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二册 明朝篇 永乐帝朱棣

作者 : 肖尧

(2)大肆宫选

这里的“宫选”是皇宫的“宫”,不是现在社会上选拔干部搞的那个“公推公选”的“公”,或称竞争上岗。当然“宫选”也有一个严格的选拔程序,它是择美而取,干部公选是择优录用。

汉唐时代选妃子,主要是从功臣勋戚家选,民间女子入选也有,但一般都是要么皇帝自己偶然看上的(比如汉武帝的卫子夫皇后、李夫人),要么是由地方官员进献(汉景帝的王皇后),先入选作宫女,再由宫女升上来的也有。据说,我国从宋代开始就有大规模的选妃活动。

朱棣即位不久,曾自我标榜说:“人心诚不可有好乐,一有好乐泥而不返,则欲必胜理。若心能静虚,事来则应,事去则如明镜止水,自然纯是天理。朕每朝退默坐,未尝不思管束此心为切要,又思为人君,但于宫室车马服食玩好无所增加,则天下自然无事。”朱棣虽然算不上是个荒婬无度的皇帝,但也绝不是真的清心寡欲的皇帝。朱棣刚一即位,便下令“求民间识字妇女入内职”。永乐元年,又命礼部访求在京官员军民之家女子年15至20岁、容止端正、性情闲淑者备王妃之选。他曾命女官蔡氏到杭州选识字妇女入宫,闹得民间骚动。朱棣平时吃饭要有宫女伴唱,晚年因为身体有病,朝参也要有宫女陪伴搀扶,这在整个明朝都是很特殊的。

明代皇帝选妃时,一般都要下诏天下停止婚娶,然后由各地挑选美女送到京城。朱棣最大规模的选美有四五百人之众,很多淑女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有的连紫禁城是什么样子都没看到,就在初选中被淘汰出局。剩下的,每百人一批,按照年龄大小排队,顺序入宫,参加“精选”。由太监远看、近瞧将那些稍高、稍矮、稍胖、稍瘦的,都剔除出来,送回原籍。留下来的,再按年龄大小编组,进入“一审”。

“一审”时,太监仔细观察淑女们的容貌,辨听她们的嗓音,发、耳、额、眉、目、鼻、口、颔、肩、背、腿、脚、音,只要有一处看着不顺眼,听着不顺耳,都不能进入下一轮。

“二审”时,太监拿着尺子,量姑娘的手、臂、腰、腿、脚,再令姑娘“活动活动”。凡是一处尺寸不符合要求,以及风度、仪态不佳者,也不能进入下一轮。

“三审”由女官和老宫女把关,在秘室里对淑女进行全果检查。由女官和宫女模其乳,探其秘,闻其味,察其肤等等,合格者在宫中接受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在她们熟悉宫中规矩,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中,负责培训的女官,考察她们的智力、性格作风之优劣;当然,睡觉时咬牙放屁吧嗒嘴的,说梦话撒癔症的,绝对不能容留,将来惊了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终审”一般由皇太后负责,有时皇上亲自出马。他们按照名单的顺序,逐一将淑女传上来,问她们一些诸如姓名、家庭情况、学识方面的问题。“考官”们审形辨音,从中筛选出一部分人纳入后宫。其余的,赐给亲王、郡王、皇子、皇孙,或留在宫中当“女官”、宫女。明代内廷有“六个局”,由女官掌管,每局下设“四个司”,女官在百人以上;她们都是皇上后妃的“后备军”。

朱棣所宠爱的几个妃子,就是经过上述严格的程序,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共有8名美女入选,其中有权贤妃、任顺妃、李昭仪、吕倢伃(jiéyú)、崔美人等(传说中还有吕庄妃、吕康妃等高丽妃嫔)。在徐皇后死后,朱棣最宠爱的是苏州人王贵妃,命她掌管后宫。这位贵妃没有儿子,死后朱棣命儿女们为这位庶母守孝,一如他老子朱元璋待孙贵妃之礼。

(3)怒杀三千

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派内使黄俨等人到朝鲜去,赏给朝鲜王廷花银1000两、纻丝50匹、素线罗50匹、熟绢100匹,因为朝鲜曾向明廷献马3000匹。临行时,朱棣对黄俨说:“你去朝鲜和国王说,有生得好的女子,挑选几名回来。”于是朝鲜王廷下令禁止婚姻嫁娶,广招淑女,以备进献。但最初所选,黄俨以为无美色,甚为不满,并对当事者加以挫辱。朝鲜王廷只得分遣各道巡察司再选,同时通告各地:“前者,不用心推刷,多有漏报者。更于大小守令、品官、乡吏、日守两班、乡校、生徒、百姓各户,如有姿色,一皆采择。如有隐匿或有针灸、断发、帖药多方规避者,论如律。”对于各地所选的女子,黄俨等都要亲自过目。这一年被选中者为:工曹典书权执中之女,18岁;仁宁府左司尹任添年之女,17岁;恭安府判官李文命之女,17岁;护军吕贵真之女,16岁;中军副司正崔得霏之女,14岁。她们连同从者使女12名、火者(泛指受阉烧火的的仆役)12名,一同被送往北京。上路之日,被选淑女的父母亲戚哭声载道。朝鲜人在描写这些女子被选入京时写道:“九重思窈窕,万里选娉婷。辞亲语难决,忍泪拭还零。惆怅相离处,群山入梦青。”

这5位朝鲜淑女入宫后,朱棣自然十分高兴,将这批美丽的朝鲜女人全部册封,权氏被册封为恭献贤妃权氏,任氏为顺妃,李氏为昭仪,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人纳入后宫。这批女人之中,权氏美貌出众,性情温柔,一双大眼睛出奇的美丽。特别是她玉手纤纤,善于吹箫,让颇通音律的朱棣皇帝喜欢不已。权氏生于音律世家,朝鲜权家的箫和琴,尤其是箫,都是很有名气的。朱棣见到她,问她有何所长。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玉箫吹奏,窈渺多远音,朱棣大为高兴,立刻把她选拔在众妃之上。时有宫中女官王司彩(司彩,是掌管储藏缎匹的官),朱棣曾命她与权妃同辇(niǎn)而行,她很熟悉权妃。她曾写宫词歌咏道:“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嚎亮月明中。”(《明宫词》)由此深得朱棣宠爱。

不久,朱棣就为权妃的父、兄分别封了官职,但这些官是食禄不任事的。不过,他们的俸禄要由朝鲜王廷代发。对一个妃子给予这样的待遇,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朱棣十分宠爱权妃,无论到哪里,都要将她带在身边。但是,这位权妃好命不长。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率50万大军亲征漠北,权妃也随驾出征。漠北气候恶劣,一个娇柔纤弱的身体,毕竟经不住戎马生活的艰苦。大军凯旋而归的时候,权妃终于病倒了。朱棣心如刀绞,吩咐选择最好的御医为爱妃治病。可惜,再好的御医也无力回天。大军行至临城(今河北省临城县),权妃已经奄奄一息。朱棣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就要这样死去,无能为力,真如万箭穿心,泪流满面。他不吃不喝,一直守护着权妃,亲自为她端汤送水,喂药喂饭。权妃十分感激皇帝对自己的恩情,泪如泉涌,临终之时,依依不舍地对皇帝说:陛下,对不起,奴婢不能侍候陛下了!

权妃走了,朱棣极为伤心,辍朝3日,亲自守灵,亲自祭祀这位权妃,并将她葬在峄(yì)县。军中将领让地方官送来大批白布,全军将士每人撕了一块披在身上,为权妃戴孝。远远看去,白茫茫一片,好象刚下了一场雪。朱棣命当地百姓出役看守坟茔(yíng),他打算将来把她迁葬在徐皇后陵中。

权妃为什么突然死去,起初无人猜疑。但一次吕美人和权贵妃两家的奴婢在吵骂中却透露了不寻常的消息。权贵妃入宫时,皇后徐氏已死。朱棣让她接替皇后,掌管六宫的事。吕美人对此十分不满,曾面责权妃说:“有子孙的皇后也死了。你管得几个月,这般无礼!”于是,吕美人串通宦官金得、金良,从一个银匠家里借来砒霜,研成末子,放进胡桃茶中送给权妃吃了,权妃因而毙命。朱棣得知此情,大怒,将内官、银匠一并处死。吕美人罹(lí)刑最惨,朱棣命用烙铁烙她一个月,最后将她杀死。吕美人在宫的从人也一起被杀,牵连被株杀者达数百人。朱棣还逼迫朝鲜王廷将吕美人的母亲抓来杀了。但这实在是一个冤狱,直到永乐晚年才大白于天下。

吕氏是朝鲜商贾(gǔ)的女儿,史载中称“贾吕”,见到本国先期入宫的宫女吕氏,因为都是朝鲜人,又是同姓,贾吕想与吕氏交往。谁料,吕氏对贾吕的为人很是不屑,拒绝与她结好。贾吕一直心存不满。朱棣宠妃权氏死于北征凯旋回师途中,吕氏曾随军侍候过贤妃,于是贾吕诬告权氏是被吕氏在茶里下了毒药而死的。

当时宫中有两名姓吕的朝鲜宫女与宦官相好。这种宫女与宦官结为假夫妻的事情,在历代宫中都有,明代也不例外。这种情况,在宫中称之为“对食”,也称某宫女为某宦官的“菜户”。因为宫中有很多的宫女嫔妃,皇帝又不能一一宠爱,宦官虽然不能行夫妻之事,毕竟还是男性,宫女与之结为“对食”,很多是出于生活上互相照顾和心理上寻求安慰的需要。明朝后期的皇帝对此类事,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明熹宗甚至还亲自将宦官与宫女结为对食的。但是在朱棣时,宫中此类事情还比较少见。当时朱棣刚刚失去权妃,心情不佳之时恰恰听到这件事情,这一下事情就闹大了。朱棣认为坏事都因吕氏所起,便把吕氏的侍婢都拘来审讯。这些侍婢不胜拷掠,便违心认罪。既然问出了大逆之罪,一场刑杀的大祸就不可避免了,连坐被杀的竟达2800余人。

据说,宁可错杀3000,不可放过一个,这句话就源出于此。就此朱棣被锁定在滥杀无辜的行列之中,为世人所不齿。同时,也反映了他晚年,脾气暴烈,喜怒无常的一面,

有的学者认为,朱棣如此狂杀滥诛,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因他晚年所患疾病所致,据说:“明成祖晚年患疾病,容易狂怒,发作难以控制,甚至歇斯底里,他本残忍好杀,又添上晚年的疾病,就更加狂暴异常。”朱棣晚年庞爱贵妃王氏。据说王氏有贤德,侍奉皇帝皇后恭谨如一,在宫闱之内肃雍有礼,和蔼仁厚,掌理庶务有条不紊,甚为朱棣所重。朱棣晚年有病,常常发脾气,王贵妃常常从中调护,以免宫人们受到谴责。自皇太子、亲王公主以下都很信赖王氏。朱棣甚至有立王氏为皇后之意。王氏的死,使朱棣痛悼不止,更加重了他的丧心风病。自此以后,朱棣处事更多错谬,用刑也更加残酷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