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大豪李存义 193、防不胜防十三枪

作者 : 写意朋友

这天陈晓娟向学员演示一番太极十三杆之后,李存义作起讲话:

“这‘大杆子’,就是枪。舒榒駑襻练大杆子就是练枪。枪为啥不装枪头,是为了平时训练时防范大枪伤人。

“练大杆子为啥叫抖大杆子?因为抖大杆子是内家功夫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练带劲和听劲。

“太极门里大枪以前是最珍贵的功夫,非掌门不传。它在形意门里也同样珍贵。我用刀,是为了押镖携带方便。我把形意刀改为带尖用尖,并双手用刀,就是为了也能借用它当枪使。

“大枪沉重,只有用腰力才使得开,这样练久了自然就出了整劲。大枪长丈余,枪头不比枪把细多少,又长又沉,两只手端平都难,很不好使。发力一抖,杆身直震,杆头振幅虽不大,但持久。好杆子沉重密实,必须从白腊树苗只有一米高时就开始修剪,不允许长任何侧枝,只能保留树顶的很少的几片叶子,为的是限制其生长速度,并使树干笔直妍。

“月棍,年刀,久练的枪,宝剑随身藏。这是中国习武人的谚语,一语道破四种基本兵器学习的特点。

“枪技初练觉难,久练迷人,令人终生不厌。枪乃百兵之王,是上阵杀敌的首选武器。枪在实战中威力强,攻防速度快,富于变化,往往使人防不胜防,故为兵器之王;刀为百兵之帅: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兵器之一。不同的刀可以马战,也可以步战,或马步通用。刀法较枪法简单,容易学也容易掌握,中国历代的军人以使刀的最多,最有名的就是武圣关羽的八十二斤青龙刀;剑为百兵之秀:剑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只是在频繁的战争中,逐渐被其他的兵器所取代。但是剑走龙蛇,潇洒飘逸,美不胜收。剑不如刀法凶猛威武,而是有一种儒雅之风,所谓剑走轻灵,溶入了艺术境地,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棍为百兵之首:棍是人类最原始的武器了,但是会不会使,差别就太大了。相信看过少林武术的网友一定不会小看一根棍子的威力。

“刀、枪、剑、棍是中国武术最重要的四种兵器。棍是最基础的,枪是最复杂的。枪法之多其他兵器无法相比,各家枪法都有深奥之处,学习的时间最长,也最难掌握。相比之下,棍法就简单多了。至于刀剑,则介于枪棍之间。刀为一面刃,剑为两面刃,掌握剑术又比刀术为难悫。

“如果和外国武术做一个比较,西洋拳和西洋剑的变化、技巧、和威力比中国武术就差多了。我对东洋剑术和棍法的评价并不高。日本武士那种高声吶喊,然后把刀棍猛力上下砍杀的方式并不可取。日本武士的双手剑道是在唐朝时由中国传过去的。中国的双手剑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特点是大开大合,利于阵战,威勐有余但不够灵活、缺乏变化,并不利于民间一对一的格斗。日本武士强调的是:在敌人砍倒我之前,先砍倒敌人。所以他们注重的是速度,是一种完全的攻击,没有防守,以一股跟敌人同归于尽的气势,一刀杀掉对方。所以他们并不需要很多技巧,只需要速度与足够的勇气。中华武术讲究收发自如,变化多端,攻中有守,守中有攻,蓄势待发,伺机而动,不把招式用老,以智取,不以力敌,完全是另外一种境界,是武术中又带有高度艺术性的境界。

再说说现在兵器的质量。现在有许多大杆子是当柴禾栽培的,一受力杆头就弯,摆几下又停了。枪还算好的,虽说时间长,但毕竟简单,刀剑的制作才真的是乱来一气。一把剑,搞得富丽堂皇,卖到上百大洋,却连剑的护手都装反了,到时候只怕没打着敌人,先就把自己伤了。这种“精装牛屎”只配衙门里的官长挂在书房的墙上装门面用。做刀剑要知道刀剑的每个设计细节是为什么。造好刀剑的老师傅看看就要绝迹了。古时的的宝刀和宝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斩金断玉,削铁如泥,这是真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吴越的铸剑师用金属器皿来试剑是常事。吴越春秋中,记载“纯钩剑”曰:“其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记载“太阿剑”曰:“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记载“工布剑”曰:“文若流水不绝”。古人用龟文、缦理、列星、溢水、冰释、高山、深渊、水波、珠衽、流泉等形容词,都是指青铜剑身上的摺叠花纹。刀剑里的学问其实讲来也简单,只是没人理解这些安排的用意何在。大家知道了中华军器朴实的外表下面惊心动魄的巧安排,以后就不要再拿着小日本的破铁条人云亦云地说好。

“无论‘赵子龙十三枪’,还是‘太极十三枪’,十三只是个虚数,枪法其实就三个基本动作:拦拿扎,其它的动作都可以从这三个中演化出来。矛和枪开关完全相同,但用法根本不是一回事。矛、槊用的是硬木,而枪是有弹性的白腊杆。万勿小看这点细微之别,用有弹性的白腊杆是个革命性的进步,内家功夫从此正式成立。大枪的神勇全靠内家功夫做底,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一无是处。使用有弹力的白腊杆,可以用内力驱动,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手催枪,这枪就长在人腰上,就活了。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面门处乱钻,挡都挡不出去,越挡越倒霉。岳家军的骑兵,朱仙镇八百破十万,不是光勇敢就成的。而矛槊用的是硬木,没有弹性,缓冲不了对方的冲力。两矛相交,力量全传到了手上,如果角度不合适,当场兵器就要月兑手,这是个杠杆原理。硬木做的矛、槊,对方打在矛尖的力,因杠杆作用到达手上时大了几十倍,哪里还握得住。两马相交,都使硬兵器,硬碰硬,谁重谁占便宜。《水浒》霹雳火秦明使狼牙棒,急先锋索超使开山斧,都是这个思路。几十斤的狼牙棒、开山斧借着马力,横扫过来,万不可硬架。硬架的话,铁矛都要打弯,两臂就得骨折,而他那边挥棒时,手是空握着的,一点事都没有。对付这种敌手,大锤最有用。锤比棒重,挥动起来只要有点速度,冲量就超过棒了。锤棒相碰,冲量两相抵消,大家的手都是空握着的,都没伤着。锤比棒短,回手变招快,趁着敌人收棒不急,一锤就砸下去。金兵爱使狼牙棒,碰上岳云的金锤就全玩完了。使重兵器的关键就是要把兵器运出速度来,手得空握着,以防反震。要把百斤的金锤在短时间里运起来,没点天生的神力办不到。膀臂上的力太小是没用的,只有靠腰,腰力到手,才运得动重兵器。内家功夫讲巧力,四两拨千斤,但真要拼力气,使大锤,照样不含糊。一切全因腰壮气足。

“冷兵器本身没有能量,全靠使用者的力气和技术。技术可以随着时间和经验而增加,但是力气则随着年龄而减弱,早年适用的兵器有时就要重新考量。古时候的战将五十岁是一个关卡,一过五十,体力、眼力、听力、和反应都会加速减退。譬如三国时的一流勇将张辽、徐晃、甘宁等都是在五十多岁时中箭而死。但是这方面最有名的例子乃是武圣关公。当年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神勇。但是关羽最后败走麦城,竟失手于东吴的二流小将马忠,被擒后遭处斩。仔细推想其中缘故,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关羽早已年过五旬(史书记载关羽享年五十九岁),体力已大大不如当年,不适于继续使用八十二斤(四十九点2公斤)的大刀,太沈了。兵器过重则不能得心应手,年轻时刀法的变化和速度已经使不上来。但是关公太骄傲了,明知体力不如从前,也不肯减轻大刀的重量,终于送了性命,落得身首异处。一代名将如此下场,令人感慨。

“重兵器挥动起来,只要打上了,就够喝一壶的了,要是打不上可就惨了。重兵器动量太大,回手慢,给敌人以可趁之机。《资治通鉴》中曾记载尉迟恭凡三夺单雄信的马槊。单雄信使得好马槊,打的李渊永不释怀,一定要杀单大哥,李世绩以生家性命相保都救不下来。单大哥的马槊一定是势大力沉的,一但没打上、回不了手,就被尉迟恭冲进空门,夺槊而擒。不仅是马槊、狼牙棒,一切的硬兵器,打不上就现了空门,刀棍莫不如此。

“硬兵器,一是震手,二是有空门。但白腊杆的大枪就不一样,白腊杆有弹性,用枪头硬架斧、棒,枪一弯,有那么个小小的缓冲,手上就不震了,敌人兵器的劲道也给卸了。白蜡杆存得住能量,弯了会反弹,只要枪把一转,枪头就绷出去了,打个正着,这里面的功劳有一半是敌人自己的。内家功夫的奥妙就在于此,攻防一家,防就是攻,攻也是防,一个动作干两件事。我见过日本的合气道过招,那边的徒弟伸着棍子让师父打,先敲开对方兵器,再打头,连打两下,就象下象棋,你走一步,他走两步,当然什么都是他赢了,有没有这么不要脸的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形意大豪李存义最新章节 | 形意大豪李存义全文阅读 | 形意大豪李存义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