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二册 明朝篇 永乐帝朱棣

作者 : 肖尧

第三,朱棣为元顺帝的遗月复子。有一本叫成书于明末的《蒙古黄金史纲》记载明军攻克大都时说:“当彼之帝位被夺之际,乌哈噶图可汗(元顺帝)的弘吉剌(蒙古部落名)哈屯(蒙古语夫人之意)已怀孕三月,那哈屯以匿于瓮中而落下了。汉人呼瓮为‘缸’,蒙古则名之为‘博通’。彼哈屯为汉人朱洪武皇帝所收纳,哈屯心想:‘如分娩于七月之后,当视作己子而免于难,愿天父怜悯,再添三个月,凑足十个月吧!’如此祈祷度日,上苍垂恩,于13个月上,生下一子,说这就是朱棣。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徐达、常遇春攻克元大都(今北京)时,明朝已经建立。元顺帝携后妃洪吉喇氏、太子仓皇出逃上都(元朝的夏都,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40里闪电河北岸)。而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即1360年,时间相差了9年。这种说法,显然有误。再说,朱元璋怎么可能容留一个被明朝驱逐的“色目人”的后代呢?

也有人通过看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来判断朱棣是否有蒙古血统,据说明朝前几位皇帝都是满脸虬(qiǘ)髯,特别是朱棣“貌奇伟,美虬髯”,和朱元璋样子不太像,而且越到后来,皇帝的胡子越少,成了小白脸,这样的“看相”显然就有些荒唐了。如果真是这样,你说朱棣有高丽血统也未尝不可。

第四,朱棣是马皇后(马秀英)所生。《明史-本纪成祖一》:“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这就是说,朱棣是朱元璋的正妻马氏所生。据清人朱好阳编纂的《历代陵寝备考》中记载:“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成祖、周王”。这里说得很清楚,朱棣兄弟4个系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而这一说法,被明朝的史书广泛证实,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玉牒》等。但是有人说,很多史料都被当朝皇帝派人更改过,所以也不可靠。

也有秘史称,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一世无子,所谓包括太子朱标、燕王朱棣在内,5个儿子都是别人所生。而马皇后采用了过去皇家最惯常的手法,把别的妃子所生育的孩子据为已出,这种说法显然有点离谱。如果按照当时传统的“母以子贵”的政治法则,那么,朱元璋在洪武元年根本不可能封马氏为皇后。

上面四种说法,都有其自身的依据,都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第一历史永远无法复原,无论哪一方,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再找出多少证据来,都不可能有绝对的说服力,除非找到朱棣和碽妃的遗骸,做一次亲子鉴定。否则,同许多历史情况一样,永远无法说清,其实也没有必要说清。

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说朱棣是达妃所生,或元主妃不是洪吉喇氏而是翁氏,等等,但都影响不大。民间说法自有民间说法的道理,如恨朱元璋暴政和朱棣篡位的,当然是把他们说得越糟糕越解气;历史记载也有历史记载的依据,主要是由当朝政府记载的,为了维护皇帝的威信,往往也会加以粉饰,更有趋利避害之笔。所以,归根到底,读史明志,不管正史野史,一切由你自己去把握和借鉴。

导游很想赞同其中一种说法,但是每一种说法导游都拿不出更多、更权威的证据来,所以还是让大家去评说去议论吧。不过有一点,不管朱棣是哪个女人生的,也不管这个女人是后、是妃;是蒙族、是汉族、还是高丽族,朱棣都当了22年皇帝,这段历史应该没有争议。

既然如此,600多年来,为什么还要为朱棣的出生争论不休呢?

导游认为,对朱棣出身争论的焦点就在于,朱棣究竟是嫡出还是庶出。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继承的皇位,是否合法和正统。所以,朱棣本人也一再强调,自己是马娘娘所生,属于正出或嫡出。否则,他从侄子手里篡夺皇位本身就难以服众,如果再不是嫡出,恐怕他的江山早就坐不住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也许人们会问,朱元璋雄才大略,是一个开国皇帝;儿子朱棣大略雄才一如其父亲,文治武功似乎更出于其上,在他的手里,明王朝达到了被史书称为“远迈汉唐”的水平,为什么太子朱标和朱棣的二位哥哥相继死后,他的父皇没有将皇位传给他,而传给了孙子呢?他又怎么当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呢?而且据说还被称之为篡位皇帝呢?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传位给谁都有一定的法则,在这个法则下,有一个不成文的明确规定,只有了解了这个规定才能明白,朱元璋为什么将皇位传给了孙子。

(2)传统法则

朱元璋的皇位不传给儿子,而传给孙子,主要是依据古代的政治法则。我们知道,《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又称《公羊春秋》,据说作者是战国齐人公羊高。《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三传即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同为儒家重要经典。《公羊传》尤为今文经学派所推崇,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历代今文经学家都常用它作为议论政治的工具。《公羊传》在解释“公即位”问题时,引出了两个重要的政治法则:第一,“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第二,“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就是按规矩要立嫡长子,就算这个嫡长子一母同胞的弟弟里有人比他更为贤能的人,那也不能立。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说,如果正妻没生儿子(即没有嫡子),继承人只能在庶子里选择的话,这时候的选择标准是不比年龄大小,比的是谁的生母身份高贵。

如果按照上述的政治法则,朱棣无论有多么大的能耐,都轮不到他继位当皇帝。由于太子标早逝,朱元璋即便想立棣为储君也不行,那就违反了法则,违反了规矩,立嫡以长不以贤,这是帝王传世的通理。因为朱棣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秦王朱樉(shǎng)和晋王朱?,论长他不及“二王”,论嫡他不及皇长孙朱允炆。不过朱元璋在太子死后,不立皇后生的其他儿子,而是立了朱标的儿子为皇太孙,虽然在历史上不多见,但也不是绝无仅有。

朱元璋十分追崇传统法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朱标病逝后,九月就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一如南朝齐第二任皇帝萧赜死后(因皇太子萧长懋即文惠太子早死),由21岁的皇太孙萧昭业继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朱允炆继位后,听从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

削藩就是削夺藩王封地。西汉景帝时期,晁错(文景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提出了《削藩策》,建议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限制他们的发展,逐渐加大中央直接管辖的地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景帝采纳了晁错这一“削藩”主张。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刘戊违犯汉丧制,被罚削去东海一郡;赵王有罪,削去其河间郡;胶西王刘卬私卖官爵,削去6县。晁错的“削藩策”激起了以吴王刘濞(bì)为首的一些诸侯王的强烈反对。吴王鼓吹说晁错侵夺诸侯之地,是为离间刘氏骨肉,危倾社稷,打出“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串通胶西王卬(yǎng)、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举兵叛乱,史称七王之乱。

最后景帝倾全国之力才平定了诸王的叛乱。之所以能平定叛乱,主要在于景帝有能征善战的将领,足智多谋的文臣以及他本人的策略、战略得当。建文帝待臣民仁厚,那是没话说的,然而这位书生气十足的年青皇帝(22岁)却重用了一群书生,如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君臣们虽知照着书行仁政,却几乎没有政治斗争和军事方面的实际经验,遇到事情只会翻典故,到书上去找答案。方孝孺更是个《周礼》专家,一门心思就想复古,把朱元璋施行了30多年的“武”治(朱洪武)彻底推翻,来一个“文”治(建文帝)。继而,建文帝完全仿效汉景帝的做法,开始对自己的亲叔叔们开刀削藩。

燕王朱棣是一个文武全才,史载:朱棣“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他看准了对手大侄子的弱点,押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甚至身家性命,去一搏大明王朝的江山!继而他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靖难之役”,在4年的时间里从北平打回南京,一举取夺得了大明天下。

(3)朱棣其人

朱棣生于南京,长于南京。从出生到北平就藩前,基本上在京师(南京)生活,这期间到中都(凤阳)去了几年。“靖难”后又打回南京,在南京当了大约20年的皇帝,应该说,他与南京的缘分还是很深的。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还是最有争议的帝王之一。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般只有开国君王的庙号才能称为“祖”,朱棣虽然不是开国之君而被谥为成祖,可见后人对他的尊崇。他曾经有二个谥号(太宗、成祖),这在历史上也不多见。

朱棣原本的庙号是太宗。他一生5次北伐蒙古,把明朝首都由南京迁至北京,首开皇帝“戍边”的先河,又派郑和7下西洋,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死后被谥为太宗。他是中华史上有名的四太宗之一(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明、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后来,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

他开拓的疆土,幅陨(fúyǔn)之广,东西11750里(5875公里),南北10904里(5452公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táng)”尽入版图(《明史-地理志》),他的军队远征南北,所向披靡。

他开创的盛世,远迈汉唐,给中国人带来了无数光环和尊严,他的船队称霸四海,威名远扬。同时,他也十分卑鄙,善于权术,凶残杀戮。

当然,也有人将他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十大谋权篡位的皇帝之一:嬴胡亥(秦始皇第二个儿子)、王莽(西汉,外戚)、曹丕(三国曹操之子)、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杨坚(隋文帝)、朱晃(后梁太祖)、赵匡胤(北宋太祖)、朱棣(明成祖)、爱新觉罗-胤禛(zhēn)(清,雍正皇帝)。

但是,无论是他的雄才伟略、勤政富民;还是他的疯狂扩张,残暴杀戮,也无论他是以怎样的身份和手段登基称帝,但他最终都完成了一代英主的宏图伟业,将他父亲一手创建的大明王朝推向了顶峰,在南京乃至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朱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看完他人生的主要历程,你将会作出自己的判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