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义指导兵士们进行形意拳搓手。舒蝤鴵裻他说:
“应该开始进行交手体验了。拳术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运动。搏击功夫要上身,实践是关键的一环。
“首先,在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临战心理,‘视敌如蒿草,打人如走路’,遇事就不会心慌,手忙脚乱了。”第二,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优劣,是反应、速度还是技法、功力,再进行针对训练,技艺就会突飞猛进。
“第三,按形意拳的技击原则,反复体验,培养出适合自己的技击风格来。谈到切磋,一定要抛掉输赢观。“切磋是为了提高技艺,绝非争高低,出手伤人,那完全背离了其目的。
“练习搓手要互不伤害,不需任何防护设施,无有套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但求手如飞雪,足似流星,身如游龙,势如灵猴,要努力做到,不丢不顶,不即不离,去其滞气,灵活自如,神寓气内,意在动中。
“随高就高应敌变,随低打低正中奇,悟透婴儿玩,方知艺不虚。
“形意拳招势简单易学、动作紧凑脆彻、攻法犀利、技击性强、没有花架虚招、全是实战技巧。形意拳的快攻直取,整体击发的抖绝劲力,虎威凶猛打人于丈外的技击手段,是拳行人所共知并公认的。这种功法劲力是怎样练成的呢?拳经云:‘道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如何得到真诀窍,提高技艺呢?就要靠形意拳的独道技击训练方法----搓手。
“搓手是两人以上互不伤害中长期的交手,也有地方方叫撕扒。它是互不伤害的长期交手,不是那种当堂不认父举手不留情的比武,那样搞的相互之间不敢动手不行。
“这种善手切磋犹如太极拳的推手,白鹤拳的盘手,武当春阳拳的缠手,花拳的抄手。形意搓手,在互不伤害的基础上长期交手才是形意拳技击的真正精华。
“曾有两位拳师演练对扎枪,其中一位举枪照头一挑,对方满脸是血,不但不帮包扎,而是端枪严阵以代,他怕过去对方回他一枪;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练武,那干脆叫要命。不但练不出高的技击水平,只能是反目成仇永不交流,这种做法自古也没有,施耐庵在水浒传第十三回中讲到青面兽北京斗武,那青面兽杨志同周谨比武也是去了枪头,用毡片包裹.蘸了石灰,身穿皂炮,以谁身上的灰点多少而决定输赢的。所以说在特定的条件下,有了互不伤害的原则,才可长期进行模拟实战的交手。这样的切磋.交流,就可以越打越和气,越战越融洽。从而双方都能够在实战演习中取长补短提高技击水平,达到高的境界。
“怎样才能武艺高强呢?由人的先天素质加后天锻炼努力,以冰冻三尺之志,再加虚心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应众人之手交往切磋,相互在对方身上找空档,见机攻手,相互吞化.头、肩、肘、手、胯、膝、足的并用,借机发挥,点到与化解,应变与反击,身法的变化、高挑、低压、平扒拉,顺其自然变化,找寻最佳发力点,锻炼自身身法似球体的滚动,弹簧的束展,手法的应变,步的吃退,化被动为主动,一手蔽两手,速度的快慢,引进与返击,要善于举一反三,凭借自身触觉而活动,发招不加思索,从而达到制人的目的。一般技击其道理为:快打慢,长打短,狠打善,硬打软。形意拳之近战.短打.快攻,其实是最长的打法。腿快步吃也是属于长打短的规律,武谚讲步不快则拳慢,步不稳则拳乱。足踏中门抢地位,贴身靠打,手如两扇门,全凭腿胜人,手护外五行,肘蔽内五脏,出洞入洞紧随身上,彼不动已微动,彼动已先动。遇敌急攻身,彼足手难伸,起躜落翻,上下左右,前拉后送,敢吞会化,手去不空回,随收顺势攻,触觉自变化,风行鹅毛水行缝,得上什就上什,见空疾发放,虚实应变化,连环手法加虎扑,束身展势就放力,恶拳滚窝连珠炮,游鼍化险并攻击,顾捎拿中打根节,三节应用自然出,互不伤害善搓手,形意拳的高阶级。
“搓手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训练。长期搓手交战从而达到遇敌不慌,运用自如,变无意为有意,避实击虚,借力打力,站远搓手则手法脚法的变化,足踏中门则身法的应变十四处运用,从而达到一动浑身俱动的浑然一气之功力。搓手既可以各法并练,又可锻炼人的意志和实践经验,与人交战,没经验就会怯场,精神紧张、心浮气燥、冲乱神明、六神无主、**不调、虚虚发喘、耐力下降、不攻自破,经常与人搓手,可身经百战,千战、万战、每一次搓手就是经历一场实战,在实战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日久磨炼,习以为常。遇敌交手心沉气稳,不以为然,就会手敏步快,刚柔相济,知虚实、明动静,就会达到借力打力,以气击气,以神击神,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便可稳操胜卷。
“拳经对于搓手是有具体指导: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站中央,脚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它意,束展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往里扒一旁走,后手备在肋下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时进、莫在一时退、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藏步变势难,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身辗转不停势,左右明拔任意行,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较勇无虚备,进退好似卷地风,臀尾起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臀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形意拳之搓手便是拳经的印证。
“搓手要灵活多变,以巧制拙。稳步搓手与活步搓手,是自然的散打对练,没规定手法、步法,都是顺其自然相互应变,招连招、手连手,连绵不断的交手.正合乎道真窍不真,费尽心思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诀,智者传授要择人的明示。登场搓手后要分上中下,高低进取要善于利用杠杆转轴等力学原理,照势解势,见招拆招,以四两拔千斤,以巧破千斤,上虚下实,根稳步灵,彼不动己不动,彼动已先动,彼若来直力我则用横力,彼若用横力,我则直力破,对方高宜攻腰,对方矮宜砸上挑下,对方粗大宜纵跳转圈,化力之法如同儿童嬉戏挑斗一般,以柔化灵活为主,手敏步快不用拙力,凭思维就触觉举一反三,相互找空档,一切练习过程都是顺其自然的散手,以一化万,万化一,生生不已,长期演练,无论刚柔、快慢、软硬、高低只能在长期的搓手活动中深研细揣,认真体悟形意精华,把自己学到的五行,十二形等各种招法,在搓手运动中进行分解和组合演练。提高散打技击水平。无论那一拳种要想达到高层的功力,都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做功,和各种人的交手,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适应于众人快慢、长短、硬软、狠善、虚实、等各种手法、腿法,并能以各法化解求得彼取我难,我破人易。从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槎手开始后,每个兵士都尝到了其中的无尽乐趣。
听说这边练槎手,一个会铁砂掌的副把总过来想露露脸。
他的手和李存义的手相触后,悄悄地一砍。
这悄悄的一砍,倘砍到砖上,砖也会分家。
李存义双手齐捉,一手捉了手腕,一手捉了臂根,将砂手摔倒在地上。砂手露脸不成,却露了一鼻子塌灰。
砂手走后,李存义说:“他是来暗害我的,但被我识破击败。”
“您用的啥法?”大家纳闷地问。
“我刚才用的是伐根的方法,让他的铁砂掌失去作用。”李存义告诉大家说,“我曾讲过,敌我搏击之前,敌方一切对我都是未知数。常规的办法是格、挡、招架、闪、展、腾、挪,见招拆招,见式拆式,拼体力、拼速度、拼毅力。如果你对敌方的打法和路数不适应,就是拼死也打不赢。因此必须有一种万全之策。说起来道理极简单,比如你不论叫谁去伐树,他都会拿一把镐或锯将树连根伐掉,不会有人爬到树上,一截一截地伐树,但在技击中从古到今都是接手,而没有想到打击敌方的根节。都是本末倒置的打法。严格地说都不算技击,学到的武术套路也应用不上,因为原则不对。
“形意拳的第一个技击原则就是‘击根避稍’。人的上肢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为脚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敌方抬手必动肩,起腿必动胯。我不管敌方用何种手法和腿法,只上击其肩,下击其胯,就可以遏制敌方的攻势。敌方攻击,不闪不退而是迎手而上,所谓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就是按既定的模式去打,不要临时应变,疲于奔命。形意拳并非都讲后发制人,完全可以先击其肩、胯,而不考虑其出手与否,根节受击,稍击自然就没有用了。”
李存义还指导兵士们进行形意拳搓手之腿与膝的攻防技击。方法是两人对援时专练腿的勾、挂、绊、扫等动作,四手随意相搭,不需注重手的用作,只需两人腿足灵活相互进行勾、挂、绊、扫、撑等变化,以腿、足为主手法为辅的技巧训练。不许用重踢扫来伤害对手,久而练到勾挂自如,绊扫需意出神入化的境界。
练膝时是让两人对面搬肩抱头,抬膝互撞顶肚、肋、档、横截、直顶等的模拟动作,但注意抬膝自攻档,必须掌握分寸,互不伤害,各种技法都是在运动中训练得来的,要求每个兵士必须主动找对手,虚心学习,人人都是咱的磨刀石,以达到顺其自然,发招不加思索的应对,无意之中真意的境界。
之后还指导搓手之一盘肘、揉膀。在进行搓手运作中,制肘,缠绕,点化是必用手法,但盘时与揉膀也非常重要。搓手揉化中双方都更进一寸步,贴近身形应变化于肘盘,园滚于肩膀,拧动于腰身,意用于胯头等有意识的滚动技巧。模拟实战于肩打,膀靠,后抽前调,胯抉,头点打的意识举动。这样及可将自身练为球体式的滚动旋转,从而点点用意于对方的各个相应部位,久而磨练适应于众手及可达到,浑身无处不弹,阴阳无处不翻,需意击发,自然而化之。
看到一个兵士练用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时,很难看地摆胯、凸肩、甩,李存义便讲交手方法道:
“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
“交手的大原则,是身子挂在手上,眼睛盯着根节,冷静。手上要挂着身体一二百斤的分量去追风赶月不放松。追上敌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难了。肩膀为根节,敌人要有作为,肩膀必有征兆,练武人练出眼力容易,养成明察秋毫的习惯就难了。而最难的是冷静,练功夫练得开了智方能冷静。
“腿击法是身法的发挥。所以练腿先练身。
“动武就是看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的征兆一起,我就动了手。不是爱什么招就使什么招,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平时动心思多练,一出手就是合适的。只有练拳时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动到,在交手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
这时,一位马术教练骑着一匹棕红骏马从马术训练场那边溜达过来,站住看李存义教拳,道:“猴窜马奔蛇吐信,练形意拳的能追上跑步的战马吗?”
“不能。”士兵们纷纷摇头。
“你们教官能。”那家伙在马上以奇怪的口吻道。
“能吗?”士兵们纷纷扭头看李存义。
“试试吧。”李存义说。
“别试了。”那马上之人说,“这是一匹我不久前才驯服的烈性马,他小跑的速度也不慢的。”
“反正你已经弄得我下不来台了,试试也无妨。”李存义说着走过去。
那马术教练跳下战马,不好意思道;“我说着玩的,你怎么当真啊。”
“别罗嗦!”李存义正色说。
看李存义上来了脾气,马术教练只好抽了马一鞭子。
那马起跑了。
李存义和战马同时起跑,两蹿三跃就赶上了马,双手一扳马的两胯,身体向左下方扳扯,愣把战马扳倒在了地上。
那马以为是遭遇了雄狮恶豹,两只前蹄下意识地去护颈。
马术教练和李存义的兵士们看得心脏都在体内一个立定跑远。
小插曲结束后,李存义亲自和每个士兵对打。李存义的打法,早就在“占先手”方面有独到之处。示范时,没有一个兵士能防住他,他的手到兵士身上,就变打为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捞起来,在他的手里不会受伤。每个兵士被他吓10次,反应能力都有所提高。
李存义总是一动就有步数,身形能换在点上。他与兵士犹如好朋友见而一下就搭上了肩膀,一下就近了身。
练法的大纲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纲是“八打”,李存义讲拳都是结合着个人体验,在这两首歌诀上发挥。“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鸡形是头打,鸡啄米就是擒住敌人两手时,用头下“啄”鼻软骨,上顶下巴,“啄”鼻软骨能让敌人血流满面,而顶下巴,能一下把敌人顶晕过去。然后他又讲:
“鸡形头打就是练头,头为一身之枢纽,头部僵硬、脚下再能变步数,转换身形时也仍然快不了。鸡总是一探头一探头地走,以头领身,鸡形就是用这个方法练身子。
“形意拳在发力时,只在碰到对手身上的瞬间,手才握紧。同样的道理,只在打倒敌人的一瞬间,才露真形——这是五形拳的用法,只用一点,一点即可。大部分时间存而不用,神经上有储备就行了。《西游记》里的妖精,关键时候才显原形。‘真身只在刹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