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二册 明朝篇 洪武大帝朱元璋

作者 : 肖尧

据有关记载,当年朱元璋曾下旨征召当时有名的肖像画家孙文宗进京为他画像。孙文宗,字仲文,群符(今河南开封)人。善丹青,尤善传神。洪武三年(1370年)召至京(南京),传写太祖像。孙文宗一丝不苟地画,画像画得惟妙惟肖,孙文宗以为皇帝看了一定会很高兴,谁知朱元璋看了并不满意。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又召另外一个肖像画家沈希远(洪武中写御容称旨,授中书舍人)为他画像,沈希远比孙文宗画得还传神,但朱元璋看后仍不满意。后来,一个叫陈远(字中复,金陵人。善模写人物,明太祖召写御容)的肖像画家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他在给朱元璋画像时,只是将面貌轮廓画得相像,其余尽按帝王模式画,因而看起来仁慈和善、雍容华贵,朱元璋看到这幅肖像后十分满意。

第二种,官方记载朱元璋的长相是“龙形凤姿”,一表人才。据《明史-太祖本纪》中描述的朱元璋:“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其实仅凭这16个字,很难勾画出朱皇帝的模样。前8个字说的是外貌,后8个字说的是气质。若按字面意思理解,朱元璋应该是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头顶上有一块奇骨,与常人不同,他气宇轩昂,高深莫测。尽管这种描述很简单,却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如果你是朱元璋的“粉丝”,你当然希望他有一幅够帝王、够英雄、够俊杰的长相;如果不是,你一定希望他丑陋、奸诈、猥琐;或者不屑一顾,管他长什么样都无所谓。但是又有人说,《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纪传体正史,康熙时期开始修纂,经过雍正王朝续修,到乾隆时刊行,前后耗时近百年。清朝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笼络汉人,所以在描述朱元璋形象时,多少有些溢美之嫌。

其实一个帝王的长相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治国的方略和造福于民的作为。东晋时司马家族的皇儿们个个长得风流倜傥,尤其是那个司马绍,绝对的美男子,金发黄胡子(绝对像老外,比孙权的碧眼紫髯还要俊美),可司马绍只会游弋之间,基本不懂治国,所以一代不如一代。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6月24日)闰五月初十,朱元璋崩于南京西宫。在位31年,终年71岁。葬南京钟山(紫金山)孝陵。朱元璋死前,命令46位嫔妃为其殉葬。中国汉族终止了1000多年的殉葬制度为朱元璋重新启动,直到明英宗时方才废止。立庙号太祖,初谥高皇帝。永乐初,加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增谥为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皇后马氏死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9月17日,之后与朱元璋并葬。

朱元璋遗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朱元璋死后,由皇太孙朱允炆即帝位,为建文帝。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建陵墓时,主持建陵工程的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曾向朱元璋禀报,陵墓前仅孙权墓尚未拆掉,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这样孙陵才在原地保存下来,只是在建明孝陵时,将孙权墓前的石麒麟迁往别处。

《列传》选录:

①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早卒。马公素善郭子兴,遂以后托郭子兴。马公卒,郭子兴育之如己女。郭子兴奇太祖,以后归焉。

马氏,名秀英,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初八,时值壬申,肖猴,幼年失怙。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因故未能裹脚,故被人称为“大脚马娘娘”。马秀英12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21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15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朱元璋即帝位后,册立马氏为皇后。

马皇后是一位极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5次救朱元璋死里逃生。做了皇后后,虽大富大贵,仍不骄,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她惩奸佞亳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习坚决果敢,倡新风大马金刀。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她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贤后。

马皇后不但有贤德,而且有才能,她广读经史,学问渊博,朱元璋所有的札记,都由她亲自执笔记下。每当朱元璋有所感慨和言论,她都仔细地记录下来,无论事态如何复杂,均能排布得条理分明,毫无疏漏之处。

马皇后勤于内治,史书记载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较贤良,马氏就将宋代的家法汇编成册,让后妃们朝夕攻读。正是由于马皇后的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后贤惠的占了大多数,也很少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可以说马氏为明政权的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朱元璋为了报答马皇后的美德与佐治之功,数次提议赐予皇后族人以高官厚禄,马皇后总是坚决谢绝,她说:“外戚干政,易乱朝纲,官职恩赐外家,实非遵法!”因此,明代外戚虽然也享受高爵厚赐,但一般不授以高职,严禁干预政事。

朱元璋称帝后曾大肆杀戮功臣,马氏则多次劝阻,并解救了多名大臣。明初的士,明代开国时的许多典章制度、礼乐刑政文典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被明太祖尊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曾经辅佐明太祖19年,洪武十年(1377年),他68岁时告者还乡,回到青萝山中隐居。

宋濂的孙子宋慎因罪被捕下狱,曾作为皇太子师傅72岁高龄的宋濂也被株连,被判斩刑。马氏亲自为宋濂求情,但朱元璋并未应允,当天晚饭的时候,马氏特意吩咐厨房不要进荤菜,朱元璋问原因,马氏回答他正在祭奠太子的老师宋濂,朱元璋深受感动,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于是赦令宋濂不死,流放茂州(今四川北川)。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染上了重病,医治无效后,她坚持不肯再服药,朱元璋苦苦劝求,她则说:“生死有命,我病已不治,服药何用!”躺在病榻上,她反复叮嘱皇夫:“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宜贤,臣民得所而已。”不久,马皇后病逝,享年51岁。与朱元璋合葬明孝陵。谥孝慈。

为了纪念马皇后,朱元璋决定不再立后。后宫也十分感念马皇后的贤德,特地作了一首歌来纪念这位贤淑仁慈的皇后:

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

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泉下,悠悠苍天。

永乐元年(1402年),尊谥曰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嘉靖十七年(1538年),尊谥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②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元末兵乱,妃父母俱亡,从仲兄蕃避兵扬州。青军陷城,元帅马世熊得之,育为义女。年18岁,太祖纳焉。及即位,册封贵妃,位众妃上。洪武七年九月薨,年32岁。帝以妃无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3年,东宫、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录》。庶子为生母服3年,众子为庶母期,自妃始。葬褚冈。赐兄瑛田租3百石,岁供礼。后附葬孝陵。

③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卒于阵。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册封淑妃,摄六宫事。未几,薨。

④宁妃郭氏,濠人郭山甫女。山甫善相人。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因谓诸子兴、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亟遣从渡江,并遣妃侍太祖。后封宁妃。李淑妃薨,妃摄六宫事。山甫累赠营国公,兴、英皆以功封侯,自有传。

(10)后人评价

人们对于明太祖朱元璋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对他创造的明朝本身的看法也十分不一致。

——历史学家吴晗:应该承认,在朱元璋执政一朝,“是历史上封建政权对贪污进行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杀戮贪官污吏最多的时期。”因而,吏治也是比较清正的。

——清顺治皇帝:“明太祖立法周详,制度井然;若非朱家子孙无能,明朝享国何止二百七十六年!”

——清乾隆皇帝:“立法周详”(《大明律》乃历代法典中最严谨的,明朝统治体系也是历代以来最佳的,朱元璋也当然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

——清人赵翼:封藩制度是明朝最大的弊政之一,不但造成地方上的连续反叛,而且导致藩王们严重压榨封地附近的百姓,加重社会矛盾。

——西方学者在他们的历史著作中曾经严厉批判明帝国的政治体制,认为明帝国“一片黑暗”,“只有社会,没有法纪”。

——**:“《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明朝人赞曰:“节于自奉,食不用乐,罢四方异味之贡。非宴群臣,不特设盛馔。功业益崇,益尚俭朴。”

——《明史》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

(11)太祖年表

天历元年9月18日(1328年10月21日),出生于濠州钟离县东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内)。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又称龙兴寺,在凤阳城北凤凰山白精峰下)。

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次年3月初一,朱元璋投郭子兴部下。至正十五年(1328年)郭子兴死,被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

至正十六年(1329年)红巾军攻下集庆路(南京),改称应天府。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封为吴国公。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灭陈友谅,36岁的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

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8月,朱元璋改筑应天府城,作新宫于钟山之阳。

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二十三日,40岁的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应天为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

洪武九年(1376年)宣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防止地方权力过重。

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也被杀。

洪武十五年(1382年)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

洪武十七年(1384年)大兴文字狱,一直延续到1396年,长达13年,造成了人人自危、不敢提笔的局面。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杀掉功臣蓝玉。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五日病逝,享年71岁。葬于孝陵,谥号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12)取名原则

朱元璋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子孙初生,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一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如“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

朱标(1355—1392年),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后裔世系派字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朱樉(1356—1395年),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后裔世系派字是:“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惇)。”

朱棡(1358—1398年),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后裔世系派字是:“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朱棣(1360—1424年),四子,明成祖(碽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后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

朱橚(1361—1425年),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后裔世系派字是:“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朱桢(1364—1424年),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

朱榑(1364—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朱梓(1369—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1370—1389年),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朱椿(1371—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朱柏(1371—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朱桂(1374—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后裔世系派字是:“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朱植(1378—1424年),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而龙舆。”

朱栴(1378—1438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朱权(1378—1448年),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盘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朱楩(1378—1450年),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怪豫,扩霁昱祯祥。”

朱松(1382—1407年),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朱楹(1383—1417年),二十二子,安惠王后裔世系派字是:“斐序斌廷赏,凝覃濬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朱桱(1388—1415年),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伟闻参望奭,箴诲洎臯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璿玑。”

朱(木彝),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后裔世系派字是:“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朱楠,二十六子(幼殇),后裔世系派字是:“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13)诸帝庙谥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年号洪武(1368—1398年)孝陵

●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讳允炆。年号建文(1399—1402年)无陵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年号永乐(1403—1424年)长陵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年号洪熙(1425年)献陵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年号宣德(1426—1435年)景陵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年号正统(1436—1449年)天顺(1457—1464年)裕陵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讳祁钰。英宗即位,封郕王。年号景泰(1450—1457年)景泰陵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讳见深。年号成化(1465—1487年)茂陵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佑樘。年号弘治(1488—1505年)泰陵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讳厚照。年号正德(1506—1521年)康陵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讳厚熜。年号嘉靖(1522—1566年)永陵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世宗第三子。母康妃杜氏。年号隆庆(1567—1572年)昭陵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讳翊钧。年号万历(1573—1620年)定陵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讳常洛。年号泰昌(1620年)庆陵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讳由校。年号天启(1621—1627年)德陵

●毅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讳由检。年号崇祯(1628—1644年)思陵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