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涌动的日子 第三十八章 暗访新城(一)

作者 : 晨钟孤鸣

党委会的第二天,尹力平带着文一帆去省分行汇报。

由于事先约定,省人事处处长刘清引着尹力平和文一帆直接去了省分行一把手解正的办公室。在沙发坐定后,解正很客气,给尹力平和文一帆倒了杯水。尹力平趁机向解正介绍了文一帆。解正含笑地握了一下文一帆的手,并对北港人事组织部门编书的事称赞了几句,然后,便转入了正题。

解正拿起北港分行拟聘任人员的基本情况表,听着尹力平对拟聘任人员的逐个汇报,对拟聘任人员的工作经历和学历很关注,时不时插上几句话,有时是刘清解释,有时是尹力平解释,文一帆则一心一意作记录。由于这些人选是公开竞聘择优录取的,解正和刘清没有刨根问底,很顺利地全部通过。

尹力平松了口气,看了文一帆一眼,文一帆会意一笑。

在大家喝茶的时候,解正走到办公桌旁,从抽屉里拿出一条烟,拆开后,给了刘清和尹力平每人一包,看了一下文一帆,也递了一包,问:“小文抽烟吗?”

文一帆忙起身摆摆手说:“我不会抽烟,不要咯,谢谢解行长。”

解正顺手把烟丢在桌上,说:“年轻人还是不抽烟好,我们已经戒不掉了。这烟,你们尝尝,这是他们上次出国带回来的,是美国烟,牌子叫沙龙。”

尹力平说:“那就谢谢领导咯。美国烟只抽过万宝路,这个牌子没听说过,肯定是好烟。”

刘清看了看烟盒,说:“这烟盒很秀气,是不是女士香烟?解行长,我们现在就品品吧。”说完,麻利地拆开烟盒,一抖烟盒,一支香烟露出了半截。刘清把烟盒递向解正,解正抽出香烟,尹力平马上把火凑了上去。然后,刘清和尹力平也点燃了一根。

三人猛吸了一口后,表情各异。

刘清说:“味道带点辛辣,还有一丝丝苦味。”

尹力平说:“这烟很短,还有点清凉,我感到有点眩晕,可能真是女士抽的。”

解正说:“是有些薄荷味。味道嘛,由于烟草文化的差异,品质也不一样。抽吸一种香烟,其实是在感受香烟背后的文化。万宝路把美国‘自我奋斗的开拓者’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555将科技之光展现得爽心悦目,红塔山的豪气,白沙的自由,大红鹰的拼搏,红河的朝气,云烟贵族般的优雅,香格里拉的神秘。每一个烟草品牌向你展示的都是一种文化。”

解正吸了一口烟,继续说:“香烟的价值在燃烧后得以完全实现,在烟与火的接触中,卷烟在燃烧中升华。卷烟消失的时候,烟雾也如同云一般地飘移走了。对吸烟者而言,得到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得到烟草满足感的同时失去了烟草本身。人的一生,犹如卷烟的燃烧过程,虽然很短,但也是在燃烧,失去了的也就无法挽回了,没有后悔药吃。一生中,工作生涯短暂,这就要求我们少办错事,少走弯路。我们从事的工作,就像香烟一样,燃烧的品质如何,决定于自身的品质。干部队伍建设也是如此。”

解正对烟草文化的见解和寓意,令刘清、尹力平和文一帆吃惊不已,都表示深有同感。

谈了一番烟草文化后,解正微笑地看着尹力平,问道:“尹行长,你们行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干部公开竞聘这种形式,下面有什么反响,你们这些行长有什么看法吗?”

尹力平说:“解行长呀,干部公开竞聘,毕竟是大势所趋,大家基本上持肯定态度,这种办法对抑止任人为亲,跑官许愿的不良风气还是有些用的,同时也给了高学历的年青人一个快进的平台。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他看着解正,直言不讳地说,“应试制度只能相对衡量一个人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力的好坏,对全面衡量一个干部的能力水平还是有缺陷的。大家建议拿出一部分副职的职位公开竞聘就可以了,如果非要有正职,最好是机关技术性强的部门,支行一把手的职位要慎重。光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营销能力和管理方法是管不好一个支行的。”

解正饶有兴趣地说:“噢,说说看。”

尹力平便把这段时间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和盘托出,着重举了曾思懿的例子。

解正听后,表情凝重,思考了一下,然后对刘清说:“老刘呀,尹行长真动了脑筋,说得很实在,也一针见血,有些建议很有参考价值。省分行人事处要对全省这次干部公开竞聘情况进行一次调研,修改和完善干部任用制度。要记住,干部的问题永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第一要务,也是我们业务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

刘清快速地在本子上作了记录,然后说:“记住了。我们马上安排调研。”

解正看看墙上的挂钟,说:“哦,就到这里吧,我还要去拜会一个客人。老刘,你就代表我,中午好好陪一陪尹行长和文经理他们吧。尹行长酒量大,要陪好哟。”

刘清说:“好呐。”

尹力平连忙站立起来,笑着说:“谢谢领导关心。”

刘清他们告辞而出。解正送到了门口。

省分行食堂宽阔,明亮,豪华,气派,像个高星级大酒店的宴会厅,也像个小迷宫。尹力平一行在刘清的带领下,穿过人声鼎沸的大餐厅,七拐八转才到了包厢。文一帆第一次来省分行食堂,看看这里,想想北港市分行食堂,心里一阵感概,小巫见大巫。

包厢里,除沈斯山外,还有副处长施淑媛,劳资科长傅雨婷,干部科长安明昌,组织科长林海。大家都与尹力平和文一帆握手,然后按惯例坐定。

刘清说:“尹行长很少来我处,我今天又代表解行长,就喝点好酒吧。”

安明昌说:“沈处已作了交待,但我知道找后勤处要点好酒,程序比较麻烦,于是便去专卖店买了两瓶茅台。”

刘清说:“尹行长是海量,两瓶不够,你安明昌就像传说的滨海市人一样,又要请人吃饭,又只买半边鱼。”

大家都笑了起来。

傅雨婷老实地说:“刘处,安科长是买了三瓶。”

林海调侃地说:“那安科长是假公济私。世风日下呀,连干部科长都顺手牵羊,还有放心的人吗?”

安明昌笑着给大家斟酒,只有傅雨婷和司机小王喝饮料,其他人都喝白酒。这个酒杯也特大,一巡倒下来,两瓶酒只剩一点。

施淑媛说:“傅科长也喝点吧,尹行长和文处难得来一次。”

傅雨婷无奈地说:“那就倒点吧,我喝不了一杯。”

安明昌说:“还是要施处开口。”边说边把那一瓶剩下的酒倒给了傅雨婷。文一帆看看,也有一两多酒。

刘清带头,大家统敬了尹力平和文一帆的酒。然后是尹力平回敬了大家的酒,邀请人事处全体干部找一个周末,集中去北港玩一下,泡泡温泉,登登山。沈斯山也介绍了北港的一些特色旅游。刘清应允在合适的时候带大家去玩一下。

文一帆往肚里塞了一点菜后,忙下位,依次敬酒去了。

尹力平与几位处长说着工作上的事,互相敬着酒。

省分行人事处的干部,都很正统,不喜欢开乱七八糟的玩笑,也不讲黄段子,都很关注国际和国内大事,也对投资理财感兴趣。大家边喝酒边聊天,聊了“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聊了即将在韩国和日本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聊了阿拉法特被以色列围困在官邸中不得外出,聊了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对台湾问题的表态,聊了欧元正式进入市场流通,聊了中国建设银行收购香港建新银行,聊了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获准开办国内个人外汇业务,还聊了股票、保险和收藏。

这顿饭吃了约有个把小时,酒也全喝掉了,大家都轻轻松松没有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潮涌动的日子最新章节 | 大潮涌动的日子全文阅读 | 大潮涌动的日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