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佛缘 第七十九章 瘦佛西行Ⅲ

作者 : 孰不依

玄奘师徒经过大大小小数十道劫难,才到达灵山脚下。

不管世事沧桑如何变幻,八百里灵山仍如往昔庄严肃穆。处处披覆着皑皑白雪,在秋日映照下熠熠生辉。七色光芒在空中碰撞、散射,永不停歇地勾勒出一幅幅十分霸道的佛门禁制。雷音寺依旧深藏于灵鹫峰,隐约可见。

玄奘翘首远望,寒冷的灵鹫峰似乎孤零零地矗立在一大片千丈雪莲之间。灵山脚下弱水三千里,波涛之上一座独木桥横绝两岸。孙悟空指着那座独木桥道:“那就是千万年间证道成佛者月兑胎换骨所必经的‘凌云渡’。”

远烟一抹,起于弱水之上。不久便见一名老僧飘然而来,立于桥头道:“那边来的莫非东土取经人么?”

玄奘抬头观看,却不识得来人。那老僧微微笑道:“老衲乃释迦牟尼座前大弟子迦叶尊者,依师尊吩咐至此迎候诸位!”

玄奘前生本来与迦叶尊者并不陌生,但转世凡尘却早已忘了当年情由。迦叶尊者也不计较,引着众人过了凌云渡,上了雷音寺。

迦叶尊者一边走一边微微笑道:“金蝉子本应五百前便到雷音寺,不想今年才到!老衲等人都是被命中注定的劫数哄得团团转。唉,还好,今年总算相逢了。”玄奘虽然听不明白,但也诺诺称是。

迦叶尊者引玄奘师徒沿小径而上,转过数处突兀怪石,方才得见雷音寺真容。雷音寺背倚千丈玉壁,楼台殿阁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白鹤栖于松柏枝头,偶尔长唳声入云霄。整个灵山上空则霞光笼罩,缥缈如烟,果真是万劫无亏**堂。

玄奘师徒刚进大雄宝殿,见释迦牟尼已高坐莲台,十地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分列两旁,便急步上前,向释迦牟尼拜了几拜,而后转身向左右僧众也行了礼,又复向佛祖长跪,才将通关文牒奉上。恭敬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灵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释迦牟尼微微笑语,洪亮的声音弥漫到整个殿堂,“东土南赡部洲,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却多贪多杀,多欺多诈,不遵佛教,造下无边之孽!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月兑苦恼,解释灾愆。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

释迦牟尼言毕,转头对迦叶尊者道:“伽叶尊者,你引他四人,到珍楼之下,先将斋食待他。斋罢,开了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捡几卷与他,教他传流东土,永注洪恩。”

迦叶尊者闻言,即奉佛旨,将玄奘师徒领至楼下用过斋饭,而后引到藏经阁,看遍经名。迦叶尊者这才对玄奘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吧,好传经与你去!”

悟空闻言,不明究里,抢道:“什么物事?我等来路迢遥,不曾备得。”迦叶尊者笑道:“分明就在圣僧身上,偏偏说不曾备得!那也好,白手传经,自然都是无字真经了!”

孙悟空哼了一声,也不理会迦叶尊者,只管与八戒沙僧向迦叶尊者讨经。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捆了两担,八戒与沙僧挑着,却来宝座前叩头。师徒四人谢了释迦牟尼佛,一直出门。

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知道迦叶尊者将无字之经传去,便暗笑道:“无字真经乃金刚般若至上心法,东土众僧愚迷,如何能够识得,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话说玄奘刚离了灵山,便想翻看佛经,不料一看之下,惊得脸都变了颜色:虽然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经卷却是一字全无!孙悟空忙凑过来看,不由得捶胸叫唤,高声道:“好个迦叶尊者,竟敢戏弄老孙!”师徒四人急急转身,又奔雷音寺来。

孙悟空三蹦两跳进了大雄宝殿,对释迦牟尼嚷道:“佛祖!我师徒受了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佛祖吩咐传经,却被迦叶尊者故意将无字的经书教我们拿去。我们拿这些无字经书何用,望佛祖敕治!”

释迦牟尼笑道:“你且休嚷,迦叶尊者问你等要人事,我已知晓。佛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你如今空手来取,迦叶尊者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极好的上品。可惜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或许难以领悟!”

释迦牟尼又对迦叶尊者道:“迦叶,还是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捡几卷与他吧,事毕即来此报数。”

迦叶尊者复领四人,到珍楼藏经阁之下,笑道:“圣僧,佛祖也说了,佛经不可空取,好赖总得有所表示吧!”

玄奘无奈,只得在身上搜了搜,唯有一只紫金钵还值些银两,便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

迦叶尊者哈哈大笑,道:“贫僧要等的就是这只紫金钵,圣僧早些将这紫金钵拿出来,也就不劳再跑一趟了!”

玄奘得了经书,倍加珍惜,一路回到长安,归而著书。玄奘将西天取回的佛经都译了一遍,每每长叹文章之事,寸心千古,不可不慎。所译经文,虽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而通读下来,却如风行水上,让人心旷神怡。数年过去,三藏经书才译成汉文《大藏真经》。

功德圆满之日,正值秋日。玄奘写了最后一个字,搁笔起身,出门望天。见秋深叶落,时闻寒蛩,顿生无穷之感。

玄奘方欲诵念,忽闻得香风缭绕,半空中有四大金刚现身高叫道:“圣僧跟我回西天去也。”玄奘不由自主地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

数个时辰,众人又到了雷音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道:“玄奘,汝前世名唤金蝉子,未经法令擅往东土,又因不识世间险恶,谬赞魔道,故而尘封六百年。今日取去真经,又送回紫金钵,甚有功果,封汝为旃檀功德佛。你可有话说?”

金蝉子经释迦牟尼点化,才又回想起前尘往事,感慨万千,叹道:“谢佛祖。当年弟子只是想去东土寻一个求经人,没想到自己就是取经传经之人,真是阴差阳错,让人感叹。不过弟子经此重重厄难,总算有不少感悟。比如九天诸神虽然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沓冥之上,无所不能,以为能够为天下苍生做主,殊不知九天诸神想要行善积德也极为不易。”

释迦牟似乎知道金蝉子想说什么,微微变了脸色。金蝉子不曾觉察,仍然叹道:“玉帝酒醉误事,刘秀与刘季一笔之误竟致天下苍生血雨纷纷,数百年上千年之后仍旧仇怨难解。那白帝之子本非邪恶之人,却夹在九天诸神的争斗之间,成了世人眼中的恶人。这都是九天诸神行事不慎造孽啊!”

大雄宝殿上一片静默,只剩下金蝉子的声音。“虽然人世的尘埃总有吹尽的时候,真相总有大白之时,但想起来毕竟是可悲可叹。弟子没有其他愿望,唯愿九天诸神行事慎之又慎,休造孽缘,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沉默良久。

观音菩萨知道不少九天诸神的轶闻,忍不住从旁插话,缓缓道:“金蝉子休要责怪佛祖,佛祖为了救苦救难,当年可是想了不少办法。当年佛祖忧心天下纷争,邀请了儒家的至圣先师、道家的太上老君一并商议,由西王母作东,想协商个办法出来,还天下苍生以安宁。并请人间天子周穆王驾八骏赶赴昆仑山,作为旁证者。”

金蝉子愣了一下,周穆王驾临昆仑山曾经听说过,但周穆王为何而来,这还是第一次听闻,不由得竖起耳朵洗耳恭听。众僧多与金蝉子一样,也都只是静静聆听。

观音菩萨继续为释迦牟尼辩护,道:“哪知昆仑瑶池之上,各方神圣经年累月吵吵嚷嚷,无法决断。佛祖请周穆王表态,周穆王只管品尝仙界的珍果,哪管九天诸神争吵,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观音菩萨回忆着当年往事,一字一句缓缓述说。“后来不知是谁提议,干脆来个比武夺位,设立五方天帝各管一方,又商议凡世间谁获得天机印谁为人间天子。这个法子本来十分粗糙,没想到诸方神圣连日纷争心烦意乱,竟然认可了这个简单的法子。所以九天诸神定下的规矩其实很不完善,等到拿到人间去施行时已经是秦末汉初了。”

观音菩萨一边说一边长叹,“九天诸神的规矩颁布后,谁也没有料到,天界会有人暗中与下界勾结,分别让自己中意的凡人获得天机印。这样一来,天规就出了岔子,天庭都搞不清楚到底该承认谁是真命天子了!所以无论是刘季还是项羽,刘秀还是王莽,他们都只是被煮在了这锅夹生饭当中!”

金蝉子听得连连摇头,道:“难道就不能及时修订天规吗?”

观音菩萨叹道:“想要九天诸神碰头讨论事情,哪有这么容易?别说是那时,如今又过数百年,这些规矩仍未修补,早就千疮百孔。今后人世间还难免出现类似的悲剧,这怪得了谁?”

释迦牟尼合掌摇头,示意观音休要再讲。众人静下来后,释迦牟尼才长叹道:“不是我释迦牟尼不愿怜悯苍生。汝等应当知道,九天诸神并非佛门一家,天上的事情决非本座说了就能够算数。人间的这些悲剧,说到底,就是九天诸神纷争,令出多门,难以调和造成的。我释迦牟尼又能如何?”

诸方神佛默然。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昆阳之战·佛缘最新章节 | 昆阳之战·佛缘全文阅读 | 昆阳之战·佛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