天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就是天空。只有深入基层,才不会坐井观天;只有走进基层,才能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得更全面,更透彻;只有走进基层,才能胸中有大局,笔下出精品,写出一篇篇“顶天立地”的报道、写出“让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报道。
新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根本上是为了解决“为了谁,依靠谁,你是谁”的问题。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基层实践是新闻的第一现场第一源头,人民群众是新闻的第一坐标第一主角。只有扎根基层沃土,置身火热实践,新闻作品才能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有少数记者没有“与大地贴得更近”,写出来的报道不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是“贴近网络,贴近电话,贴近材料”。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大报跟着小报走,小报跟着网络走,网络跟着微博走……有的记者因热衷于网上喧嚣热闹而迷失了方向,报道出现偏差;有的记者写稿子,靠鼠标点点,电话打打,材料抄抄……通讯手段的现代化给记者带来了工作的方便,但是我们应该懂得“每一种对方便的礼赞,都要警惕它是否只是懒惰的借口”。
一位外国摄影记者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摄影和文字报道都是一个道理,其采访距离与报道质量有密切关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是前提,“转”是关键,“改”是目的。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只有当“走”变为记者采访的自觉行为、变为一种采访习惯、变为记者个人性格的时候,我们才能收获到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新闻人的命运。
有人形象地把“转作风”称为“接地气”,新闻工作者只有接了“地气”,写作才有灵气,说话才有底气。有人说,对于相同职业的人来说,其外在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历不同,会造成其内心思维活动的差距十分悬殊。新闻这一行更是如此,工作不深入,采访就会找不到感觉,写稿自然底气不足。深入首先要“身入”,转变作风是一门学问,走下去这是第一步。“身入”还要“心入”,真正从心灵上缩短与基层、与群众的“距离”,用心去沟通,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心入”还要“跳出”,跳出基层写基层,“与大地贴得更近些,看天空才会更远”,站在更高处看大地,才看得更全。
基层有民生,亦有国脉。读懂了基层,才算读懂了中国。媒体记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正在于此。
十、一字一句总关情
作者:辛士红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编辑记者满怀激情走进基层,满腔热情贴近群众,满月复才情倾注笔端,为读者奉献出一篇篇精品力作。
清人袁枚曾说:“作者情生文,斯读者文生情。”新闻作品在客观记录的同时,也同文学作品一样,鲜明地打上了作者的情感烙印,真实反映出群众的喜怒哀乐,在以情动人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中国新闻史上,多少名篇“字夹风雷,声成金石”,一字一句总关情。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飞扬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的激情;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洋溢着对志愿军战士无比热爱、真诚礼赞的深情;邵云环的《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饱含着对异国人民身处战火、失去和平的同情。穆青在采访焦裕禄事迹的过程中,眼泪抹了一把又一把,写不成字,吃不下饭,多年后他的采访日记上还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那些带着泥土气息和真情实感的新闻作品,往往令人一见钟情,过目难忘。新闻“易碎品”的属性难易,但情感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新闻的形式在推陈出新,但“笔下带情”的要求永不过时。记者如果失去“情”的利器,无论是妙笔生花,还是闭门苦思,都写不出像范长江、穆青那样的作品,也达不到他们那样的高度。
现实中,为什么交通发达了,通信先进了,有的人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沟通却少了?为什么一些新闻报道耍尽各种“花活”,看起来亮丽炫目,却依然难以赢得受众欢迎?说到底,是对群众的感情淡漠了。情感冷漠的记者,走进基层的脚步不可能坚定;情感贫血的作品,感染力和影响力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所历。”记者的心中情、笔端情,不是一己之悲欢,而是家国情怀、时代担当,是“乐为人民鼓与呼”的赤子之心。这种情感,躲在高楼大厦不接地气培养不出来,坐在车上隔着玻璃浮光掠影感受不出来,泡在网上、会上远离生活挖掘不出来。只有深入到实践一线、基层岗位和生活甘苦中,“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心相连,情相通,酝酿出生动感人的作品。
新闻工作在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需要新闻工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对待群众,以务实的作风服务群众,以清新的文风感染群众。与人民同爱,所以经文纬武;与人民同恨,所以激浊扬清;与人民同忧,所以秉笔直书;与人民同乐,所以且行且歌。是淡漠、疏离对群众的情感,还是拉近、加深对群众的情感,不但决定着记者的采写质量,而且反映出记者的职业操守、思想作风和新闻追求。
邹韬奋先生上世纪30年代办《生活》周刊时,着意以普通人为服务对象,“简直随他们的歌泣为歌泣,随他们的喜怒为喜怒,恍若与无数至诚的挚友握手言欢,或共诉衷曲似的”。今天,融入时代进步洪流中的新闻工作者,更需要增进群众感情、树立大众情怀,走近群众、融入群众,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才能不断书写出饱含深情、富于启迪的崭新篇章。
十一、以创先争优凝聚发展合力
作者:韩子荣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科学设计活动主题,积极创新活动载体,着力实施领导干部“领航工程”、基层党组织“聚力工程”、共产党员“先锋工程”,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实施“领航工程”,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领导干部是科学发展的“火车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在发展新阶段,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成效。门头沟区在实施“领航工程”中,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研讨,将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发展目标上、统一到重点工作上,确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和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以优良的作风保障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顺利推进;把能力建设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想问题、抓落实、找规律”上,在推动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实施“聚力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门头沟区大力实施“聚力工程”,把广大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全面推进农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特别是结合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新情况,积极探索拆迁地区党组织设置形式。另一方面,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创*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努力提高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党的工作为中心工作和大局服务的水平。
实施“先锋工程”,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门头沟区坚持党的整体先进性与党员个体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大力实施“先锋工程”。一是积极推行公开承诺,引导广大党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和开展重点工作中提出承诺、履行承诺、兑现承诺。二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运用媒体宣传等手段,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特别是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三是强化党员党性锻炼,通过举行专题党日活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把党章党纪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谋发展、促和谐。
十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作者:王明寿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党性的具体体现,表现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领导干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最重要的是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生必修课。只有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摒弃私心杂念,锤炼优良作风,锻造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党性修养的内容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等。应充分认识学习对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作用,深入学习和掌握*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始终为民用权。我们党作为*主义执政党,其先进性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必须始终为民掌权、为民用权。一要有责任之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发扬*,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二要有敬畏之心。*同志讲:“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敬畏权力是权力的保险锁。应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监督,以进取的精神改进工作,为人民用好权,让人民得幸福。
正确对待利益。大公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人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曾说:“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领导干部只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在对待利益问题上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才能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