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36

作者 : 福字驾驭

在《长者》里面,作者还讲述了他的另一个经历,就是在自己*后期,生了病,后来到了浙江奉化蒋经国先生的曾经的读书处,在同乡的老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在半山腰找到了一间房子。(在《风雨天一阁》中也有记述,在《千年庭院》中也说道,自己二十七岁串联到了岳麓山)后来还认识了一位八十多岁的沈老先生。

阅读了《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书》、《万有文库》等等。

在山中,经历了唐山地震以及毛泽东逝世等。

这一段“失踪”的经历,被上海剧作家构想出作者担任某写作组组长的情节。

然后谈到自己在几年后,与王元化的晤面,得知了他原来就是张可的爱人。

以及王元化先生对于作者在学术上的引导等等。

特别是张可老师,在自己生了重病时,依然关心着作者的一切。

对于余秋雨先生在*中的参加写作组的经历,也许可以这样解读,是受到了相关熟悉的人的帮助,但是,作为他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进入这样的一个行列,可能有两点,一是他的学术水平在那时侯就不错了。并且,因为他的写作水平比较高,毕竟当初,他中学时作文获得了奖,后来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与巴金、郭沫若子弟在一起,他能进去,不能说不与这没有一点联系。但是是不是就是参加了那一些“四人帮”组织呢?或者成了打砸抢的帮凶。恐怕还难以定论。毕竟那时候,不是所有事情都与阶级斗争挂上号的。他能写作,有知识,被当时的造反派看中,或者,在造反派看来,这一些人毕竟是属于臭老九,要用,就呼之即来,不用,就挥之即去。能成为他们中的核心人物吗?人世间,有些时候,有很多事情是说不清的,重说轻说都可以,也许在别人眼中看得重了,实际上并没有那回事;在别人眼中看轻了,事情却比原来还要严重得多呢。

不过,作为《长者》,作者所记述的两位老师,确实是具有长者之风的师尊。

我们从作者的文章里面,确实可以看到他的一些学识。有时候,人的说话,确实与他写的文章不一定完全一样。说话间,口齿不清、张口结舌的人,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毕竟思维与口语有着很大的悬殊。

余秋雨的《霜冷长河》的第二辑一共收录了三十三篇文章,划归到五个部分:

第一,关于友情;第二,关于名誉;第三,关于谣言;第四,关于嫉妒;第五,关于善良;第六,关于年龄;第七,最后的课程。

在“关于友情”这个话题中,收录了六个部分的文字:《严重的友情》,《高山流水》,《无所求》,《防范破碎》,《心理陷阱》,《学会珍惜》等。

对于朋友这个问题,作者余秋雨花了很长的篇幅,来进行了述说。

在作者最近的散文集《寻觅中华》里面,他说,他要将自己以前的所有作品重新进行修正,当然是会涉及到自己以前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认识,以及修正一些讹错的知识性的文字。

他说,他将把自己所有文章重新编排,编成“文化苦旅全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关中国的路程,第二部分有关世界的路程,第三部分有关自己的路程。(余秋雨《寻觅中华·总序》作家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第5页)

我们想,作者与朋友的关系,大概是属于自己的路程吧。

余秋雨先生足迹遍及中国乃至世界,考察了中国以及世界许多文化古迹。对于中国古代以及现代的文化,以及世界的文化,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寻觅,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写成了许多有关文化方面的散文。我们前面所评论的《文化苦旅》以及《山居笔记》就是作者在中国范围内所进行的文化考察和思考。

对于他在世界范围内的考察以及思考,我们以后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说。

作者的第三部散文集《霜冷长河》中收录的文章,大概是属于作者所讲的第三类情况。

在前面,第一部《文化苦旅》以及《山居笔记》里面作者其实已经涉及到了自己的一些生活和成长经历。主要是谈他的家庭以及他自己的师长。

前面几篇,就是谈了他的一些值得尊敬的朋友和老师。

而这里《关于友情》的文字里面,作者着重审视了自己的朋友以及自己在友情问题上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里面,他首先将“友情”前面加上“严重”二字,则说明这种人伦之中的情感的非同寻常的重量。

一个人的成长,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都离不开自己的同志和朋友的助力。尽管,萨特讲,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就是最孤独的人。不过,从一般意义上来看。这种对于朋友与友情的淡漠,对于自己的成长以及进步,或者人生的发展,无疑会增添一重重的阻碍以及难关。

我们在前面谈晋代的文化名人嵇康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他尽管对于当时的封建礼教不屑一顾,与自己的朋友山涛割袍断义,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朋友。尽管,在中国古代,在士大夫中间,将人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君子,一类是小人。并且说,君子不党。但是不结盟,不朋比为奸,并不意味着就拒绝朋友。

我们常说,朋友就是自己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而敌人就是阻碍自己成功的障碍。

余秋雨先生对于这一种关于友情的论题,比一般人来说,是思考得比较深刻的。

在他的行进的道路上,当然离不开自己的朋友,也遭际过自己的敌人。

他说:“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居然能兼济天下。”(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

这句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明代张居正就没有自己的嫡系,依然能够成为明朝丞相,成就一番功业。

不过,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不拒绝朋友的友情的。

当然,朋友有很多种类和层次。

有低层次的,有中等层次的,有高层次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最新章节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文阅读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