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二册 明朝篇 永乐帝朱棣

作者 : 肖尧

第二章踌躇满志驻守北平

(1)受封燕王

朱棣8岁时,也就是元至正二十七年(吴元年,1367年),他父亲朱元璋当皇帝前一年,才开始给他们兄弟几个起名字,这个时候他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名字朱棣。在这之前,充其量只能叫他“朱老四”。当然,也有称四哥、四爷、四公子的。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11岁的朱棣在南京,同其他8位兄弟和一位侄子,被父皇朱元璋封为亲王,朱棣被封为燕王。亲王按照明朝规定叫“下天子一等”,他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所有的大臣要拜见他,给他下跪。当时的亲王,有很优厚的经济待遇,也有少量的军队。

所有受封的亲王都得到了一个册宝,朱棣也不例外。册宝是由黄金制作的,十分精致。宝,就是金印,正方形,每边长五寸二分,高一寸五分,都按周尺计算。正面用篆书刻着“燕王之宝”。上面饰以龟纽。宝池也用金做成,大小正好容下金宝。宝箧两副,一副盛宝,一副盛宝池。每副都有三重,外箧(qiè)用木,描画着浑金沥粉蟠龙,红纻丝衬里,中箧用金钑蟠龙,里面的小箧装饰如同外箧,里面放有宝座,四角都雕有蟠龙,再描上浑金。座上装有锦褥。金宝用销金红罗小夹袱包裹起来,箧外分别用红罗销金大夹袱覆盖。册是两片金页,每片长一尺二寸,宽五寸,厚二分五厘,也按周尺计算。金页上下有孔,用红绦串联。开阖(hé)如同书本。册下面垫有红锦褥。册盝用木刻成,上面用浑金沥粉描绘的蟠龙。盝用红纻丝衬里。册用红罗销金小袱包裹,盝外用红罗销金夹袱覆盖。

亲王的金册上镌刻着楷书册文(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种类逐渐增加,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

朱棣的册文是:

昔君天下者,必建屏翰,然居位受福,国於一方,并简在帝心。第四子棣,今命尔为燕王,永镇北平,岂易事哉!朕起农民,与群雄并驱,艰苦百端,志在奉天地,享神只。张皇师旅,伐罪吊民,时刻弗怠,以成大业,今尔有国,当恪敬守礼,祀其宗社山川,谨兵卫,恤下民,必尽其道,体朕训言,尚其慎之。

朱棣一遍一遍地默诵父皇的册文,“永镇北平,岂易事哉!”八个大字,让他刻骨铭心。虽然他才11岁,对册文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知道这册文是父皇颁发的,既是自己身份的象征,也是领取俸禄、执掌护卫军的依据。

朱棣被封为燕王,实际上是父皇对他的信任和器重。因为当时北平这个地方实在太重要了。

1368年朱元璋虽然赶走了元顺帝,建立了明朝。但是以和林为中心的元朝皇室仍有相当的实力,元形亡而实未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元政权称作北元。

北元势力所及西自天山,东至呼伦贝尔湖,北抵额尔齐斯河及叶尼塞河上游,直至长城的广大地区。北元的主要力量有两支,一支是据有陕西甘肃的河南王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他大约有40万人马;另一支是控制辽东的纳哈出(元末大将。蒙古札剌亦儿部人,木华黎后裔),他大约有20万之众的军队。此外,云南还在元朝宗室梁王的手中。整个北元,“引弓之士(能作战的士兵),不下百万众也,归附部落不下数千里也(地盘也很大),装资仪仗尚赖而用也(武器装备也不差),驼马牛羊尚全而有也(运输作战的牲口也不少)”。不仅如此,辽东的女真,陕甘的西番,以及西域、高丽仍然都是北元羽翼。面对这样的形势,朱元璋不能不认真对待,暂时也只能采取“固守疆国,防其侵扰”的政策,在国内,怀念旧朝的情绪,忠于旧朝的遗民,狐疑观望者貌合神离,远远没有肃清。就在朱元璋册封诸王的前一天,他下令“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表面上说是为了“别婚姻,重本始”、“厚民俗”,而实际则寓有监督控制之意。

朱元璋册封亲王,其主要目的,就是针对明朝的这些内外敌人。知儿莫如父,他认为封朱棣为燕王守边是比较适合的。此外,朱元璋还采取了各种办法来巩固明王朝。1366年,也就是他称帝前两年,就开始修筑城墙,营建皇宫。一直到1386年,朱元璋用21年时间,修建了南京城。他不惜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城廓,把朝廷围护得固若金汤。明代的南京城,可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大砖石城“高坚甲天下”,其外廓城周长60公里,18个城门。内城周长33.7公里(巴黎城长29.5公里),城墙平均高14—21米,基宽14米。开13座城门。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大。明城墙虽经600多年风雨侵蚀,又几经战火,多处遭到毁损。2004年经部分修复和原保存的明城墙总长度约23.743公里(目前,南京市正在积极准备申遗)。

相传,当年明太祖造好了京城和故宫,朱元璋亲率其子及左右群臣登上紫金山,观察都城形势。他十分高兴地问道:“孤的都城建得如何?”众人一片叫好声。唯独14岁的燕王朱棣却指着山下的皇宫(南京明故宫)说:“城墙宫殿虽好,但是,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中紫禁城。”朱元璋听了十分恼怒,随即赐朱棣一盘桔子,意为剥皮、抽筋。马皇后闻之大惊,对朱棣说,父皇要剥你皮抽你筋,你赶快连夜逃走吧。此时城门已全部关闭,朱棣从清凉山后山的一条小河的水门逃出京城,逃到他燕王的封地北平。这个传说可信度很小,但能说明一个问题,朱棣自幼就很有军事天赋。

刘基(刘伯温)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满月复经纶,亲自设计建设的得意之作,竟然被一名14岁的孩子指出失误之处,惭愧之余更加佩服朱棣,认为这孩子不同寻常。后来,朱元璋又下令再造一道外廓城。于1390年动工修建外廓,有的地方依山为廓,也有平地用土堆筑,这就是南京人俗称的“土城头”,险要处砌以砖石,约有40里;城周号称180里,实际是120里,略呈圆形。

但是任凭外城内墙多么坚固,依然没有挡住燕王朱棣攻城篡位的行径。果不然,就是这位四皇子朱棣,25年后,以“靖难”为名利用手中的兵权,从北京一直打到南京,夺取了其侄子的帝位,成就了一番帝王大业。巧合了他小时候随他父亲登紫金山的一段话,这是当初朱元璋建城时无法预料到的。

(2)就藩北平

就藩之前,洪武九年(1376年),17岁的朱棣,被他父皇安排到“中都”安徽凤阳老家,体验民间生活。这里是他父皇的出生地,有他祖父母的陵寝。远离皇宫的这段生活经历,对他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生活。

徐皇后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她自幼文静好读书,声名远播。朱元璋因此亲自召见徐达,当面为自己的四子朱棣提亲:“朕与爱卿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契儿女结姻。听说爱卿有个好女儿,爱卿肯不肯将她嫁与朕的儿子朱棣?”徐达一听皇帝竟有如此美意,顿时心花怒放,当即“顿首谢”,应允了这桩婚事。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27日,15岁的徐氏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着青质九翟衣,在隆重的典礼之后正式成为17岁的燕王朱棣的嫡妃。

朱棣被封燕王10年后,洪武十三年(1380年)3月31日,21岁的朱棣走马上任,带领中、左二护卫侍以及将士5770余人,离开南京前往他的封地北平(今北京)就藩。19岁的徐氏跟着燕王朱棣“就藩”北平,成为燕王府的女主人。此后直到他起兵攻占南京称帝,他在这里度过了近20年的时光。这段时间对朱棣来讲非常重要,他由一个年轻的藩王渐渐成熟起来,继而在众藩王中崭露头角,成为众藩之首,并最终登临大位。

作为藩王朱棣不仅享受岁禄万石这样优厚的物质待遇,而且政治地位也很高。他们在自己的王府中有一套官属,冕服车骑宫室之制仅次于皇帝,公侯大臣亦不得与之钧礼,更重要的是亲王握有自己的军队。他作为皇帝在北平的军权代表,是地方守军的监视人,掌握地方的军事指挥权。因为北平担负着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他的父皇朱元璋给予他的军队编制比其他亲王多,而且准许他除大事上奏外,军中的小事可以自行决断,这就使朱棣的实力大增。

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明朝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平并不安宁,它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平,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江山更加稳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