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堂回北方前听说满清末代武举人古湛四归隐家园后,从未停止过练武,便过去拜访。舒骺豞匫
李彬堂行路往往不用什么交通工具。一天,他走得兴奋,贪图路程忘了歇息,当时已经到了深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还如水浒人物戴宗般行进在荒郊野外,错过旅店,又无处投宿,最后只好夜宿一座寺庙。
那个庙窗棱破坏,佛像漆皮剥落,佛龛上帷幕业已不见。正在踌躇的时候,发现墙壁上悬挂一巨鼓,早已破败不堪,鼓中间仅可藏身,李彬堂感觉累了想休息,于是爬上去,头枕胳膊躺下,由于疲劳马上就入睡了。
突然李彬堂被一阵吵闹声惊醒,他悄悄探头观看,只见寺庙内灯火通明,有5名土匪蹲在地上,一人说:“财物分配可均?”众人喊“喏!”于是他们吹哨发出命令,某日抢哪个大户,不得有误,缺席者受惩不赦。
李彬堂完全醒过盹来,正要从破鼓中跳出,突然从庙梁上跳下一人,插上庙门,抡臂举腿就打。边打那人还边喊:“打你们这些贼土匪,没准我的黄骠马就是被你们偷走的!彗”
“打这个老不死的,我们5个人还打不过他一个?”土匪头目叫喊。
但他们5个还真的比不过这1名老汉。
于是有2名土匪掏出了锋利的尖刀疗。
李彬堂怕老汉吃亏,从破鼓里一蹿而出,落地前双脚砸着了2名土匪的脑袋。
那老汉打得更猛了。5个土匪个大的像被切菜刀拍过的黄瓜,小个的像被拍过的蒜瓣。
满意于土匪受到应有惩罚后,老汉便带李彬堂去了他家。
不料此老汉正是李彬堂欲拜访的武举人古湛四。他因嫌爱妾吃瓜籽随地扔,且“咔嘣儿咔嘣儿”的声音惹得他犯了眩晕症,因而和她吵架,赌气去了庙梁上住的。
这位古湛是鹤山古劳墟尾新屋村人,在家排行第四,人称古湛四。他是满清末代武举人,当辛亥革命风卷全国,满清皇朝岌岌可危时,他就辞官归隐故里,在古劳墟东来大街开设了怡和酒米店,乐享天年。
怡和酒米店的布置与其它店铺不同,三开间的大店,右边三分之一是古湛四的武厅,厅内四墙挂满名人画屏,四周放置笨重的酸枝台椅,中间却是空荡荡的,是他的练武厅,厅后是他的卧室。卧室前有一个特制的粗脚结实的木架,木架上搁着一块400多斤重的大石墩。
古湛四弃官归隐家园后,从未停止过练武,他每日练三次,从不破例。先徒手耍他爱好的洪拳,接着舞他惯用的缨枪,最后可说是湛四的拿手绝技,就是搬起那块400多斤的大石墩,当作武器来演练。
次日早晨,古湛四又开始演练武术了。他耍过缨枪后,他就演练那块400多斤的石头给李彬堂看。
古湛四上一个“雪花漫顶”,前一个“猛虎出洞”,左一个“神龙吐珠”,右一个“仙翁献桃”,玩到满身大汗、气息微喘才停下来,所以他虽然年近七十,高大的身躯还是体魄强健,精神矍铄。
李彬堂问古湛四有没有徒弟,古湛四说有个叫古兆松的,外号“大只女”,是古劳村心坊拱日门人。古兆松本来体型细瘦,少年时随古湛四习洪拳。洪拳刚猛有气势,长期锻炼体格会变魁梧,现古兆松就魁梧异常。前些年因适逢古氏大宗祠父老聘请九江、龙江一带著名的龙狮教头张天柱来村心传授狮艺。在旧社会,但凡懂狮艺、跌打者多练习功夫。古兆松与古枝胜、锦二叔等除日间跟张天柱习南派狮艺外,还利用晚上跟随张天柱学习功夫。现在古兆松也当上师父了,一直以传授狮艺、功夫为业,所授武艺除了洪拳,还有洪家六点半棍、双头棍、连环棍、青龙刀、藤耙碟等二十多套,使功夫、醒狮保持了兴盛。兆松为了把传统的民间艺术流传下去,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绝艺“五式军器”之“棍、大刀、双刀、快耙、长凳”,一一传授给村中子弟。
李彬堂听到集上早早就热热闹闹的了。古湛四告诉李彬堂,古劳墟是鹤山的经济明珠,逢四、七、十墟日(市集期),商、农云集,熙熙攘攘,平日也是人来人往,生意滔滔。这里吸引了三教九流的人物,行医的、卖艺的、叫化的无所不至。
古湛四让李彬堂不要听集上的热闹,要专心听他讲洪拳的秘要知识。
这洪家拳,俗称洪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最初流传于广州、佛山等地,后来不仅限于广东一地,福建、湖南、湖北等地都广泛流传此拳。相传福建南少林寺被清兵火烧后,逃出的少林弟子至善禅师传广东花县洪熙官少林拳法,后洪氏根据
自己所学和经验创洪拳,并于广州一带开始收徒授艺。
古湛四耍起了洪拳。李彬堂只见洪拳动作浑厚朴实,刚劲有力,步法稳健,上肢动作多,腿法较少。基本动作有拳、掌、指、爪、鹤嘴、鹤顶等;手法有沉桥、圈桥、缠桥、插掌、截桥、封桥和劈拳等。步法以四平大马,三角马,前弓后箭子午马,吊马,消身走马和麒麟马等等。在练习时要求挺胸、塌腰、收月复、敛臀、沉肩、坠肘、沉桥、坐步。
打完一套洪拳后,古湛四向李彬堂讲解秘要:洪拳含蓄发劲,先收后放,多桥法,擅标手,故有“桥来桥上过,马来马发标”之说。洪拳要求发力出拳,蹬腿拧腰,腰腿发力,使拳猛力迅速击出,也可因势发出喊声,以助发力。
又讲洪拳内容较多,主要代表性拳术套路有铁线拳、三进拳、二龙争珠、夜虎出林、三战铁扇拳、四平大镇拳、工字伏虎拳;较高的套路则有撞打拳、虎鹤双形拳、万字拳、五形拳和十形拳(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和彪)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单头、双头棍、铁包金棍、五郎八卦棍、洪家伏虎凳,青龙刀、洪家双刀、雪花盖顶双刀等;对练套路有十二连拳、南少林洪拳对练、**棍对练、棒对练、棒对凳、藤耙碟对樱枪等。
“洪拳是广东名拳之一,威震岭南数百年。但有些人的大力倡导造成的空前的繁荣并无真正的理论建树,只是虚假的繁荣,那些夸张的动作对洪拳正常发展具有极大地破坏性,甚至导致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这种表演的风格才是真正的洪拳,对这种现象我深感担忧。”古湛四说,“小成三年中,大成十年功。不论何家武艺,均离不开刻苦砥砺和持之以恒,是以南派称武艺为功夫。拳术一道,诚易学而难精,先要明其规矩,习其标准,然后假以气力,善于接桥。明此则功自进,更从而求其横直吞吐,进退出入,四到之秘,五门之法,八面之形,生死之路。学武先求明师,知其然和其所以然,再加力气并持之以恒,将其融会贯通,就是这个道理。”
古湛四继续告诉李彬堂,洪家拳从扎马碌桥开始便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气力功夫,没有花巧可言。“洪家讲桥马,蔡家讲快打”;“洪家桥马,佛家快打”,这些流行的拳谚更加突出洪家拳是离不开桥手和马步的,洪家的前辈在桥马上痛下三年五载苦功是很普遍的。试想马步轻浮,经不起一刮,桥手无力,抵不住一压,怎能与人相搏?洪家拳循着桥马这一简单实用的途径入门,经苦练琢磨而能明白其中奥妙者,便已踏进洪家的殿堂了。
桥马法门,包含在外五要中,洪家拳术有内、外五要之说,内五要是习武者修身的根本,也是拳术的根本;外五要则是拳术应用的法门。
精、力、骨、气、神,是洪家拳的内五要,五者息息相关,是习武者修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拳术的根本,外应龙、虎、豹、蛇、鹤五拳。五拳互练,五要交修,则身坚气壮,手灵足稳,眼锐胆实。祖师成名后,专门为此而创了一套五形拳留于少林。
一精
卵受精而孕育成人,故精是五要的核心。一方面,精足则神完,神完则气充;另一方面,精足而髓满,髓满而骨壮,骨壮而力健。
先天之精,秉承于父母;后天之精,得水谷之精华,经脏腑运化而生。一方面,后天之精进一步转化为后天之真气,营卫脏腑筋肌;另一方面,精与骨髓互相补充,精不足就会抽髓补充,精满又可以补髓,两者达到平衡后,精过满就会外泄,泄精后七天,精髓才能重新达到平衡。这一点可以从小周天自然功中得到证实。
鹤拳练精,练习时以缓急适中为得宜,盖取象于鹤之精足神静,故练习时须凝精铸神,舒臂运气,所谓神气自若,心手相应,**华表,高悬千仞,瞑心孤往。
二力
力生于筋骨,骨大筋厚者则力雄,骨羸筋薄者则力弱,是以练力之道先舒筋壮骨。
力分内外,表现为刚柔,故由定而运刚柔,化拙生巧,所以天生力大者可得事半功倍之效,力小者则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痛下苦功,及长短横直,上下开合,硬封软拿,俱是力的应用,是洪家拳的十二桥手法门精要。
豹拳练力,豹之威不及虎,而力较虎为巨,盖以豹喜跳跃,腰肾不若虎之弱也。练习之时,必须短马起落,全身鼓力两掌紧握,五指如钩铜屈铁。
三骨
骨是人一身的支柱,也是拳术的形格,故习武者必先强健筋骨,养精填髓是此道的不二法门。所以武者莫不视《易筋经》和《洗髓经》为至宝。
男性的骨质结构与女性的不同,当精亏抽髓得不到补充时,骨篦会吸收其它近似的物质,如嘌呤蛋白等,会引起痛风等关节病变使骨质脆弱。女性的骨骼系统就没有这种功能,女性比较少得痛风,只会患骨质疏松的骨病,而男性就比较少得这种骨病。所以少年人未满十八岁,骨骼未生好,不宜早行.房事。
虎拳练骨,练习时须鼓全身气力,臂坚腰实,腋力充沛,一气相贯,始终不懈,起落有势,努目强项,有怒虎出穴两爪拔山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