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消失的光年 毕业情结(下)

作者 : 活着活着就老了

送走了白树增和刘爱玲,张云霞打开了那个封面写着大大的“爱”字图样的笔记本,发现在笔记本里夹杂着一封信,没等拆开,张云霞便无师自通的觉得这应该是一封情书了。

果然,当张云霞怀着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打开那封信后,白树增用那丑陋的字体写下的都是对张云霞的喜爱。能得到男孩子的欣赏和追求,即使那个男生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对张云霞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这种感觉很微妙,说是虚荣也好,说是希望得到欣赏也罢,总之,能得到更多男孩的喜欢,是挺让女孩骄傲的事情。

后来张云霞看小说《飘》中描写的郝思嘉以诱惑并受到众多男人的追求为乐,张云霞是很理解这种感觉的,是的,很虚荣和肤浅,但却是很多女孩子真实的想法。

因为并不喜欢白树增,张云霞在周一便写了一封简短的拒绝信给他,以现在自己还太小暂时不打算考虑个人问题为借口委婉的拒绝了白树增,末尾还以同学的口吻鼓励白树增要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好好复习,争取考上高中。虽然张云霞也知道以白树增目前的成绩,考上高中实在有些不可能,但出于礼貌和必要的客套,张云霞也只能写下这些貌似真诚实则虚伪至极的话。

收到张云霞的拒绝信以后,白树增再见到张云霞眼神便开始躲闪着,难堪与不自在之情溢于言表,连张云霞主动打招呼都出于礼貌勉强敷衍着,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跟张云霞肆无忌惮的打打闹闹了。

张云霞虽然希望和白树增可以做好朋友,但见他如此别扭,便也不再勉强了。反正自己对他也没有感觉,随他去吧,

中考的日子一天天的逼近,老师好像也放松了管理,让同学们进入自由复习阶段,并不再限定同学们必须在教室学习,可以在家自己复习,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外的田野中背书。

临近中考的日子变得史无前例的散漫起来。

还在认真学习的学生在这样散漫的学习环境下变得寥寥可数,大多的同学开始每天拿着本书徜徉在校内校外,那本书只是用来做做样子,在口口声声的“压力真大”下,却是每天嘻嘻哈哈的混着日子。

而在此时,班里的气氛也开始变得越发的暧昧,情书和小纸条开始悄悄在男女生之间隐秘的传来传去,即将面临离别的气氛和一种堕落的破罐破摔的精神状态,促使那些觉得自己没希望考学的男生女生那颗开始动情的心变得蠢蠢欲动。于是,暗恋变成了正式和非正式的表白,痴情的可以一封接一封坚定不移的写着求爱信,戏谑的便写一些毫无诚意的小纸条夹在心仪女生的课本里。因此,在那段时间,像张云霞、刘爱玲、高文秀这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班里有一定威望和好人缘的女生便会收到不止一个男生的表白信,再调皮捣蛋的男生似乎也喜欢那些学习好、脾气好当然最好长相也好的女生。也有个别大胆的女生开始追求喜欢的男生,比如那个曾经因为一封情书而在宿舍里痛哭流涕的蔡小月,便给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的刘文栋写了若干封情书,比如那个一直暗恋着马书杰的宋春香便一次次用言语试探着心仪的男生,前者得到的是委婉的拒绝,后者得到的却比较残酷,是那个早已心有所属的男生的冷嘲热讽。

总之,看起来风平浪静的班级,现在已经是风流暗涌,但真正能修成正果的男女生却一例也没有,虽然在日后有不止一对初中同学成为眷侣,但在当时却没有一对郎情妾意的碰个正好。

班里的暧昧气息也许连老师都感觉到了,班主任曾经不止一次找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男女生个别谈话,隐晦的告诉大家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糊涂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被个别谈话的同学听到老师的教诲,都有些不好意思的嗤嗤偷笑着。其实,班主任完全是多此一举,真正有望考上好学校的学生都对前路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是不会让早恋这件事来影响自己的学业的。何况,年龄太小,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就比如张云霞,不管暗恋谁多久,心里怎样的牵肠挂肚,但依旧理智的知道自己还太年轻。张云霞曾经跟刘爱玲偷偷说:“我如果恋爱也至少是在高中,我的男友至少要高中毕业,这样的男生才配跟我有一样的思想高度。”学历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但在张云霞看来,高中毕业却是最起码的择偶标准。知识也许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知识却可以扩宽一个人的视野,丰盈一个人的内心,使人变得更加豁达和深刻。

但成年后的张云霞才知道,一个人有学历固然重要,但学历并不一定能代表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品质和思想的深度,学历有时候也只是一件光鲜的华丽外衣,能装饰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那消失的光年最新章节 | 那消失的光年全文阅读 | 那消失的光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