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一册 萧梁篇 武帝萧衍

作者 : 肖尧

话说天监元年(502年)四月,梁王萧衍代齐称帝,是为梁武帝,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国号梁,史称南梁,因为皇帝姓萧,又称萧梁。至此,南朝梁开始了它50余年的历史。

南梁(502—557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也是在南京建都的第五个朝代。萧衍建立梁王朝时,南北矛盾趋向和缓,商旅来往不断。据说,1500多年前的梁武帝时期,南京已有居民约28万户,若按每户5口计算,竟超过140万人,相当于1955年南京市人口280万的一半,是南朝时期全国最大的城市。萧衍治国虽然一般,但倡导佛教却情有独钟,不惜倾尽国库钱财大修寺庙,甚至发展到自己出家当和尚的地步。他一身最大的决策失误,恐怕就是接纳了北朝东魏的大将侯景,因此引出了“侯景之乱”,从此南朝梁一蹶不振,不再安定,萧衍自己最后也死于侯景之乱。南梁共56年,历6帝。

(一)武帝萧衍

高祖武皇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文武兼备、博学多通的皇帝。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可以说是堪称翘楚(出类拔萃),不在其他开国皇帝之下。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六艺”包括“礼(德育)、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驭战车)、书(书法)、数(数学)”。堪称文武全才。“棋登逸品”,据说相当于现在的围棋九段。萧衍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治理国家和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武帝统治时期,是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最为稳定富足的几十年。

(1)生于南京

高祖武皇帝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武进)人。汉朝相国萧何的25代孙(齐高帝萧道成是24代孙)。父萧顺之,母张尚柔。萧衍与南朝齐的皇帝是同族,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族弟,他则是齐武帝萧道成的族侄。他们都是东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代。萧整秉性耿直,不善巴结,所以后来再也没有升迁,终老于淮阴县令任上。萧家后来虽然也出现过几个仕宦之人,但都事迹平平,没有建树。但是,萧整南迁江左百余年后,萧家却接连出现了两个开国皇帝,一个是南齐的建立者萧道成;一个就是萧梁的建立者萧衍。

萧顺之在齐朝历官待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封临湘县侯,赠镇北将军。因为生前未当上皇帝,所以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萧衍即位后追尊其父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葬建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与齐明帝兴安陵相邻。

萧衍于宋孝武大明八年(464年)甲辰岁生于秣陵县(今南京市,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前210年,改金陵邑置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今天南京市东南),这年是甲辰年,属龙。当初,萧衍之母张尚柔曾有一梦,梦见怀中抱日,随后有娠,生下萧衍。“帝及长,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时流名辈咸推许焉。所居室常若云气,人或过者,体辄肃然。”

萧衍生来就有异光,但凡皇帝天生就与众不同,相貌殊特,日角龙颜,重岳虎颧,舌文八字,顶上有浮光,身映日无景。两胯骈骨,项上隆起,生来就是一幅皇帝相。右手上还有一个“武”字,后来谥曰“武皇帝”恐怕就与此有关。

关于萧衍出生地,在“同夏里三桥宅”,这似乎没有问题,问题是“同夏里三桥宅”的具体位置在那里,这里有几种不同的表述:

第一,据南京晨报(200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江宁惊现1700年前大墓,“古墓是在南京的一处村中发现的。”“这个村子是《梁书》上记载的梁武帝萧衍的老家和出生地,故已引起了多方关注。历史学界有种说法称同夏里三桥宅,就在该六朝早期大墓所在地的周围。据推测,这个位置就是如今南京市江宁科学园上坊镇中下村孙家坟土岗的南麓。

第二,据史料记载:南京门东有古巷老虎头,原是东吴大帝孙权手下老臣张昭居家之地。221年,孙权封吴王,封张昭为拳侯。229年,孙权即东吴皇帝位,拜为辅吴将军,改封娄候,邑万户。张昭在宅前开挖水塘,被称为娄湖。后来湖成了巷子,娄湖的名字也一代代往下传,演变成了“老虎头”。

据说,南京城南老虎头44号曾有光宅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原为梁武帝萧衍的故宅。198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萧衍当了皇帝以后,即将同夏里三桥篱门侧之故里舍为寺庙,取名光宅寺。当时庙宇宏伟,是建康城里18座大寺之一。

梁天监八年(509年)梁武帝曾将僧祜所造高达1丈9尺的无量寿佛铜像供奉于此(僧祜既是当时著名的宗教史家,又是著名的佛教雕塑家。由他奉敕监造的光宅寺铜像,用铜43000斤,庄严精美,被称为东方第一)。且诏镌金像花跌,命周兴嗣、陆倭等著名文人各制寺碑。光宅寺内有井,又称“郗氏窟”。相传梁武帝皇后郗徽(又称郗氏)生性妒忌,残害后宫,后因亵渎圣僧宝志大师,遭到梁武帝的当众训斥,羞愤难忍而投井自尽,化为蟒蛇,托梦给梁武帝。梁武帝为郗氏之死十分懊悔,常怀悼念之心,寝食不安,遂册封郗氏为龙天女。光宅寺之所在地,至今民间仍称为“蟒蛇仓”或“回龙里”。

一说,郗后是个“醋坛子”,萧衍称帝有了三宫六院,为其所不容。为了让梁武帝远离其他,郗后自杀并化作一条巨蟒,“见形光彩,照灼帝体不安”,在梦中搅得梁武帝寝食难安。武帝只好册封其为龙天女,舍宅为寺,雕刻石观音供奉。观音下还有一深不可测的石洞称为“郗氏窟”,就是郗后化蟒后藏身之所。其实是梁武帝晚年信佛,逼杀发妻后常魂不守舍,幻觉时生,于是作出一系列忏悔举动。

还有一说,梁武帝之原配郗夫人妒忌侧室,动心发口有如毒蛇,30岁时,忽然夭亡。夫人生前心怀瞋(chēn)毒,致死后堕变蟒蛇。

隋唐以后,光宅寺日渐荒废。南唐保大年间仅存地数亩,更名法光寺。北宋时寺僧募资重修,正殿依岩而筑,塑佛像16尊,改称鹿苑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颛及管仲姬曾在寺内画观音大士像,将之刻石成像。

明永乐(1403—1424年)年间,西域回光大师以修建大报恩寺的余款重修此寺,更名回光寺。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重修,并立碑记事。此后几经战乱,名寺复成废墟。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一游方和尚偶然在废墟中掘得一尊石观音像,即设法重建寺庙,以石观音寺为名,直至现在。现存正殿一座,后堂一座。寺内仅有一尊孤立的石观音像,置于一口深井之畔。

光宅寺与相邻的周处读书台及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的芥子园原来连成一片,前为赤石矶,后为白鹭洲,确为风景绝佳的胜地。寺侧旧有古柏庵、西莲庵、接引庵等建筑,今均荡然无存。

第三,据《至大金陵新志卷三下》:“同夏县梁武帝生于秣陵同夏里大同元年因以置县陈属建兴郡隋省入江宁‘图经云县东十五里有同夏浦旧有城今上元县长乐乡是其地’”。

据《建康志》记载,建康驿位于上元县长乐乡的蛇盘,地处建康交通要道。20世纪90年代初,南京市政府在原建康驿站的旧址,兴建了一座“文天祥诗碑亭”,碑的阳面为文天祥的画像,背面则是文天祥写于那时的《建康驿》:“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意,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此别却江南路,化着啼鹃带血归。”

以上三种表述,虽然有些差异,但是方向是一致的“今南京市东南”,距离上最多只有十多华里的差距,相对于1534年前萧衍出生地的事来讲,这个差距不算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