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二册 明朝篇 永乐帝朱棣

作者 : 肖尧

(5)孝心工程

南京历史上有一则刘裕孝老爱亲的故事流传甚广。说的是六朝时期,刘裕一如既往、真心实意对待继母萧文寿和结发妻子臧爱亲的故事。刘裕称帝后,尊萧文寿为皇太后;追封已经辞世12年的臧爱亲为“敬皇后”。并下遗诏,将臧爱亲的棺木从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于初宁陵。

说这则故事的目的,就是说皇帝也是人,也有孝心,关键看你怎么个孝法。朱棣对父母也是很有孝心的,他在南京取代侄子当了皇帝以后,对父亲朱元璋、生母也尽了一番孝心。

朱棣在南京打造了两个“孝心工程”。有一个孝心工程,大家都能猜到,就是前面讲的朱棣为其生母建的“大报恩寺”。撇开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不说,仅从其孝心来说,是真诚的,应该赞赏的。他还有一个孝心工程,大家其实也知道,不过没有与“孝心工程”挂钩。这个工程是巨大的、史无前例的、至今尚未完工的,那就是开凿阳山碑材。据有关专家考证,开凿阳山碑材与建造大报恩寺截然不同,这个工程大有做秀的嫌疑。

阳山碑材,又称绝世碑材或孝陵碑材,位于南京城东约25公里、江宁区汤山镇西北的阳山,此处为古代采石场。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1402年,明成祖朱棣夺得侄儿的帝位后,一方面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另一方面,为了显示自己是个孝子,就决定要立一巨型石碑以表其父朱元璋的功德。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征集全国10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仅仅13个月时间3块碑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石材高15米,厚8.4米,宽10.7米,重约6千吨左右,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石材高45米,厚4.4米,宽10.7米,重约8700吨左右;碑座石材,高13米,厚13米,宽16米,重达1.6万吨,也仅有一端相连。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3米,重3.1万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可惜此碑材半途而废。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体积太大无法运输而弃之山间。其实,阳山碑材的确也是朱棣的“孝心工程”,他明知道这么巨大的石头,根本无法搬运,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去做呢?这不是贪图虚名的做秀之作又能是什么呢?。

据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上说,阳山碑材是朱棣的“做秀工程”,可见著书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如今这些碑材已经在阳山上足足睡了602年,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章后宫作乱怒杀三千

在私生活方面,朱棣既是皇帝,也是人。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国的皇帝,他是大明帝国中央政府的核心和最高统帅,享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力和荣誉。但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情感生活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也有忧愁、有恨恼、有缺点、有错误。

朱棣在情感生活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通过以下三件事情,就可以见其情感的一斑。一是敬重原配;二是大肆“宫选”;三是怒杀三千。

(1)敬重徐后

朱棣还在做藩王时,他父亲朱元璋便为他册封了王妃,那就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徐仪华。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二十七日,15岁的徐氏头戴九翚(huī)四凤冠,身着青质九翟衣,在隆重的典礼之后正式成为朱棣的燕王妃。从此开始了她尊贵而不平静的一生。这年朱棣17岁。

但是,从辈分上来说,徐氏应该称朱棣为叔叔。因为,朱守谦的父亲,就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之子朱文正。朱文正的嫡妻谢氏,即靖江王朱守谦的生母,与明成祖朱棣的嫡妻徐皇后之母是亲生姐妹,都是朱元璋称吴王时的将领谢再兴的女儿。所以,靖江王朱守谦与徐氏(徐仪华)是表兄妹,应该称朱棣叫叔父。

朱棣共有4个儿子,5个女儿。其中徐皇后生了3个儿子朱高炽(明仁宗皇帝)、朱高煦(汉王)、朱高燧(suì,赵王)和两个女儿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另外还有一子朱高爔,3女安成公主、咸宁公主、常宁公主。

徐皇后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对朱棣说,老二老三这两个人性格不好,史书上写的叫“尝言,汉赵二王性不顺”,“不肯学,言动轻佻。”将来肯定是麻烦。朱元璋曾经把皇孙都请到南京来读书,朱高煦不喜欢读书,而且性格凶悍。据说朱高煦身长7尺多,矫捷善骑射,“两肋如龙鳞者数片”很特别,是一个性情很暴躁的人。

朱棣称帝后,册封徐氏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只当了四年皇后的徐氏病逝,享年46岁。临终前她还劝朱棣要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宠外戚。对于她的死,朱棣十分伤心,为她在灵谷寺、天禧寺举行了大斋,群臣前来致祭。徐氏被谥“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北巡,回到了他的发迹之地北平,并着手迁都事宜。同年,他在昌平天寿山营建自己的陵寝。4年后,即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长陵玄宫落成,他将徐皇后葬入陵园。15年后,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壮志未酬的朱棣病逝于征漠北的途中,享年65岁。同年十月十九日,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朱棣与其父一样,朱元璋原配马皇后去世后,没有再立皇后;朱棣的原配徐皇后去世以后,也没有再立皇后,究竟是出于对原配的钟爱,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导游没有加以考证。

野史传说,朱棣思念亡妻,一度打算册封徐达最小的女儿徐妙锦为继后。可是徐妙锦遵循长兄之志,宁可出家,也不肯嫁给“建文逆臣”朱棣。

当时,徐家兄弟姐妹,有点像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情景,一家人分成两派,一方是造反派;一方是保皇派。

徐达的长子原名徐允恭,皇太孙朱允炆成为皇位继承人后,为避他的名讳,徐允恭遂改名为徐辉祖,他继承了父亲的魏国公爵位。他是真正的保皇派,他坚决站在建文帝一边的,帮助建文帝讨伐朱棣,当朱棣已经引兵渡江打到南京时,就连惹出塌天大祸的齐泰、黄子澄也脚底抹油开溜,甚至老朱家的儿孙们都纷纷开门请降了,徐辉祖仍然力战不懈。实在是无力回天了,他也拒不接受国舅爷的身份,而是守在父亲徐达的祠堂里号啕大哭,坚决不肯去见妹夫朱棣。徐妙锦和其长兄一样,也是一个保皇派,所以不肯嫁给朱棣。

朱棣为了彻底消灭建文帝的死党,巩固自己的政权,对建文帝的重臣,腰斩、凌迟无不用其极,可是对待大舅子徐辉祖,朱棣的狂暴与残酷却没了踪影,看在妻子的面上,他只能强压怒火,只是将徐辉祖削爵软禁在府邸里。永乐五年(1407年),徐辉祖与徐皇后先后离开人世。朱棣虽然对这个不识抬举的大舅子恨之入骨,但还是将魏国公的爵位,让徐辉祖的长子徐钦继承。

而徐达的幼子左都督徐增寿则与长兄不同,是坚定的造反派。自建文帝刚着手削藩起,他就坚决站在姐夫朱棣一边。当建文帝向他询问朱棣情况时,他都是为姐夫打掩护,当朱棣正式起兵后,他又想方设法将京城中的情况传报给姐夫。建文帝最终也觉得情况不对,在朱棣即将攻入南京之际,将徐增寿召至宫中,亲手将他斩于剑下。

朱棣对小舅子之死痛惜万分,入城后抱着徐增寿的尸体痛哭,随即又追封他为定国公,谥忠愍(mǐn)。并让他的儿子徐景昌继承爵位。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