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15

作者 : 福字驾驭

鱼肉人民生活的嘲讽,但实际上也是对于利的一种讥讽。

因为,古代商人是从事经济的,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品、商人与利就联系在了一起,成了被人们鄙视的对象,就如同,一些人对于*是骂为婊子一样,但是骂的人有时还津津乐道地与*耍乐一个道理。

这一些特定的中国古代文化,都是阻碍了中国城市文化难以真正抬头的原因。

尽管,我们有过很著名的城市,尽管这一些城市也创造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精华,但是,在农民的眼光里面,一直是不入流的,要不然,**怎么会不发出首先夺取城市的号令呢?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历史上很难举得出一些真正的城市思想家。读古希腊,罗马文献,看到那些政治家、思想家一开口就朗声朗气地呼唤:‘雅典城的公民们!’‘罗马城的公民们!’在中国古代就缺少这种呼唤声。”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文化,一是压抑了中国古代的商品文化的地位,二是,中国古代文化,一直号召人们要独尊儒术,要夹起尾巴做人,中国古代文化中,既不可能培养出那一些扬眉吐气的农民,也不可能培养出扬眉吐气的官僚,只有皇帝可以对天抬起头看几眼,有时候还要战战兢兢地诚惶诚恐地祭天,乞求神灵卫护。在这种鄙视城市文化的氛围中,怎么可能出现城市思想家呢?一般的思想家,都被剪除掉,象明朝的李贽,思想稍微冒了一点头,马上就被抓起来,害死。

这是中国古老城市的脆弱的原因。

城市尽管是脆弱的,但是,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们与农村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文化的发达和信息的相对通畅。

“在农业社会里人们都归之于千篇一律的生产命题,因此虽然分散却思维同一;城市正相反,近在咫尺却生态各异,紧密汇集却纷纭多元。这种多元汇聚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活需要,使城市生活变得琳琅满目;这种多元汇聚还会造成不同信息的快速沟通,使城市人成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选择机会繁多的一群;这种多元汇聚更形成一种价值比照,使城市人对生活的质量、人生的取向、社会的走势、政局的安危产生了一种远远高于农村流散状态的比较和判断。这样一来,城市人成了中国社会中十分违背传统教化原则的人文群落,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对统治者来说,都觉得不好对付。”

“城市意识,也几乎成了异端邪说,尤其是到了中国近代,列强的武力和国际文明同时进入沿海都市之后,城市意识里又自然而然地融化进国际价值坐标和现代商业原则,更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农业文明所难以容忍的了。”

(《脆弱的都城》)

这里也揭示了中国农村的农耕文明与中国城市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

这种差异,有时候并不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得到消弭,有时候却变得越来越对立。

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有时候在农村具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势力。从而对城市文化构成了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消融性。

余秋雨先生觉得,在中国现代史上,乃至当代史上,两种文明的搏斗越来越激烈。上个世纪发生的上山下乡运动,以及近来出现的按照农村的村落重新组织城市的居民社区,都是对城市的剥蚀,是农村传统文明对城市文明的反击。

也许余秋雨先生会说,这是不是**这一位领袖具有的农民意识以及封建文化思想太重的缘故呢?当然,**还不能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在他的意识中,他是农民的代表,是从农村开始革命,最后夺取了城市,成了紫禁城里面的统治者,是农耕文明对城市文明的斗争的胜利,他也许从来就瞧不起城市文明!

所以,在晚年,他老人家一直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因为,他希望他的革命的后代也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中国的农民革命者,其实改革开放者*虽然创导了改革,与西方城市经济的接轨,但是,他一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许,他也会说,我是中国农民的儿子。

因此,余秋雨说:城市,还有被销蚀的可能。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

当今的世界,已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也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中,带来了世界城市化的呼声,农村城市化,而不是城市农村化,是引导中国城市文明走向新的天地的一个值得人们庆幸的信号。

也许,在这种崭新的世界文明到来的时候,中国的城市文明以及城市文化构架会彻底消弭农村对城市的剥蚀。

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城市的文化构架才真正能够建立。

苏东坡突围

最近,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再次来到了扬州,出席了“智者·赢天下——奥迪A8L高端论坛”,他再次声称,要将自己过去的作品在今年做一次重新的改写。认为自己在四十多岁的年轻时候写的文章,比较幼稚,很多文章都是不应该感动的地方乱感动,不应该激动的地方瞎激动。所以要用中年的心态去修改这一些作品。

实际上,作为余秋雨这样的学者,不满足自己已经拥有的声誉,力图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最新章节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文阅读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