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他已是大汗淋漓,水浇一样。舒残颚疈
围观者刚才还在鼓掌助威,这会儿却都惊呆了,不知到底咋回事。
正在大家惊呆之际,只见陈垚来个“鲤鱼打挺”,象片树叶轻轻从空中落了地。那壮汉在陈垚离手之时像被狠狠猛击一掌,向后连退几步,“扑通”一声摔在地上,把麦地都砸了个打坑。
人们围着那壮汉问是咋回事。那壮汉抹把脸上的虚汗,心惊肉跳地说:“我的妈呀,这老头比石磙还重,要把我的尿挤出来,我想放放不下来。后来他一晃身,我不知咋回事就摔倒了,真厉害呀!”
人们这才醒悟,十分感叹的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个其貌不扬的陈垚是身手不凡灏。
晚上,陈晓娟和李彬堂又开始互教互学。他先教她形意拳安身炮:
11、甲:猴爬竿。现在让你尝尝猴形的厉害,看猴子多么的会挠达。
我崩拳被你破了以后,借着回搂手的同时,先拍击(用我右手)你的前手,接着辅助的再拍击(我换了左手),拍击的同时撤回前脚,接着上步(上右步)劈掌,连脸带前胸,一块往前劈去泷。
12、乙:右穿掌,雅名叫金鸡报晓。对方我的劈掌过去以后,打向你的面部,这时你要迅速撤步(双脚前后位置不变),同时撤回前手,借后脚蹬、蹉直接反作用力,来撑架对方我的前手。
13、甲:进步炮拳。我右手被你穿掌封住后,迅速向前贴自己的小臂下侧,向你腕部(从下)穿拳,穿拳后拨挂(左拳内旋),拨挂后上后脚打出炮拳。
这个力是三穿一的劲。左手拳这点要贴,先贴自己胳膊再贴对方你的胳膊,不是这么磕,贴,往前打。这个贴不管是掌啊是拳啊,我只要走出这种穿袖手来,对方你就很难再分隔我的。
14、乙:虎洗脸。你退右步,左手下粘甲右腕,根据甲我的动向,可以向左带,也可以向右截。注意:(1)左肘贴肋,左小臂与甲右小臂形成纵向粘合,轻粘敌手。不要架肘扣手,横小臂下压,这样肋部不严密。(2)不要用力抓甲腕,那样手易被拿。(3)不要用力下压甲左手,那样易滑月兑而被撇击。
陈晓娟发现实用性极强,演练百遍不厌。
用湿毛巾擦净汗睡下后,两个人一边耳鬓厮磨,一边改由她给他讲陈式太极拳拳理:
太极拳流传颇为普遍,因其动作圆柔,老幼强弱男女皆可练习,故易于推广。但一般练习者虽因传授不同,形式各异,多数是以杨式所传为宗,凡习杨家太极拳者又皆知杨露禅是从陈长兴学来的。惟陈氏世以务农为业,在外教拳者甚少,故陈家拳流传于世者也很稀少。
陈家拳如同文学中的古典文学,外形似简朴,而内容极精细丰富。此拳的特点是全在处处走缠劲,每一动作公转中从头到脚,虽一指之微,也有自转。按力学来讲,缠法是调节全身重心平衡的主要方法。因为每一动作处处旋转,身体上每一经络穴道的运动,可以影响到内脏的新陈代谢机能,所以得到袪病强身的伟大效果。至于拳的技术方面,更是离开缠法即失掉太极拳的意义。所以陈品三一谈太极拳就说“太极拳缠法也”。
“陈品三是谁?”李彬堂问。
“就是陈鑫,他要写一本《陈氏太极拳图说》,现在已写了厚厚一叠草稿了,我见其序中有一句:“少小侍侧,耳闻目见,薰蒸日久。窃于是艺管窥一斑。虽未通法华三昧,而于是艺仅得枝叶。其中妙理循环,亦时觉有趣。”
李存义和刘小燕终于见到唐兀公碑了。
位于南金堤与金堤河之间的唐兀公碑,坐落杨十八郎南唐兀公祖莹。上刻“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府百夫长唐兀公碑”,碑文记述墓主自唐兀台至唐兀闾马、达海、崇喜等历代情况,是蒙汉两族融合的实证。碑通高3.2米,身高0.7米见方,造型奇特,隽秀雅致。
在唐兀公碑旁,还看到了唐兀杨氏祖茔碑,碑上刻的对联是:忠孝家声远,功德历代扬。
旁边一石碑上有四字,守墓的说是西夏文:根在贺兰4字。
陈晓娟接着在对李彬堂讲:铁可以速成器物。如打成九分成熟,只欠一分放下,明日再打又得升火费事,多费工夫,倘仍欠一分,则永久不能成器。其言至为切要。
凡学拳者,天分高的人,在初学时进步较易,但往往把拳法看得容易而不深入。天分低的人,初学时较难,如能立志坚决,苦练不辍,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虽其初不免多费工夫,及乎达到豁然贯通之时,则以前所下工夫皆不是白费。所以天分低的人,反多得到成就。我们应当以此言为戒。天分高的人不可自满,天分低的人不可畏难,全可深造,得到成功。
缠法在太极拳中有极端的重要性。
拳谱第一句就说“太极拳,缠法也”。这是太极拳的特点,合于生理学的在此,合于力学的也在此。
缠是螺旋的旋转。任何一个动作从头到脚,从肢到指,全用缠法。顶劲从百会穴缠起达到裆部,往左转则顶劲领着左转,往右转则顶劲领着右转。右转时则右裆松左裆紧,左转时则左裆松右裆紧,那边裆松那个腿走外缠,裆紧的那一方腿走里缠。外缠是从根节达到梢节(即从裆到脚指),里缠是从梢节达到根节。
外缠、里缠在手上更为显明,即外缠从臂根而上转,以转到手心斜向上面为度。里缠从手向下转达到臂根,以手心斜向下为度。外缠是开劲,里缠是合劲。动作的配合,经常是形合用开劲,形开用合劲,这是阴阳虚实的妙用。
手指的配合,也是每一指每一节全有缠劲。外缠从小指开始,里缠从大指开始,全以中指尖为中心。
从生理学讲,手指足指以至全身处,全有经络穴道,所以这种动作,又使每个经络穴道得到平均运动,影响到内脏甚至每个细胞全得到运动,促进新陈代谢的机能。拳论所说“一动无有不动”,又说“运动如九曲珠,无微不至”。会走缠劲,才真作到“一动无不动”和“无微不至”
“我知道人体每个穴位的位置和名字。”李彬堂插嘴说。
“那你把我身上的穴位全指出来吧。”她说。
“好吧。”他就一个一个地指出来。
“别瞎捅。”她说。
“是你让一个不漏全指出来的。”他说。
“我又不知道这儿有穴位。”她说,“这个穴位有点怪,让我全身感觉异样。”
“可我只想这个穴位,没想它旁边有啥。”他说。
然后他请她接着讲陈氏太极理论知识:
从力学来讲,缠劲是手引化来劲,手反击对方,才能做到“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是“以柔克刚”的妙法。螺旋推动,无坚不摧。
三节的配合:
从全身讲,足是根节,腰是中节,头是梢节。从内讲,思想是根节,气是中节,劲是梢节。从脚体讲,肩是根节,肘是中节,手是梢节。裆是根节,膝是中节,足是梢节。手也分三节,腕根、掌中而指梢。即使一指之微也有三节。这还是说直的。横的方面,手外缠是小指至外掌为根,中指至掌心为中,大指至掌内侧为梢;手里缠则反过来。无一处不是三节,合起来还是调协如同一个整的。
九宫的变化:
八方加中心是九宫,如用方向来讲,还是科学的,唯物的。但拳而论,不可讲作东西南北,那就成固定了,应当讲为前后左右四斜角,本身就是中心。这是平面的。按立体的讲,就须说成上下左右和四斜角,加上中心为九宫。拳式的变化,角度的大小,甚至一指尖的动作,只要旋转走缠劲就有九个方向。在两个人研究推手时,更须掌握九宫的变化。中心只旋转而不变,八方则变化而无穷,如按一个圆周分为三百六十度来讲,变化之多可想而知。
步法:
身手的变化虽然很多,全以步法的变化为转移。步法的方向,按正规讲是以胸部的方向为准的。两脚尖必须和胸口方向一致,通常是三角形,前窄而后宽。步法顺利则手上无不顺利。手就是反了,也可以后步当前步,后手当前手,如倒卷肱的后手后腿就是这样作用。陈家拳和别的拳不同之处即在步法变的灵活,特别是前腿无实步,所以才进退自如。练拳时步法应尽量开展,以后腿屈着膝与裆平,前腿自然平展为度,不可过大,用时只可开到一尺二寸到一尺五寸,开大了,后步应跟上,步有余则易于变换。
重心的所在和如何调节平衡:
全身虽然只有一个重心,经常保持在月复部。步法任何变换,尽管有虚实,重心总是保持在月复部,决不是移至某一腿上去的,这也是陈家拳的特有条件。
如分开讲,则一个指头也有它的重心,如同钻头往前旋转时,重心在尖上,拉钻时是一左一右的旋转,尖不偏,就直往前钻进。
月复部的重心,也全仗左右裆的大筋一松一紧和两膝的一升一沉而调节平衡。规律是身往右转,右裆必然松,而左裆必然紧,松紧的限度不可过了,就是心口的方向,只可转到左右的前斜角。当右裆松时,右膝必然上升,左裆紧时,左膝必下沉;左裆松时,左膝必然上升,右裆紧时,右膝必下沉,再加上全身的配合,重心就永久保持在身体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