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5个月的香港之行,就这样亦充满阳光开始、以阴霾密布结束。再苦难的日子也有一个头。
张爱玲提前完成了新剧本,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老板对剧本大为欣赏,想跟张爱玲协商再改编几部剧本的事,要张爱玲迟一些再走。
张爱玲连一分钟也不想多呆了,坚决拒绝。
张爱玲终于就要回美国了。1962年3月16日,张爱玲带着充满着失望而又期待的心情,乘上了离开香港飞往华盛顿的飞机。香港,这是她的伤心之地,也是她最后一次来到香港,虽然今后她仍然会为了谋生而给香港写剧本,但她是再也不想回到那块地方了。
最兴奋的当然还是赖雅,赖雅望眼欲穿地等回了张爱玲。他等爱妻等得心切啊,明明是16日从香港起飞而18日才可到达华盛顿,但赖雅从3月16日起,赖雅就在日记中写下了“爱玲离港之日”的字样,期待着她的早日归来。
按照原来计划,张爱玲应在18日到达,可是赖雅17日就一个人跑到了候机大厅,从朝阳初升一直等到日落黄昏。真的,他是多么盼望奇迹能够出现,他一天都不愿意再等待了。
第二天,3月18日,赖雅和女儿霏丝又一起去华盛顿机场迎接张爱玲。当张爱玲迤迤然地从飞机上下来时,赖雅使劲地朝他挥手,默默相望,他们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千言万语,化成为一句话:“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张爱玲与赖雅,他们在华盛顿机场紧紧相拥!
小别胜新婚。他们乘车回到市里,赖雅首先急切带着张爱玲参观了他租的新公寓。这个公寓位于华盛顿第六街的一个名叫“皇家庭院”的幽雅公寓,张爱玲一看果然是一所幽静朴素的公寓套间,张爱玲对这个新租的公寓相当的满意。
那一天,风沙很大,但他们却觉得彼此心里都暖融融的。走在回归的路上赖雅还立刻陪同张爱玲畅游了国会大厦和国会图书馆,走进国会图书馆,张爱玲环视穹顶的堂皇,不禁对这些建筑的富丽雄伟叹为观止,张爱玲一阵莫名的激动。
这个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藏书量过亿册,书架的总长超过了800千米,是全球图书馆中的巨无霸。
赖雅的心中此时充满了骄傲:我给了爱玲一件最好的礼物。
回到家里,赖雅已经准备好了咖啡和麦片粥。张爱玲又为自己抄了一盘鸡蛋,香气溢满了整个小屋。张爱玲觉得有些倦了,就斜倚在沙发上,看着赖雅在认认真真地做汉堡包及色拉。就在饭菜端上桌子的一瞬间,张爱玲觉得有一种幸福溢上心头。有“家”真是好啊,家是一个最温暖的避风港湾。只要扑在“家”的怀抱里,所有的委屈、辛酸、都是可以消解的。张爱玲在赖雅的温情与亲情的照应下,慢慢忘记了香港之行的不快。
晚上,张爱玲和赖雅去了霏丝家,张爱玲给孩子们带去了在香港买的小礼物。霏丝的家,顿时又是一片欢声。赖雅大笑:“你看,爱玲,你把春天带回来了,你就是春天!”
休息片刻,张爱玲就兴致勃勃地向赖雅讲述着“东方之行”的种种际遇。当然,她巧妙地隐去了那些失意、心酸与不快。
赖雅是为了与他的女儿霏丝靠近一些才来到华盛顿定居的,公寓离霏丝的家挺近。霏丝每星期都要和父亲通几次电话,霏丝和他的丈夫也几乎(她的丈夫是史密斯索尼亚学院的海事历史学家,霏丝她自己则在华盛顿芭蕾学校中担任行政管理员和教师)每星期都要邀请父亲去她家吃一次晚餐。而赖雅因为年轻时对独生女儿照顾不周,颇想在晚年多享一些天伦之乐,他与他的三个外孙也趣味相投,霏丝的大儿子捷乐米已经上大学了,并已经有了一个叫安琪的女朋友,赖雅能与他们一起下棋,看棒球,聊一些男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张爱玲却一般很少随赖雅去参加霏丝每周的家庭聚会,张爱玲始终不能与霏丝融洽相处。她们表面上都很客气,内心深处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又加上张爱玲与霏丝的年龄相近,身份迥异,辈分却有了两代之分,这使张爱玲很是不自然。所以关系上总觉得有些微妙,似乎亲近不起来。
张爱玲从小就是最痛恨后母的,没有想到,现在自己居然也成了“后母”。现在的生活多少带有一点幽默讽刺的色彩。
因此,霏丝夫妇尽管经常邀请赖雅张爱玲去他们家用餐,通常都是赖雅一个人去的。哪怕即使是感恩节、复活节、圣诞节等重要节日也不例外,张爱玲仍然拒绝去霏丝家过节,宁愿在家煮些小吃,这多少让赖雅觉得有些不快,赖雅会因为张爱玲经常不参加霏丝的邀请的不合作行为而经常恼火。他不能理解的是:两面都是他的最爱,而两方却不能互爱。可是张爱玲还是我行我素,一个人呆在家里弄点东西吃,凑合一下。
偶尔张爱玲也会参加霏丝夫妇举行的大型派对舞会,这时,张爱玲也会隆重出场,她穿着一件由她母亲漂亮的大围巾改制而成的风衣而大出风头,很快便获得全场的关注与好评。张爱玲虽然早就没有了早年的“奇装炫人”的兴趣,但是偶一为之,却是很愉快。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张爱玲是一个极其自尊的女性,她不愿意无偿地接受别人的恩惠,无论处在什么样的艰难中,她都是如此。她所以谢绝不去霏丝家,主要还是因为她无法回请霏丝夫妇。虽然说霏丝未必期望她回请,但是张爱玲却不愿意白领对方的情。但对此张爱玲从没有给赖雅解释过。
赖雅在国会图书馆申请了一个桌位,每天从早上开始就在那里办公。1962年初,国会山下,人们就常见这样一个老男人,戴着扁帽,十分欧派,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蹒跚而行。
赖雅他赤诚、坦荡、宽容、仁慈,也有点小脾气——在张爱玲的眼里,他真的就是一只可爱的玩具熊!
张爱玲也在国会图书馆申请到了一个桌位,离赖雅的桌位很近,她们便一起到那里写作,查找资料。张爱玲主要查找一些写作《少帅》的需要的资料。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她还是更加习惯于在自己家里写作。赖雅病情稍微好转稳定时,他们会一道出外散步。日子安静、平静。
冬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这一年,华盛顿的冬天特别寒冷。12月份的一天,大雪盖地,赖雅在步行去图书馆的途中,冷得发抖,膝盖几次几乎扭伤。回来之后,冷得在床上直打哆嗦。他不能像往常一样去杂货店购物了。
张爱玲回美国不久,赖雅又住进医院了。张爱玲在忙乱的照顾病人的间隙,仍旧是完成从香港带回来的写稿任务。她只得和霏丝两人轮流照顾他。赖雅出院后,两人便恢复了常规,又开始了紧张而有秩序的平静的生活。赖雅照常早起,用完早餐后即到图书馆办公,或与张爱玲一起去市中心的超市购买一周所需的物品,张爱玲则更多的时候是在家中写作。
他们还保留了经常去剧院的共同爱好。当年的奥斯卡获奖片《画眉鸟之死》,马克·白兰度主演的《丑陋的美国人》。都是他们共同爱好的片子。他们还看了影星费雯丽主演的《人约黄昏后》,费雯丽的美丽仪态令赖雅赞不绝口。他们也欣赏赖雅的好友布莱希特的名剧《三便士歌剧》,尽管布莱希特和赖雅之间发生了一些龌龊,赖雅不但不记仇,还是大力宣传布莱希特的作品,赖雅还向张爱玲介绍了布莱希特的政治态度和剧本,提到他曾经写过一部以中国农村为背景的戏剧《四川贤妇》,很是赞扬,但是赖雅并没有向张爱玲提起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不快,没有提起他们之间已经不存在友谊了。(日后,还是张爱玲在翻检赖雅的遗物时,看到赖雅与布莱希特的通信,才知道的。)
在这一点上,赖雅比较像天真单纯的美国人。他一生帮助的作家无数,就像帮助布莱希特成为世界著名作家一样,张爱玲算是最后一个被赖雅帮助的作家。赖雅自己的创作成绩有限,但慧眼识英雄,前后扶持了这两个东方与西方的奇才,而且都是在他们最落魄的时候。也许他们的作品中夹着他的慧见也未可知。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场被法兰克福学派称之为进步的现代主义代表作之一,他与卢卡契的笔战被视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锋。布莱希特的声名因此确立;而张爱玲这个华文世界的奇葩,她的影响力无可限量。赖雅的一生该怎么说呢?他会在历史中永远留名,而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的作品,他自己的作品没有在历史上留名,而是因为他的慧眼,他在世界著名作家布莱希特和张爱玲的历史里留下了自己的声名,从而他那具有高尚的文学品味被世界文学界认可。
这时候的赖雅,唯以怀旧为乐。他的一些老朋友,不少都已经谢世了,念叨一下他们,垂暮日子里就会多一点温馨。
赖雅的老朋友辛克莱·刘易斯,又高又瘦,人家说他像张开前腿的螳螂,他是刚刚去世的,是1961年走的。庞德,他现在在意大利活得倒还结实。布莱希特,也走了,是1956年走的
赖雅这一年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与张爱玲生活时间久了,对她已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之情。赖雅这时候还能够坚持记日记,他总是在日记中将傍晚散步回家的感想和幸福记录下来。记录下晚上散步回来时的心情,仅有一种圣洁意味:“走向他的家,他的爱,他的光明!”
张爱玲渐渐成了他老年生活中感情的寄托。有时候,她出外回来晚了,他都会焦虑不已,生怕她有什么闪失。
这一年,华盛顿的冬天出奇的冷。12月,大雪遍地,赖雅每次步行去图书馆都冻得直打哆嗦,因为路滑,有好几次膝盖都差点扭伤了。赖雅却真的是老了,不能随随便便出门了。这时候,由于赖雅的身体状况已经步履蹒跚,在外购买日用杂货就是张爱玲替代了。有一次,张爱玲穿上大衣,围上厚围巾代替赖雅出去购物了。
“路上小心,地很滑!”赖雅再三叮嘱她。
夜幕渐渐降临了。赖雅左等右等,张爱玲都没有出现。赖雅呆呆地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幽暗寒冷的天空。“不会出什么事情吧!”他心头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赖雅眼巴巴地望着窗外。他那作家的想象力又开始发挥作用了,东想西想,把一切可能性都想到了。
“亲爱的,我回来了!”还好,张爱玲终于回来了,庸人自扰了一场!张爱玲像一阵风一样飘了进来。她的身上落下了一层薄薄的雪花。她的手里提着日用杂货,胸口还抱着一个大纸包。
原来,张爱玲是给赖雅买毛毯去了。“瞧!这是什么?送给你的!”张爱玲的眼里有一种飞扬的神采。
原来是一床粉红色的羊毛毯子。赖雅轻轻地抚模着,觉得真是又软又暖和。赖雅的心情有一种异样的欣喜和激动,这真是赖雅真正的描述:“走向他的家,他的光明,他的爱。”
大概是由于跑了好些地方,张爱玲有些饿了。所以那晚的晚饭她吃得特别多特别香。赖雅倚在床上看了几本杂志。赖雅对餐桌边的温馨,却感到由衷的满足,赖雅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两个,爱玲、汤、我、麦片和咖啡”。赖雅挟着新毛毯沉沉睡去了。张爱玲轻轻地替他关上台灯。他一定睡得很舒服,梦里还在微笑。
窗外,雪落无痕!
1962年的春夏,带着祥和降临了华盛顿。
这年7月26日,是赖雅的71岁生日。往日张爱玲不大讲究这个,连自己的生日都是丈夫惦记着张罗。经过香港之行的孤苦遭遇,张爱玲变得有心了,她要让赖雅也过一个舒心的生日。
早上起来,她问候了丈夫一声“生日快乐”,然后两人开始商量怎么过。最后决定,到华盛顿不远的小城“巴尔的摩”去吃海鲜。
这在他们,是一件很隆重的事。两人坐大巴,穿过郊外纤尘不染的草地和树林,来到港口小城。这里的海鲜很便宜,四季都有好多游客慕名而来。
在市中心的一家饭店,他们挑选了“帝国蟹”和“软蟹”两种,作为午餐的正餐。张爱玲其实只喜欢吃鱼,对其他海鲜兴趣不大,尤其不耐吃帝国蟹的麻烦。但是为了赖雅,她喜欢这样子来享受一下。
碰巧的是,在餐厅里,他们还遇到了赖雅的老友克兰。克兰开着车,正好带着他们把全城逛了个遍。
这一天,玩得太尽兴了,张爱玲感到很疲倦,但她看到赖雅往日的病容今天变得一脸灿烂,也就心满意足了。
在这以后,赖雅的健康渐渐地彻底崩溃了。中风已经是常常发生的事情,1962年12月,赖雅又因做疝气手术而住院。1963年7月,在去国会图书馆时他又摔了一跤,从这时起,赖雅卧床不起,瘫痪在床,赖雅开始了痛苦的瘫痪而不能行动的生活。
赖雅终于瘫痪了,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种困境是张爱玲没有料到的。
现在该轮到张爱玲是家中的顶梁柱了。她大概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做家庭主妇,而且一做事情就像在上海的家中一样,总是磕磕碰碰的。有一天,鬼使神差,她竟然把电冰箱门给碰掉了。也不知是怎么弄的,总算又把破门给装上了。谢天谢地。
琐琐屑屑的生活,一过就是快两年了。到了1964年,他们的厄运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