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帅之路 正文 第二十九章 株洲大战

作者 : 云鹤飞山

曹世昆顶着南征军总司令的帽子跑到了武汉,却不愿意再往前了,虽然自己号称虎威上将军,但是实际上,这么多年来早就没了年轻时的那份虎威了,自己最后一次赤身执刀冲杀在前冒似都是在朝鲜抗日那会的陈年往事了,这一转眼居然就过了二十二年了。[全文字首发]

1916年在四川被蔡峰包围在绝谷之地时,曹世昆彻底失去了军人的最后一丝勇气,从小到大他就没那么害怕过,从那以后他已经不敢再以身涉险了。但是在外人面前,他还是装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武夫样,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勇气跟地位一直都是在成反比增长的。

好在老天待自己不薄,手底下还有吴子玉和冯秉坤两员虎将。

无论是去镇压二次革命还是追剿起义军,或是入川抵挡护国军,这二个人都是堪当大用的,人说北洋第一代,冯嘉云最善战,北洋第二代曹世昆最善战(曹世昆巨汗中),北洋第三代就看三镇两条狼谁比谁更强了。

此次反复辟之战,这两人又给曹世昆挣下了莫大的面子,不然徐恩明那小子会屁颠屁颠跑来说只要自己出兵,副总统的宝座一定送上。

可曹世昆也心烦的紧,这次自己单独决定南下,引起了整个直系集团对自己的不满,曹世昆虽然没读几天书,但是不代表他傻,他清楚自己的本事,如果离开直系自己单干,下场不会比张荣强多少,因此无论段吉祥怎么拉拢,他都牢牢的跟着冯嘉云。

这次则是事出有因,皖系给的条件太好了,给编制,给装备,给钱,给官位。男子汉大丈夫立足于世,所求不就是钱和权嘛。

后果是严重的,甚至超出了曹世昆的预期,首先就是第十六混成旅被陆中平派到南京去了,这等于斩断了曹世昆的一只胳膊。不过曹世昆也能理解,直系的大佬们就怕自己手中实力充足了之后,脑子一发热,假打变真打,小打变大打。

曹世昆其实也有自己的主张,那就是在湖南真打,自己答应了吴子玉的,要给他弄个湖南督军当当的。做人要讲诚信不是……

吴子玉,祖籍江苏人,长冯秉坤六岁,年轻的时候,其父曾虚报年龄让他在登州水师营听差。后来吴子玉抽上了鸦片。1897年的一天,21岁的吴子玉烟瘾大发,可“普通座”已无空位,吴子玉便与当地著名豪绅翁氏相商,想借用翁氏所包的“雅座”一角抽几口过过瘾。谁知未过成烟瘾,却被翁氏踢了一脚,赶出了房门。为出此口恶气,吴子玉找到了当时蓬莱县城很有名气、由十个落第书生组成的“十虎”集团,求这些文痞、讼棍帮忙出气。不日“十虎”大闹翁府,翁府岂是好惹的,他们立刻遭到官府缉拿。为避此祸,吴子玉连夜逃往北京,穷困潦倒。为了糊口,他只有凭自己念过四书五经的能耐,刻苦攻读“相命书”,为他人卜卦算命。

次年,驻扎在天津的淮军聂成部,因在四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伤亡惨重,奉命招兵,扩充队伍。曾经在家乡当过水师营学兵的吴子玉,决定投笔从戎,到天津应征入伍参加了武卫军,从此踏上军旅生涯。无论是吴子玉本人或是翁氏都没有想到,烟馆“雅间”的一脚会踹出日后的一个手握重兵,叱咤风云的大军阀。

吴子玉和冯秉坤不同的是,他没一个好舅舅,当兵后,他戒了大烟,但是因为动作不规范,经常受到训诫,也落下了“吴大傻”的外号。这兵当的也是艰难。一直到1902年的一天,吴子玉给人送文书,发现了书中的一个典故用错了,他指了出来,才被发现原来是个秀才,立刻被推荐到刘良督办的保定军官学校速成班学习。[我搜小说网]但是此后仕途依然不顺。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从大梁北洋督练公所中选拔出包括吴子玉在内的16个能干得力的青年军官,与31名日本情报人员秘密组成中日混合侦探谍报队,渡海到旅顺,大连等地刺探俄军军事活动情报,尤其是俄国东方舰队的情况。在执行此次任务中,吴子玉给人的印象是“温和良顺,举动不苟;交人圆和而不露圭角;任事处变而不急近功和不邀虚名;所自信以为是者,则行之以渐……”因此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总有法子先生”。

吴子玉还向日方建议用多只普通渔船日夜不停地对俄舰队进行骚扰、试探,趁其麻痹之际,把日军情报船混在渔船中送到海上阵地,港内各舰阵位信息成功地反馈到指挥舰,为日军歼灭俄国海军残余,以及陆上要塞决战作出了贡献。

10月,吴子玉在一次送情报的途中被俄罗斯人抓住,在送去枪毙的途中,他成功跳车逃月兑。

战后,吴子玉被日本帝国政府授予六等“单光旭日勋章”一枚,以表彰其功绩。不过此后的吴子玉仕途依然不顺,因为他是中国人,这里讲究的论资排辈。他一不是安徽人,二不是河南人,三不是直隶人,同乡他是沾不上了,他的年纪,和第二代北洋比,小了点,和第三代北洋比,大了点,同年也没他什么事了。至于同窗就更不靠谱了,他是保定速成班的,其他的那个不是天津出来的。因此此后他就在第三镇当了个小管带。

他被曹世昆发现则是一次意外,1909年,曹世昆帅部移防吉林,需要一张当地的军用地图,身边的亲信拍马屁还不错,可是扯到业务那就要拉稀了,结果全镇上下,就只有在这里干过谍报的吴子玉身上存了一份日本绘制的军用东北地图,由此吴子玉引起了曹世昆的注意。

武汉革命时期,曹世昆带兵去山西打霍西山,结果手底下一协兵马兵变,曹世昆被围在指挥部里,吴子玉第一时间带一团人马杀到,击溃了这支兵变的“革命军”,第一次救了曹世昆。

后来四川的二救曹世昆那就不用提了。有了曹世昆的照拂,吴子玉的仕途才变得顺利起来。

这次南下,曹帅就说的很明白了,打下湖南,自己就是湖南督军。

吴子玉以第三师代师长身份指挥第三师三个旅一万八千人从岳州开进了长沙,这一路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但是斥候尖兵已经带回了消息,北伐军在株洲一带集结,准备和自己决战。

现在摆在吴子玉面前就两条路,一是就在长沙,反正光复长沙也是大功一件了,在这里等待十二师和王占远的军队上来。这样兵力上才能和对方持平。这是求稳的法子,但是很可能这一仗就变成长期混战了。这不是吴子玉愿意看到的,其实他这一次和冯秉坤一样,也是反对曹世昆出兵的,理由非常简单,湖南的战场上由于赵炎武的倒戈,本方已经失去了战略主动的地位。这个时候坐守岳州都好过大举南下,更何况由于总理心存私心,保存皖系实力,军队的开拔并不统一,不仅犯兵家大忌,变成了添油式调兵,而且还很容易被南军个个击破,不过现在看来,南军似乎也受困于物资和后勤,战场主要摆在湖南,而且还集中在京广铁路线上。

这样的仗实际上就变成了拼消耗,看谁能扛得住,战略回旋空间都是十分有限的。

吴子玉不断派出斥候,收集南军的情报,这一点他自己非常重视,他经常对手下的军官说,打仗其实就是打两点,一是后勤保障,二是侦察工作。把这两点做好了,这仗打不打你都立于不败之地了,至于光着膀子拿着大刀带头冲锋,那其实已经是落了下乘了。

6月5日,长沙一带的天气已经热了起来,每天差不多都在32度以上。吴子玉感觉不能这么拖下去了,天气越热,对北方兵越不利。必须抓紧时间打下衡阳,控制住湖南的南大门,把南军赶回广东去。

各种情报很快也被收集汇总上来。

株洲地区驻扎的南军是粤军李济远和许明智的两个师以及赵炎武的三个旅,合计三万五千人,可谓是声势浩大。仅从数量上看,大约是吴子玉的二倍,但是吴子玉没什么担心的,从对方的布防看,赵炎武的军队被顶在了最前面,说明南军不信任他,而且这三个旅是赵炎武保命的本钱,吴子玉估计一旦真的开火,赵炎武很可能不战而退。

李济远和许明智的二个师大约四万人,一左一右在赵炎武防区后面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布防,三部成品字摆开,祖武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逐步消耗北军,然后等北军陷入疲态后,全力反击。

如意算盘是打的响,但是很明显是犯了大忌的。

吴子玉是用兵的行家了,所谓品字布阵,关键在顶头这个口上,这个口在,后头的两个就能对起进行有效支援,无论是反击还是迂回包抄都可以执行。换句话说,这个顶头的口字才是一切战略设想的关键和基础,祖武他们显然是不懂军事,这么一个关键和基础性的位置怎么可以把赵炎武顶在这个位置上呢?换句话说,一旦顶头这个口字被突破,后头两个口就很难形成合力,更容易被各个击破,从而导致总溃败。

这算是信任还是算猜忌呢?

品字阵,吴子玉也会用,不过他一般是把自己最信任,最能打防守的部队放在这个阵口上,可以这么说,这个位置上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6月6日,吴子玉将手下第九旅萧耀北部,第十旅孙岳部,第十一旅王承斌部,以及参战后编练,刚从北方调来的的补充一旅彭寿成部共计四个旅二万四千人布防在长沙的昭山地区,赵炎武的三个旅则布防在青水荷花地区。吴子玉很直接的写了一封信给赵炎武,表示您赵炎武也是北洋的老前辈的,大家在这里开仗是不合适的,而且我这边也比您人多,打起来您不占便宜,晚辈建议您还是带着军队朝邵阳地区转进好了。晚辈可以等您三天。

6月9日,赵炎武也没跟粤军打招呼,直接带着部队西进湘乡,半途又移师邵阳了。这就是著名的吴大帅一信退敌。

6月10日凌晨二时,粤军发现前方情况异常,但是还没等做出反应。驻防在曲尺,马家河,群丰三地的粤军李济远部就遭到了第三师的猛烈攻击。

第三师组建了一支300人的敢死队,由吴子玉的卫士长彭勇带领,悄悄渡过了湘江,埋伏在离马家河镇四里地以外,战斗打响后,彭勇带着这三百人穿过马家河直闯李济远部的月复地,作战目地很明确,减少交火,制造混乱为主。马家河的守军是粤军第三师的一个团,他们发现自己的身后也出现了北军,心里非常恐慌,团长思虑再三,也不等师部的命令了,立刻帅部放弃了防区,紧急后撤。这时一直在等待的孙岳部立刻发起了攻击,该团那里还能抵抗,立刻溃散了。近千名士兵跑的到处都是,加上大多数士兵又听不懂北方话,因此孙岳基本上没捞到什么俘虏,他也不敢停下来抓俘虏了,吴子玉的脾气他是知道,他立刻让手下的尖刀营绕过群丰向雷打石地区前进,自己带着大部队杀向群丰。

李济远的师部就设在群丰,和马家河相距部过七八里地,前头的枪炮声一响,李济远就知道坏事了,要么就是赵炎武的部队已经垮了,要么就是这老小子又倒戈了,不然不可能枪炮声离自己这么近。他手下五个团分散的比较开,在身边的就一个团二千人,曲尺,马家河还各有一个团,另外两个团还在渌口镇驻扎着,全师的物资基本上都在那里。

本来李济远还想等派出去的传令兵回来问问是怎么回事,可是这会枪炮声突然停了,这么多年的老行伍了,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二种可能,一是敌人被打退了,二是自己在前面的部队完蛋了。

自己的部队是个什么水平,李济远心里还是有数的,估计第一种可能那是不存在的,那么自然是第二种了,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打垮自己一个团的部队,敌人肯定是不弱了,那还打什么,跑吧!

李济远带着身边这个团就朝渌口方向跑,为了防止士兵掉队,他们走的不快,结果和正向雷打石穿插的孙岳部那个尖刀营碰上了,尖刀营的营长叫王秀清,是孙岳的老卫士了,孙岳早年参加过国大党,后来在护国军当过旅长,蔡峰死后,孙岳混部下去了,又跟着冯秉坤到了北京,找以前的关系,获得了曹世昆的重用,王秀清也跟着孙岳水涨船高,因为王秀清打仗很勇敢,孙岳也很赏识他,任命他当了营长,此役中担当尖刀重任,没别的,就是直插雷打石,切断渌口和前方的联系。其实彭勇此时已经带着敢死队占领了雷打石,消灭了驻守此地的粤军一个连。王秀清不知道这些,他之知道必须执行孙岳的命令,可是他也没想到自己会碰到这么多粤军,也不多想了,王秀清也够猛够狠指挥部队就冲了上去。李济远到是被吓了一跳,北军都杀到这里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来渌口是不能去了,李济远一边指挥本部抵挡王秀清部一边立刻派传令兵去渌口传令,丢弃一切辎重,走铁路到衡阳去,李济远的这个撤退幅度设定的可就有点大了,就在同一时间,许明智的粤军第一师遭到了北洋军二个旅的相对优势兵力的攻击,由于许明智的部队戒备度较高,发现敌人较早,做出反应也快,很快就和北军打成僵局。这时许明智得知李济远跑了,而且连个招呼也部打,他那个气啊,李济远守在自己的左侧,而且还控制这渌口的火车站,车皮什么的都在那里,他这么不管不顾的跑了,不但把自己的左侧和后方暴露给了敌人,而且自己想走铁路快速撤退都变成了幻想。

许明智气得大骂李济远不是东西。

不过骂归骂,还是要给自己手底下那万把兄弟找个退路的。

许明智走到军用地图前看了半天,只能朝醴陵方向撤退了,到了那里再走铁路去萍乡,绕道江西回广东吧。

只是这么一来,自己这支部队肯定是没办法去守备衡阳了。靠李济远那只收编来的军队估计也是守不住的,只能期盼谭延兴的军队早点赶到了。其实和李济远一样,在撤退的途中,许明智也在想一个问题,赵炎武跑那里去了?

6月10日,南北两军在株洲地区(属于湘潭地区管辖)进行了第一次交手,南军由于赵炎武擅自放弃阵地西逃,而莫名其妙的遭受了重大损失。粤军第三师损失最大,李济远手下的二个团全军覆灭,总计损失了5000多人,占全师的一半左右,可以说粤军第三师已经是元气大伤,加上因为撤退匆忙,辎重全部丢失了,已经不具备续战能力。

摆在株洲地区,准备用来阻挡北军南下的三万五千大军,就这样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了,消息传到韶关大元帅行营,引起了祖武的极度愤怒……

战争还在继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统帅之路最新章节 | 统帅之路全文阅读 | 统帅之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