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讲的名誉,一般是从正面来讲的,而不是指反面的名誉,即人们所说的遗臭万年。
遗臭万年与流芳百世,虽然都是讲名誉,但是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名誉在有一些人看来是双刃剑,它可以成就人的一切。
它是怎么来的呢?作者用这样形象的语言说:“最初的名誉不是个人所能争取的,这是人们在黑暗中猛然听到一种强健声音之后的安静,安静之后的搜寻,搜寻之后的仰望,仰望之后的追随,追随之后的效仿,效仿之后的传递。”
名誉是从他人身上受到启发而形成的对于这种光环的仰慕,自己一旦拥有了,自己也就成了他人的仰慕者。
“名誉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权利,一种在政治权利和军事权利之外的精神权利,而且在很多时候,政治权利和军事权利也要借助于它。”
正是由于这种名誉的特殊性,所以使得人们对其特别向往,向往拥有,而拥有者当然是绝无仅有的。
因此会带来没有名誉的人对于具有名誉的人的一种很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是无形的,有时候让人喘不过气来。前面讲到的阮玲玉也好,作者余秋雨的同乡的一位女青年也好,包括伊丹十三也好。特别是阮玲玉,其拥有的名誉已经让世人极端嫉妒的程度。所以才使得她最后陷于流言的包围,最后而不得不以自杀而解月兑自己。
因此,名誉对于拥有者来说,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造就自己,也可以毁灭自己。
因此,有一些人受不了这种名誉的桎梏之累,说出这样的话:“名誉值几个钱?你为别人活着还是为自己活着?把名誉扔开,什么也不要在乎!”
这一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拥有名誉的人为了解月兑自己,而说出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话。我们经常看到,不少科技界、演艺界的大腕们,走到哪里前呼后拥,头上时时被光环所笼罩,外人看来,他们是很风光,实则他们自己内心也是苦不堪言。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关顾之下,已经没有生活的自由,所以活得很累,很辛苦了。因此有一种要挣月兑牢笼的感觉。
余秋雨先生在文章里面也含有这样的意味:即,我们经常为名誉所累,这不仅仅是取得了显赫的声誉的名誉,也是指自己平常的名誉。
因为,一个人虽然平凡,但是也拥有他(她)们自身所应该拥有的平凡的声誉。
象前面讲的作者余秋雨的家乡的女青年在新疆的遭遇。这个女青年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相貌以及其他方面稍微出色一些,受到他人的嫉妒,所以才惹腥上身,遭人诽谤,而不得不采取非常的报复措施,使自己走向毁灭。
有序的人类,其实对于名誉的排布,是一种需求。
它为了有序所以必须使一些人拥有名誉,一些人拥有极高的名誉,一部分拥有一般的名誉。这样才能使得整个人类和社会以及历史向前发展,形成一股动力,也就是因使了人类本身具有的嫉妒的天性,促使人们去争取名誉(嫉妒,并不完全带领人们走向邪恶和毁灭,有时候也会形成一股动力,促使人们去争取,从而带动社会的发展)。
正如作者所讲:“这种精神权利,由民众执掌;其执行方式,只是对荣耀感和耻辱感的激发而已,别无其他手段。”
名誉作为双刃剑,前面我们讲到它对于拥有者的利害性,对外来说,它也有一种利害性。
“好的一面,它使无数丑类恶行聚焦示众,使不同的道德等级各自归位,使高尚的品格受到四方濡养,使可疑的行止遭遇怀疑的目光;但是,这种威力的发挥却严重地缺少查访核实机制,只靠口口相传来完成,因此必然夹杂着大量的夸张、错位和颠倒。”
“这种情况常常使好人惊心、君子皱眉、坏人暗喜、小人活跃。”
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面,往往比较崇尚一种平等的局面,这种平等,就是一种利益和名誉的平等,如果说,哪一个平凡者一旦拥有了显赫的声誉,马上会搅动一种平常的格局,形成了一种打破有序以后的混乱。这对于一般的统治者来说,是很头疼的事情。所以,就必须要斩除突出,形成平庸,以使大家和平相处,互不因为嫉妒而形成惊天的狂涛,以给统治者带来无尽的麻烦。这就是过去人们所说的武大郎开店效应。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一些违逆于统治者的意愿的人,则要千方百计地使他们处于被埋没的境地,一旦这样的人如果崭露头角,则无疑是意味着这样的人过去反对统治者反对对了,这样不显示统治者的反动与错误吗?因此,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统治者必然要千方百计地消灭这种名誉的突出现象,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武大郎开店现象在统治阶级上层的表现。
在论述余秋雨《霜冷长河》的时候,我们从文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名誉的论述,还谈到负面的名誉,社会机制乃使人们抛弃这种负面名誉。
因为负面名誉,会使自己抬不起头来,从而达到劝人向善,稳定社会的目的。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去年在台湾,经常在电视里看到黑社会各级帮派头目向警方登记的报道。其中有些老人已与帮派月兑离多年,即使不登记也算不了什么大问题,但他们却满脸无奈地对着电视镜头说:实在受不了周围人群对自己的鄙夷,仅仅对自己倒也罢了,但连儿子、孙子的名誉也受到污染,因此宁肯拼着老命在电视上清洗一次。”
社会机制的功能就是这样,它为了维护稳定,可以让坏人无处藏身,以净化社会环境;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旦,你违逆于整个社会机制,社会机制,则会利用它的看不见的极大的力量来消弭你的存在。这一点,在我们阅读与分析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中谈到中国古代的灰色文化——小人文化中谈到了一些。
这也许就是名誉的另一柄双刃剑吧!
《名誉的等级》。
一般来说,名誉是具有等级的。
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名誉,非平常人拥有非平常的名誉。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因为具有着不同的社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