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二册 明朝篇 洪武大帝朱元璋

作者 : 肖尧

(4)即位吴王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韩林儿的父亲)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韩山童被捕遇害,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刘福通等攻克颍州(今安徽阜阳)。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

至正二十三年(宋龙凤九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今江苏兴化市),杀刘福通,逼走韩林儿,张士诚自称吴王。韩林儿被名义上尚属大宋政权的朱元璋救出,安置在滁州(今安徽滁州),虽然仍被奉为皇帝,但从此受朱元璋挟制。

张士诚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人,小名九四,出身为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与盐贩李伯升等18人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江北重镇。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以天祐为年号。1356年,移都平江(今苏州)。1363年,张士诚在帮助元朝消灭了刘福通后,自认为有功,要挟元朝赐封王爵,未能如愿。九月,再度叛元自立,在平江自称吴王。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李善长等率群臣劝进,朱元璋先是不同意,固请,于是36岁的朱元璋在南京乃即吴王位,建百官(此时,他参加红军只有短短的12年)。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立长子朱标为世子。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派遣廖永忠接韩林儿至应天(今南京),途经瓜步(今江苏**县南瓜埠),沉之江中,韩林儿卒,宋亡(龙凤政权结束)。后世多认为此乃朱元璋授意所为。

韩林儿死后,朱元璋以明年为吴元年(1367年),建庙社、宫室,祭告山川。所司进宫殿图,朱元璋命去雕琢奇丽者。着手建造应天府城,作新宫于钟山之阳。次年,建成皇宫三大殿及太庙、社稷坛。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则展开巷战相抵抗。最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朱元璋气极,命手下卫士以乱棍打死(一说自缢死),连尸骨都烧成灰,张士诚时年47岁,东吴灭亡。

(5)建立大明

韩林儿死后,朱元璋成为最高领导,他在南征浙东方国珍、福建陈友定的同时,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颇具号召力。

至正二十七年、吴四年(1367年)十二月,中书省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率文武百官奉表劝进:“开基创业,既宏盛世之兴图,应天顺人,宜正大君之宝位。……既膺在躬之历数,必当临御于宸居,伏冀俯从众请,早定尊称。”

按祖宗的规矩,朱元璋自然三请三谢,三进三辞,以表虔诚倨恭。奉表10天之后,朱元璋率文武百官祭告上帝:“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诸雄,息民于田野。……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亦不敢不告上帝皇尊。是用明年正月4日于钟山之阳,设备仪,昭告帝尊,惟简在帝心。如臣可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尊来临,天朗气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

元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二十三日这天,天朗气清,和风柔云,紫气东来,大明王朝,开国大吉。40岁的朱元璋告祀天地,于应天南郊登基即皇帝位,建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追尊高祖考曰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考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考曰淳皇帝,庙号仁祖,妣皆皇后。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朱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

二月,定郊社宗庙礼(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岁必亲祀,以为常。三月,称南京为应天府。诏儒臣修女诫,戒后妃毋预政(由于“女诫”严明,所以在明朝,几乎没有后宫干政的事件发生)。八月建都,称南京。南京的名称就此载入史册。并仿古代两京制,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汴梁)为“北京”。十一月,称京师。直到永乐元年(1403年)仍称南京。

自洪武元年(1368年)起,明朝又进行了长达22年的统一战争。五月,朱元璋亲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督战。七月,徐达率领的北伐军逼近大都(今北京),元顺帝携后妃、太子仓皇出逃上都(今内蒙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政府所在地),统治中国98年的蒙元被赶出了中原,元朝覆亡。八月,明军攻克大都。改大都路曰北平府。

此后,统一战役仍在继续。同年,汤和率领的南征军灭方国珍、陈友定,福建、两广尽入版图。洪武三年(1370年),陕西平定,北方全入版图;洪武四年(1371年),四川平定;十四年(1381年)平云南;二十年,平山西、陕西以及东北;至二十二年,全国基本统一。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立功臣庙于鸡笼山。同时,朱洪武诏曰:“朕淮右布衣,因天下乱,率众渡江,保民图治,今十有五年。荷天眷佑,悉皆戡定。”也就是说,经过15年的征战讨伐,朱元璋终于实现了自己“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梦想,从一个放牛娃、小行僧、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三月,编撰《祖训录》,确定封建诸王的规制。八月,《元史》编撰完成(元朝灭亡的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赵壎等16人为纂修,开局编写。仅用188天的时间,便修成了除元顺帝一朝以外的本纪、志、表、列传共159卷。接着又让欧阳佑等12人四出搜集元顺帝一朝的史料,于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六日重开史局,仍以宋濂、王祎为总裁,率领赵埙,朱右、贝琼等15人参加编写,用143天,七月初一书成。增编顺帝纪10卷,增补元统以后的《五行》、《河渠》、《祭祀》、《百官》、《食货志》各1卷,三公和宰相表的下卷,《列传》36卷,共计53卷。然后合前后二书,按本纪、志、表、列传厘分后,共成210卷,也就是现在的卷数。两次纂修,历时仅331天。

同年,明太祖遣使持金印文诰,封王颛为高丽国王。高丽始用洪武年号,对辽东元朝来使称北元。由于形势改变,帝都问题再度提出。朱元璋力排众议,据南京形胜之地,虎踞龙盘,足以立国。且临濠前临长江后倚淮水,地势险要,运输方便。遂决定以临濠(今安徽凤阳)为中都,动兵修筑城池宫阙。这里是朱元璋的家乡,群臣岂敢有异议?这样,明初就形成了南北两京、中都并存的情况。他之所以决定以临濠为中都,甚至一度想迁都临濠,除了这里是他的家乡,还与优待淮西功臣集团有关。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下令仿照南京规制在临濠(今安徽凤阳)营建中都。由左丞相李善长负责,大将汤和等督领大批军队与工匠民夫修建宫殿、城池、街道、桥梁、寺庙等工程。经数万军民近6年的劳作,至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中都已经初具规模,朱元璋亲至中都“验功劳赏”。奇怪的是在他20多天的视察后,突然宣布中止中都的建设,理由是“以劳费罢之”(《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一年(1378年)才改南京为京师,正式定都。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于1366年开始修筑应天府城,至1386年建成,历时21年。明代南京城为四重城垣:宫城、皇城、都城及外廓。内为宫城,亦称紫禁城。皇城之外曰都城,周长48公里。其外郭,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建,周180里。可见当时的南京城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京都虽然确定,但朱元璋并未放弃迁都西北的雄心,选择的重点仍是长安和洛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特派皇子朱标巡视西北比较两地形胜。太子回朝后,晋献陕西地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主张。不料第二年四月,太子薨逝,迁都大事再次搁浅。这年朱元璋已经65岁,从此不再轻谈迁都之事。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滁阳王,立庙滁州。并手书郭子兴事迹,立碑庙中,令有司岁时奉祀,以报知遇之恩。郭子兴有3子,长子阵亡;次子郭天叙、3子郭天爵均为反元战将,后与朱元璋反目被杀。养女被封为皇后;另一女封为惠妃,生3子,分别封为蜀王、谷王、代王。

四月,封皇子樉为秦王,?晋王,棣燕王,橚吴王,桢楚王,榑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元顺帝也在这年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达里诺尔西),子爱猷识理达腊嗣位。

朱元璋称帝后,便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拉拢士大夫参加各级政权,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选取应天各府、州、县士大夫到南京做官,共1400余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政府调查浙江等9个布政司,直隶、应天18个府州,田地在700亩以上的地主,共14000余户,编成花名册,准备分批召见录用。

据有关资料,明朝政府的中央官制,在洪武初年,仍沿袭汉唐旧制。后来随着明太祖统治力量的逐步加强,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自己制定了一套新制度。明朝的官制大致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三公三孤是职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的重要官职。

第二类,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