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17

作者 : 福字驾驭

上他才华太出众了,把大家都压下去了,那一些人还能饶他吗?你现在反对王安石变法,这已经是大逆不道了,当时,苏东坡被视为旧党,王安石被视为*。*与旧党的争斗一直贯穿了宋朝后期,一直到北宋灭亡。

现在*终于找到了这个对手的把柄,便一定要致苏东坡于死地!当然,他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北宋时代(南宋杀岳飞是另外)是不杀官员的。于是便群起汹涌,一起来向皇帝奏本,罗织苏东坡的不是。这里通到很多人。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里面罗列了很多。象何正臣、舒亶,还有李定、王圭、李宜之等,这一些人有的年纪比苏东坡小,有的则比他大,有了白胡子。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写《梦溪笔谈》的宋代科学家沈括,也投入了对苏东坡的“落井下石”之中。过去讲,聚蚊声而成雷,三人为虎的故事,

这么多人一起攻击苏轼,皇帝神宗还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要不然会信任王安石改革变法吗?最起码不是一个庸庸碌碌、混日子的昏君吧!

问题可悲就在这里,这样的一个励志变革,有一番作为的英武之君,在他的朝廷里面发生了这样的一桩冤案,*起这样一位具有如此成就的大作家和学者,确实是让人耐人寻味的。

其中,余秋雨先生写了苏东坡在被诬陷入狱以后的一段文字,让人读来确实不是滋味:

首先是拷打,有这样的一位官员被关在同一监狱,听到声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余秋雨先生说:“诗人用纯银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哑。”

还有示众般的游街。

“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

这与我们有时候,有的人有这样的心态:就是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有什么两样,完全是一码事!所以在害人上,与之是如同一丘之貉!

对于这种现象,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余秋雨说:“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的糟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余秋雨先生引用了当代苏东坡研究者李一冰先生的话来剖析群小的心态:“他也来插上一手,无他,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若能参加一件扳倒名人的大事,足使自己增重。”

对于苏东坡受到的*,余秋雨先生以这样的辛辣笔调写道:“中国世俗社会的机制非常独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轰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他,榨取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却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拒他、糟践他、毁坏他。起哄式的传扬,转化为起哄式的贬损,两种起哄都源于自卑而狡黠的觊觎心态,两种起哄都与健康的文化氛围南辕北辙。”

“在这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当了急先锋。”

“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公于中国的独特的国情。”

要知道,在苏东坡受罪的时候,当朝皇帝皇后皇太后都不忍心,连皇太后都对神宗皇帝说:“你不要为我祈祷什么,你只要赦免苏东坡就行了!”

但是,这样的来自上层的解救,并不能挽救苏东坡的命运,他依然被下了大狱。

余秋雨说:“这一股强大而又邪恶的力量,就很值得研究了。”

我们认为,实际上,苏东坡的遭遇,并不是因为他仅仅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

是*与旧党在政治改革道路上的不同。

记得,王安石在自己的一首词里面,就吐露了自己对于执政时代的变革,怀着这样的看法。

“千秋岁引——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搁,可惜*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醒后,思量着-

他认为自己当年的从政和变法是-无奈总被名利缚-而-而今误我青楼约-,从而-梦醒后,思量着。也许,在他老年的时候,思想上已经变得保守与蜕化了,所以就留恋起一种自然的世俗人情的情感。是属于返朴还真之言呢?还是惺惺作态之语,是让人深思的。

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冲突,是一种平庸文化与杰出文化之间的冲突。

苏东坡的遭遇乃是中国杰出文化遭到平庸文化的围剿与摧残。

记得,当初台湾著名学者柏扬先生写了一本《丑陋的中国人》,把中国的这种文化称之为酱缸文化;是一种发臭生蛆的文化。

当然,我们这里并不是否定整个中国文化的优异性,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涌现了那么多杰出人士,涌现了那么多民族英雄,涌现了那么多民族的脊梁,这都是中国文化的优异之处,但是中国文化中也含有着糟粕和劣质。

本人在《文化逆论》中引用了著名学者张五常的论述,中国文化中思维的标准化是扼杀创新思维的罪魁祸首。实际上也表明了中国的这种思维标准化乃是一种平庸化。是看上去一望无际的看不到边的平坦。这是由于儒家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造就的,安定和平稳造就了庸才,英雄的时代就结束了。这是中国平庸文化的根本原因。

在宋朝时代,已经是儒家思想占据了一统天下的地位,你苏东坡的思想与文化才能超出了人们的思维,怎么能不受到平庸文化的围剿呢?在中国人的落后的文化心理中,常常有这样的语言是值得警醒的:-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

这一点,在今天依然是屡见不鲜的,过去人们讲红眼病,别人发财了致富了,于是大家心气不顺,窝火得很,这就是一种落后的平庸文化心理在犯病。

中国的这种平庸文化,还表现在竞争场所,不是看到你出了风头,自己怎么样找到办法,比你更好,而是怎么样把你拌倒,大家一起倒下,一起平庸。

我们现在反观数百年前的苏东坡的遭遇,难道不能更明白透视这一点吗?

所以说,苏东坡所陷入的《十面埋伏》,乃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社会的文化氛围所构成的一张网,他要想冲突包围,那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最后的结局也是被流放岭南,最后死于常州,结束了自己不太漫长的人生。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汲取来自西方的开明文化,在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允许突出,允许杰出,没有人妨碍你杰出,只要你有本事!

我们再来看余秋雨先生写这篇文章,正如有些评论者讲,这是借他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最新章节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文阅读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