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之最据《明史-地理一》:“应天府元集庆路(南京),属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三月曰应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师。永乐元年仍曰南京。洪武二年九月始建新城,六年八月成。”内为宫城,亦曰紫禁城,有午门,左掖,右掖,东安,西安,北安6个门。宫城之外有:洪武,长安左,长安右,东华,西华,玄武(原丰润门)6个门。
皇城之外称京城,周46公里,有:正阳门(1931年改为光华门)、通济门(东水关旁,为秦淮河与明城濠交汇处,1958年拆除)、聚宝门(1928年改名中华门)、三山门(清代改为水西门,在水西门广场附近,1958年后被拆除)、石城门(又称汉西门,位于汉中门广场)、太平门(1928年曾改太平门为自由门,在太平门街处,已毁)、神策门(中央门附近,又叫和平门、得胜门,1928年改称和平门)、金川门(金川河支流由此经过)、钟阜门(俗称小东门,在现大桥南路位置)、朝阳门(1928年改为中山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现存在鬼脸城附近,2003年修复)、定淮门(原叫淮远门,在定淮门大桥位置,毁于50年代)、仪凤门(位置在狮子山以南,1928年改称兴中门,1958年拆毁)13个门。后塞钟阜、仪凤二门,存11个门。其外郭,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建,周90公里。有:姚坊(今尧化门)、仙鹤、麒麟、沧波、高桥、双桥,上方、夹冈、凤台、大驯象、大安德、小安德、江东、佛宁、上元、观音16个门。
这样,南京城垣,分宫城、京城各有6个门;内城13个门、外廓16个门(一说18个门),加上近现代新开13座城门:草场门,丰润门(今玄武门),海陵门(今挹江门),武定门(2008年修复),汉中门,中央门,中华东门,中华西门,新民门,雨花门,小北门,解放门,集庆门,共计54个城门。
唐祝文周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月兑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一说徐祯卿)四人。
唐寅(1470—1523年)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他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由于唐伯虎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月兑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祝枝山(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汉族,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天顺四年(1460年),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祝枝山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5岁时就能书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便能作诗文,被称为“神童”。10岁已博览群书,文章瑰丽,才智非凡。7岁即中秀才,明弘治五年(1492年)32岁中举人,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1523年)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岁。
祝枝山尚有《江海歼渠记》、《新闻记》、《九朝野记》、《枝山前闻》、《浮物》、《老怪录》、《苏材小纂》、《怀星堂集》等书传世,并编有《兴宁县志》。
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八年(1495年)26岁到嘉靖元年(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四年中目睹官场**,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他年近90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周文宾,传说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但查遍史书未曾有关于周文宾的记载。其实周文宾乃至“王老虎抢亲”的故事,大约是文人后来虚构的。
相传:王秀英的哥哥王天豹,外号“王老虎”。仗豪门恶势,到处掳掠美女。元宵夜,周文宾和他的朋友祝枝山赌胜,说他扮成女子观灯,不能认识他,结果,周文宾扮的女子被王老虎抢去。周文宾被抢,当晚不愿“成亲”,王老虎将他安置在妹妹房中,不意却作成了他和王秀英的婚姻;第二天,祝枝山寻上门来,王夫人没法,只得允许女儿和周文宾成婚。
汤氏显祖(1550—1616年)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临川人(今江西临川)。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汤显祖出生于嘉靖二十日九年(1550年)九月二十日四日,从小聪明好学,“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汤显祖14岁便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举人。在他进京考进士时,因不愿陪同宰相张居正的儿子赴考,以致落第。直到张居正死后第二年,34岁的汤显祖才得中进士。
他先在北京礼部观政(见习),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一住七年。自永乐以来,南京是明朝的留都。虽各部衙门俱全,实际上毫无权力,形同虚设,太常寺尤为其中的闲职。然而,当时南京却是文人荟萃之地,诗文家不论,即戏曲家,前后就有徐霖、陈大声、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诸名家。汤显祖在此,一面以诗文、词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学问,作书中蠹鱼。虽至夜半,书声琅琅不绝于口。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明王朝已进入极为腐朽的时代。担任南京礼部主事的汤显祖毅然上疏,抨击朝政,这就是震惊朝野的《论辅臣科臣书》。由于汤显祖揭露了明朝的黑暗政治,指责明神宗朱翊钧,抨击了宰相申时行,而被贬为广东徐闻(雷州半岛)典史。后来汤显祖迁为浙江遂昌知县,深受当地人民爱戴,但遭到统治集团嫉恨,终于在万历26年被罢官回家。从此,他绝意仕途,隐居故里,直到1616年逝世。
汤显祖毕生从事写作,一生作品很多,有诗、文、赋、曲等,但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影响较大的有传奇五种:《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紫箫记》。前4种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最有名的是《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写少女杜丽娘不甘闺中寂寞,私去花园游玩,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整日思情感怀,郁郁而死。死后其鬼魂与柳梦梅结为百年之好。汤显祖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的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当时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表彰烈女的情况下,《牡丹亭》敢于背叛封建礼教,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意义。《牡丹亭》情节曲折,构思奇特,富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这个戏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甚至“家喻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近代随着对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汤显祖在西方的声望日高,和莎士比亚一起,被称为东西方对峙的一对戏剧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