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宠--凤仪天下 第六十七回 不能等他回来

作者 : 无计春留住

蝗灾是因蝗虫而引起,蝗虫是一种迁飞性极强、食性极杂、爆发危害的害虫,一旦大面积发生、起飞,遮天蔽日,其薄薄的翅膀高频率震动着空气,其声如狂风呼号和飞机的轰鸣,势如雷霆万钧,落地后,庄稼、杂草甚至连树皮都被吃光,真个是:飞蝗蔽天、赤地千里、禾草皆光、饥荒四起,饿殍遍野。

裴妼记得很清楚,长安城外的村庄,巷无炊烟,野多枯骨,萧条惨状,目不忍睹。

一旱一涝,最容易发生蝗灾。

这些天,裴妼都在疯狂的查阅各种书籍,希望能从书籍中寻找到消灭蝗虫的办法,遗憾的是,除了用鸡鸭和火攻之外,并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甚至于,很多书籍都在说,蝗灾是上天对皇帝失德的惩罚。

首先,要否定蝗灾与皇家无关,皇帝下罪己诏,对皇家威严,有极大的损伤,明年的蝗灾,让士族对皇家又有了攻讦的借口。

此时,她的心境已然发生了更多的变化,这万里江山,既然是她裴家的,那么,她更应该无怨无悔,全力以赴,护卫皇家的尊严。

裴妼到处收购鸡鸭,询问蝗灾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宫中,皇帝和太子殿下同时派人传召,命裴妼入宫见驾。

裴妼略一思索,将近日整理出来的书稿笔记带上,从容进了宫。

父子俩同时出现在甘露殿的情况,很是少见,除了父子俩,裴妼还见到了祖父和两位丞相。

这是裴妼第一次直面朝堂,心中未免有些忐忑,却极力保持士族女郎的优雅端庄,缓步上殿,叩拜行礼。

宣宗皇帝请裴妼坐下说话。

裴妼把书稿放在脚下,宣宗沉声道:“裴妼,朕听闻你不仅四处收购鸡鸭,还到书院,藏书楼等处,寻找灭蝗之法,此是为何?”

裴妼从容的抬起头,平静的说,“陛下,臣妾认为,明年夏秋时节,长安城外,有可能会发生蝗灾。”

宣宗顿时忧心忡忡的看向裴商,裴商脸色一沉,斥责裴妼,“妼儿,这件事,容不得你胡闹,陛下乃是明君,怎么会发生蝗灾。”

“裴大人,请问,汉代时,可有明君?”

不仅是裴商,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笑,裴妼一本正经的称呼祖父为裴大人,显然是和裴商的政见不一致。

裴商的脸色更加阴沉,“文帝,景帝,武帝,光武帝,都算是有道明君。”

裴妼微微翘了翘嘴角,“裴大人,那昭帝,成帝,冲帝,质帝可算是有道明君?”

裴商的胡子都翘起来了。

太子殿下一看势头不好,赶紧接过话,“自然不如前几位明君。”

裴妼满意的一笑,“裴大人,这些天,臣妾翻阅了能够查到的所有史料,昭帝,成帝,冲帝,质帝在位期间,并无蝗灾的发生,倒是那几位有道明君在位时,平均每五年就会有一次大规模的蝗灾,所以,臣妾觉得,蝗灾,只能算是天灾,与君王无关。”

她把做好标记的几份笔记拿了出来,宦官赶紧接过来呈给宣宗。

裴妼这才说道:“陛下和太子,以及诸位大人可以看一下,这是我连日来整理的前人经验,同时,我已经找出蝗灾的产生条件,大致来说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水旱交替环境,例如沿河两岸;二是杂草丛生的环境;三是不太低的越冬期温度。越是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越容易爆发蝗灾,因此说,蝗灾与气候有很重要的关系,我曾经派人走访了长安城附近的很多农民,详细询问了近十年来的气候,以及六年前那场蝗灾发生时的情景,这是我整理的另一份资料,也请陛下,太子殿下和诸位大人看一看。”

众人虽然还没有看资料,但是,裴妼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众人刮目相看。

太子殿下看的尤为认真,不一会儿,他问道:“表妹,你认为鸭子可以消灭蝗虫,所以,才会大量的收购鸡鸭?”

裴妼点点头,“鸡鸭吃蝗虫,毕竟只是事后补救,我派人走访的时候,有一位年长的老农说,可在黑夜之时,挖深坑,在深坑之中,点上火种,蝗虫见到火光,自然会扑上去,这个方法,要比鸡鸭吃掉蝗虫,更为快捷有效。而且,我根据蝗虫产生的特点,总结出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效。”

宣宗皇帝点点头,“妼儿但说无妨。”

裴妼挺直了腰,“臣妾认为,应该清理杂草丛生的低洼地,水旱交替的环境一旦消失,蝗虫也就没了泛滥的土壤。陛下可以召集逃籍的百姓,将低洼地按人头分给他们,三年之内,不收税赋,让他们努力耕种,改善土壤,蝗虫喜欢吃高粱,小麦,谷物,那么,就让他们种一些树木,比如说杨柳树等,那些树木生长快,三五年之后就可以成材,届时,朝廷可以将树木买来,作为各城池以及官道两旁的行道树。”

“他们不种粮食,吃什么?”逃籍流民,一直是朝廷的大隐患,所以,这个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宣宗皇帝已经是动心了,再看看众位大臣的反应,也是出奇的一致。

“自然是皇家供应了。”裴妼慧黠的一笑,“我们裴家,可以出一部分,两位丞相,肯定也想为皇家效力吧。”

两位丞相哪里敢说不好,直言道:“裴县主此举,善莫大焉,臣等愿意为朝廷分忧。”

如此详实的数据,定然不是裴妼胡编乱造,众人在心里,已经相信了七八分,尤其是宣宗皇帝和太子,更是喜不自禁,蝗灾一出,皇帝是免不了一分罪己诏的,裴妼的解释,让他们完全避过了这个风险,可谓大功一件。

裴妼这份资料,全部交给了太子殿下。

宣宗皇帝这才问道:“妼儿,你为朝廷分忧解难,可有过想要什么赏赐?”

裴妼摇头笑道,“陛下,臣妾暂时想不起要什么,所以,想把这个赏赐存起来,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再向陛下来讨。”

在场的所有人均是一愣,裴商的眼底闪过一抹异色,微不可查的低头叹息一声。

裴妼出宫以后,跟着裴商回到裴家,裴商已经很久没进宫了,只因为裴妼这次弄的动静太大了,所以,皇帝才会宣召裴商进宫。

对于裴妼此举,裴商一万个满意,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孙女是因何知道蝗灾将至,但她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心思,让裴商老怀大慰,再一次肯定自己把暗势力交给裴妼,是正确的选择。

同时,裴商深深的后悔,不该把裴妼嫁给贺兰臻,幸好,裴妼很快就会离开贺兰家,贺兰家的一举一动,都被裴商看在眼里,贺兰家的算计,让裴商很是恼怒,裴家的人,怎可让贺兰家的人算计了。

即便是裴妼不出手,裴商也不会让贺兰静好过,这也是裴妼在想着如何对付周氏之后,事情为何办得如此顺利的原因。

裴妼回到家中,蝗灾的事情,就此交给了朝廷。

太子殿下让人着手准备一切事宜,这也是宣宗皇帝对太子的一个考验。

历朝历代,蝗灾都是一件大事。

有经验的官员发现,裴妼果然所言不虚,挖开土壤,里面的蝗虫籽的数量,的确多与平常年份,若是任其发展下去,一场大的蝗灾,无可避免。

朝廷贴出告示,隐瞒户籍的人,最初还不敢出头,有一些饿的狠的,大着胆子出来,发现朝廷并没有说假话,不仅提供树苗,还供给粮食,农具。

一时间,光是长安城附近的三个县,就有两万多人逃籍的百姓申请户籍。

整日里在山里躲着,不能正常的生活,以后娶妻生子也会耽误了,现在,朝廷有这样一个机会,谁人不珍惜呢。

这样的效果,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包括裴妼本人。

这些人,三年之后,将为朝廷增加多少税赋,是显而易见的,逃籍的农民,每天都在增加,农耕社会,人是最大的社会生产力。

裴妼坐在家中,宣宗皇帝和太子殿下又分别赏赐了两次,一时间,裴妼又成为长安城中的风云人物。

裴妼反倒安静下来,只是留在家中照顾孩子,所有事情,都是交给香荷去做。

只要香荷顺着她的思路去做,绝对不会错。

与此同时,蜀王兵败如山倒,除了蜀中,蜀王再无地盘。

裴妼松了一口气,这次蜀王的倒掉,比前一世要快得多,虽然周三娘会有一些伤心,但终究会过去的,总有一天,她会让周三娘继续大放异彩,成为大周朝最勇猛的女将。

这个时候,贺兰臻托人给裴妼送来一封信,香荷说,是太子殿下的人送来的,裴妼深吸一口气,凝思片刻,拆开了来信。

贺兰臻说,他现在安全无虞,请她不必惦念,只是,他记挂着他们母子三人,希望一家人早日团聚,只与田丽珠,只字未提,看来,他还是心虚的。

解下来,裴妼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做纺织厂,以后,她会将白叠布的生产做大做强,让白叠布取代绸缎,让大周的百姓,人人都可以穿得起白叠布做的衣服。

最后,裴妼买下了长安城外的长安寺,长安寺不大,但是,长安寺有上千亩的寺田,而这些田地,很适合种白叠子。

裴妼不喜欢寺庙,大周是道教至上的朝代,而且,道教起源于这片大地,是他们祖先创下的骄傲,而佛教,来自异域,蛊惑人心,让很多人剃去头发,换上纳衣,从此不事生产,却占有大量的耕地,靠着香客的供奉为生,天下间的寺庙,光是铸佛像,就不知用去了多少铜,更优的寺庙,居然给佛像塑上金身。

长安寺的主持坐化以后,为了争夺主持之位,寺庙的和尚们大打出手,惊动了皇帝陛下,一怒之下,宣宗皇帝干脆查封了长安寺,让和尚们另投他处。

裴妼趁机买下了长安寺。

裴妼和买下寺庙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佛像全都送给了延真观,前段时间,延真观的女冠四处化缘,希望能够铸造一尊太上老君的铜像,并印制百本道德经。

这些铜像,足够支撑延真观的费用。

裴妼全然没有想到,这件事,在长安城,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佛道不两立,从佛教进入中原之后就开始了,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一场大的骚乱。

长安城的所有寺庙联名上书,要求皇帝陛下惩治裴妼,这样大不敬的行为,佛门弟子实难忍受。

而长安城的道家子弟,却视裴妼为大周的巾帼英豪,认为裴妼此举,为大周争了一口气。

或许,佛教徒还不知道,他们这样激烈的行为,为日后遭受更大的打击,埋下了多大的隐患。

一场关于佛道两教的辩论,在长安城逐步蔓延开来,而后,逐渐蔓延到了整个大周,对于崇尚道家的皇家来说,保持中立,已经是最好的态度了。

裴妼却并不后悔,即便是很多佛家子弟因为恼恨她,派了很多杀手,刺杀裴妼,她也不曾退缩,反而接连写了几篇文章反驳佛教徒。

悄然的,大周出现了一种新的邸报行事,长安时报,每五天一期,时报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政治,各种消息,甚至还有东市,西市商家促销商品的消息。

一时间,酒楼,茶楼都纷纷预备了大量的长安时报,供前来的客人阅读。

报纸不贵,十文钱一份,大多数读书人都买得起,让读书人欣喜的是,这上面,还有关于科举的各种介绍,范文,一些名家的点评。

读书人的有口皆碑,让长安时报彻底风靡长安城。

于是,更多的人,撰写文章,评论佛道两教,连带着把儒家也带了进去。

负责长安时报的是裴商的一名幕僚商之君,现在在裴妼手下做事。

此人是一名隐士,裴商七次进山,才将他请进了长安城。

裴商生病以后,他几次想要退出,都被裴商真挚的态度所挽留,后来,裴妼找上门,请商之君出山为她做事,商之君还犹豫了几天,及至看到裴妼反对佛教的犀利文章,商之君再不犹豫,主动上门拜见裴妼,就这样,商之君成为了长安时报的第一任社长。

长安时报四个字,是皇帝陛下亲自题写。

十文钱就能够得到皇帝陛下的题字,简直是太划算了,所以,每一期长安时报,都能卖到返印,裴妼请印制报纸的工匠开动脑筋,若是谁能制造出木活字或者铜活字,赏黄金百两。

裴妼给他们提供了思路,接下来的事情,就要靠他们自己。

经过近一年的琢磨,真有一个工匠制造了铜活字,据说,他的兄弟是一个从事铜雕的工匠,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兄弟俩发明的铜活字,将大周朝的印刷术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裴妼趁此机会买断了兄弟俩的技术,并赐给兄弟两二百金,邀请他们在自己的工厂做头领。

大周的文人墨客极多,以前很多人都把作品刻在石头上,后来,有了裴妼的印刷厂,裴妼以低廉的价格,将他们的墨宝买过来,收集成册,印成书籍,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其中,也包括裴妼自己的诗稿。

一个印刷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印刷的需求,工厂不断的扩大,裴商干脆把自己名下的一处庄园,送给了裴妼,作为印刷厂的场地。

与此同时,白叠子也开始进入纺织,印染程序,高昌国带来的种植高手,因此被裴妼奉为上宾。

当白叠布被染成各种颜色,花纹大批上市的时候,人们陡然发现,原来白叠布也可以这样这样美丽,很快,白叠布和绸缎两分天下。

裴妼觉得这还不够,她要让白叠布遍及大周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周的百姓,冬天再也不怕冻。

而这时候,几乎被裴妼忽略的蝗灾,悄然而至,虽然规模小了很多,但仍然让方圆五百里的百姓遭受了损失。

裴妼的方法,起了作用,百姓们晚上用火攻,白天,就放出鸡鸭,虽然不能全部扑灭,却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长安时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裴家十二郎,收购蝗虫,一文钱一百只。

一文钱着实不多,却让很多孩子大感兴趣,甚至一些穷人家,也都加入了捕蝗的行列,无论死活,只要是一百只,就能换一文钱。

裴家田庄的大院子里,蝗虫被晒干,磨成粉末,而后收集起来。

十二郎不明白阿姊为什么要收买蝗虫,不过,他从来不会质疑阿姊的决定,所以,只要是阿姊吩咐的,他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磨成粉末的蝗虫,是一味药材,而且,蝗虫晒干以后,可以喂鸡喂鸭,她打算开一间酒楼,在田丽珠他们回来之前,长安城,将彻底成为裴家的天下。

而贺兰臻,最少还有一年时间才能回到长安城,这给了裴妼充足的时间做准备,随着贺兰臻回归脚步的加快,她的计划,也在加快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帝宠--凤仪天下最新章节 | 帝宠--凤仪天下全文阅读 | 帝宠--凤仪天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