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二册 明朝篇 洪武大帝朱元璋

作者 : 肖尧

(7)善待臣民。

朱元璋虽然对官员要求极为严厉,但非常注意减轻民间普通百姓的负担,在主政期间,基本上实现了轻徭薄赋,同时多次救济灾民。社会生产力在其统治期间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人口大量增长。

朱元璋用了20年时间,任用大量监生,大规模地举行了土地的清查丈量和人口普查,为农业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据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统计:全国水田登记总数为8507623顷,夏秋二税收麦470万石,米2470万担。和元代全国岁入粮数1211万担比较,增加了一倍半。全国户口为16052680户,60545812人。比之元朝的极盛时期——元世祖时代的11633281户,53654337人,净增340万户约700万人。

为了确实减轻农民负担,朱元璋积极为农民兴利除弊,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建国之初,即下令:凡民田5亩到10亩的栽桑麻木棉各半亩,10亩以上的加倍。到晚年又令户部劝谕民间,凡是有空地的都要种植桑,由官家教授种植方法。加种棉花的免除租税。棉花的种植从此遍布全国,过去平民常穿的麻衣,逐渐为棉衣所取代,解决了农民穿衣的问题,也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朱元璋严厉督导各级官吏为农民兴修水利,鼓励人民一切对于水利的积极建议。特别吩咐工部官员,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防旱防涝的,都要因地制宜一一修治,并派国子监生和有专长的人才到各地督修水利。洪武年间统计开塘40987处。

朱元璋还积极劝导农民互助合作。用里甲作基础,户部劝谕。一里之内,有婚丧嫁娶,疾病患难时,有钱的助钱,有力的出力。春耕秋收时,一家无力,百家帮忙。每里备有木铎,选出老人每月6次持铎游行宣讲。每里一鼓,农桑时日,清早击鼓催人起床作工,有懒惰的由里老督责,若里甲中有游闲懒惰者,要追究里老的责任。当农民发生水旱灾荒,庄稼歉收时,都要蠲免赋税,赈灾救济。即使丰年无灾荒,也要择地瘠民贫的地方特别优免。灾重地区,除免除赋役外,另由官府贷米,或是赈米布施给钞。各地备设预备仓,由地方耆老经管,储备大量粮食以备救济。灾伤州县,如地方官不报告的,特许耆民申诉,处地方官死刑。洪武二十年(1387年)又手令户部,地方官有权在饥荒之年,先发库存米粮赈济,事后呈报,立为永制。洪武三十年间,共计赏赐民间布钞数百万,米百多万石;蠲免租税不计其数。

此外,他还下诏对年高孤寡残疾者予以特别关照。据《明史》:“贫民年八十以上,月给米五斗(合75斤,相当于晋代县令的俸禄),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岁加帛一匹,絮一斤;有田产者罢给米。应天、凤阳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社士,九十以上乡士;天下富民八十以上里士,九十以上社士。皆与县官均祀,复其家。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岁给米六石。”看来在洪武年间,活到80、90岁的人不少,否则怎么会专门为这些人下诏呢,同时洪武帝对家乡还是要偏爱一些,对鳏寡孤独也多有关照。

同时提倡民间互助,端正礼仪风俗。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诏曰:“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诸遭乱为人奴隶者复为民。冻馁者里中富室假贷之,孤寡残疾者官养之,毋失所。乡党论齿,相见揖拜,毋违礼。婚姻毋论财。丧事称家有无,毋惑阴阳拘忌,停柩暴露。流民复业者各就丁力耕种,毋以旧田为限。”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也称管子曾经说过:“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管仲认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人民富足了,文明程度自然就会提高,反之,则难以提高。看来朱元璋对此也是颇有研究的。

此外,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朱元璋是中国唯一一个真正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刘邦、洪秀全都不算。刘邦当过亭长;洪秀全至少算是半个秀才。朱元璋是地道的3代贫农,就他这家庭出生而言,即便过去了近600年,到1966年都不过时,入党、提干绝对优先。

(8)滥杀功臣

朱元璋登基以后即下令工部在京郊鸡笼山(鸡笼山又名北极阁,位于南京市区,东连九华山,西接鼓楼岗,北近玄武湖,为钟山延伸入城余脉。春秋战国时期,以其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高约100米,古时是城中重要制高点)修建功臣庙祀奉他们的亡灵。从洪武二年诏建功臣庙,到洪武八年(1375年),功臣庙里一共供奉了309位功臣。并从优抚恤他们的亲属,给予一定的官职和俸禄。当时塑像供奉的阵亡武将有:胡大海、赵德胜、华高、俞通海、吴良、曹良臣、吴复、孙兴祖、冯国用、耿再成、丁德兴、张德胜、吴桢、康茂才、茅成等人。以徐达为首的在世功臣则虚位以待。

朱元璋在大封功臣之前,命兵部及大都督府叙报诸将战功及拟议封赏爵禄名单,由他亲自平衡裁定后,于封赏当日由中书省及礼部张榜公布天下,随后制成精致烫金的《大明功臣簿》,以使受赏功臣永远名垂青史。

《大明功臣簿》排序如下:

功臣第一:李善长,晋封韩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中书左丞相。岁禄四千石,予世券(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功臣第二:徐达,晋封魏国公。授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傅、中书右丞相。岁禄五千石,予世券。

功臣第三:常遇春,殁。谥封开平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子太保、中书右丞相。子茂袭封郑国公,岁禄二千石,予世券。

功臣第四:李文忠,封鲁国公。授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岁禄三千石,予世券。

功臣第五:冯胜,封宋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岁禄三千石,予世券。

功臣第六:邓愈,封卫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禄三千石,予世券。

功臣第七:汤和及杨璟、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薛显等28人均封侯爵,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岁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朱元璋对功臣们的封赏是很丰厚的,岁禄公三千石至五千石,侯1500石,而当时正一品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岁禄仅千石以下。当然他们无法和藩王们相比,朱元璋那些儿子们岁禄高达五万石(后减为一万石)。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