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 第二册附:金陵名胜及诗词选注

作者 : 肖尧

(37)

①《咏燕子矶》明-朱元璋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注释朱元璋(1328—1398年),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族,民族英雄。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字国瑞。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祖籍古泗州城(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其祖父一代迁至豪州钟离(金安徽凤阳东北),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燕子矶:长江采石矶(安徽)城陵矶(湖南)三大矶之一。位于南京下关江边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

据说,这首诗是1368年,朱元璋登基后,带领文武百官来到燕子矶赛诗时所作。

②《拂晓行军》明-朱元璋

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朱洪武命徐达、常遇春等将领南下攻打宁国。一连几天,宁国城久攻不下,并损失惨重,徐达据实向朱元璋汇报。朱元璋闻讯后,亲率大军,从应天府(今南京)经广德(今安徽广德)兼程前往宁国(今安徽宁国)前线督战,来到宁国,写下了这首诗: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注释这首诗记载了当时朱元璋拂晓行军时的情景。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扶桑日:扶桑乃我国名花,又称佛桑、大红花、朱槿牡丹等。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扶桑,亦代指太阳。社稷:国家的象征。

③《咏鸡鸣》明-朱元璋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据说,这首诗作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鸡年,士们一起庆贺时作。

宋太祖赵匡胤也有类似的诗:“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据说**儿时也有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几位皇帝、伟人的诗作水平如何?是否气魄宏大?还请行家评说。

④《菊花诗》明-朱元璋

至正二十年(1360年)秋天,朱元璋征战浙中大获全胜,返回应天(今南京),途经宁国县。县令胡惟庸在宁国城楼大摆宴席,为朱元璋打胜仗庆功。酒至数巡,朱元璋见宁国南门城楼前山坡上菊花盛开,遂吟《菊花》诗一首: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农民起义家黄巢,有一首诗与之很相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38)

《登阅江楼》明-王守仁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

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

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

登临授简谁能赋,今古新亭一沧情。

注释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明宪宗成化年间,生于浙江余姚。曾任南京兵部尚书。阅江楼:今南京下关江边阅江楼。据说是先有记,后有楼。但也有人考证当时阅江楼是存在的。长江沿岸三大名楼都有楼有记:黄鹤楼,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岳阳楼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闻名;滕王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句。唯独南京狮子山上,只见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的《又阅江楼记(并序)》,却不见阅江楼(2001年始建成)。据考证,阅江楼在历史上是有楼的(或者是简易的瞭望楼),否则,王守仁的《登阅江楼》诗就无法解释。

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龙旌:画有龙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新亭:六朝建康西南的近郊军垒。蛮夷:历代政权皆以中原汉文化为本位,把周围四方称为“蛮夷”。王气:南京素有帝王气之说。授简:给予简札,谓嘱人写作。新亭:是六朝建康西南的近郊军垒。

(39)

《观金陵妓人走解》明-徐渭

人似明珠马似盘,超腾隐现不离鞍。

各弯镫底罗鞋窄,都在空中翠袖寒。

合掌几回投地去,同心双蝶隔花攒。

莫嫌岁岁频来往,家住金陵自不难。

注释徐渭(1521—1593年),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

金陵:今南京。妓人走解:女艺人骑在马上表演技艺。古代百戏之一。约起于金元之时,初为宫廷之戏后泛称马上的技艺表演。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马戏表演。马似盘:马奔驰于圆形场地。合掌投地、双蝶花攒(zǎn,聚拢、集中):是马戏中的惊险节目。

(40)

《与耳公联句(六选一)舟中作画》明-杨文骢

云气泄山根,月光生水痕。(耳观)

移来劳笔影,呼出冷秋魂。(龙友)

竹色深留雨,泉声暗带村。(耳观)

壑藏矜大力,十指负舟奔。(龙友)

杨文骢(1596—1646年),字龙友,贵州人,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举人。万历举人,历官教谕、知县。官至后部郎中。南明弘光立,官至兵备副使,监军京口(今江苏镇江)。杨文骢博学好古,善画山水。为“画中九友”之一。着有《洵美堂集》。

泄:排出。壑:山沟。

这是杨文骢在南京借栖霞寺和尚耳观上人,破晓乘小舟从栖霞山出发漫游的联句。耳观前两句:山脚下排泄云气,破晓时月色犹明,映水有痕,这是写景。杨文骢作三四两句:将这样的景色用笔画下来。“移来”的意思是把实景移到纸上来,这就有劳手中的笔了,“影”作动词用,即画。画上可呼出秋之魂,这是把秋天画活了。耳观五六两句:秋天的竹色苍绿,留着雨痕;听见了泉声,那边有个村庄。这是写画上的景色。杨文骢最后用《庄子》里“壑舟”的典故,暗喻大自然的力量伟大,而人生是短促的。

《庄子-大宗师》有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趋,昧者不知也。”意思是说,把船藏到山谷里,把山藏在海洋里,以为这样就稳妥了。然而,半夜里来了个大力士把它扛走了,睡着的人是不会知道的。杨文骢的最后两句是说:有一个大力士把山沟里的藏舟用一双手扛着奔走了,也就是说:大自然推着生命之舟飞奔向前,人生短促呀!

(41)

《金陵旧紫禁城怀古》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秣陵旧是图王地,此日鸾旗列队过。

一代规模成往迹,千秋兴废逐流波。

宫墙断缺迷青琐,野水湾环剩玉河。

治理艰勤重殷鉴,斜阳衰草系情多。

注释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即康熙帝,8岁登基(1662年至1722年在位),执政61年,69岁去世。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较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诗是康熙帝1684年冬南巡至南京,以盛世君主的大度拜谒前朝明太祖陵,过明故宫时所作。

旧紫禁城:南京明故宫,今仅存午朝门遗迹。秣陵:南京别称之一。图王:图谋创建王业。鸾旗:天子车上的旗,赤色,绣鸾像。青琐:宫门上镂刻的青色图纹,这里指宫门。玉河:即御河。殷鉴:《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这里指清的子孙应以明亡为鉴。

(42)

①《燕子矶》清-爱新觉罗-弘历

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

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

注释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年号乾隆,是雍正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弘历即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乾隆六十年禅位于15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在位60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燕子矶:长江三大名矶(湖南城陵矶、安徽采石矶、南京燕子矶)之一,在南京北郊观音门(建于明代洪武中的16个外城门之一,在今燕子矶附近)外,是岩山东北的一支。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因称燕子矶。江澜:大波

浪。涨沙:涨潮形成的沙滩。烟林:烟雾笼罩的树林。久相安:乾隆登临燕子矶,见江潮已退,矶下沙滩上一片绿茵,他希望这样的美景永久长存。

清初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燕子矶泊舟。矶顶有碑亭,亭中石碑下面有清乾隆帝书“燕子矶”,背面是他的题诗。

②《谒明太祖陵》清爱新觉罗-乾隆

崛起何嫌本做僧,汉高同杰又多能。

每当巡省临华里,必致勤虔谒孝陵。

一代规模颇称树,百年礼乐未遑兴。

独怜复古非通变,翻使燕兵衅可乘。

注释乾隆皇帝曾6次下江南,6次祭礼明太祖陵。

谒:拜谒。太祖陵:即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墓,座落在今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陵区周围60里,南北纵深有6里。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次年入葬马皇后,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名“孝陵”。汉高:汉高祖刘邦。同杰:同样杰出。巡省:巡行视察。华里:古代180丈为一里。勤虔:勤勉而虔诚。称树:建立的功绩。礼乐:祭祀的一种仪式。遑:急迫。通变:犹变通。翻:颠倒。燕兵:指朱棣的靖难之师。衅:间隙、破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最新章节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文阅读 | 《金陵帝王谱》原名《闲聊南京历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