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下面为关于中国抗战的外卷,与正文关联不大,不喜欢的读者可以无视)
从写这本书开始,就一直在犹豫是否写关于中国抗日战场的内容,关键问题就是涉及到近现代中国的话雷区太多。
但当我阅读了大量记录和资料后,还是改变想法决定要写这段历史,这已经完全不是出于对军事的喜爱了,而是看的越多,越感到这是种责任和义务,因为我是中国人。
说实话,在网上寻找资料时,我曾被不止一次感动过,强烈推荐大家现在打开这个博客carina:指尖以东,/blogger/=carina,我只是偶然在网上闲逛看到的,是某个才女的私人空间,很多内容是追忆29军战史的。
我只看了小部分内容,对写这本书帮助不大,但我留恋许久,2天都没码字而在受教育,能体会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尤其是配上该博客的配乐,在夜深人静时,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实在是太强烈了。
激动之余,唯一的顾虑就是,我能否把这段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的战争写好,毕竟我文笔上的缺点是那么明显,而且想煽情却不能烂情,难度实在很大。
无论如何,请大家原谅,关于中国抗战我确实是用心在写了,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在几十年前,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曾经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舍生忘死血染沙场。
说实话,我不是很赞同喊口号去抵制日货,过于空洞,因为现代的中日关系和贸易,本来就是双向并且很复杂的问题,关键还是取决于人心中的那杆秤,有了情感和好恶那做什么就比较顺理成章了。
但是,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必须牢记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让我们为之骄傲的英雄,让他们九泉之下也能心安。
由于本书进行了大的修改,写中国抗战的部分卷名《龙怒》,完全放在外卷,基本是个独立的故事,这里将我的想法和一些观点介绍给大家,免的引起大家的误会:
首先,《龙怒》将只描写抗战初期的上海和华北战场,不会过多深入。唱主角的是中**人,德国仅是在某些方面给予支持,支持力度远低于西班牙内战。
德国的军火和工业品需要中国这个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原材料,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不太可能直接动员过多的力量支持中国,地理位置的限制,尤其是德国海军的弱势即使想大规模干预也不可能。
其次,我是充分肯定国共两党抗战功绩的,具体的大家可以在书中看到,不过在上海和北平是看不到八路军抗日的,因此关于我党的抗战,将在外篇用一些转载文章展现,说实话,这些转载的文章都是精品,比我写的要好的多。
现在有些人总是人云亦云,以前是说**消极抗战,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时间和阶段国民党的战略方针都在不断变化,如从抗战初期的正面对抗,到中期的避战消耗,到后期的保存实力等待胜利等等,当然中后期明显存在消极的一面,但总体上,我们应当承认**是抗战时期的主力。
但是,矫枉过正,又有人开始去说共军游而不击,甚至说什么地雷战等等都是完全出于宣传的需要,要我说,这些人根本不配去评论这些为国而战的英雄,无论国共还是其它的抗日力量,都是保家卫国的英勇卫士。
至于去坚持探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我想这本身是没必要的,这2者是中国抗战的一体两面,就当时的中国来看,缺少哪个都是不行的,就好像现代战争空军好像是更重要,可没有陆军能行么?
关于这一条,希望大家无论赞同与否,都一笑而过,我的习惯是同意某个意见,并不意味着就需要否定另一个,无论人和事都没有那么绝对的,另外这只是我个人观点,讨论多了万一给书找了麻烦就得不偿失了。
再次,由于小说情节上的需要,书里改动了一些历史,尤其是华北战场,毕竟计划只写2个战场,而华北战场是总体战略的一方面,如果如历史一样,日本总攻后北平只打2天实在没办法写。
但书中陆续提到的宋哲元29军,汤恩伯13军,傅作义35军,孙连仲30军,郝梦龄第9军等等,都确实在抗战初期1937年7月-11月就在华北地区参与了抗战,如七七事变,南口战役,忻口战役等等,应该也不算是完全的瞎编乱造。
书中的中**队,虽然有一些加强,但武器装备除极少数精锐外和历史没有大的不同,仍然是缺乏机动力和炮兵火力的步兵,这是国力的限制不可能短时间有大的改变。
但由于德国更多的支持,国民政府中央军实力增加,蒋介石对地方军阀的控制更加有力,陆军在编制上有了基本的标准化。
**步兵师采用2旅4团制,步兵多,技术兵种少,师、团直属单位相距西方陆军还有巨大的差距,如大多数中**队一个团辖3营12连,其中9个步兵连,3个机枪连,而德国陆军一个团有16个连,13连以后的为团直属连,如迫击炮连等等。
师直属单位差距就更大了,如防空营,战防炮营等等,所以中国陆军一个正常编制的师约11000人左右,德国步兵师约18000人左右,日本一个主力师团约25000人以上。
历史上的**编制实在太混乱了,不算民团等武装,1936年的时候,**正规师有1930年师编制、1932年陆军师编制、1933年剿匪师编制、1935年教导师编制、整理师编制、1936年调整师编制等六种,军级单位就更混乱了,有的只有2个旅,有的有4个师,再加上吃空饷等因素,简直让人无法去写。
很多人都有个印象,就是经常看到对付日军一个师团,中**队经常要上阵10来个军,这固然有战斗力、武器装备等方面差距的原因,但也不能否认,很多所谓的军其实只是个花架子。
这个设定有方便我写作的因素,更多的是为了读者,否则看到一个军上阵,2下就没人要撤了,还不如同期上阵的一个师管用,大家会更糊涂,如果我再挨个解释这个军有多少人,那个师是什么编制大家看的更麻烦。
上文提到的德国步兵师以早期骡马化的德国步兵师为准,实际上书中的1933年后,德国步兵师正在进行机械化、摩托化换装,师级编制人数已经减少到约16000多人,日军师团人数以抗战初期的主力师团为准,有些主力师团是27000多人。
(写到这顺便给大家介绍点东西,日军在2战中针对不同战斗目的和任务,编制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混成旅团、守备师团等等,但这和中**队的编制混乱是两码事,是按照任务不同而专门编制的。
在日军几百个师团中,如何区分众多的师团呢?有个很简单的规律,编号为1?6的为一等,再包括近卫师团,这7个师团就是第一等主力师团,编号7?20为第2等师团,100以后尾数为1到20的,即第101到120师团是第三等叫特设师团。
这3种师团编制均是两旅团4步兵联队制,人数上是日军最多的,正常情况约25000人以上,被认为是主力师团。
编号21到50,51以后到99,121以后的师团最多只有3步兵联队而没有旅团单位,另外师团直属的骑兵、炮兵等单位也有差别,就不细说了,在人数上大大少于前3等师团。
但是体现在战斗力上,还是有些例外的,如最特殊的第4师团,外号“商人师团”,是日军第一等师团,装备上也是最好的师团之一,但打仗就是日军中难得的异类了,可以说是中**队最喜欢碰到的日本主力师团,而且101-120的特设师团,人虽多,但普遍战斗力不高)
以后将陆续在外篇转载一些八路军的故事,已经准备好的是关于“土八路”地雷战的故事,大家应该看看,转载于萨苏的博客,那更详细些,还有插图参照。
萨苏是论坛和博客界的名人,知识渊博文学功底也好,推荐大家多去他的老家转转,很长见识。萨苏的书《国破山河在》刚出版,是一部写抗战的好绿色∷小说络小说不都是这么做的么?实在是没那功底,我改过后就没那原汁原味了,这里,我要先道歉,本文提到的2个博客我都只看过而没发言过,惭愧3秒中……。
鼓励大家多学习我,因为我虽没发言但有收藏,嘿嘿,调解下气氛,因为写“龙怒”这卷时,这篇文字反而是后补充写的,写到现在已经是半夜了,感觉有点沉重,最后自我调整下,伟人云:笑看……。希望大家在感受那段历史时,也不一定要心有凄凄然,记在心里有了感悟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发外卷上来有点早,因为德国那边还没同步到1937年,不过本卷基本是独立的故事,关系不大,也不会影响到正文更新,暂时应该会采用1+3的方式上传,因为新书榜应该在15号就到1个月了,也就不怕20万字的字数限制了
最后解释一下,由于本卷是在原书《矢车菊》的基础上写的,原书大幅度修整,这里难免有些纰漏,请大家发现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