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9

作者 : 福字驾驭

的作用。中年人一头挑着少年,一头挑着老年,他们其实是最负重的年龄,最具有承载力的人生就在这个时候完成。

三十年的重量就体现在这里。三十年前的人生,自己是看不懂的,看不透的,三十年后的人生,也许自己看得清楚了,但是已经没有这个力量、这个思想去完成了。这种人生的体味,与其说是对于少年、中年、老年的思考,不如说是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的这三个阶段的思考。作者所感受到的人生重量,也许通过对于这个三十年的思考,隐现了中国文化的含量所折射的异彩。

中国的文化,是通过书籍来承载的,在历史的演变之中,经历了多么漫长的遗传。

而遗传的工具就是书籍,记得,我们在《风雨天一阁》里面,看到了作者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的因素,着重是文化精神的遗传。人的精神不灭,可以将文化通过这个载体永远流传。但是,现在存在这个问题,就是,散落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有许多个类的学者和大师,他们个人的著作以及藏书,有时候也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这是大百科全书所不能容纳的和比拟的,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乃至最后的辞世,这一笔文化遗产终将湮灭,很少被人所遗传。这其实是一种浪费,也是人们眼睁睁看着它的湮灭而无可奈何的失落。也是一种特殊的悲哀,是文化的悲哀。作者此时候倒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藏书被他人借去几本而丢失所造成的一种失落,后者与前者相比,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作者的这种忧,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一种对于中国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遗失而产生的惆怅。

《腊梅》的故事源自于作者一段住院经历。在这个经历里面,表现了作者的在病中与病友们对于稀缺的新生命的热爱,也许,腊梅只是一朵花,一种植物,但是在人们的生存环境陷于单调以及枯燥的时候,这种对于生机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和执着。

从对娇好的护士的暗生短暂情愫以及对于腊梅的热爱,都是折射了在人的生命之中的一种本性。这也许会使我们想起那个*时代。我们也许不能仅仅满足于这是一种传统的“鲜花美人以喻圣贤”写法,而应该想得很多。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文化的荒漠如同人们的生病一样,但是对于这种住院似的的文化荒漠的环境中,人们依然保存着那种本能的对于文化精神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信念。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不择地势的如同星星之火地一样燎原,如同春草似的蓬勃。

这种文化得力于中国人的这种特殊的文化精神。这也许是作者的文化苦旅中的另一种收获吧。

《老屋窗口》里面,余秋雨除了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故居所进行的简单勾勒以外,主要为我们讲了一个名字叫何英的女孩的故事,何英的变迁,有点鲁迅笔下的闰土的味道。当然,与闰土形象不同,何英毕竟生活在新的时代,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但是,岁月的流失,使作者听到自己幼年时代的“红点”变成了一个“成天干粗活,又生了一大堆孩子,孩子结婚后与儿媳妇们合不来,分开过。成了老太婆”时,并且“连我的名字也忘了”时的一种砭入骨髓的惆怅和失落,使作者有一种“倏忽而逝的哈雷慧星”的联想,他不禁想起了这样的诗句:“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

也许在作者的潜意识之中,吻合了中国古代文化意识之中的那种规律:“一切美好的都是短暂的”。也许,正是这样短暂的美好才促使人们不断扬着“朝圣”的旗帜,不断地攀登和追寻,不断渴望和执着,不断去经历着这种有点痛苦的轮回。中国古老的文化发展到今天,也许就是充满着这种轮回,这种喜剧之中的悲剧,悲剧之中的喜剧。

作者所写的旧屋,实际上就是对于中国古老文化的展示,旧文化之中虽然有美好的东西,但是它毕竟老了,象一个女人,度过了她的年轻和美丽。中国古代文化需要新的文化的冲击和涅槃,需要更新和轮回,才能不断向前迈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中国古老文化的窗口,有时候也不仅仅看到喜剧,也会看到失落和悲剧,但是,毕竟需要进步,需要永远轮回的美丽和衰老、美丽。这也许就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脉搏。

在前面论述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的时候,我们曾经谈到,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之中,有一种文化,叫贬官文化,所谓贬官文化,就是讲一些官员在*中,被反对者击败,结果走上了被贬斥的道路。象柳宗元、范仲淹等,他们由于遭到贬斥,所以在内心深处积聚了一些平常人(或者在朝为官时)所没有经历过的情感体验,这种独特的情感和心理转化成了独特的文字,往往其感染力超过了那一些“莺歌燕舞”式的文字。有人说,如果当年柳宗元没有遭到王叔文变法的挫折而被放逐,也就不会出现象“永州八记”那样的杰出文字。这样的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最新章节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文阅读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