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22

作者 : 福字驾驭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朵奇葩

在前面的《脆弱的都城》里面,我们曾经涉及到关于商品经济的文章,关于商业与城市的发展问题,这里余秋雨先生的一篇《抱愧山西》则向我们展示了山西这一个著名的富庶的商业发展越衰弱的过程。

其实,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一点的联系,前者讲述了一座城市的衰弱以及消失——渤海国,讲述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商业经济在中国的地位。

后者则讲述了一个经商发达地区怎么样由盛而衰的轨迹,向我们提供了在遥远的过去,中国的商业并不是没有辉煌的历史,也许,比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也并不逊色,但是如同渤海国这一座城市的衰亡一样,山西的商业也走向了败落。

前者是由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对于城市文化的剥蚀,导致了城市文明的被围困的危机。这里面有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的印记。那么,这里,作者余秋雨先生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原因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山西的商业从辉煌走向了没落的呢?

山西,在我们的眼里,正如《抱愧山西》一文中所讲的,现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已经是成了落后的经济的代表,它那里除了被我们所熟知的煤矿(大同)以外,当然,还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关羽、荀况、廉颇、柳宗元、王维、王勃、关汉卿、司马光、吕洞宾等等,再也没有什么让人们熟知了。

当然,还有过去的曾经热闹过的山西昔阳大寨大队的郭凤莲以及陈永贵等,恐怕,就难以收索什么了(当今国家领导人除外,没有多少人熟知)。

我们曾经在一份资料上看到(真假待考),说山西军阀阎锡山在那里的时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那里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我们今天所阅读到的余秋雨先生文章里面所提到了一些内容相比,可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们知道,在民国年间,宋氏三姐妹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有名人物,而其中的大姐宋霭龄则是当时蒋介石政权(也应该以民国论)的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夫人,孔祥熙据说是孔子后裔。而孔祥熙的家乡则在山西。这样的一个主掌民国经济大权的人出生在山西太谷县,从中说明了一些端倪。也就是说,山西在那个时候,经济的发展,也许还有着一点点痕迹。难怪,当时为他们写传记的美国人罗比·尤恩森则把太谷县称之为“中国的华尔街”,这个里面的文章是耐人寻味的。

据作者讲,山西在清代的时候,乃是全中国的首府之地,远远超过当时的浙江、江苏、四川这一些被称为人间天堂以及“天府之国”的地方。

其中的平遥、祁县、太谷则是则是当时最富有的地方,其中平遥又为最。

我们从电视、电影中看到过有关乔家大院的风情记载以及图片,记得我在看有关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时候,下载了其中的一些照片,可供参照。

我们从这个街道的已经剥蚀了一些外表,但是依然显得苍劲傲拔、古朴敦厚的行貌,看出当年这里的繁华。确实,我们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看到这样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建筑,完全是一种大家闺秀落入风尘的样子。尽管,它已经容颜苍老,但是,其中的蕴涵的当年的富足与辉煌,则让人隐隐可以看到。要注意,这是当时的商号。

我们这里,当然不是在历数她的辉煌,而是要追寻她曾经发达的足迹,寻找其发达的原因,并且要探询其败落的原因,使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古老文化中,这种已经久远的商业文化(或者为企业文化)占取着怎么样的位置。

在中国的古代,人们一直是鄙视着商业经济的,但是在山西这个地方,却为什么能够开放出如此鲜艳的花朵呢?

作者归纳了四个原因,我们则认为,还可以追加一个原因。

就是:

百折不饶的创业精神。

山西省流传着一个非常熟悉的显得非常酸楚的民歌——《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走路莫走大路口,

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拉着哥哥的手,

汪汪泪水扑沥沥地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早回家门口。

……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去要多少时候,

盼你也要白了头!”

这样的歌词,主要是讲述了当初,山西人出外经商创业时,如何走出家门,远离家乡的情形。

其中有许多人外出,后来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没有能够回家,有的则永远把自己的身躯抛落在异乡,穷困地死去。但是,这并不能阻挡这一些对着未来怀着一种热切期盼的人们,继续的掘金梦,就好象当年的哥伦布外出探险,发现新大陆那样的劲头。

他们不屈不饶,一往无前,终于,在这浩浩荡荡的经商队伍中,有人成功了,成为了商业奇才,开创了商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其中乔家大院的缔造者——乔贵发,就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青年农民。

“乔贵发和他的后代的奋斗并不仅仅发达了一个家族,他们所开设的‘复盛公’商号,奠定了一个包头市的商业基础,以至出现了这样一句广泛流传的民谚:‘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抱愧山西》)

第二,坦然从商。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商业是没有地位的。

过去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元朝的时候,没有排名。也就是没有地位。

当然,元朝是排斥读书人的,因此儒被排到末尾,这是另类。

在一般人们心目中,其社会地位排序是士、农、工、商,被排在末尾。

并且与官场绝缘。不过,秦朝例外,一个是帮助秦始皇建万里长城的蜀寡妇清,一个是乌氏倮。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中记载:“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绘物,闲献遗戎王。戎王十倍其价,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制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最新章节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文阅读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