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42

作者 : 福字驾驭

这种差异,而形成了友谊的裂痕。据说,在一次全国文艺会议上,艾青与茅盾迎面相逢,结果是艾青拂袖而去,给茅盾很大的难堪。

尽管,他们彼此品格都非常高尚,而且都在同一面旗帜下,但是这种友谊却以如此遗憾的结局而收尾,不能不让人引为憾事。

主要在于艾青没有能够换位思考,将自己置换到茅盾的位置上,他也许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茅盾的心理感受。结果,因为在那个特殊时期,因为产生了小小的误会,而造成终身不能原谅。

所谓心理黑箱,就是因为“互相信任而产生”的一种常态。

“朋友间还有什么可提防的呢?很多人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把许多与友情有关的事情处理得干脆利落、默不着声。”

认为彼此之间,心有灵犀。应该是“不着一字,尽得*”,一说就见外,道破了就俗了,就不是真正的好朋友。

结果,互相之间在沉默中模索着友谊的前程,但是殊不知,有时候,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昏天黑地,有陷阱,结果一方掉下去了,因而彼此之间就造成了难以收拾的结局。

也许,彼此会这样想道:我对你这样信任,你居然还不告诉我,算是朋友吗?

结果,朋友成了敌人。

尽管彼此的品行依然是各自了得。

如何解决这样的危及友情的心理暗箱与心理过敏的陷阱呢?

也许,在需要彼此解释的时候,应该做解释。

彼此应该做说明的时候,应该加以说明,因为,有时候,人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微妙的人。

假如还没有真正到达俞伯牙与锺子期的境界,也只能做不及他们的境界论处。

一般人的生活中,不会涉及到诸如上面提到的刘、关、张与韩信与刘邦、萧何的故事里面的那种友谊关系,因为这里面牵涉到了政治利益以及政治格局。

往往有时候,一个人很难在政治利益与友情之间保持着很融洽的关系。

往往会因为政治利益,损坏友情,或者不顾友情。

比如,象萧何,当吕后要他诓骗韩信的时候,他想到的是,韩信当初是他介绍给刘邦的,自己应该是韩信的最好的朋友,韩信确实也对他萧何有着很深的信任,所以,当萧何致信要他韩信到长安的时候,他就来了,没有丝毫怀疑与拒绝。

而萧何,如果不接受吕后的旨意,他萧何将面临着被吕后贬责,也很可能会失去官位乃至生命。所以在自己与朋友之间,保留谁的时候,萧何选择了自己。

所以说,他们之间的友情一是被政治利益牺牲了,一是被朋友的不坚贞出卖了。

这个里面有没有心理暗箱和心理过敏呢?

韩信可能是对于萧何有这个方面的问题。

最后,也许韩信会抱怨萧何:我对你这么信任,想不到被你骗了,上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死亡之地。萧何呢?也许是真的抱愧于韩信,也许说:“我实在对不住你。没有办法。我的生命对于我自己来说,比你重要。朋友之情只能从属于末端了。”

“历史上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演唱的一出有关友情的不那么光明的悲歌。

余秋雨对于朋友与友情的论述,已经是比较详细了。

对于如何对待友情,他最后在《学会珍惜》部分里面谈了五点:

一,人生应该将友情看得比功业还要重要。

二,一个人应该注意宽泛意义上的友情与严格意义上的友情的区别。

在友情上,要防范邪恶,防范虚伪,反对背叛。

一个人应该不停步地寻找自己的知己,但也不要丢弃宽泛意义上的友情。

一旦获得严格意义上的友情,应该以生命来涵养,将友情置于博爱的阳光下。

世界是广阔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什么?是人心。

朋友之友情,也是这广阔无边的海洋上最难以航行的风帆。

在心灵的海洋上,如何行驶得风平浪静,进入一个非常美丽的港湾,或者是能够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稳操友情的航舵,是有许多学问在里面呢。

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前人对于友情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余秋雨先生也在这一大堆的经验里面加注了自己的心血,当然,并不意味着以后人们在这可以算是永恒的话题面前无话可说,很显然,随着时代的演变以及历史的更替,这一涉及到人类永恒的话题——朋友以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最新章节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文阅读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