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去种田 正文 第十三章 厉兵秣马

作者 : 易月半

要读书识字的并不只是郡学中的孩童们,在另外一处地方,偶尔也会有诵读之声入耳,那就是郡兵营。

虽然未曾严格在书面上区分,但是实质上如今的豫章郡兵已经分为两种:一是散居各县,平日屯田,有事作战的半民兵类屯田郡兵,实质上这是我国历史上极常见的一种兵种,这种士兵养兵需要的成本很低;而另外一种则是经过挑选,无论体能、军饷、装备、作战意识都较强的精锐部队,他们负责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作战以及学习如何作战。

换句话说,后者是一支真正的职业兵种。他们目前的人数不多,也就数千之众。但是这支部队的骨干却是刘详从之前与朱皓、山越的两战中挑选出的豫章郡兵的精华,是目前豫章最能打的部队。

诸葛均倒不是不想养更多的职业士兵,但是负责郡里财务统计的应大秘书惜儿夫人很冷酷地告诉诸葛均:三公子你不能只看眼前,还要考虑明年本郡在麦子、稻谷收成之前郡里的支出够不够支持一切事务顺利运作。这么说吧,你如果还要进一步增加这种只吃饭不交钱粮的大兵,那豫章郡的其他事务可就要削减财务运算了。你说说要减那一项吧?手工业、农业、教育、医疗……,自己看着挑一项吧。

诸葛均挠着头痛苦地想了半天,最后决定今年还是算了。其实这豫章周边势力的军队多半也是拉着流民入伍形成的半农半军兵种,真要随便就养十数万以上只负责吃饭打仗不负责生产的职业军人的,如今还不算多见。若只看这种屯田部队如今豫章全郡那也是能调集个接近两万人,再配合这支郡兵的精锐作战,要保护一郡那还是可以胜任的。

何况如今周边地区刘繇忙着和袁术打仗,会稽太守王朗也不是个喜欢侵略的主,至于荆州的刘表么,自从上次搭上关系后,信使来回也有两次了,对方也释放了一定程度的善意,除了依靠西线上的黄忠,诸葛均也期待能够靠外交解决荆州方向的威胁。而目前以诸葛家的人脉来说,消化豫章一郡就已经要很努力了,向外面扩张那暂时是不考虑的,起码也得等到明年秋收以后,粮食入库再来考虑吧。

于是诸葛均还是把注意力转向了手头这支精锐的培养上来。

在汉末,纯军队出身的士兵往往被世家豪族被轻蔑地叫做“兵子”,这些世族们一边用居高临下的视线看不起士兵,另一方面却又利用他们来保护自己。而诸葛均则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士兵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参考自己前世开国那支军队,一方面利用训练空闲组织他们学习一点文化,并且树立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另一方面则组织能言善道的郡官吏加入郡中充当文宣,搞起了宣传工作。这些官吏会反复用煽动人心的言辞告诉所有士兵:你们打仗是为了自己的家园,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田地!你们是值得尊敬的,骁勇善战的。你们是我豫章郡的英雄,你们的奋战将为豫章百姓和豫章历史铭记,而临阵溃逃的则会被人戳脊梁骨一辈子,子子孙孙都可能抬不起头来!

这种洗、脑手腕诸葛均前世见识了不少,如今也就搬出来用了。反正老人家都说了,白猫黑猫抓得到耗子的就是好猫。方法只要管用就行。

同时诸葛均还和刘详一起参考东汉军队制度,设立了严格的奖励惩罚制度。有区别才会有竞争,而良性的竞争才能带来进步。诸葛均认为这种差别非但会促进职业郡兵之间的干劲,甚至也会对非职业的屯田兵们带来影响,促使他们想要努力成为职业士兵。

就目前的展开来看,诸葛均的想法大体上是没错的。高奖励以及利用名誉带来的刺激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循环,而刘详的严格控制则保证了这股势头不至于让脑充血的士兵们闹出乱子。

在重新整编这支军队的时候,除了按照东汉常见的弓弩、长柄武器(长戟、长矛等武器)、刀盾这样远、中、近的兵种区分来训练外,刘详又对诸葛均提出了在郡兵中恢复西汉的“骑士”、“楼船士”两个兵种。这其实就是后世的骑兵和水军了。

作为一个来自北方的将领,刘详自然知道在骑具日渐改进的汉朝,那驰骋于北方开阔原野的骑兵的厉害。虽然在水网纵横的南方骑兵来去如风的优势难于发挥,可你一旦过了江,作战于青徐的开阔之地,那兵种的差异可就会迅速体现出来了。比如刘详自己就亲身体会过的曹操那精妙的步骑混合战术,那可真是让对手痛不欲生啊。

而作为自保策略,刘详也能够看到眼前长江的重要性。但要利用长江,就需要掌握一支能够水上作战的队伍。这一点刘详倒是没什么好主意,因为他自己根本不懂水战。

诸葛均对于刘详的这种看法自然是大为赞成。这些东西在他前世网上的三国论坛都是炒了又炒,多年还有人炒的超级炒冷饭,但是就兵种来源来说其实大家都没什么好办法——北人善于骑马,南人善于驾船,这是各自按照地理条件演化出来的优势。而我国良好的马场也都在北方,诸葛均目前只能看着流口水。

因此诸葛均也只能先请薛家等势力能延伸到江北的大商户帮忙购买一部分的马匹。但是这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一支像样的骑兵部队的,诸葛均的要求也只是在眼下的士兵中训练一些熟练骑马,能够参与指挥骑兵作战的精锐。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拥有一支小规模的骑兵精锐,可以参加突袭、偷袭、扰乱等需要速度的军事行动;二是为将来打算。万一有一天能拥有足够的马源,可手下居然没有能指挥骑兵的下级亲信将领,只能重用外人,那可不是授人于柄么?

不过刘详的建议倒是提醒了诸葛均。关于步兵如何面对骑兵,他忽然想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步兵和骑兵作战,打赢了而且打得不错的几场战斗,仿佛都有一样事物的身影,那就是车!其他的记录他是不记得了,但是有一个人因为时代很靠近三国,事迹有很牛,他倒是还有些记忆,那就是依据八阵图作扁箱车,以区区三千多人抗拒羌族骑兵数万,转斗千里最后还把敌人给打投降了的晋朝将领马隆!

如果自家军队也能有这种程度的发挥,那骑兵什么的起码也能抗一下吧?这八阵图的改良诸葛均倒还记得就是自家正太兄长诸葛亮干的好事,后来晋朝灭蜀汉后似乎还派人去学习他的兵法来着。因此要说诸葛传人,其实不是《三国演艺》里的姜维,而是晋朝的殿前将领们。问题是如今既然诸葛亮还是个正太,他当然不可能提前知道自家以后开发的对骑兵战术……好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如今我手上就有一个正太诸葛亮……就把这话题当做演练对象提供给手下的将领和郡兵们讨论吧,顺便也请自己兄长一起思考看看?虽然年轻,可思维方式总有点像吧?

结果诸葛亮听了自己弟弟的说法,念头一转,就问他这扁厢车有何特别之处?为何不用其他的车,就要用这个呢?诸葛均一听,心想也是啊,这魏晋时期车类也有不少,为啥马隆要用这个呢?于是两个正太外加一群大兵一起开动脑筋,也不知道是否真是发明者的思维惯性在这条历史轨道上依然发挥了作用,正太诸葛亮歪着头看了兵营里的运粮车半天,忽然提出来一个假设:把这车的宽幅减小,然后在这车上加一个比较坚固的木屋如何?

咦?这倒是个比较新鲜的玩意儿。大家的思维一下子都被激发出来了。其实用车抵抗骑兵并不新鲜,在本朝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就曾经连接武刚车护卫两翼,抗拒匈奴骑兵的冲击。不过那到底还是骑兵对骑兵中的辅助作战,而使用车辆辅助步兵抵抗骑兵就是当时较为少见的事情了。

要用步兵抵抗骑兵的冲击,需要有有力的屏蔽物,而且这个屏蔽物最好还能跟随步兵一起移动。这么想来,设计良好、质量稳固的车辆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东西。虽然不至于就能扭转步骑之间速度和冲击力上面的劣势,但是正面抗衡一下还是可以的。

不过若是地形狭窄,一般车辆无法通过,而且车辆往往无法接阵,面对骑兵的骑射那可就麻烦了。这时候比较狭窄的车身就利于军队运动,而其上的木屋也能派上用场,把木屋放在车上,就可以利用它来阻挡一下敌人的攻击,同时搬运士兵抢险前进,然后设法结阵抵抗。

这种作战方式的弱点是机动性依然很差,而且对战场地形的依耐性任然很大。不过若是要依靠步兵为主要兵种来抵抗来去如风的骑兵袭扰,在强大的火器兵种出现之前,其实也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除此之外,实质上车阵作战方式的确是需要严密的阵型配合的。车辆之间预留的攻击空隙需要恰到好处,而以弓弩手为主要的攻击力对骑兵冲击进行远射反击,对于接近的骑兵则需要及时命令长戟、长矛兵种刺击抵挡,刀盾兵们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任务是保护车辆不被敌人推翻打乱,制造出骑兵冲击缺口,同时他们还不得不肩负起调动车辆运动,弥补阵法不足的体力活。整个部队需要以精密的指挥和沉稳的配合来对抗敌人,对于士兵的素质以及将领对这种作战的指挥适应度要求很高。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勤能补拙”。诸葛均相信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真正不练习就会的天才牛人那还是比较少的,打仗也是一样的道理。总之,在诸葛均同意后,刘详他们依然尝试着将这种作战方式进行推演改进,并且投入了郡兵中步兵序列的训练课程。同时诸葛均也下令郡里立刻调拨木工和铁工,参与到改进战车的计划中来。大概是天生就喜爱这类发明创造,诸葛亮竟然也兴冲冲地加了进去。如今他除了去上郡学,就爱往这些地方跑。

而相对于马匹远远不够的骑兵、以及还在训练着不知道成不成的车阵战术的步兵,郡兵中水军的来源就要好上不少。靠近长江以及郡内河流湖泊沿岸的渔民们成为了这部分士兵的良好兵员。他们不论是水性还是操船技术都颇为娴熟,因此诸葛均在挑选的时候反而比挑选骑兵和步兵更加严格——没办法,这南人擅水,可以挑选的就多了,你要不严格着点水军的分量可就要占据职业郡兵的大部分,造成一种很不平衡的现象。

但准确来说,这汉末的水兵更像是水陆两栖部队。真正摆开船阵大家水面上厮杀的大场面也不是那么多的。水兵更多时候是利用发达的水网,纵横来去,上岸杀敌,回身入船,在大江大湖中就如同北方的骑兵一样自在。因此水军们除了需要训练驾船、水战,其实陆地作战往往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要训练水军,刘详可就不行了,而南昌自然也不是训练水军的好地方。诸葛均就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人:徐盛。

徐盛虽然是来自徐州琅琊,不过他本身倒是对水性颇为熟悉。而他客居于吴的一段时间也没有闲着,对于江南的操船行舟颇有研究,等到了豫章也不曾搁下。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诸葛均对于徐盛的胆勇也颇为了解了,刘详本人对他也是极为推荐。于是诸葛均决定以徐盛为柴桑长,授兵五百,更使他在柴桑一带招募屯田兵进行水战训练。

而徐盛还身负另外一个重任:来自长沙一带的刘磐攻势虽然因为宜春一战而遏制,但来自江夏的黄祖却开始有了小动作。对于可能自江夏顺流而下的攻势,在诸葛家的将领官吏们一番计议后,都认为必须先扼住柴桑这个口子才好对付。诸葛均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年轻的徐盛。同时诸葛均还要徐盛密切注意江对岸的庐江战局,除了安排斥候眼线进入庐江郡探查,更要派出船队密切戒备长江沿岸。——对于孙策,诸葛均只要能腾出手来,是一定会严加防备的。谁知道这位小霸王的下一步会如何走啊?

说到斥候,诸葛均也有意将其训练为一支特种部队。他们需要学习隐踪潜行、化妆改变、描绘地图、刺探军情、伏击刺杀等许多事务,因此挑选的更是职业士兵中胆大心细,心灵手巧的成员。目前这支部队人数不多,也还在被人操练得死去活来——值得一提的是,训练他们的正是窥尽天下美人的头号房中术高手,诸葛均的义兄,左慈左元放。

左慈的潜行之术在诸葛均看来可说是汉末少有,因此就请他来当斥候的教官。左慈虽然无意做官,但是义弟的要求还是却不过情面,就答应下来,只是声明自己不当官,教得差不多就不管了。诸葛均知道他的脾气,笑着答应了。

有这么一位教官,诸葛家斥候部队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日后这支部队的、狂妄和诡秘、难缠就成了留在世人心目中的两大烙印。而虽然左慈本人不曾出任过这支部队的指挥官,但是在部队的军官会议室里,永远悬挂着一位眇目人的画像。日后每一任部队的老兵都会自豪地对新兵们介绍:这位就是咱们部队的开山祖师,绝代婬贼左慈是也!——这种后果不但诸葛均,就连正在兴冲冲地折磨着诸葛家第一代斥候兵们的左慈自己也想不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回到三国去种田最新章节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文阅读 | 回到三国去种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