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园 第一百五十九章 沉舟侧畔

作者 : 洪波

林东海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马上就拿给郝宏。

文章是这样写的:据中国企业专门调查机构慧聪国际资讯小组进行调查的结果,到5年,中国民营企业大约有多万家。其中经营1o年以上的企业仅有1o%。每年全国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在15万家左右,同时有1o万多家企业关门。平均来看,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不到3年。能够存活1o年以上的不到5%。

总体上看,头3年以后,最初创业难关已经过去,企业初步站住了脚跟,也有了一些积累。接下来就是可持续展的问题了。问题是,许多很好的企业、很成功的企业也垮了。原因在哪儿呢?当然有生存环境的问题。有些民营企业就是被不合理得税收、某些政府部门无端刁难搞垮的。但是也应该承认,更多的是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其中,企业领导人的个人素质更是至关重要。

有些很成功的企业,赚了很多钱,眼看着鹏程万里、前景如画。却不知,已经埋下了许多隐患。企业开始创办时,大家志同道合,可以共患难。创业中,困难不克服,企业就得死亡,容不得半点虚伪或松懈。辛苦几年,回头一看,财富积累了许多,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等到坐下来歇一口气,准备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时,问题就来了。这些财富是几个创业者共同创造的,但是具体的分配,谁得多少,就有看法上的不同。道理并不复杂,按劳分配。但是这个劳如何测量?不论经济学家如何聪明,方法如何精巧,天下还没有分配集体劳动成果的计算理论。此事只能靠估计。而估计就带有主观性。各人的估计不同,一般的规律总是把自己的贡献看重了。这并不奇怪,因为自己做得事自己很清楚,别人做了些什么总不如自己做得清楚。所以争论就难免了。

郝宏粗略看了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竟没再言语。

按十年企业寿命计算,宏兴公司已经是过半了。可郝宏没什么好担心的。特别是在利益分配上,他自信还能够拿捏得准。对于包括林东海在内的几个创业###,他不知在心里过了多少遍了,每年的年终分红,那是一个敏感时期,也是检验他的判断是否正确的时候。一年年过来了,风平浪静,没人有怨言。当然不会有怨言了。秦志军,进来三年的分红都过百万,就算让他自己去开公司,也未见得有这样的收益;袁哲,一个设计人员,自己开公司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给足了钱,让他想不出到哪去打工能赚到这么多钱就行了;林东海,那几本上就不是需要用钱来说话了,大学同学,为人仗义,给多给少他都不会计较;至于陈丽萍,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跟对了一个老板,凭她一个大专学历的小女人,每年能挣这么多钱。

事实就是如此。

郝宏有信心把公司做成这个行业的顶尖企业。他的目光盯的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厦门星星艺品有限公司。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那样,有个自己的工业园区才好。

至于林东海担心的企业生命,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自己的事业才刚刚开始起步呢。

在郝宏的手下工作快五年了,林东海好像越来越不认识这个昔日的大学同学。

在校时,他对郝宏的印象是头脑聪明、灵活,读书轻松自如,为人也爽快;刚开始办公司时,他现郝宏简直就是天生的商人头脑,印象特别深的是,随便拿出一件产品,他能一眼就看出能卖多少美金,上下不会误差几美分。而且,他的记忆力惊人,几年前出过的货,单价多少,订货量多少,都卖给了谁,不用查原始文件,就能说出个大概。当然,如果说这些还只是雕虫小技的话,那几年共事下来,令林东海惊叹的事就更多了。最精彩的一件生在3年。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潮“**’事件,使外贸出口行业受到重大影响,人们谈‘’色变,外商不敢到中国来,广交会全面瘫痪。各家公司的业绩都大幅度下滑,唯有宏兴公司不降反升。凭什么?就凭郝宏的远见卓识和大胆谋略。外国人怕死不敢来,我们可以去嘛。就是这么简单,当郝宏带着销售团队和样品出现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进口商的办公室里时,简直就像是诺亚方舟上鸽子嘴里叼来的橄榄枝。老外正为这一年的采购计划愁呢!

公司展到这一步,郝宏基本上把日常的管理事务统统交给了秦志军,而自己一门心思研究国外市场,把握产品开设计的方向。再就是展大客户,一年里他有几个月的时间都在国外跑,公司里生的许多事他并不知情,或者说,知道了也不想管,也管不过来。

偏偏这个秦志军是个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喜欢独断专行的人,而且工作方法简单,动辄就不分场合对员工大声训斥。那样子简直就像疯了的某种动物。

可人家是副总,不由你不敬而远之。

不被咬到就是幸运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苜蓿园最新章节 | 苜蓿园全文阅读 | 苜蓿园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