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重开恶例残忍杀殉
(1)永乐之死
这里主要是想说,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都有惊人的巧合和相似之处。比如,东吴开国皇帝孙权,当年在南京纳寡妇徐氏为妃;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也娶了一个叫郑阿春的寡妇做老婆。又如,六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被人说是东昏侯萧宝卷的遗月复子;明成祖朱棣,也被说是陈友谅的遗月复子。再如,六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儿子刘劭,虽然早已被立为太子,但是迟迟不能继位。刘劭想当皇帝心切,竟然也学汉武帝儿子的做法“巫蛊”,咒他老子早死。还有陈朝的末代皇帝陈叔宝陈后主,南唐末代皇帝李煜李后主,两个都是后主、两个都是在南京肉袒投降成为亡国奴的。当然,巧合远不止这些。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二十四日),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嬴政,在第五次东巡返回途中,病逝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终年50岁。丞相李斯恐天下有变,秘不发丧,置棺木于辒(wēn)凉车(丧车)中,让亲信宦官守护。每到一处,一切按照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一样,照例送膳。百官奏事,也如往常一样,只是由宦官坐在车内应答而已。时值酷暑,秦始皇的丧车腐臭难闻,于是(李斯或胡亥)又令随从官员用车载上一车鲍鱼跟在后面,来混淆尸体的臭味。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云:“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祕之,不发丧。棺载辒(wēn)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会暑,上辒车(丧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再来看看朱棣: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一代英主永乐大帝朱棣,在第五次亲征返回途中,病逝榆木川(今内蒙古林西北)。遗诏传位皇太子,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因为皇帝死在外,太监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密谋,以六军在外为由头,所以没有向外发丧,暂时用溶化的锡做成“锡棺”将朱棣收殓了,早晚、用膳一切礼仪如常,大军继续朝京师进发,同时派人到京师向太子密报。所以,当时外界并不知道朱棣已经去世。
《明史成祖本纪》所载:二十二年“辛卯,崩,年六十有五。太监马云密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谋,以六军在外,秘不发丧,熔锡为椑(bēi,载皇帝内棺的车)以敛,载以龙举,所至朝夕上膳如常仪。”
明成祖朱棣、秦始皇这两位皇帝大致相似和巧合之处主要是:
第一、都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备受争议的皇帝;
第二、都有一段说不清的身世之谜;
第三、都是第五次外出时,在返回途中病逝;
第四、都是死后秘不发丧,回京途中,一切礼仪如常;
第五、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和统治了辽阔的疆域。
第六、两位皇帝都是病死于工作之中,从今天来看,都应该算是因公殉职。
秦始皇统治的疆域:“有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疆域面积达到354.69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我国现在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强)。
有人认为大约相当于这样几个省、市、自治区:
西部北向南:宁夏、陕西、四川、云南
南部西向东:广西、广东、福建(注意:不包括海南)
北部东向西:辽南、河北遵化、天津蓟县、北京、山西、内蒙呼和浩特、宁夏
东部南向北:浙江、江苏、山东、天津、辽宁南部
明朝初年的疆域,据《明史-地理一》:“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5875公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5452公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约1000多万平方公里。
到了永乐大帝统治时期,幅陨(fúyǔn)之广: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táng)”尽入版图。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縻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所不同的是,永乐皇帝和秦始皇相隔了1634年。此外,秦始皇东巡的目的是,除向全国“以示强威,服海内”,宣扬他统一四海的功德,巩固中央集权外,主要是为了寻找三神山,求取长生不老药,使自己永年不死。多少夹带了一些私人的利益。
永乐大帝北征的目的是,巩固疆土,平定北方。除此之外,永乐大帝还派船队,七下西洋,称霸海上。却没有任何个人目的,从这一点来看,似乎永乐大帝比秦始皇更硬气一些。
朱棣死后,被尊谥曰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尊谥曰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怎么看朱棣的言行举止都酷似其父,只是貌相没有考证(一说酷似),我想应该也是十分相像的。朱元璋的谥号是“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谥号中有“文武、大孝、高皇帝”等文字,朱棣的谥号中也有“神武、至孝、文皇帝”等文字。不过,朱棣是“神武”在前。所以,有人称他为马背上的皇帝。
(2)活人殉葬
明太祖朱元璋再开活人殉葬恶例以后,到了朱棣当朝,继续沿用这一制度。那些可怜的淑女,不论是何处选来,也不论受宠与否,最后在宫中也难免一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葬钟山孝陵。死前命令46位嫔妃为其殉葬。汉族终止了1000多年的殉葬制度被朱元璋重新启动。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中国的殉葬制度,就考古发现,最早始于殷商时期。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为主人效力。从对殷墟墓葬的发掘情况来看,人殉的数目少的几十,多的上千。当时用奴隶殉葬已成为一种制度,据《墨子-节丧篇》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就是说,为皇帝殉葬,多的几百人,少的几十人;为将军一级的殉葬,多的几十人,少的几人。
到了春秋时期,奴隶制濒于崩溃,人殉的做法开始引起非议。春秋之后,人殉的做法已不多见,基本上改用木制或泥制人形偶像殉葬。战国时的秦国就曾在公元前384年,正式下令废止人殉。但是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殉葬制再次卷土重来。
秦始皇嬴政死后,确切的殉葬人数至今是个谜,《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据有关史料,为秦始皇殉葬的不仅仅有后宫女人,而且参与陵寝建设的工匠也都成了“殉葬品”。估计秦始皇墓中为之殉葬者数以万计。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任何依据。
秦朝灭亡后,到了汉朝,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强制妇女殉葬作为一种制度,已不复存在。据《三国志-吴书》载:三国时吴将陈武战死,孙权破例下令以陈爱妾殉葬。不久吴亡之后,即被人指责:“权仗计任术,以生从死,世祚之短,不亦宜乎!”
但在明朝初期,再次出现了嫔妃殉葬的情况,朱元璋重开恶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他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
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1398年闰五月初十,(朱元璋)“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宫女从死。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朱棣死后,据说被殉葬的宫人有30余人。即使最受宠爱的韩氏和在吕氏惨案中幸免于难的崔氏亦在其列。殉死那天,照例要赏她们一顿酒宴,随后,把她们领入大堂,这时大堂上已经安置好了许多小木床。只听得哭声震天,宫女们一个个被强迫站在木床上,把头伸进吊好的绳套中。由站在一旁的宦官将床撤开,宫女便升天了。韩氏死时,呼喊着自己的乳母说:“娘,我去了!娘,我去了!”喊声未绝,床已撤去。虽然殉葬者的家属被称为朝天女户,有优厚的抚恤,殉葬者也会得到好听的谥号,并被葬入皇陵,但这仍然不能弥补她们年轻的生命代价。
从北京定陵的发掘情况看,定陵地宫中没有传说的伤人机关,也没有传说中的把营建皇陵者埋在墓穴中的事情。但是在长陵、献陵、景陵三陵墓中有人殉葬,殉葬者不入地宫而入“井”。陵区之东西二井葬朱棣妃16人,朱高炽妃5人、朱瞻基妃10人。其他陵墓虽然也有殉葬者,但未载入史册。
直到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稗事汇编》记载:明英宗临崩时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明初以来所实行的嫔妃殉葬制度就此废除。
但实际上,这一制度一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才真正得到禁止。从此,帝王死后的殉葬制才算真正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皇太子迎朱棣灵柩入仁智殿,加殓纳辛宫。九月,葬长陵(今北京十三陵)。
《列传》选录:
①明成祖朱棣的仁孝皇后徐仪华,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幼时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女秀才)。朱元璋闻徐仪华贤淑,召徐达谓曰:“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徐达顿首谢。
洪武九年(1376年),册为燕王(朱棣)妃。高皇后(朱元璋皇后马秀英)深爱之。后来,徐妃跟随朱棣到北平就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高皇后遗言可诵者,徐妃一一举之不遗。
靖难兵起,王(朱棣)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朱高炽)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
徐妃。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朱棣即帝位后,册徐妃为皇后。徐皇后说:“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说:“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朱元璋)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又说:“帝尧施仁自亲始。”帝辄嘉纳焉。早先,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常将京师(今南京)的情况密报燕王朱棣,使朱棣最终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后来徐增寿被建文帝朱允炆杀死。朱棣要追赠徐增寿爵位,徐皇后力言不可。朱棣不听,还是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并命其子徐景昌袭爵,然后才告诉徐皇后。徐皇后说:“非妾志也。”连谢都没谢。
徐皇后曾经采辑《女宪》、《女诫》作《内训》20篇,又类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徐皇后病死,时年46岁。朱棣十分悲恸,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禄为具物。十月,谥曰仁孝皇后。永乐七年(1409年)营寿陵于昌平之天寿山,又4年而陵成,以后葬焉,即长陵。朱棣亦不复立皇后。仁宗(朱高炽)即位,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祔太庙。
②明成祖朱棣昭献贵妃王氏,苏州人。永乐七年(1409年)封贵妃。妃有贤德,事仁孝皇后恭谨,为朱棣帝所重。朱棣晚年多急怒。妃曲为调护,自太子诸王公主以下皆倚赖焉。十八年(1420年)七月薨,礼视太祖成穆孙贵妃。
③明成祖朱棣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姿质穠农粹,善吹玉箫。朱棣爱怜之。永乐七年(1409年)封贤妃,命其父权永均为光禄卿。明年十月,权氏侍朱棣北征。凯还,薨于临城(今河北临城),葬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