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因而就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这一篇文章紧承着前面的关于绑匪事件而来。
这位高校的教师,他身上反映出来的是不是一种文化犯罪现象,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异议。
这一位教师的书写的字条,能够算得上是一种文化水平吗?
有人说:所谓文化的力量,在于整体的整合,在于价值选择,在于人文方向。
文化细节能不能代表了文化?
这个犯罪分子,是不是代表了文化呢?
其实,我们前面已经就这文化的正义性与邪恶性进行了阐述,我们认为,犯罪分子,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拥有者,不过,他拥有的只不过是文化书写工具,而不是文化精神!
即使说,也代表了一种文化,那不过是一种邪恶的文化。
如果回到作者所论述的文化定位上来看,这一位绑匪所拥有的只不过是一种技术性的文化细节。
但是,将绑匪拖入文化范围的乃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习惯。
就是,人们往往将技术性的文化细节和整体性的文化定位混为一谈。
作者是对此持否定态度的。
为什么文化细节会在中国文化中取得如此优越的地位、并成为一个“文化敏感带”呢?作者的推测是:“大概是历代统治者故意要用这种方法把一个个文化人都变成呆子和傻子吧。”其理由是:“因为只有把大脑消耗在疯狂的记忆过程和重复的匠艺操作中,才会从根本上消除思考功能和创造功能。”
作者说出这样的话,确实有一点象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书籍的指责的。
鲁迅借狂人的口说出,翻开历史,里面写满了“吃人”二字。
这里,余秋雨将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的心计做了很清楚的剖析,不能不说是一种深刻。
我们说,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之所以能够取得不同一般的成就,就在于他散文的洞彻历史文化的深刻性,这一点,有点象鲁迅。当然,也具有鲁迅文章的炽热的情感。
“但是,又找不到统治者们实施这一阴谋的可靠证据。”这就是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的狡诈性和高明性所在。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所实行的完全是一种愚民政策,是一种叶公好龙的心术统治,他们怎么可能让人民去真正懂得文化以及精神呢?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统治者怎么可能让人民成为劳心者,如果这样,也等于是将自己的统治权奉让给他人。
余秋雨先生也许对于发生在中国*中的事实,有着一种清醒的记忆,那种“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种“读书无用论”的泛滥,也在作者认为,是一种文化浩劫和新的愚民政策。所以,才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诋毁和拒绝。
这种将“技术性的文化细节”与“整体性的文化定位”混为一谈,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书写和出版工具的变革而消失了呢?
“遗憾的是,情况并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