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间,我猛一抬头,一块三米宽两米高的石壁横亘在前。
“小晨,上面刻着地图啊。”小小已抢先冲到石壁前。
果然,青石之上,溪峰寺宇,标示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准确的距离都已标出。
“呵,真是像你说的,满山都是寺庙。”小小由衷地赞叹。
我无心答言,只是抚着石壁仔仔细细观察山寺的布局,心中盘算着拜山的路线。
“小晨,你过来。这边还有记载啊,全都是人名。是‘鸡足山名人录’吧。”小小的声音从十几米远的地方传来。
我应声而去,面前竟然是一座更加高大宽阔的石壁。上面密密麻麻刻着鸡足山几千年知名人物的简介。
会不会,这其间会露出些许端倪?
我心念既动,越发留意石壁上的文字,逐字逐行,不敢漏过分毫。
然而,看了过半,竟然还是一无所获。我不禁有些气馁。
就在这时,接下来的一行文字如磁石般吸引了我的目光。
我的心底仿佛有旭日初升,倏忽间一片澄明。
我侧过头,强自压抑着内心的喜悦,握着小小的手大声说道:“小小,你看,‘石湖’这两个字,如果拆分开来,把‘湖’字左边的三点移到‘月’字的上边,是个什么字?”
小小歪头一想,立即回答:“是个‘肖’字。”
“好。”我继续分析:“那么,‘石湖’去掉一个‘肖’,是不是还剩下‘石’和‘古’了?”
小小肯定地点了点头。
“你看,‘石’和‘古’合在一起便是‘古石’,通常我们讲岩石、岩石,所以也可以把‘石’看作‘岩’,那不就成了‘古岩’了吗?”
小小再次点头,不过眼中却是一团疑惑。
我拉着她的手,回身指向石壁上那行文字:鸡足山佛教在近代的复兴,当首推虚云法师之功。虚云法师,俗姓肖,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藉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幼习儒学。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
我边指边说:“小小,这位虚云**师,俗姓肖,初名古岩。不正好应合了刚刚‘石湖’二字拆分后的文字吗?”
小小两眼发光:“是啊,完全吻合。看来,先问‘石湖’,就是要询问虚云大师!不过……”
小小说到这儿,脸色微变,迟疑道:“这石壁上说,虚云大师在1959年已经圆寂了,不要说问,就是见都见不到他啊。”
是啊,我怎么没注意到这个要点?
难道,刚刚看到的曙光竟然又是海市蜃楼?
我的心情骤然间沮丧起来,就像被乌云遮挡了月华,闷闷的,一言不发。
突然,小小好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指着下面的文字叫道:“1903年,虚云再上鸡足山时,决定重兴迎祥寺。1904年,将在泰国募得的佛教文物及捐款带回鸡足山。1906年,他争取到清政府的支持,慈禧太后当时拨巨款在迎祥寺旧址上重建新寺,光绪皇帝赐新寺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称号,从此,鸡足山以祝圣寺为中心,形成庞大的寺庙群,佛教在此再度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