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佛缘 第三十八章 权变之术Ⅰ

作者 : 孰不依

王莽篡位,担心诸臣不服,一时心血来潮,想任用一批名儒,企图借他们的声望,以仁政治天下。西门君惠、鬼母闻讯,没料到王莽刚登上皇位就昏头,犯书呆子傻气,急忙前来宫中阻止。

鬼母刚一落座,不管三七二十一,训斥曰:“莽儿,难道你真的想要去行什么仁政?娘明白的告诉你,仁政只是用来收买人心的,如果不能收买人心,什么仁政都一钱不值。谁给你出的馊主意,真是该死!”

鬼母一上来就亮明了观点,然后引经据典,道:“前朝的教训还不遥远,你为何忘得一干二净,不好好思量?嬴政看不惯扶苏、刘季受不了刘盈、刘彻讨厌戾太子,什么原因?就在于他们太过仁慈,被腐儒牵了鼻子想搞仁政,会断送他们的江山。事实早就说明,搞仁政不是帝王之道……”

鬼母一口气缓不过来,只得轻抚胸口稍稍歇息,才接着道:“秦始皇以残暴手段治天下,百官尚且挖空心思与其作对,政令难以贯彻。如果你要行仁德,只怕政令未出未央宫,你那点仁德之心就已经被官员涂抹得一无是处了……”

鬼母越说越恼,“你知道吗,你的仁德到了老百姓那里会是什么下场?是挂羊头卖狗肉。别人会戳着脊梁骂你,说你搞的是打着仁政的恶法,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一定会落得天下骂名!做皇帝一定要明白一个理儿,就是宁肯做真小人,也不要做伪君子。”

鬼母数落了王莽许久,才缓和些口气:“莽儿,你知道皇帝为什么叫孤家寡人?那是因为臣子与帝王从来就不是一条心。能够将帝王与臣子拴在一起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利益。为了让臣子不逾矩,就得约束好臣子、驾驭好臣子,而不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为了让王莽有所领悟,鬼母想剖析一个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指了指王莽背后博古架上的典章旧籍,道:“娘给你提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汉初萧规曹随,把官员盯得死死的,宁可让官员无所事事,也不肯擅行改革,你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吗?”

王莽汗流浃背,无言以对。鬼母盯着王莽,见王莽答不上来,便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害。“曹参这样做,所有目的无非一句话,就是为了绑住官员手脚,不让他们有机会打着各种旗号为非作歹。”

王莽听了母亲的观点,只觉匪夷所思,除了一脸惊愕,洗耳恭听之外,根本插不上嘴。西门君惠没有说话,沉着脸翻看案上奏折。

鬼母进一步阐述道:“后来,历代皇帝都喜欢找理由把官员禁锢在京师听名儒讲学,表面上是让他们长长学问。目的是什么?跟曹参一样。皇帝倒不是期望这些大臣真的学到什么东西,只是要将这些大臣束缚在京师,不让他们去骚扰百姓罢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不需要什么仁政,只要把如狼似虎的官吏管住就可以了。”

鬼母说完这些,话锋一转,道:“这些话以前有人对你说过吗?肯定没有!为什么没人说?是因为这些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以去做,不可以摊上台面来讲。”

“做人做事一定要善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自己的真实意图掩盖在表象下面。只有把臣子蒙蔽在鼓里,才能避开臣子或明或暗的反抗,减少阻力,把事情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这是当皇帝的基本功,你现在有这份本事吗?”

鬼母的一通训斥让王莽哑口无言,脸色登时就苦了下来,额头大汗淋淋。哪知鬼母刚刚住口,西门君惠又开始发话了。

西门君惠接着鬼母的话,缓缓对王莽道:“历代治国之术,首在治官而非治民。只要如狼似虎的皇家与官吏能够不生事,不扰民,能够清净无为,只要不给官吏们渔肉百姓的机会,让他们守住职责,官安其位,民乐其业,太平盛世则指日可待。”

“如今贤侄刚刚登上大位,刘氏后人正在削尖脑袋想法对付你,你又没有什么高超的学术能够让那些人心悦诚服,你不想法约束他们,还要行什么仁政,岂不是要自找苦吃吗?”

西门君惠不像鬼母那样长篇大论,似乎懒得多说,但每一句话也都份量不轻。“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孰优孰劣,自可明断。时至今日,要安邦治国,惟一可信的是法、术和势,确保大权在我,居重驭轻,强干弱技,防止权臣窃柄、君位架空。搞仁政只是个花架子,没抓住要害,当不得真。贤侄不可为腐儒所惑,听信那些清流之辈。”

西门君惠信手取了一份奏折,“我刚才看了看贤侄拟任用的大臣名单,有几个天下闻名的大儒,不过多是腐儒。放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装点门面自然可以,却不能赋予重任。贤侄三思而行吧!”

王莽静静地听着鬼母和西门君惠的话,只觉得全身好冷,寒入骨髓。那样的一种寒冷,仿佛不止是身体,就连心也冷了。当年西门君惠教授自己儒家学说,原来只是一些表面文章。自己的满腔抱负,在鬼母和西门叔叔心中居然分文不值、一无是处。

“咦,扬雄?竟会有扬雄?就是那个书呆子?他是谁的关系?”西门君惠倍感诧异,“这个扬雄整日闭门苦读,竟然还有人为他说话,难得!”王莽忙解释道:“禀叔父,扬雄是侄儿亲自加上去的,不是官员推荐的。”“哦?是这样。怪不得,我还纳闷,扬雄这样一个老实巴交的人,怎么会有趋炎附势的官员推荐他。你朝上那些官员没几个东西。”

正在王莽心如死灰之际,西门君惠已觉察到王莽的失落,忽然转口道:“话虽如此,也不尽然,还有几个人蛮不错的。清流之辈你偶尔提拨一些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这个黄门郎扬雄,此人历经四朝,德高望重,又不争功名,无意俗务,将这样的人放一个闲散官职,做他能够做的事情,倒是取悦士人的好办法。再说,此人与你乃多年同僚,任用此人也可显得莽儿不忘旧时情谊,落一个仁厚名声。”

西门君惠忽然想到扬雄,完全是因为《太玄经》的缘故,绝非真的欣赏扬雄。那部《太玄经》极其艰涩难懂,想要练成《九军玄冥阵》,或许还得扬雄从旁指点。西门君惠想到这一层关系,才偶然提及扬雄,替他说几句好话。

正巧,扬雄前些日子刚有奏折递到,自陈艰辛,乞望王莽擢升。扬雄这些年从来没有企求过什么,王莽接到奏折,倒是有些奇了,心想此事如果不办,实际说不过去。

王莽见西门君惠也提到扬雄,心中一喜,对鬼母道:“黄门郎扬雄年岁已老,经时又久,平素从不求取功名。近日上书乞官,孩儿实感意外。既然西门叔叔亦有意擢升扬雄,那孩儿就下旨取扬雄为中散大夫。母亲和叔叔以为如何?”

鬼母吓了一跳,沉吟道:“黄门郎这一官职乃比四百石秩,而中散大夫乃比二千石秩,莽儿这一下可是给扬雄连升八级……”

王莽闻言,以为母亲不允,有些惶惑地看着鬼母,又看了看西门君惠,口中喃喃道:“孩子只是想让他与资历相仿的大臣拉平。如果母亲不允,那,那当如何?”

西门君惠捋捋胡须,顿了顿,定下决心,对王莽道:“贤侄刚刚晋大位,树扬雄这么一个榜样确有必要,也好让士人宽心。嫂子,照小弟看不如就依了贤侄吧!”

鬼母见西门君惠发话,不好再说什么,便点了点头,以示默认。

王莽本以为事已说定,鬼母不知为何又叹了口气,对王莽道:“行而不言,秘而不宣,不要让人把你里里外外都一览无余,这可是十分要紧的事情。刚才提到扬雄的事,莽儿一张口,娘和西门叔叔就模透了你的心思,今后在文武百官面前万万不可如此浅薄。”

鬼母显然对王莽率直的性格十分忧心,“娘刚才已经说了,作为帝王,你一定要善于掩饰自己。看来我儿还没有悟透,娘就再罗嗦几句。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反言之,如果你的底细被别人模透了,那你就得首先陷入困境。所以兵法不仅要算敌算已,而且要隐真示假巧施诈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兵法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朝堂之上更是不泛权谋之术。莽儿新登大位,一定要熟谙权谋之术,切记切记!”

西门君惠听鬼母说完,也从旁点拨道:“贤侄登基已经有些时候了,应当对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细细咀嚼一遍,悟透玄机,琢磨出味道来。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可能有很复杂的背景;透过浮在表层的东西,往往会发现很隐秘的企图。如果不能明察秋毫,很容易被人算计了还大声叫好。”

西门君惠抓起案头的奏折,挥了挥,道:“贤侄你要知道,休说朝堂上的文武大员,就是你身边的宦者,多半都是人精。他们做人做事,表明上冠冕堂皇,骨子里男盗女娼,借着仁义道德的旗号尽干些龌龊肮脏的勾当。台面上谈公事国事,台面下把自家见不得人的事情都塞在里面假公济私。”

西门君惠又略带嘲讽地翻开奏折,指着上面的人名,“别以为这奏折上的人都是真正的贤良,我敢打赌,绝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善类。在你这些准备擢升的官员当中,一定藏有不少猫腻,不少人从中拿了好处,都把你当冤大头,你稍不小心就会着了他们的道。如果详查,我能够以这些名字当线索,牵出一堆蛀虫来,你信不信?贤侄作为一国之君,不可不慎。”

王莽面色一红,躬身揖道:“谢母亲和西门叔叔教诲!”

西门君惠见王莽难堪,宽慰道:“贤侄宅心仁厚,无可厚非。只是如今君临天下,与往昔自然不同,不懂些权变之术,只怕被臣下算计,被天下人笑话。贤侄慢慢领悟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昆阳之战·佛缘最新章节 | 昆阳之战·佛缘全文阅读 | 昆阳之战·佛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