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41

作者 : 福字驾驭

入。邪恶一旦侵入,会使整个友情系统产生基元性的蜕变。”

什么叫邪恶呢?

就是违背了人类基本的良知与道义,完全从一种罪恶的立场出发,去破坏人类最美好的东西。

邪恶就是看不得美好,往往人类本性中,具有一种天生的恶,所以荀子讲,人性恶。

它从极偏狭的心理出发,要去破坏世间的一切高尚的、美好的事物。

容不得他人超越自己。

人性的本性,有一种低层次的恶,这就是嫉妒。

而嫉妒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不加控制,就成了恶,这种恶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性。

当今世界的极端恐怖主义中也含有这种恶的成分。

要说,在朋友之道中,涉入了这种邪恶,还有什么朋友之情呢?它就好象蚕身上的蛆子,净水中的污垢一样。

它以毁坏见长,所以我们看到,当今世界上不少恐怖袭击都是以破坏他人的生命存在乃至消灭文明为目的。

话又说远了。

作者说:“为什么极富智慧的大学者因为几拨老朋友的来访而终于成了汉奸?为什么从未失算的大企业家只为了向某个朋友显示一点什么便一泻千里?而更多的则是,一次错交,浑身惹腥,一个恶友,半世受累,一着错棋,步步皆输。产生这些后果,原因众多,但其间肯定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友情,容忍了邪恶。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邪恶的拐杖。”

因此,为了杜绝邪恶进入友情,破坏友情,余秋雨先生说:“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就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的抵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如同罗丹说的对于雕塑的处理一样:“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余秋雨《霜冷长河》)

友情确实是很奇妙的东西。

没有友情的人寻找友情,拥有友情的人如何维护友情,确实也是一门学问。

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对于友情,往往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掂量得清的。

人们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有时候,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敌人也可以在一朝成为朋友,而朋友也一朝会变成了敌人。

有人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对于这种言论,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余秋雨先生在《心理陷阱》这个文章部分里面,谈到了如何对待友情的问题。

他说:“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

对于友情,也许,他是从一个比较明确地角度来谈论已经死去的友情与没有生命力的友情的话题。

其实,我们一般讲,真正的友情,如果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已经上升到几乎与自己生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要想从自己的躯体上剜割掉那已经成为自己身体一部分的友情,确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容易做到的。

在我国历史上,也曾有这样的一些人。

比如,三国时代,刘、关、张的故事。

在刘备因为自己的义弟关羽,被东吴吕蒙用兵杀害的时候,从国家的利益来讲,他此时不应该兴兵去为关羽报仇,因为这样的话,将会严重挫伤国家的力量。使刚刚建立的蜀汉基础被毁于一旦。按照情势,他应该听从诸葛亮的劝导,暂时隐忍,不能破坏吴、蜀联盟,以免给北方的曹魏各个击破。但是,对于这样的劝导,刘备却在友情的重负面前,不忍放弃对于自己当初的桃园承诺。毅然兴兵,最后,因为被友情所困,使吴兵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不仅使自己在白帝城殒命,而且使蜀国国力大受挫折。

还有秦、汉之际的韩信与刘邦的故事。

当天下形势因为楚、汉争雄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如果韩信背叛刘邦与萧何的友情,毅然决然的独立成一股力量,那么就不会遭致后来的被残杀。

这一些英雄都是在充满着人生以及国家极大变故的大格局之中,没有能够破解友情的迷宫,所以使自己以及国家都蒙受重大的损失。一般人来说,对于朋友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情愫,就更难以解决完善了。

作者谈到在他身边也有一些交情深厚的友人,他们都是文坛泰斗,以及对于人生友情看得很明了的人,但是也往往最后被友情所困。没有能够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有的竟然反目成仇,有的至死不能原谅对方,造成彼此心灵上的永远的荒漠。

这原因在哪里呢?

作者认为,倒不能仅仅归咎于彼此的品德与操守、性格的悬殊,而往往肇始于彼此之间的心理陷阱。

一个是过敏陷阱,一个是黑箱陷阱。

所谓过敏陷阱,就是“彼此太熟了,考虑对方时已经不再做移位体验,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推测和预期,结果,产生了小小的差异就十分敏感。”

比如,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两位文学巨匠:茅盾与艾青。

这两个人都是在我国当代文学中举足轻重的文坛泰斗,因为*的因素,使他们彼此一直处于关系紧张之中,后来竟然互不理睬,一直到死,都不原谅对方。尽管当初,他们是那么的关系融洽和友情深重。

艾青是一位诗人,而茅盾是当时的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沈雁冰)。

艾青作为一位诗人,在当时的*中,应该是敢说敢为的,因为毕竟是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及《我爱这片土地》、《黎明的通知》等诗作的人,凭着诗人特有的敏感,对于现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很显然最后遭受到*,而当时茅盾是全国政协名誉主席。对于*中的运动,他要与当时的毛泽东以及*小组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

不能不在一些事情上有所顾忌以及隐讳。所以,他们之间的友情随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最新章节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文阅读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