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第一章:原来贞操都是扯淡的(6)
四
《诗经》里有一首《氓》,讲一个痴情女的故事:女子还未出嫁时,天天想情郎,都快想疯了。每天遥望心上人的方向,不见情人影子呢,眼泪鼻涕一起下,见到呢,就笑成一朵花。约会完毕送情郎,再三叮嘱:你要驾车快快来,把我娶进你的门。结婚三年,女子早起晚睡,天天操劳,老公对她横眉竖眼,动不动就翻脸。一天晚上,女子独自静坐,反思种种,哀怨满月复:我打嫁给他来,几年苦楚守清寒,我心从未改,奈何男人三心二意没个准。想起曾经的青梅竹马,曾经的海誓山盟,曾经的欢声笑语,女子更加酸楚,一咬牙,恨恨地说:“当初信誓旦旦,没想到这个家伙反复无常,既然变了心,那就算了吧,从此一刀两断!”还有《褰裳》里一女调戏情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意思说:你若爱我想着我,提起下装渡河来找我;你若不想我,难道就没有别的帅哥想念我吗?你这狂妄的小子!这分明是一幅男欢女爱、自由嬉戏的场景,和现代都市的自由恋爱没有什么区别。今人以为一路小跑到现代社会了,比古人现代了,解放了,岂料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不过是回到原点。
从上古的史料和民间歌谣中男欢女爱的情况来看,“群婚”时代的原始人是没有“贞操”观念的,“贞操”这个东东,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关于女子殉节的最早记录,应该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她们的丈夫舜,到今天相当于湖南的地方公干出差,不幸身死,两姊妹到了南方,哭得死去活来,泪染竹子成斑,还不足以消除心中的痛,最后二人投江而死,留下湘夫人的神话。湘夫人的节烈被载入《列女传》,唱经千古不衰不绝。几千年后**被这个故事打动,写下“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句子。若说湘夫人为爱情忠贞而跳江,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这种行为给中华女子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被后世的儒士士子无限放大之后,影响就相当恶劣了。《周易》开始要求:“妇女贞洁,从一而终。”《礼记》开始教导:“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虽然“公民守则”上这么要求,不过我们的祖宗似乎从来就没把教条当回事。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连贵族、士大夫也不顾那么多了。卫宣公之时,“公室**,男女相奔,世族在位,相窃妻妾”。贵族王公诱骗别人家媳妇私奔、或强抢贵妇人的事,史不绝书