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尚云祥微微一动腰,然后一挺月复,飞身而来的马某又飞身而去,摔于丈外倒在地上,抱着颤抖的双腿直裂嘴。舒榒駑襻原来经此一击,把他的躁骨挫伤,骨折并月兑臼,被送进医院。遭此打击,其双跺子脚再无能为力了。这是云祥对狂妄伤人者略示训诫。
北京当时有蒙藏学校闻尚云祥盛名,聘请到该校任教。该校师生皆为豪古、**少数民族,身强力壮,好摔跤角力。该校某摔跤教师自恃体强力猛,尤精摔跤,见尚云祥个头小名声大,既妒嫉又怀疑,时而冷言冷语相讥,曾被尚云祥申斥过。一天傍晚,尚云祥去厕所,方抬脚进门,某从背后猛扑上来。他的双手还未及身,只见尚云祥缩身一抖,摔跤教师竟仰面朝天摔出老远,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尚云祥说为人该光明正大,对于暗算别人的人非常气愤,故教训之。
“丹田久炼灵根本”是形意拳主要要求之一。尚云祥当年在李存义引荐给郭云深老先生后师承了郭月复部气打和月复打的个中三昧功夫。一次先生在北京天桥,几个武术界人要求他给练练月复部气打,尚云祥见有白腊杆二根,就让其中身大力猛者二人持杆,用杆头抵住他月复部。尚云祥口中一声“给!”两人一齐用力,尚云祥只沉气一挺,二人摔出丈许远。尚云祥不忘当年得到李师引荐,当时郭云深夸赞尚云祥说:“你选择学习形意拳是极其正确的,因为与其用功于小道,莫若致力于真传。待你动中求静,造到上乘绝技之时,必能恍然大悟:养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绝非虚语。”
孙禄堂的两只耳朵是两个没底的蛇洞,继续收灌郝为真的武式太极知识。孙禄堂是何等聪明的人,知道就算不修太极拳,懂了纯真的太极拳理后形意八卦功夫也会有所提高的。各种拳术的区别不是多么大的,正如杨健侯传给田兆麟的杨氏太极拳老谱中所说:“太极拳与他种拳术不同之处,即在于练时之存神纳气,其形式即与其它拳术,无甚区别。若使呆练而不加以研究,则结果只平凡之人而已。”
这会儿给孙禄堂的耳膜挠痒痒的声波为姝:
“如何理解气贴背呢?任何动作,包括蓄而后发,背上都不能丝毫使劲,如一使劲背板僵硬了气便下不去,气下不去,劲便沉不下,所以做任何动作,特别是发劲一刹那,务必背肌要放松,用意将两背下插两肋下达腰,背呈鼓面(有含胸相衬)而不是穹背,没有背包袱弊病,使劲能下沉集中,这是劲整的第一条件,强调气贴背是武式太极拳一大特色,它是八法或十三身法之外的一大身法,不可等闲视之。
“此外如推出之手,劲不长,放不远,那就是将胸含足,将肩沉足,尾占前位,实股及胯呈鼓面,竖尾松松存在于中心,此时的手便能放长,它是”滔滔不绝”内容之一,(武式太极拳主要是蓄,所谓蓄劲如张弓,张弓乃放箭之本,因此要多研究蓄劲,身法上如沉肩,圆裆,气贴背等等都是向腰间聚合,四肢也是不失曲蓄,始终保持弧度,这都是蓄劲如张弓的特定条件,因此,‘劲宜曲蓄而有余’,根本是为了利于发放。”
郝为真以此助孙禄堂对内家拳术合一的研究,因此,孙禄堂后来所以能将形意八卦太极拳合一,郝先生功不可没遏。
郝为真有四子,惟郝月如得其拳艺。郝文桂,字月如,少时体质孱弱,三岁头犹倾欹,及十余岁,习太极拳,颖悟异常,体力转强。月如既得家传,又从李亦畲读书,常观其演势及打手,益有所悟,年二十,已通晓太极拳之意。当时,武、李两家为书香门第,不以传拳为业,很少有传人。郝月如则开始以教拳为业,武式太极拳得以通过郝家父子向外传播。逐渐地郝为真所传太极拳经过发展创造己自成一体,人们称其为郝式太极拳。
郝为真是李亦畲的衣钵传人,武禹襄、李亦畲所著拳论言简而意赅,所创拳势外简而内涵丰富,人多不知其底蕴,独为真能穷其窍要。其走架打手以虚灵为体,因循为用。其功在动以习静,而静不挠于动,动静兼施,不偏一方。其法始于守中,凝聚一气,终于行气,归于凝神至虚,故造诣精纯,独领风***,为李亦畲门下第一人,以故桃李满门,武派太极拳遂普及于世,衍为一派。
郝为真教拳时,综合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三家所著拳论的内涵衍变,结合时代需求,遂以起、承、开、合作为走架打手的指导方针。30多岁的郝月如来找父亲,见到孙禄堂后,孙禄堂发现他竟能把起承开合的指导方针予以解释。郝月如说:“走架每一势分四字,即起承开合是也”。又说:“开是大。非顶撞也;缩是小,非躲闪也”。“开”要舒展,肌肉筋骨关节要放松,以利气血通畅,手眼身腰步协调合一,一动皆动,势如张弓,内气走旋,外应百变。“合”要紧凑,精神内固,双掌各护半边身躯,护中用中,步法稳健,腿法快捷,发如放箭,一吐即收。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舒展不离紧凑,紧凑胤育舒展,重心稳定,八面支撑。因此,走架时,要以起、承、开、合为指引。“起”要神聚,心静气敛,心不静则不专,气不敛便无含蓄,势易散乱。“承”是承上启下,要衔接自然,一气贯串。“开”要灵敏,富于变化,不抢不坠,气势饱满。“合”要圆融,手眼身心步和谐自然,每一势的起承开合既要清楚,更须连贯,意动势随,真气聚于腰,“命意源头在腰隙”,灵活似飞鹞,步活、身活、招势活,在圆融中求启机,求变化。
走架每势能做到起、承、开、合,才能饱满无缺,富于变化,而不留于浮滑潦草。在此基础上,进而做到眼有神,身有谱,脚有根,空松圆和,外柔内刚,不散不懈,不僵不滞,内外相合,周身一家,一动一静,皆有神情,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意气神和谐统一,掌握好心静、意专、气畅、神敛、形顺这“走架五要”,始可越练越精,步入武派太极之门。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郝月如四代人在拳理拳法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是符合孔子这一深邃哲理的。没有扎实的继承,何来发展。没有创新发展,势必僵化,谈何继承!认真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学术流派能否健康发展,永葆新鲜朝气的关键。
有人认为,如果对方打不过我,我就没有向对方学习的必要,这种想法太幼稚了,是心性不成熟的表现。李存义遇到老年董海川时,已经具备形意拳发力的一技之长,若论技击实力绝对在董之上,但他们还是要拜董为师,目的是学习八卦掌的看似我围着敌人转,实则我牵着敌人鼻子转的独特打法。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有的老拳师当他的很多学生一入学就能把他打的鼻青脸肿,但学生还是应该诚心诚意地拜老先生为师,学艺的人心性必须如此,不然就是狭隘和幼稚。
技击的成就七分在人三分在艺。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技艺的品位在于其是否能合于理。术合于理近于道则不分优劣。从这点上讲形意八卦太极皆为上品之选。若单就技击而言,形意考究发力之道,发力乃技击之基础,故用于技击似更直接。所以近百年来善技击者多出自形意一门。但太极、八卦于技击上也各有独到之处,只因其特点不是技击术之基础,故纯修太极、八卦而不及其他者,欲成就技击难矣。人言马贵只练八卦不及其他,其实马贵兼练少林罗汉拳,其拳路不仅有转圈,更有直趟,出手甚硬。真正的技击大家非博采众长不可。其名列前茅者多为内外家兼修。其中尤以练少林、形意、查拳、通背、摔跤者为众。他们所兼修之太极、八卦,也只是孙氏太极、孙氏八卦,也就是经过孙先生改善了的太极、八卦,与老谱的太极、八卦已有出入了。一些名师的弟子,都是原来就有其他拳术的基础,后来又得到过名师一些指点而有成者。许多人他们的拳大多很杂,很难说哪一手是谁的,哪一手又不是谁的。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绝顶天才,晚清十一大高手就是技击艺术的绝顶天才。但天才的弟子不一定还是天才。不是天才的师尊也不一定就教不出天才。没有当过状元的师傅有可能教出当状元的徒弟,同样,得过状元的师傅不一定就有当状元的徒弟。彼一时,此一时。不能由彼及此,也不能因此非彼。还是就事论事的好。
虽然技击是内家拳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许多成名的或享有高寿的拳家都不是技击高手。而许多技击高手的惊人绝技一生也难得用几次,终生默默无闻。这点学拳者不可不知。所以人人羡慕李存义挥刀上战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