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诛杀政敌
在朱棣的第一批黑名单中,名列“奸臣”者,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为首50余人,均先后被捕杀。其中方孝孺,胡闰等首当其冲。在这场大清洗中被杀者数以万计,受牵连而入狱服刑者更是不计其数。朱棣的清洗工程有几项创新。一是主要对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开刀;二是创立了特务机关——东厂;三是将罪人家属列为贱民,让他们世世代代为奴为娼,永不翻身。
燕军攻破京师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求生。对那些忠心不二的建文遗臣剥皮的剥皮,下油锅的下油锅,把他们的女眷罚到教坊司当官妓,实行残酷的“转营”,即轮流送到军营中去,一个女子每天要接待20多个男人,被摧残至死的,就将尸体喂狗吃了。“灭十族”、“瓜蔓抄”,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见一斑。史称“壬午之难”。
诛杀文臣
被“灭十族”的是方孝孺。他曾是建文帝的老师,他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为建文帝出谋划策,辅助建文帝厉行新政,也是当时最有名的文人。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浙江宁海人(宁海古古称缑城,故时人称其为“缑(gōu)城先生”),明代家、散文家、思想家。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正五品)宋濂。
方孝孺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呼为“小韩子”15岁随父兄北上济宁,励志攻读。及长,承学于宋濂,深受器重。洪武十五年(1382年),东阁大学士吴沉等起荐方孝孺,应征至京,在奉天门奉旨作《灵芝》、《甘露》二诗,甚合太祖朱元璋之意。赐宴时,太祖朱元璋有意使人欹(qī)斜几具(将茶几放的歪斜不正),试其为人,方孝孺见状,将茶几等摆正以后才坐下。太祖喜欢其举止端庄,学问渊博,有期待日后辅佐子孙之意,厚礼遣回乡。此后十年,居家读书写作,著《周易考次》《宋吏要言》等篇。31岁时,仇家于叔争讼,牵连到方孝孺,官府籍其家,械押至京问罪。朱元璋见方孝孺名,特名释放,洪武二十五年,再次受荐,授汉中府学教授,深为蜀献王赏识,聘为世子师(世子即后来的建文帝)。
建文年间(1399—1402年)任翰林侍讲学士,凡国家大事,常命方孝孺就坐前批答,时宫中纂修《太祖实录》及《类要》,方孝孺任副总编。后调文学博士,奉命与董伦、高逊志等主持京考。
朱棣进入京师后,召方孝孺为其写即位诏,方孝孺披麻带孝至,痛骂不绝,拒草诏。然后他写下了“燕贼篡位”四字,掷笔与地,大声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发怒道:“汝不顾九族乎?”方孝孺奋然道:“便十族奈我何!”骂声益厉。
朱棣的军师姚广孝曾说:“南方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没有听姚广孝的劝说,他气急败坏,恨方孝孺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方孝孺血涕纵横,仍喷血痛骂,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jù,急促)死,当灭十族!”朱棣一面将其关至狱中,一面搜捕其家属,解押至京,当其面一一杀戮。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最终被处于聚宝门(今中华门)外,终年45岁。并被灭门十族。自古以来,最严厉的莫过于诛九族,从来没有诛十族的先例。
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chí)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孺鲜血所溅而成。午朝门如今虽然改建成了公园,但仍保留着颓垣残壁的面孔,那里竖立着一块方孝孺蒙难纪念碑,石碑为后人用他颈血溅染的丹墀(chí)石所刻。午朝门是明宫城的正门,这里是传达皇帝圣旨,也是明初进行大典的重地,皇帝也在此对有罪大臣“廷杖”处分,至于判决死罪斩首,则一般是在太平门的刑部天牢或闹市区执行。“推出午门斩首”的,也是唯一的一次就是方孝孺被磔(zhé即凌迟处死)。
方孝孺一案,永乐大帝朱棣可是开了先河,空前绝后。所谓十族的概念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诛十族,就指明代方孝孺一案了,第十族:方孝孺的所有弟子,也有的说所有朋友门生。
方孝孺一案,就是亘古未有的“灭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处死,入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
方孝孺是封建传统的殉道者,他用自己和800多条无辜的生命,换来了一块中国文人的气节碑。方孝孺可谓是知识分子中的最有血性的人物了。在这之前,除了西汉汉武帝时期,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中国就很难见到如此有血性的知识分子。方孝孺却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但是,有人并不赞赏方孝孺的做法,他老朱家叔侄相争,谁胜了都是朱家的天下,谁当皇帝都是一样,关他甚事?况且朱棣当皇帝很有可能比建文帝要强,后来的事实证明,在那个时代,朱棣做了很多世界之最的事情,为中国的历史添上了辉煌的一笔。
据史料:门人廖镛、廖铭(皆开国功臣廖永忠之孙)在方孝孺被杀后,偷偷收了方孝孺的遗骸,并将其葬于聚宝门外山上(今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东麓)。方孝孺墓,由明万历年间,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剧作《牡丹亭》)为其修墓立碑建祠,后毁于战火,清李鸿章任两江总督时,又重新为其修墓立碑,民国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又重修,后来均遭焚毁。2002年在方孝孺遇难600周年之际,方孝孺后人又捐款与雨花台管理局一道重新修整了方孝孺墓。现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文皇帝削藩的主要谋士黄子澄,先被砍去双手、双腿,然后将其杀死,齐泰亦被“族诛”。
齐泰(?—1402年),溧水洪兰(今南京市溧水洪兰镇)人。原名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洪武十七年(1384年)举应天乡试第一,第二年举进士,授礼部主事,不久改任兵部主事。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在齐德陪祀郊庙时,因他为官9年而无过失赐名泰。第二年擢升为兵部左侍郎。洪武三十一年又提任为兵部尚书。是年,朱元璋病危,齐泰受命与太常寺卿黄子澄同辅皇太孙。当时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均拥有重兵在各地为王,建文帝即位后,担心诸王兵权太重,与齐泰、黄子澄计议,决定采取削藩的策略。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后,将齐泰的叔父齐阳彦、堂弟齐敬等7名亲属执于京师(南京)处死。同年六月五日,齐泰亦被执至京师,不久与黄子澄等同被斩首。齐泰的其他家属亦牵连被害。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朱棣长子),赦建文帝诸臣罪,赐齐泰亲属7棺归葬于县东15里的塘庄,并发还故业,其墓后名七贤墓。据清光绪《溧水县志》载:“今邑东十里有尚书铺,泰宅也。”(今东庐乡独山铺)嘉靖四年(1525年),齐泰复爵崇祀,知县王从善在洪兰三里亭青丝洞(今白龙水库旁)建齐泰墓,在望京街建中山书院以示纪念。
礼部尚书陈迪和儿子等6人同日就刑,朱棣在行刑前将陈迪儿子的耳鼻割下煮熟让陈迪吃掉,并问味道如何。陈迪没有惧色,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鲜美无比”,坦然就刑。
所谓“瓜蔓抄”就是朱棣夺位后诛戮建文诸臣的一种残酷的手段,妄引株连,如同瓜藤一样伸延。景清案就是一个典型。在建文帝的遗臣中也有人表面归顺,实为找机会下手,除掉朱棣,这个人就是御史大夫景清。他亲自上演了一个永乐版的“荆轲刺秦王”的传奇故事。
景清辅佐建文帝时因重名节而受人敬仰,所以朱棣篡位后为了笼络他,让他官复原职,景清竟然欣然接受了。景清复命为御史大夫后,不但受命不辞,还委蛇朝右,当时有人暗地里讥笑他,说景清“言不顾行,贪生怕死”,但景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仍以“伪装”出现,委曲求全,等待机会,图谋刺杀明成祖,为故主报仇雪耻。一天,他身穿绯衣,暗藏利刃,准备行刺永乐大帝。朱棣见其神色异常,命人搜身,得到利刃。明成祖责问他要干什么。景清见谋刺败露,慨然喝斥:“吾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并且破口大骂:“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明成祖听言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打掉了景清的牙齿,割去了景清的舌头。景清以血口喷龙颜、龙案、龙袍。成祖命令以“磔(zhé,意思是,斩杀后把尸体暴露示众。)刑”处死景清,把景清肢体分裂,并将景清剥了皮,在月复中装进茅草,悬挂在长安门示众,并令用铁刷子将景清的肉一层层刷下。后来朱棣过城门,吊在城墙上的景清的皮竟然自己朝他砸了下来,朱棣大惊之下命人将皮烧了,还把骨头打碎。他还不解气,接着又实行惨无人道的“瓜蔓抄”,下令“诛灭九族”,但“转相攀染”,凡景姓的族人几乎斩尽杀绝,还杀了景清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直杀得尸体遍野,血流成河。景清的外甥刘固、刘国随舅舅在京,闻知舅舅遇难,明知自己在劫难逃,极度悲愤,自刎而死。这次非人的“瓜蔓抄”共株连了数百人,其状惨不忍睹,被称为“天下奇冤”。景清的故居也被付之一炬,村庄成了瓦砾遍地、满目疮痍的废墟。真宁县官见此惨状,暗示景姓人隐姓埋名,流亡异地逃一条活命。经县官这么一提醒,据说景姓人在高处一站就姓高,在石头上一坐便姓石,才幸存下几户人。
景清(?—1402年)明陕西真宁(今甘肃正宁)人,一说本姓耿。这里还有一则景清的小故事。景清自小家贫如洗,但却聪颖好学,文思敏捷,读书过目成诵。就读国子监时,因家贫买不起书,经常向人借书读。有一次,他向一位姓巩的同学借1本书读,但其不肯借他,景清多次恳求,他以书系“家传秘书”为由,答应只能借读一晚,第二天凌晨就要归还。第二天,这位同学催他还书,他慌称书是自己的,并非借阅。为此双方争论不休。后来去找先生打官司,景清抢先说此书是他家的“家传秘书”,已经传了几辈人,他可熟背如流。先生让景清当面背书,景清不慌不忙,口齿清晰,声情并茂,“通篇背诵,只字不遗”。先生后让那位姓巩的同学背书,但其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张口结舌,以至于不知书的内容。见此情景,先生把书判给了景清,把那位同学严厉地批评了一通。那位同学既委屈又生气,但无话可说,只得服从。谁知景清当即把书还给了那位同学。由于他能过目成诵,当时村子里人都戏称他为“吃书娃”。景清是洪武进士,授编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署左佥都御史。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任北平参议。同驻北平的燕王朱棣过从甚密,言谈之中,因言论明晰,受到赏识。建文二年(1400年),晋升为御史大夫。
残害武将
兵部尚书铁铉的抵抗是最为坚决的,也是令朱棣非常愤恨的,铁铉被俘后朱棣命人割下了他的耳鼻后才将其杀死,妻女充为官妓。
铁铉(1366—1402年),中国明朝将领。明太祖朱元赐字鼎石,传说其为回族,明邓州(今邓州市)城关人。他处事明断,办案公允,颇有政绩,深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鼎石”即为其所特赐。
铁铉性情刚决,联盟敏捷,太学读书时
,熟通经史,成绩卓著,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
洪武中,铁铉以太学生授礼科给事中,调任都督府断事,由于他机智灵敏善决疑狱,朱元璋很器重他,赐字鼎石。建文初年,任山东参政,镇守济南。因击败燕王兵,升兵部尚书。由于铁铉坚守济南,屡破燕兵,燕王久攻城不下,被迫绕道南进。
建文二年(1400年)六月八日,朱棣率北军攻打济南,3个月没有拿下,他准备破釜沉舟,掘开黄河大堤,引黄河水淹毁济南城。铁铉得知消息,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铉率众诈降,派壮士暗中控制城门上的铁闸门,又让守城士卒大哭哀嚎“济南城快被淹了,我们就要死了”。不久,尽撤楼橹防具,派城中百姓长者代替守城军做使者,到燕王大营跪伏请降说:“您是高皇帝的亲儿子,我们是高皇帝的臣民,一直想向大王您投降。敬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我们恭迎大驾!”朱棣不知是计,闻言大喜。忙令军士移营后退,自己高骑骏马,只带数骑护卫,过护城河桥,径自入城受降。朱棣刚要进城门,众士卒便高呼“千岁到”,预先置于门拱上的铁闸门轰然而落旋即砸中了朱棣的马头,知道上当的朱棣换马急走,幸免一死。
朱棣大怒,以重兵围城,铁铉伏于城头,大骂朱棣反贼。燕王大怒,并用数门大炮轰击城内,城将破,铁铉急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燕军不便开炮,济南城得以保全。在相持之际,铁铉又派壮士,出奇兵,骚扰袭击燕兵,大破燕军。
之后,铁铉又与大将军盛庸合兵,乘胜追击,收复德州诸郡县,兵威大振。济南解围之后,铁铉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设宴,犒赏将士。建文帝遗官赐金慰劳济南守军,又提拔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升为兵部尚书。
朱棣设计擒获铁铉以后,被押送南京。铁铉见朱棣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朱棣令他转身跪下,铁铉坚决不肯。朱棣愤怒之极,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入他口中,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铁铉仍不屈服,遂受磔(zhé,分裂)刑而死,年36岁。据说当时朱棣还吩咐左右,架起油锅把铁铉炸了,大殿上顿时充满了焦煳气。朱棣怒道:活着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头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监急忙把铁铉的骨架用铁棒夹着令其转身,没想到油锅里一声爆响,热油从锅里飞溅出来,只烫得太监们嗷嗷乱叫,铁铉的骨架硬是没有转身。后面这段话虽然是神话,但却表现了铁铉宁死不屈,死后也不屈服的伟大精神。
铁铉遇害后,铁铉的家族未被全部屠灭,其父母被发配到海南,他的35岁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被送到“教坊”里充当军妓,长子充军,次子为官奴,后被虐待而死。
直到朱棣死后,他儿子朱高炽(chì)即位,当即下诏:“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音乐机构)、锦衣卫(特务组织)、浣衣局(明代犯罪女子服役洗衣处)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只可惜这仁政行得太晚,建文帝诸臣的妻女已经受了20年的非人凌辱,早已,死的死,老的老。
朱棣在其皇位比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并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jié)。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据说,朱棣时期开创的东厂特务机构比英国的007机构还早了近500年,但这也埋下了以后宦官专政的祸根),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统治。
太监的势力在永乐朝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太监都参与到了政治中来,并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代表人物就是郑和,郑和曾七下西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