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引言

作者 : 肖尧

秦始皇“东巡”到金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到南京来视察,只是听人说这里有王气,就立即命人“掘断山冈泄王气”。据说秦淮河就是秦始皇为泄“王气”而开挖的。其实金陵有王气,与你秦始皇毫无关系,你在咸阳当你的皇帝,完全没有必要到别人那里去泄王气。如果担心金陵王气重,有可能取你而代之,那么,你迁都过来不就结了。不知道秦始皇是否死在此次“东巡”的归途中,尚待考证。

《吴书》:“初,权(孙权)为将军时,范(吴范,字文则。以治历数,知风气,闻於郡中)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权曰:‘若终如言,以君为侯。’及立为吴王,范时侍宴,曰:‘昔在吴中,尝言此事,大王识之邪?’权曰:‘有之。’因呼左右,以侯绶带范。”

孙皓惧怕王气,迁都武昌(《吴书》:“汉晋春秋曰: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皓徙武昌……”)。孙皓刚迁都武昌,建业发生了动乱。仅一年余,又匆匆迁回。

南朝的刘宋明帝刘彧惧怕王气“改‘代’作‘伐’,以厌王气。”不久病死。

梁元帝萧绎在平定武陵(治所今湖南常德)后,大家建议迁都建邺(今南京)。但是,尚书郎“宗懔及御史中丞刘懿以为建邺王气已尽,”(《梁本纪下第八》)于是继续留在江陵(今湖北江陵)。不久被杀。

陈后主及闻隋军临江时还说:“王气在此,齐兵三度来,周兵再度至,无不摧没。虏今来者必自败。”(《陈本纪下第十》)结果被宋太祖赵匡胤部将韩擒虎活捉于景阳宫井中。

导游认为,所谓“王气”,更多的可能只是帝王们的一种忧虑、一种感觉、一种意念而已。

话说回来,楚威王熊商曾在金陵埋金镇王气,不管这一历史记载有多少真实的成份,有一点则是不容置疑的,这就是楚威王在南京设置了金陵邑。使金陵这一称呼流传了1670多年,成为古都南京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标志。

今天看来,楚威王埋金镇王气、秦始皇凿冈泄王气、隋文帝下令将六朝宫殿“平荡耕垦”,都没有挡住“王气”,也就是说,如果真有王气,想挡是挡不住的,更挡不住历史的潮流。楚威王之后,先后有10个朝代在南京建都,即便在隋朝“平荡耕垦”以后,也还有4个王朝在南京建都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南京究竟有没有“王气”并不重要,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危言耸听:“是历史上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如果说南京确有“王气”,那也是南京人对自己历史不断审视形成的一种美好回眸和追溯;对自己历史文化底蕴的一种高度赞誉和自豪;对自己历史人物、事件惊人巧合的一种深度思考和遐想。

翻开南京的历史,其名号之多令人称奇。每一个名号都代表一段历史,每一个名号都寓意南京的兴盛衰败。两千多年来,相继约有10多个大小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好像除夏、商、周之前没有关于南京名称的记载外,之后的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都有记载。

(2)南京名号

翻开南京的历史,其名号之多令人称奇。南京通常有:金陵、秣陵、秦淮、建业、建康,六朝古都、十代都会等等称呼,每一个称呼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每一个名号都见证了那个朝代的兴盛和衰败。两千多年来,相继约有10多个大小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好像除夏、商、周之前没有关于南京名称的记载外,之后的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国都有记载。

南京在唐虞夏商时代,属古扬州地域。周武王十三年(约前1122年),地属吴国。前495年,传说吴王夫差在此筑冶城。东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越相范蠡在此筑越城。东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王无彊,在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废金陵邑,设秣陵县,又设江乘县和丹阳县。汉代亦沿用此名称。西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bì)之封地。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改秣陵为建业。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从京口(镇江)移治秣陵。次年改建业。

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湖北)称帝,同年迁都建业,南京首次成为都城。西晋统一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晋建兴元年(313年)为避讳西晋愍帝司马邺名,改建邺为建康。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以建康为都。

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取代东晋称帝,仍都建康,以后齐、梁、陈相继以此为国都。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建康城被荡平,另于石头城筑新城,称蒋州城,因蒋山(紫金山)而得名。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南京)为丹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江宁府为归化。“归化”是因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杜伏威归降唐朝而得名,取“被感化而归顺”之意。唐武德九年(626年),改金陵为白下县,移治于白下城,所以白下就成为金陵的别称。贞观元年(627年),更金陵名为白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改江临县为上元县。其后,至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武义元年(919年),南京曾先后使用过丹阳、扬州、白下、江宁、上元、建康、踦州等名。杨吴武义二年,改踦州为金陵府。

南唐天祚三年(937年),李昪在金陵建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开宝八年(975),改江宁府为升州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为抗金前线。岳飞、韩世忠曾在此抗金。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入城,改建康府为建康路。元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取集庆路,改称应天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改应天为南京(也称应天府),南京一名正式载入史册。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南京为京师。清初,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入南京,5月改南京为江南省(包括今江苏、安徽等),应天府为江宁府,领上元、江宁等县。

太平天“囯”元年、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江宁。改江宁为“天京”。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陷天京,复改为江宁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的曾用名能与南京相比。从吴王筑冶城起,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历史上大约使用过60多个名称。各朝代主要使用的名称:

先秦时期:冶城、越城(范蠡城)、金陵邑;

秦汉时期:秣陵、江乘、丹阳、宣亭;

六朝时期:建业、建邺、建康、石头城;

隋唐时期:怀德县、费县、蒋州、江宁、归化;

五代十国时期:金陵、白下、江宁郡、升州、上元、昇州大都督府、江宁县、金陵府、西都、江宁府;

宋元时期:江南东路、建康府、建康路、集庆路、应天府;

明清时期:南京、京师、行在、陪都、南明、江南省、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宁布政使、天京、南京府、金陵道;

民国时期:南京、南京市政厅、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

此外还有:石头、江乘县、丹阳县、丹杨、阳都、越台、金城、白门、白钟、江城、南国、南都、同夏、建康、永世、安业、两江总督署、天朝宫殿、首都市、江宁县,以及龙蟠虎踞、六朝古都、六朝金粉、东南粤区、江南第一州、江南帝王州、江南佳丽地等名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