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读阁小说阅读网第13节“人类的最终归宿仍要回复到原始的形态中去的,要回复到真善的本性之中。/人性的重复叠现,正是人生起点与终点的重合。/运动的东西都呈现圆的形态,圆的变化规则,用圆规画一个圆,有起点,有圆周轨迹;有终点,而终点必须与起点重合,不能重合则不为圆,说明圆周线偏离了轨迹(自然法则)。人的一生,不是线段,是一轮圆。”汉川报有一则新闻格外引人注目。2002年8月18日,在题为“社区办文化居民乐企业搭舞台文化活”一文中赫然报道:公司董事长谭功炎傾注了更多心血,每次开会或出差,他都不失时机地邀请楚剧界的知名人士前来献技指点。今年7月29日,著名的戏剧家,湖北省楚剧院的张巧珍来到福星楚剧团,与演员们同台表演了《打金枝》,她热心地传授演技,对剧团大加赞赏。她说,没想到故乡里楚剧团会有如此多的优秀人才,她们的综合素质比较全面,表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是的,张巧珍来到福星楚剧团了。但更令人喜悦并玩味的是张巧珍回娘家了──回到她阔别、魂牵梦萦的老家。她从起点到终点,从汉川到汉川,从故乡到故乡,整整走了52年。犹如楚剧终将从泥土到泥土,从农村到农村一样。都通过圆周轨迹,无论旅程上多少风雨如磐,也无论道路如何曲折漫长,最终总会是一轮圆。时光老人像个法力无穷的魔术师,弹指一挥间,青丝成白发,主角变龙套──初涉老年段的单位人大多处于进退维谷之境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态。退休前多有几分欣喜,几分难舍,几分失落,几分迷离。巧珍是名人则更甚,大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感,面对繁华不再,美景已逝,寂寞难耐且不说。叫她猛然离别深情厚意的广大观众,无异于“抽刀断水水不断,水推船移岸不移”,的的确确依依不舍啊!更有甚者“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之民谣她也早有耳闻,不禁令人莫名地萌生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无奈和人生到头空的辛酸苍凉。尽管如此,她想到作为一个楚剧人,必须终身弘扬楚剧精神,要尽快培养年轻人。否则,事业后继无人才是最大最大的悲哀,那将成为千古罪人,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于是,终于果断地作出痛苦的决定──让台──她谢绝大家挽留,于2008年辞去所有职务激流勇退地正式退了下来。按说功成名就,累了大半辈子的她再可以坐下来,深深地舒口气、重重地捶捶背,好好地享享清福了。不,巧珍退休后不久,又接到新任务──回汉川讲学。因为业余辅导本是自己神圣职责,何况来自家乡父老盛情难却。她尽管身体疲弱,但毫犹豫地满腔热忱地应承下来,简单收拾后便同前来迎接的人出发了。当踏上了回家的路时,心情显得兴奋、激动、沉重、复杂。旧时的土路荡然无存,儿时的梦却历历在目。俗话说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可她只有简单行囊,素面朝天,清风两袖,一颗丹心。她在心底深情呼道:故乡,我慈祥的母亲,我该拿什么见您?呵呵,是的,是的,人说“要致富,先修路”。好吧,那么,就让我为您在群众精神文明的大道上,当个“铺路工”吧……她想。“禹门****浪,平地一声雷”。公元2001年五月,众所周知,荆楚大地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新生事物!改革开放中的汉川市广大农民,穷则思变,变则思富。更可喜的是不忘富则思进,不甘精神生活匮乏,为进行自娱自乐,做了一件事──类似当年安徽小岗村21户农民自发组织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伟大创举──自发地自筹资金组建了自己的楚剧团。中国剧协副主席、湖北楚剧学会会长、著名导演余笑予满怀激情地说:“现在很多地市的专业院团解散、消失,力量越来越弱。但民营剧团在这种困难的时候站出来了。作为专业院团,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关心和扶持,一起担当起振兴楚剧的重任。他们在资金、人员方面机制比较活,给了楚剧带来新的曙光。”当地福星科技集团总裁谭功炎同志及时发现这一新生事物后,从精神到物资强力支撑,精心培育,万忙中亲自招贤纳士。为打炮,曾特邀张巧珍演过《打金枝》、《寻儿记》等戏,使该团芝麻开花节节高,渐至声威大振。在上级各方领导、专家的关爱下,这朵迎春山花茁壮成长,含苞怒放,香飘万里,显示了我省民营剧团的勃勃生机。由他们创作的现代楚剧《人在福中》,在2005年10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艺术节”大赛上获得了最高奖优秀表演金奖。后又进京演出,著名歌唱家吴雁泽观看后,深为高兴。当然,作为家乡人也提出了忠恳的意见,如“有的演员发声方法欠佳”。之后,谭总再次请自己的老乡张巧珍下山,担任艺术顾问,负责全团声腔培训工作。她下去通过深入调查模底后,发现大多演唱发声方法不当,有的演员全赖或偏重本嗓运用,不善讲究气息控制,欠美感,且不耐久,吃力也不讨好。唱工重的活中途常出破音,无法终场。有时迫不得已只好假唱,由幕后人代唱,台上演员配戏,大大影响剧情和艺术效果。于是,她和该团教学主管陈大卫一道分析研究,制定因人制宜,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案。根据不同人不同情况采用上大课与“开小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提高与一般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她主張并大张旗鼓地传授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声气相通,情声并茂的声腔理论和科学发声的演唱技巧。她利用一切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对学生毫不保留地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为达字正腔圆的楚剧韵味,她不惜一字一句地纠正方言俚语;她不厌其烦地一腔一板的口传心授;为动作规范,她不惜一招一式地拿着手教。有时忘了吃饭,有时忘了睡觉,有时忘了病痛,但心里乐滋滋,暖融融的。她先后对女学员教授了自己的代表作《百日缘》、《打金枝》、《赶会》、《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戏中花旦、青衣的唱段。学生们在她教戏育人的谆谆善诱下,成绩斐然。以黄锦华、向桂华、王玉英、胡香、张兰姣、黄小兰、刘霞、顾彩云等一批中、青年演员正茁壮成长。2008年,福星公司在开展“企业买单,群众看戏”的活动中,黄锦华创下担任主角连续演出47场嗓音完美无损的新纪录。她于2009年9月15日至23日在孝感举办的第四届湖北省“福星杯”楚剧艺术节上荣获表演一等奖。同时获得奖励的还有:黄锦华、胡耀军、刘志铁、向桂华、叶辉雄、胡香、张兰姣、黄小兰、晏耀华等人。一位作家如是说:“人类的最终归宿仍要回复到原始的形态中去的,要回复到真善的本性之中。/人性的重复叠现,正是人生起点与终点的重合。/运动的东西都呈现圆的形态,圆的变化规则,用圆规画一个圆,有起点,有圆周轨迹;有终点,而终点必须与起点重合,不能重合则不为圆,说明圆周线偏离了轨迹(自然法则)。人的一生,不是线段,是一轮圆。”搜读阁小说阅读网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