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皇帝孙权
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盖孙武之后也。”据传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也是第一个在南京建都立国的皇帝。
孙权的父亲孙坚(156—192年),字文台,汉末群雄之一,吴国的奠基人。少时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中平元年(184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历任盐渎县(今江苏盐城)、盱眙县、下邳县(今江苏邳县东)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后任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长沙太守,后封乌程(今浙江湖州)侯。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
当初,孙坚娶钱塘吴姓女子为妻(吴国太),生4子1女。4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1女:孙尚香。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军领袖张角在魏郡(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城北)起事,自称黄天泰平。黄巾军皆著黄巾为摽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所到之处,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汉灵帝慌忙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各地豪强地主也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此时,东汉朝廷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硃俊率军讨伐。硃俊表请孙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原从。孙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硃俊并力奋击,所向无敌。一次,孙坚乘胜深入,于西华失利。孙坚受伤堕马,卧草中。军众分散,不知孙坚所在。孙坚所骑骢马驰回军营,踣(bó倒地)地呼鸣,将士随马于草中找到孙坚。孙坚还营十数日,创伤才愈合,然后继续出战(可见孙权的老子就是骁勇善战,所向无敌的大英雄)。
初平二年(191年),袁术派孙坚去攻击荆州刺史刘表,刘表派部将黄祖在樊城和今河南邓县一带迎战。孙坚打败黄祖,于是围困襄阳。刘表派黄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调集各郡的授军,黄祖率军想要返回襄阳时,孙坚迎击,黄祖败退,逃入岘山(今湖北襄樊襄城区以南)。孙坚乘胜连夜追赶,黄祖的部曲潜伏在竹林树丛之中,用暗箭将孙坚射死。时年37岁。
孙坚死时,孙策刚刚17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老家曲阿(江苏丹阳司徒镇)安葬。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死后与夫君孙坚合葬。
孙权称帝后改“墓”为“陵”,号“高陵”。孙策的墓也在附近,俗称“孙将军坟”。高陵位于江苏镇江丹阳司徒镇大坟村北。陵墓高18米,直径130米左右。陵东侧有条河,古称吴陵港。此处为三国吴王陵墓地。孙坚陵在大坟,因坟似墩,陵墓亦称墩下墩,孙策在下墩,孙权祖父孙钟墓在西(一说孙坚墓位于今苏州盘门外,俗称“孙王坟”)。
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结交天下豪杰,立志为父亲报仇。后投靠袁术,不得志。兴平二年(195年),率其父所部千余人渡江,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诸部。孙策善用兵,军纪严明,在江东得到土著豪门顾、陆、宋、张及江北土族周瑜、张昭的支持,很快就占领了会嵇郡、吴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6郡81县,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奠定了东吴政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