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 徜徉在古老的大地上55

作者 : 福字驾驭

谣言也就立即得到了澄清,但是,他们有时候却显得暧昧模糊,不于表态。

比如说在这样的一种场合,有人指责某人干了性骚扰这件事。旁边的的议论纷纷,一起看着某一个能表态澄清事实的人,这个人不表态,只是微微笑笑,或者表示鄙夷神色,这样这个谣言也就坐实了。

使谣言的受者蒙上了不白之冤。

所以,余秋雨先生在文章中引用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罗斯金的一段话道:“有时候撒谎可以用沉默、用暧昧的态度、用声调的高低、或者是在说话时用眉目示意等方式。所有这些都比直截了当的撒谎坏得多,恶得多。”

余秋雨还说:“这四种造谣者,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交叉重叠、彼此融合。”

之所以产生这诸种造谣者以及这诸种造谣方式,其根本在于造谣者的心态的问题。

他们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源自于内心对他人产生的嫉妒和不良情绪,因此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便形成了造谣者,造谣者的目的,无疑是使被造谣者在名誉以及身心上面倍受打击,以使造谣者感到心理的平衡。

为什么会产生造谣者,余秋雨分析说:“很多造谣者,是心理疾病和道德疾病的组合体。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把两方面分开来看,不要一味寻找恶人而看不清病毒。有些心理疾病,大家都有,轻重而已。说到底,我们与谣言的对峙,也就是与人类根深蒂固的心理隐患的对峙。”

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根源,一是由于其个人的心怀以及个人修养的关系,一是由于在社会中,社会公平体系的缺失。存在竞争条件的不平衡,不平等。所以造成了这种嫉妒性社会因素。这种因素不独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存在,在凡是具有缺乏不公平社会体系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心理疾病的存在,往往进一步造成了社会的不良因素的滋长以及繁衍,并加重了这种病态社会疾病的衍生。

余秋雨先生在《关于谣言》的《群鸦蔽天》里面,向我们分析了谣言产生的原因和谣言的种类特点。

他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谣言的形成以及形成的基础。

他说:“人们对于谣言的需要,首先居然是出于求真的需要。大家对自己的生存环境都有或多或少的迷茫,因迷茫而产生不安全感,因不安全感而产生探询的好奇。”

原来是人们为了寻找事实的真相,才形成了谣言的。这似乎太有点不可思议了呢?

其实,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谣言产生的一些人为因素和社会心理、个人心理和社会原因以及个人文化品质因素和素质因素等,造成了谣言与真相之间的差别。

有时候,谣言与真相之间只有一步之差,这一步之差就在于无心与有心之间。

而有心与无心也受到当事人的情绪和个人素质的影响。

作者余秋雨在《关于谣言》中还引用了刘东先生在《二十一世纪》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最新章节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文阅读 | 阅读余秋雨(文艺散文化评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