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明,乃是本人在评论作者第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时提出的一个看法。
在那篇文章的开头,本人这样写道:“余秋雨是我国目前最著名的散文作家,根据有关媒体介绍,他是目前世界华人领域最享有盛誉的文化大师,是影响世界未来一百年的世界一千位华人之一。”后一句话则来源于中央电视台在青歌赛上的介绍。
本人为什么这样极力的抬举余秋雨呢?其实,写评论余秋雨先生第一部散文集时,本人已经阅读了他的后几部散文集,比如《山居笔记》和《行者无疆》等等,因为本人也曾阅读过中国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散文作家的作品,比如法国自然主义大师卢梭的《惭悔录》,以及台湾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深深感到余秋雨作品确实具有一种其他大师不具备的文章风格以及艺术成就。深深打动自己的心灵。我想,余秋雨的作品之所以当初出现了许多盗版,几乎到了洛阳纸贵的地步。无不与作者的文章风格在读者心灵中产生的共鸣有关系。
所以,我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苦旅》中说:“我也曾经阅读过台湾和大陆许多作家以及散文家的作品,诸如台湾的张爱玲、董桥以及余光中,还有很多大师的散文作。也许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一些人的作品全集,不过,在所阅读的部分文字中,总感觉到这一些作家的文字,无外乎停留在个人生活感情的抒发,以及对家庭庭院,和小小的物件的把玩上,所阐述的一些个人见识,没有能够引人的目光拓展到一个较深刻和深广的领域。”
因此,将余秋雨称之为大师,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看来,余秋雨的文章,其立意的深广以及格调的高亢以及昂扬,乃是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豪放派的文章流派。这种流派讲究意境的阔大以及政治思想性的深刻。
象宋代的苏东坡与辛弃疾等。
其实,这乃是源之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就是以抒发家国观念,特别是以天下为怀的思想,象杜甫以及范仲淹等都是这样的作家。
这是思想意义上的伟大精神的豪放。而不仅仅是语言的激昂。
另外一类就是源自于道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的性灵派等,以抒写自然以及个人性情和情怀为主。
当然啦,这样的人写出了文章,格调虽然有时候不那么高亢,但是在这种题材中耕耘,依然可以显示大家的风范。
比如,我国著名诗人王维以及陶源明和柳咏等,这样的一些以抒写个人情怀,包括吟风弄月的一些文学家,象温庭筠、晏殊、欧阳修等等。都可以成为大家行列。
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他在《人间词话》里面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余秋雨在《关于谣言》中《造谣的人们》中谈到了一种“躲躲闪闪的造谣者”,这种人,其表现特点,乃是有别于前着,显得很是低调。
“他们心中,至多只起一点不平衡的愠怒,或一点朦朦胧胧的,但一经盘算,如果展现这种愠怒或可能得不偿失,因此一直在等待他人之力,他们只不过在需要时略作引导罢了。说他们阴险,他们又不作什么坏事,但低调的生态却使他们成了舆论中举重若轻的灰色支点。”
其表现形态在于,他们在某一些场合,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助长人们对于谣言的传递,引导人们加重了谣言的力度。
比如说:“我亲耳听到,他边笑边说,出版个人日记就象当众洗澡,您最近出了一本,会不会……”
“我说呢,王处长是厂长一手提拔的,怎么会说这种话?这么一个聪明人,根本不可能忘恩负义。一定有人嫉妒,用谣言挑拨你们的关系,既然是谣言,我也不传了,你也别往心里去。”
这种不明确的谣言,与上面的指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人还难以查究,但是谣言的受众以及被攻击对象却如同是吞了一个苍蝇似的感到恶心。这种谣言,很容易使矛盾激化,以达到攻击的效果。
余秋雨列举了第三种造谣者,这种人就是被称为“夸夸其谈的造谣者”。
“这种人物在表现形式上更象一个智者。生活的奥秘、人生的规则都装在他们心中,他们能预测,能判断,能分析,而且一切都合乎逻辑。于是顺便也就在旁听者钦佩的眼光中把判断的逻辑稍稍往前延伸,而这种延伸就是造谣的起点。”
第四种造谣者,被作者认定为“唯唯诺诺的造谣者”
就是在澄清谣言的场合,只要他们给予明显的表态,否定谣言,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