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涌动的日子 第四十四章 城区扁平化

作者 : 晨钟孤鸣

1

入秋以后,文一帆他们刚松了一口气,城区行扁平化管理的工作又来了。

所谓的扁平化管理就是增强二级分行直接经营职能,缩短管理和决策链条,提高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经营管理成本,提升城区业务整体竞争能力。具体说就是把原城区支行管理的网点集中由市分行管理,减少支行这个环节媲。

市分行行务会上,确定了北港中心城区二十八个网点划归市分行直管,涉及到四个支行。有些支行是全窝端,有些支行只保留农村网点,有些支行只剩下了城郊网点。在讨论中,专业部门叫苦不迭丫。

保卫部经理马征武首先诉苦:“这么多网点的头寸押运不是个简单的事,我保卫上就是四个人,保卫工作本来就责任重,事情多,现在又要管这么多网点,就是有分身术也忙不过来。我建议,要不设一个押运中心,要不增加我部的人员编制。否则,工作无法运转,安全保卫很难保证。”

计划财务部经理董仕进说:“这些市直网点的财务和计划管理,过去支行管理那么多年,轻车熟路。我们刚接手,一点经验都没有,弄得不好,既混乱,又会出事。比如说,费用怎么配置和管理?计划如何下达和考核?还有很多事没有细想,如此大的工作量,我这个部门不加两到三人,无法做事。”

会计电算部经理说:“市直网点近三百人的会计基础工作,操作系统管理工作,工作量太大,我部迫切需要加人。二十八个网点,按五个网点一个会计监管员,至少要配五人,系统维护员也至少要配四人,否则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文一帆说:“实行扁平化管理,我认为,有五个问题是急需研究的。一是直管的二十八个网点,今年撤并多少,撤哪些点。二是我们整合了三个支行的机关,这一百多名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安置。三是营业网点的主任是重新竞聘还是暂时不变。四是网点员工是双向选择,竞聘上岗还是正常的调整分配。五是市分行机关相应增人是公开招聘还是正常选配。扁平化后,机关大多数部门增加了工作压力,比如说,市直网点近三百人的劳动管理、劳资管理和员工管理落在了我们人事上,吃点苦倒无所谓,如果人手不足,工作落实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扁平化的成效。要想工作能短时间衔接上去,市分行有必要在原支行机关里选拔一部分骨干力量充实市分行的扁平化工作。”

个人客户部经理余剑村说:“这个扁平化全面铺开太仓促了,在只有三四个支行的小市分行先试行倒也说得过去,像我们有十多个支行的大市分行,确实值得商讨。市分行各部门管理职能大多,那边要管十多个支行,这边又要管理二十多个网点,能不能管得好,我表示怀疑。搞得不好,就会出现疲于奔命,顾此失彼的现象。像我们个人客户部具体工作确实太多,本来就忙得焦头烂额,大家知道,网点的业务主要是个人业务,原来有个支行有个部门在管它,都那么忙,现在全部到我这里来了,如何管理,如何管好,确实是个大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增加力量,做好平稳过渡工作。”

每个部门都发了言,口径基本一致,都对扁平化持怀疑态度,都要人。

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尹力平不太高兴,板着面孔说:“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到,大家满脑子就是要人,至于今后怎么做,谈得很少。我们这次行务会,不是研究搞不搞扁平化,扁平化是上级行的工作要求,我们没有资格取舍,谈那么多困难更没有意义。诸位,走题了。今天的会议议程不是座谈会,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认识的问题,连我们思想都不通,还能做好工作吗?会后,大家去看看文件,看看资料,先弄清楚扁平化的意义,把思想统一在如何做好工作上面来。今天,我们是要研究怎么做的问题。”

大家面面相觑,不吭声了。

“刚才文经理提的几件事情,我认为提得比较好,动了脑筋。下面,我们们就以这些事情作为议题,逐项进行研究吧。”他以征询的眼光看了看其他几位行领导,

几位行领导有的点头,有的说可以。

会议最后作出了几项决定:一是有关支行的财务、财产、物资和资金,进行清理盘点、造册登记。由林启运组织有关部门实施。二是调整和完善市分行各部门工作职责,将市直网点管理纳入其中。由许佳新组织部有关部门制订。三是公开招聘市分行机关员工,制定招聘办法,开展报名,举行笔试,审查聘用。由杨谦辉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四是市分行成立头寸押运中心,押运中心经济民警的招聘与招聘机关员工同步同方法进行,由杨谦辉组织有关部门实施。五是原金桥支行改为金融超市,抓紧做好组建工作。由章必成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六是公开竞聘市直网点主任。通过竞聘人演讲、竞标、考察和审定形式,确定网点主任人选。由许佳新组织有关部门实施。七是营业网点员工实行竞聘制。核定各营业网点人员编制,在员工中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落聘的富余人员,一可跨行分流,由市分行分配到缺编的其他支行工作;二可参加上级行举办的下岗员工培训班,接受培训教育,等待分配;三可待岗,拿基本生活费,等待有空岗时,再参加竞聘;四可按上级行文件要求,办理内退或自谋职业。由许佳新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八是撤并五个低效网点。由许佳新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会议还研究决定了由许佳新分管市直网点工作,成立了市直营业网点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许佳新担任,成员由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会计电算部、个人客户部、保卫部和办公室负责人组成。

在城区行员工动员大会上,尹力平讲了扁平化三大好处:一是有利于市场竞争。过去市场交叉、客户交叉,服务层次、竞争层次不高,竞争内耗较大,形不成竞争合力,制约了我行的市场拓展和业务发展。实行扁平化管理后,可能改变竞争乏力的局面,提升竞争层次,形成竞争合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二是有利于降低成本。过去管理层次多、人员多、费用开支高,加大了管理成本,影响了经济效益。实行扁平化管理后,可以减少管理环节,降低管理费用,优化成本收益比,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提高效率。过去内设机构部门偏多、职能重叠,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实行扁平化管理后,可以建立分工明确、上下联动、高效灵活、运作规范的决策执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赢得更多客户。

文一帆在会上宣读了《长江银行北港市分行城区扁平化管理实施方案》、《长江银行北港市分行关于招聘机关员工和经济民警的实施办法》和《长江银行北港市分行关于公开竞聘市直营业网点主任的实施方案》。

台下的员工对扁平化大道理听得不是很明白,因为扁平化是一个新词,一下子消化不了。但有一点听得清清楚楚,从今以后直接归市分行管了,又要竞聘上岗了。台下叽叽喳喳,议论纷纷,骂骂咧咧。

“又是那些年轻的博士从外国抄来的东西,前天撤点减员,昨天机构调整,今天又扁平化,明天不知又捣弄些什么。唉,这样下去,人都要弄出神经病来,哪有心事工作。”

“是哟,这些制订政策的人,自己永远是局外人,改来革去自己不受伤,整天防着基层的人偷懒不干活,想着如何念紧箍咒,与那个地主周扒皮变着花样整长工没有两样。”

“上头机关的人真是闲得没事干,我就不相信这样一扁平就赚钱了?如果把省分行和市分行撤掉,也许能省点钱。”

“没有用的,上面的人还会砸自己的饭碗,除非吃错了药。”

“道理也有一点,这样一扁,我们内部就不要去抢同一个客户了,减少内耗,省点人力财力。”

“我不知道市行机关如何管我们,他们又不了解基层情况,自己又有那么多事,就像一家人本来已有两个小孩,一下子又给了他一大堆,这不要拖死他。好戏在后头,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人事处这些家伙,搞竞聘上了瘾,想当官的去参加竞聘是自找的。现在,连我们这些在最底层工作的老百姓也不放过,最辛苦的岗位也要搞双向选择,真缺德。”

“为了这碗饭,这几年没过个安稳的日子,这么大年纪了,又要去找岗位了,这是什么世道,内退算了。”

“还是自谋职业吧,弄点钱去做点小生意,总比在长江行提心吊胆过日子,在一棵树上吊死好。”

2

这几天,整个人力资源部忙得喘不过气来。扁平化的准备工作看起来是分解给了各部门,其实,主任竞聘和员工招聘,定编定岗定责,人员分流和网点撤并等重头工作大多落在人力资源部。文一帆作为这项工作的设计人员之一,责任重大,不得不考虑步骤、环节和细节,脑子里这根弦时时绷得紧紧的。

人力资源部的初步意见出来后,许佳新主持召开了两次市直营业网点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会议要求由人力资源部牵头,抓紧组织实施三项工作,大家戏称为,程咬金三板斧。

第一板斧是撤并五个低效网点。撤点工作已是轻车熟路了,但五个网点的三十多号人,却下岗了。尽管在网点重组上,人力资源部是按一比一定的人员编制,从理论上讲每人都有岗位,但由于这次是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有可能会出现少数员工没人聘用的情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批首先下岗的员工面临失业的问题,虽然口里说正好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但心里憋得慌,一边牢***满月复,一边暗地里找关系,也不选择网点,也不提条件,病急乱投医了。

第二板斧是公开市直网点目标任务标的,在全市范围内公开竞聘网点主任。二十三个网点,有四十二人报名,其中,农村支行就有十人。农村支行员工竞聘北港市区网点主任,这是长江北港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是不是人事上搞的政治作秀,全行上下拭目以待。

网点主任竞聘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很低的门槛,第一次在学历上没有要求,第一次允许储蓄合同工报名。但工作目标却是高标准,要跳起来摘桃子。每个网点的目标任务公开后,就像一次拍卖场的景象,大家都在冥思苦想,盘算着家底和能量,拍哪件物品,出什么价,上限是多少,在心里反复进行沙盘推演。这次竞聘程序上比较简单,竞聘人只要谈标的和具体措施,然后评委评分,市直营业网点管理领导小组审定,领导小组组长与受聘人签订协议书。若年末不能完成协议书达成的目标任务,受聘人自行解职,农村行的回原单位工作,城区行的自行找接收单位。受聘人有一定的权利,可以自主聘用一名副主任,可以在扁平化支行的范围内,自由选配三分之一的员工,可以自行制订薪酬分配办法。虽然压力较大,但也有不少人想试试,一场激烈角逐的竞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最终的结果是,原来的主任保留了十二个,农村行进了三个,储蓄合同工提拔了五个,原支行机关中层干部下去当主任的三个。

第三板斧是在扁平化的支行中通过考试考核,选拔市分行机关员工。选聘名额为三十五人,其中,信贷岗十二人,财会岗八人,微机岗一人,人事岗二人,经济民警岗十二人。报名参加竞聘的只有三十八人。

钟山乔在周颖菲的办公室看到报名汇总表后,奇怪地问道:“报名的人怎么这样少?”

周颖菲说:“一是学历、年龄和岗位的限制,尤其是限于原机关的工作人员报名。二是对考试的恐惧,这些城区支行机关的员工养尊处优习惯了,怯场的还是多数。”

在扁平化支行原机关人中的分流中,市分行只接收三分之一的员工,金融超市接收三分之一的员工,还有三分之一的员工要不下网点,要不内退或自谋职业。一时间,人心浮动,怨声载道一片,人事部门成了众矢之的的靶子。

扁平化启动前,人力资源部三个领导作了分工,文一帆和包谨中负责组织实施工作,钟山乔专门负责接待员工来访。

这些天,钟山乔唇干口燥,在一批批上fang者的责问和愠怒中,镇静自若地解释一些具体规定,回答一些具体问题,巧妙周xuan,不亢不卑。

在招聘机关人员的考试出题上,许佳新与文一帆密谈了很久,由于涉及到五个类别,五套不同的试卷,内部人出题,一人包揽难度太大,出题的人过多又难以保密;外包,在专业知识上难以满足要求。结果商定,由许佳新出面联系,请省分行干校老师出题,由出题老师直接发邮件给许佳新。

考试头天下午,文一帆亲自去许佳新办公室把试卷拷入了优盘。晚上,文一帆叫上包谨中和钟山乔,三人在街上的商务中心印了试卷后,把试卷和存有试卷题目的优盘放入了文一帆办公室的保险柜,关门上锁后,文一帆保管一把钥匙,把另一把钥匙交给了钟山乔,笑着说:“两人管库,同进同出。”这两句话是银行管理金库的工作要求。

钟山乔笑着对包谨中说:“包处,你对我们放心吗?要防我们两人合伙作案,你看来只有在这里守库啦。”

“这是没有用的,到处是漏洞。文处持有优盘,许行长电脑有题目,邮箱管理员有授权,省行干校老师有底稿,都有作案的条件呐。”包谨中故作严肃地说。

三人哈哈大笑起来。

稍许,文一帆心里一紧,心想,包谨中说得没错,确实漏洞百出,但愿别出事。

第二天上午,考试在市分行十八楼进行,监考人员都是市直营业网点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考场纪律特别好,很少有人东张西望,就连几个司机也都在认真地答卷。

下午刚刚上班,文一帆接到了尹力平的电话,叫他过去一下。

文一帆到了尹力平办公室,看见许佳新也在,向两位领导打了招呼后,便坐在尹力平的对面,许佳新的旁边。

尹力平递了张纸条给许佳新,许佳新看后,给了文一帆,脸色阴沉。文一帆认真看了看,是上午考试作弊的纸条,应该是保卫岗类型的考试答案。

文一帆心里骂道,越怕鬼越撞见鬼。

尹力平毫无表情地说:“文处,能解释一下吗?”

文一帆平静地说:“这是保卫岗试卷的答案,说明我们的试卷泄密了。应该说,我们这次考试,在防止泄密上还是作了一定的努力。一是由许行长亲自联系省干校出题,我都不知道出题老师。二是昨天下午我亲自去许行长办公室的电脑里拷下试卷,而且文档带密码,当天晚上我和包谨中和钟山乔在街上印了试卷,并当场销毁了在商务中心的一切痕迹。三是回行后,考试试卷和有题目的优盘,随即放进了保险柜,我们三人始终当场,我和钟山乔各保管一把钥匙。今天早上试卷出库时,我们三人都在场。”

许佳新苦恼地说:“文经理说得都属实,我们在保密上确实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这些人就像耗子,也太会钻了。唉,防不胜防呀。”

尹力平思考了一下,说:“我相信你们。全国性的考试有时也会泄密。事在人为呀,当事人想泄密总会有办法。好吧,文处说说考试的结果。”

文一帆听得很不舒服,但也无奈,说:“这次机关员工招聘,三十五个名额,三十八人参加考试,只要淘汰三人。按分数排名,淘汰的人员是丁大林,张智和王灵芝。”

尹力平说:“这张纸条是丁大林和张智中午给我的,他们说是在考场的地下捡到的,并声称如果市分行不处理,明天就去省分行。”

“尹行长,追查吗?应该很容易查清楚。”文一帆咬着牙说。

尹力平淡淡地说:“我看还是算了吧,否则很可能骑虎难下。就是三个人,都录用了吧。许行长找他们谈谈,妥善处理一下。许行长,这样可以吗?”

许佳新心中不悦,但想想也只有这样了,便说:“我同意,就按他们报的岗位安排吧。”

文一帆离开尹力平的办公室,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一种被人绑架勒索的感觉。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潮涌动的日子最新章节 | 大潮涌动的日子全文阅读 | 大潮涌动的日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