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一册 刘宋篇 文帝刘义隆

作者 : 肖尧

当初,谢晦与徐羡之、傅亮为了保全自己,就用谢晦把守长江上游,又把檀道济安置在广陵,使他们各自拥有强兵,足以胁制朝廷。而徐羡之、傅亮在朝中居高官、掌实权,可以维持长久的安定。等到谢晦听说檀道济率兵来攻打自己,不禁大为惶恐,束手无策。

檀道济的大军一到隐圻(在彭城洲东北,今湖南岳阳东北),立即与到彦之的军队合兵一处,战舰沿岸停泊。谢晦最初看见战舰不多,毫不在意,也不马上发动攻击。到了晚上,东风大起,官军的船舰,帆篷满张,陆续抵达,前后相连,塞满江面。谢晦军队的士气涣散,军心沮丧,不再有斗志。十九日,官军舰队挺进到忌置洲尾,战舰排列着渡过长江,谢晦的军队一触即溃,全军大败。谢晦在夜色的掩护下出走,投奔巴陵,找到一艘小船回到江陵。

谢晦逃回江陵,也没有做其他部署,只是惭愧地向周超道歉。当天晚上,周超舍弃他指挥的军队,一个人乘舟前往到彦之的营地请降。谢晦的部将全部散尽,于是,谢晦携同他的弟弟谢遁等人共7匹马向北逃去。谢遁体胖且壮,不能骑马,谢晦常常要停下来等候,因此他们的速度很慢。三十日,谢晦一行才逃到安陆延头(今湖北黄陂县西),被当地戍守的将领光顺之俘虏,用囚车送到京师建康。

文帝刘义隆下令斩谢晦、谢皭、谢遁以及他们兄弟的儿子,同时被斩的还有谢晦的同党孔延秀、周超等人。

五月十七日,文帝任命檀道济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和江州刺史;擢升到彦之为南豫州刺史。又派遣散骑常侍袁渝等16人,分别巡察各州郡县,考察官员的政绩,访求民间无处申诉的疾苦。刘宋文帝还命郡县上疏奏报当地的行政得失。二十八日,刘宋文帝亲自到华林园延贤堂听取诉讼。从此,每年前来3次。

元嘉四年(427年)二月十一日,文帝前往丹徒。二十五日,祭拜京陵(指皇陵)。最初,武帝刘裕在当了皇帝之后,下命把他幼年贫穷微贱时所用耕田农具收藏起来,以展示给子孙。文帝抵达故宫(刘裕等大位后,将旧宅改为丹徒宫),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深感惭愧。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当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田种地,大禹也曾亲自治理水土。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么能够知道先帝崇高的仁德和耕种的艰难呢!”

元嘉六年(429年)三月二十五日,文帝立皇子刘劭为太子。元嘉七年(430年)二月,文帝自从即位以来,就有收复黄河以南失地的雄心。三月初二,文帝下诏挑选披甲精兵5万人,分配给右将军到彦之,并责令到彦之统率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带水军进入黄河。同时,文帝又派骁骑将军段宏率领精锐骑兵8千人,直指虎牢(河南荥阳县西北汜水镇)。命令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军1万人随后进发;命令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统兵3万人,监征讨诸军事。

但是,这次北伐不仅劳而无功,还带来了很惨重的后遗症。到彦之大军北伐之时,武器及各种军用物资十分充实,等到大败而回,一路上抛弃殆尽。朝廷仓库和武器库,因此空虚。

元嘉二十年(443年)十二月,文帝下诏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由于这个“诏”原文很长,导游只取前面两句聊一下。这两句话说的是,国家要将百姓的安居乐业当成根本,没有百姓就没有国家;而百姓的生存,吃饭是第一位的。百姓没有饭吃则人心不稳,人心不稳则国家不稳。

这则典故出自秦朝末年。有个书生叫郦食其(音:厉忆基),很有学问。他曾献计帮助刘邦智取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被封为广野君。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霸。刘邦联合各地反项羽力量,据守荥阳、成皋。荥阳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时建立的。因为城内有许多专门储存粮食的仓库,所以成为敖仓,它是当时关东最大的一个粮仓。在项羽强烈的进攻下,刘邦打算后撤,把成皋以东让给项羽。刘邦请郦食其谈谈想法。郦食其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楚军不知道守护粟仓而东去,这是上天帮助汉朝成功的好机会啊!如果我们放弃成皋,退守巩、洛,把这样重要的粮仓拱手让给项羽,这对当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请你迅速组织兵力,固守敖仓,一定会改变目前不利的局势。”刘邦听从了郦食其的计策,出兵据守敖仓。刘邦得到敖仓便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在“成皋之战”中,刘邦由弱转强由防御转为进攻直至最终打败项羽,取得了胜利。

文帝在位期间,自元嘉元年(424年)至元嘉三十年(453年),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他性情宽厚仁慈,恭谨勤俭,勤奋刻苦,从不荒怠朝廷政务。他遵循法规而不苛刻,对人宽容却不放纵。朝廷的文武百官都能久居职位。郡守、县宰也都以6年为一任期。官吏不轻易免职,百姓才有所依托。30年间,刘宋境内,平安无事,人口繁盛。至于租赋徭役,从不增加,只收取常赋,从不额外征收。百姓早晨出去耕作,晚上回家休息,可以随意做事,安居乐业。乡里街巷之间,读书的声音不绝于耳。士大夫重视操守,乡下人也讨厌轻薄无识的人。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江左自东晋义熙十一年至文帝统治末年(415—453年),“役宽务简,氓庶繁息”,30多年中相对安定。后代评论前世政治得失的人,都称道元嘉治世(元嘉之治)。

但是文帝好大喜功,贸然北伐,两次北伐未果,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重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至此南方的战略优势丧失。此间,宋与北朝的魏国交战虽各有胜负,都损失惨重,而南朝比起北朝来说,损失更大,败仗更多,南军无力争夺中原,从此转入了战略防御阶段。而北朝很快又陷入国内的重重矛盾之中,不久北魏太武帝被宦官暗杀。至此,南北双方无力再发生大战。从此,南北方相对稳定下来。

元嘉十六年(439年)十二月十六日,文帝为太子刘劭举行冠礼,大赦天下。刘劭眉目清秀,喜欢读书,擅长骑马射箭,喜爱延接宾客。只要他有所要求,文帝都满足。于是刘劭在东宫设置亲兵的数目与羽林军相等。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正月初一,刘宋开始使用太子率更令(率更:掌知漏刻,品秩则为千石官)何承天撰写的《元嘉新历》。

九月十七日,文帝在建康城广莫门外宣武场的武帐冈(皇帝的行宫)为衡阳王刘义季(文帝弟、刘裕第七子)饯行。文帝将要离开皇宫时,他告诉儿子们暂时不要吃东西,等到达送别刘义季的地方再设宴进餐。直到太阳西斜,刘义季还没有来到,大家饿得脸色很难看。文帝这才对大家说:“你们从小生活在富裕安适的环境中,看不到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今天就是想让你们知道还有饥饿困苦,让你们以后知道使用东西要节俭罢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